“所谓的内阁,便是跟六部九卿等外朝衙门相对应的内部机构,由文官担任。”
“一旦入了内阁,便不可在外朝担任任何职务,并要做到随时待命,天子可以随时差遣。”
“内阁成员有三五人足以,其中的首位叫做首辅,次位叫做次辅,余下成员则称之为阁老。”
“这个称呼并不意味着官阶的大小,只是入阁时间上的分别罢了。”
“这三五个人的工作内容,就是将如山的奏折分门别类,并且给出自己的初步建议,随后再交由陛下处理。”
“这种做法,我们可以称之为众议。”
“工作干得出色,陛下就可以赏赐个大学士之类的头衔给他,工作干得不出色,就让他们卷铺盖滚蛋。”
“何为内阁?这便是内阁!”
朱英一边写着,一边解释。
“妙!”
“实在是太妙了!”
朱标闻言当即眼前一亮,原想着这小子要是出什么馊主意增加自己的工作量,自己回去就要劝说老爹早点相认,到时候全丢给这小子,让他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岂料朱英话音落地,朱标瞬间放心了,这小子口中内阁干得事情,不就是自己现在正在干得事情吗?
一旦成立了所谓的内阁,那自己的工作不就瞬间轻松多了吗?
不只是朱标,朱元璋闻言也不由的点起了头。
这内阁乍一听倒是有点类似于宰相,但两者显然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宰相是有自己的府邸的,并且宰相是可以直接对六部九卿享有主宰权的,甚至可以随意任命自己的幕僚。
宰相的权力太大,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但这小子口中的内阁,却不能有内阁成员以外的任何职务,既没有官职,也无权任免任何官员。
而且只能提供自己的建议,却没有处理的权力。
更不存在府邸,完全就是围着皇帝转,皇帝在哪处理政务,他们就要跟到哪里。
说好听点叫内阁成员,说通俗点那就是皇帝的狗腿子啊!
只要皇帝开心,一天换一个都没问题。
这个计策简直是真知灼见!
一念及此,朱元璋不由得又看了一眼朱英。
这小子不就是在外面散养了些年头吗?
咋变得如此厉害了?
咱老朱家各个都是人才啊!
岂料朱元璋正准备夸夸朱英,朱英却是摇头晃脑的叹息起来。
“这内阁虽好,却也有缺陷。”
朱元璋一愣,当即追问道:“内阁还有缺陷?啥缺陷?”
朱元璋是典型的处女座人格,凡事都追求完美。
自大建立了大明以来,朱元璋定下的制度不计其数,大到国家方针,小到百姓的吃喝拉撒,他是啥都要一把抓。
原本觉得这个内阁制度已经完美无缺了,转身就要回去实施,岂料这念头刚冒出来,朱英竟然就说这内阁制度也有缺陷。
这个缺陷要是不能弥补的话,朱元璋怕是觉都睡不安稳了。
“皇帝若是处理不当,内阁便会演变成另外一种存在的相权了。”
朱英看了看眼前三个洗耳恭听的认,笑着回到。
“内阁会变成另外一种存在的相权?”
“此话当真?”
三个人几乎异口同声的追问起来。
在这三个人的心中,内阁这种制度完全就是类似幕僚的存在,是不可能演变成相权的。
“自然当真!”
只要指了指墙壁上内阁两个大字,继续解释起来。
“内阁的权力是大还是小,完全取决于皇帝陛下的能力大小。”
“若是皇帝陛下不偷懒,勤政强势,这些内阁成员即便本事通天,也只能乖乖的当皇帝的狗腿子。”
“若思皇帝陛下生性懒惰,玩忽职守,那么皇权就会旁落到内阁成员的手中。”
“一旦接连出现两个这种懒惰的皇帝,假以时日,文武百官心中这内阁跟宰相也就没什么区别了,首富也就成了宰相了。”
“到时候皇帝陛下想要收回皇权,怕是就难上加难了。”
朱英一边解释着,一边想着历史上内阁的出现。
最早是在永乐年间,但那个时候朱棣朱老四十分强势,文能喷夫子,武能砍鞑子,遇到这么一个五征漠北的皇帝楷模,内阁只能给朱老四当狗腿子。
看你不爽说让你滚蛋,你就的灰溜溜的滚蛋。
朱老四甚至还做过将内阁首富丢到冰天雪地,活活冻死的事情。
因此内阁虽然出现在永乐年间,但是永乐年间的内阁对皇权那是一点威胁都不存在。
到了朱老四的儿子朱高炽当皇帝的时候,这中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倒不是朱高炽懒惰,而是朱高炽的身子骨比朱标还差,哪有朱老四那么好的精力,因此皇权慢慢的就落到了内阁手中。
以至于大明就这么发展下去,后面的内阁首富无论是徐阶也好,高拱也罢,甚至还出现了张居正这种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
这些人,各个都是本事极大,浑身上下长满心眼子的存在。
就连大明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嘉靖,都没办法压制这种存在。
张居正甚至出门坐的轿子需要三十二个人抬,轿子里面卧室、卫生间、厨房一应俱全。
甚至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放话出去。
“我非相,乃摄也!”
张居正幸亏没活在洪武年间,不然应天府城头上挂着的干尸,怕就不只是蓝玉一个了。
到了张居正时期,历朝历代文官权力最巅峰的时期就出现了。
那个时候的内阁首富,虽然不叫宰相,但是权力较之宰相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
朱元璋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朱元璋自然不怕内阁翻什么浪花,他自己就是个工作狂,后世的996跟朱元璋比起来,算个毛。
朱元璋的精力充沛到快七十岁的人了,竟然还生了个女儿。
每天不仅要处理堆成山的奏折,竟然还有精力看看锦衣卫递交的密报。
大明上下,可以说任何风吹草动都在朱元璋的掌控之中。
因此洪武年间就算出现了内阁,也跟永乐年间一样,不过就是自己手中的工具而已,随意拿捏。
但是太子朱标的身子骨也是不咋地,日后朱标继位,自然少不得要仰仗内阁的存在。
“一旦入了内阁,便不可在外朝担任任何职务,并要做到随时待命,天子可以随时差遣。”
“内阁成员有三五人足以,其中的首位叫做首辅,次位叫做次辅,余下成员则称之为阁老。”
“这个称呼并不意味着官阶的大小,只是入阁时间上的分别罢了。”
“这三五个人的工作内容,就是将如山的奏折分门别类,并且给出自己的初步建议,随后再交由陛下处理。”
“这种做法,我们可以称之为众议。”
“工作干得出色,陛下就可以赏赐个大学士之类的头衔给他,工作干得不出色,就让他们卷铺盖滚蛋。”
“何为内阁?这便是内阁!”
朱英一边写着,一边解释。
“妙!”
“实在是太妙了!”
朱标闻言当即眼前一亮,原想着这小子要是出什么馊主意增加自己的工作量,自己回去就要劝说老爹早点相认,到时候全丢给这小子,让他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岂料朱英话音落地,朱标瞬间放心了,这小子口中内阁干得事情,不就是自己现在正在干得事情吗?
一旦成立了所谓的内阁,那自己的工作不就瞬间轻松多了吗?
不只是朱标,朱元璋闻言也不由的点起了头。
这内阁乍一听倒是有点类似于宰相,但两者显然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宰相是有自己的府邸的,并且宰相是可以直接对六部九卿享有主宰权的,甚至可以随意任命自己的幕僚。
宰相的权力太大,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但这小子口中的内阁,却不能有内阁成员以外的任何职务,既没有官职,也无权任免任何官员。
而且只能提供自己的建议,却没有处理的权力。
更不存在府邸,完全就是围着皇帝转,皇帝在哪处理政务,他们就要跟到哪里。
说好听点叫内阁成员,说通俗点那就是皇帝的狗腿子啊!
只要皇帝开心,一天换一个都没问题。
这个计策简直是真知灼见!
一念及此,朱元璋不由得又看了一眼朱英。
这小子不就是在外面散养了些年头吗?
咋变得如此厉害了?
咱老朱家各个都是人才啊!
岂料朱元璋正准备夸夸朱英,朱英却是摇头晃脑的叹息起来。
“这内阁虽好,却也有缺陷。”
朱元璋一愣,当即追问道:“内阁还有缺陷?啥缺陷?”
朱元璋是典型的处女座人格,凡事都追求完美。
自大建立了大明以来,朱元璋定下的制度不计其数,大到国家方针,小到百姓的吃喝拉撒,他是啥都要一把抓。
原本觉得这个内阁制度已经完美无缺了,转身就要回去实施,岂料这念头刚冒出来,朱英竟然就说这内阁制度也有缺陷。
这个缺陷要是不能弥补的话,朱元璋怕是觉都睡不安稳了。
“皇帝若是处理不当,内阁便会演变成另外一种存在的相权了。”
朱英看了看眼前三个洗耳恭听的认,笑着回到。
“内阁会变成另外一种存在的相权?”
“此话当真?”
三个人几乎异口同声的追问起来。
在这三个人的心中,内阁这种制度完全就是类似幕僚的存在,是不可能演变成相权的。
“自然当真!”
只要指了指墙壁上内阁两个大字,继续解释起来。
“内阁的权力是大还是小,完全取决于皇帝陛下的能力大小。”
“若是皇帝陛下不偷懒,勤政强势,这些内阁成员即便本事通天,也只能乖乖的当皇帝的狗腿子。”
“若思皇帝陛下生性懒惰,玩忽职守,那么皇权就会旁落到内阁成员的手中。”
“一旦接连出现两个这种懒惰的皇帝,假以时日,文武百官心中这内阁跟宰相也就没什么区别了,首富也就成了宰相了。”
“到时候皇帝陛下想要收回皇权,怕是就难上加难了。”
朱英一边解释着,一边想着历史上内阁的出现。
最早是在永乐年间,但那个时候朱棣朱老四十分强势,文能喷夫子,武能砍鞑子,遇到这么一个五征漠北的皇帝楷模,内阁只能给朱老四当狗腿子。
看你不爽说让你滚蛋,你就的灰溜溜的滚蛋。
朱老四甚至还做过将内阁首富丢到冰天雪地,活活冻死的事情。
因此内阁虽然出现在永乐年间,但是永乐年间的内阁对皇权那是一点威胁都不存在。
到了朱老四的儿子朱高炽当皇帝的时候,这中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倒不是朱高炽懒惰,而是朱高炽的身子骨比朱标还差,哪有朱老四那么好的精力,因此皇权慢慢的就落到了内阁手中。
以至于大明就这么发展下去,后面的内阁首富无论是徐阶也好,高拱也罢,甚至还出现了张居正这种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
这些人,各个都是本事极大,浑身上下长满心眼子的存在。
就连大明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嘉靖,都没办法压制这种存在。
张居正甚至出门坐的轿子需要三十二个人抬,轿子里面卧室、卫生间、厨房一应俱全。
甚至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放话出去。
“我非相,乃摄也!”
张居正幸亏没活在洪武年间,不然应天府城头上挂着的干尸,怕就不只是蓝玉一个了。
到了张居正时期,历朝历代文官权力最巅峰的时期就出现了。
那个时候的内阁首富,虽然不叫宰相,但是权力较之宰相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
朱元璋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朱元璋自然不怕内阁翻什么浪花,他自己就是个工作狂,后世的996跟朱元璋比起来,算个毛。
朱元璋的精力充沛到快七十岁的人了,竟然还生了个女儿。
每天不仅要处理堆成山的奏折,竟然还有精力看看锦衣卫递交的密报。
大明上下,可以说任何风吹草动都在朱元璋的掌控之中。
因此洪武年间就算出现了内阁,也跟永乐年间一样,不过就是自己手中的工具而已,随意拿捏。
但是太子朱标的身子骨也是不咋地,日后朱标继位,自然少不得要仰仗内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