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青并不急着回答,而是先让宋启明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清茶,才慢条斯理的说:“我猜,你应该是觉得养空死的蹊跷,来找我问他的死因。”
宋启明摇头叹气,说:“跟你打交道,我真是既轻松又不安。”
“此话怎讲?”
“你太了解我了,了解到我什么都没说,你就早已经知道了。两人沟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也因为你太了解我,让我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想瞒着你做点什么,都得小心谨慎。”
李慕青把茶盏送到宋启明面前,优雅的品了口茶,说:“你可知道相人之术?”
宋启明端详着对方,说:“当然知道,相人术说白也就是人的人生阅历,见多识广,阅人无数。”
“可我说的是玄门中的相人术。你我交集颇多,再加上相人之术,我自然能猜的中你心中所想。”
“没想到你还有这种本事。”
“可惜我也只能看透表面,在深就看不透了。比如,你在妙峰山做的事情。你在妙峰山垦荒已经半年多了,把所有钱都投在了那里,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秘密,不足向外人道也的秘密。”
“没错,可是我们要想彼此信任,就必须没有秘密。”
“为了建立起彼此的信任,你准备先向我毫无保留?”
李慕青嫣然一笑,说:“那倒不是,因为还不是时候。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件大事,在两天前张献忠又起事反明了,估计军报今天会传到京城。张献忠再次起事筹划周密,相信他很快就能拿下湖广两地。”
宋启明是前世人,对明史又很了解,自然知道张献忠被招安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会再次起义反明,所以从李慕青嘴里听到这个消息并不吃惊。
他淡淡的说:“我对朝廷大事不关心,所以张献忠又造反起兵和我没关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你说的。当初你可是爱国新学的创始人,说不关心谁信?何况你父亲当初是极力反对招安张献忠,并预言张献忠会再次起事。如今预言成真,你们宋家自然会在得势。”
宋启明哈哈大笑,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我说的没错,可我说的天下并不是指明朝或某个朝代,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
李慕青不由的愣住,喃喃的说:“真正意义上的天下?”
“我所说的天下是站在普通百姓角度说的。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长久存在,所以普通百姓不在乎谁做皇帝,也不在乎谁家的江山,他们只希望可以安居乐业。纵观历史无论是唐宋元明,都只是存在于天下的一个王朝而已。”
“你说的这些话足以掉脑袋。”
“我是实话实说。朝代更替是历史趋势,假如某天满人入关,只要满人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我一样会拥护。得民心者的天下,得天下着必有民心。”
李慕青沉吟了良久,说:“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你已经对明朝失去了信心?希望另一个朝代来取代明朝?”
“我并不代表天下,所以不是我希望,应该说天下人是不是这么希望的。君主之命受命于天,而民心就是天。如果民心都希望明朝灭亡,那就是天命所向。”
李慕青点头说:“不愧是新学的创始人,所说之话果然见解独到。”
宋启明谦虚的说:“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上不了台面。而且我也没自己嘴上说的那么伟大,更成不了圣人。圣人讲大义,大德,我只讲小义,小德。就比如养空的死因,如果他的死和满人有关,那我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要有所行动。”
“你想做什么?”
“你还没告诉我,养空到底是怎么死的。”
“七爷说,没有用的人就该弃用,像养空这种知道太多秘密的人,要想守住秘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永远的闭嘴。”
宋启明嗤笑,养空果然是被满人给弄死的。
“养空一死谁来接替他的位置?”
“这间屋子原来是养空的,现在归我了。”
“那我要恭喜你了。”
“高处不胜寒,谁知道我将来会不会落得和养空一样的下场。”
“不会,因为你比养空聪明。”
李慕青淡然一笑,说:“好啦,现在你知道养空的死因了,也该告诉我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做了吧。”
“我想和七爷见一面。”
李慕青立刻摇头,说:“七爷是不会见你的,至少现在还不行。”
“为什么?”
“因为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顿了顿李慕青又说:“但我可以告诉你,七爷很赏识你,特别是你去了趟关外后,他对你的能力非常欣赏。所以七爷准备给你安排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什么事?”
“张献忠突然起事,朝廷肯定会发兵征讨。朝廷年初时就已经拟定了三饷,如今张献忠起事肯定会加快三饷的颁布和实施。七爷让我提前告诉你,如果不出意外,朝廷近日就会委任你去征收练饷。”
三饷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征用军饷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三大征”。所谓三饷就是指田赋加派。三饷即辽饷、剿饷与练饷的合称。辽饷加派是为满人入侵,辽东战事紧急,军饷不足而起;剿饷是为镇压农民起义筹措军费;;练饷为镇压农民起义练兵所用。三饷政策实施,本属于是临时加派,计划是事毕即止。可后来因战事不停,三饷的加派迭增,就变成了经常性的“岁额”,成为了明末老百姓的沉重负担,这也直接导致很多老百姓加入起义军,所以从某方面说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宋启明吃惊地盯着李慕青说:“等等,你是说七爷安排我去?”
“对,是七爷。”
“七爷是为满人做事,他能左右明朝的用人?”
李慕青点头说:“能!”
此时用震惊已经不能形容宋启明的心情了,七爷到底是何许人也,原先他只知道李慕青背后的人手眼通天,却没想到居然厉害到了左右明朝的用人制度了,而且还是征用饷银的国策大事。
“为什么?为什么要让我去征饷?”宋启明迫不及待的问。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