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小将军还记不记得,两年前长安城外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的疫病?”
他自然是知道的,那场疫病死了不少人,就连他的妹妹也是死于疫病,不过这两年已经没有那种病了。
难道说——
刘伶看上去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面前的人:“你该不会是说就是那场疫病吧?”
跪在地上的人不敢抬头,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自然也不敢欺瞒面前这位小将军:
“正是这场疫病,起初也没人相信那场疫病又回来了,直到长安城里,不少人都得了那个病,大家身上都起了红疹,接着便是高烧不退。”
跟两年前的症状是一模一样的,时隔两年那场疫病又卷土重来了。
刘伶听到这里这才明白为什么长安会被封城。
可是怎么会这般此前毫无征兆,因为他们离开长安之前,也就是一个月之前,大家还都好好的,疫病怎么会在他们之后突然到来?
这场疫病比其他疾病更要命的地方是根本就无药可医,虽然一个月以前李寒宁就让孟良回长安了,但是一两个大夫根本就无济于事,那场疫病至今找不到有用的药材,两年前之所以疫病,突然歇止,也是因为大梁朝廷下令杀了所有患病的人。
所有人不管是谁得了那个病就得死,大梁皇帝两年之前,为了不让疫情蔓延到长安城里,甚至亲自烧死了自己的皇子。
地上跪着的人,忽然颤颤巍巍地开口道:“我知道的都已经告诉给小将军了,还请小将军信守承诺。”
眼看着面前的士兵跪在地上,一副唯唯诺诺,不敢抬头求着自己的样子,刘伶到底还是心软了,他缓缓开口最后问道:
“我最后再问你一件事,你如实回答,我答应你的事情自然会做到。”
刘伶低头看着问道:“你刚才说有人威胁你的家人,说的可是那位姓薛的将军?”
他们将萧策所有的精锐都带到南边来了,长安附近并没有守军,现在就连萧策都被困在了长安城里,能开口威胁他的自然不是萧策的人。
也许是因为刘伶问得太过直白,面前的人跪在地上,恨不得将自己的脸埋在脚底下的土地里,他根本就不敢作答,不过看他这个害怕的样子,刘伶心里几乎已经能确认答案了。
原来如此。
刘伶转过身去将拔出来的配件,又放回到了剑鞘里,对着后背的人道:
“你不说我也知道了,你走吧。”
“多谢小将军。”
桓信终于松了一口气,踉踉跄跄地从地上站了起来,走到营帐门口的时候才如释重负,差点儿当场摔了一跤。
刘伶在他离开之后也出了帐篷,原本正大步流星的前往李寒宁那里,想着这件事情必须让他师父知道,该怎么办也该由他师父来定夺,可是等到了帐篷门口的时候,却听见了里面传来的说话声。
那是他师父正在和沈秋池说战船的事情,他和他师父一向关系很好,这几日更是眼睁睁地看着他师父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总是在晚上看军情和军报,她这么辛苦就是为了南边的这场战事,如果这场能打赢,往后中原就都姓萧了,这也是他师父第一次成为三军主帅,自然对她而言非常重要。
刘伶心里自然清楚,明王殿下就算是自己被关在长安城里,也是不希望他师父知道这件事,让他师父有后顾之忧的,要不然也不会让那些人传假的消息给李寒宁报平安。
他师父要是知道了会怎么做呢?
刘伶几乎可以猜到,不管她回不回长安,南边这边的战事都会受到影响,
可是如果他不告诉他的师父呢?
将来如果明王殿下真有个万一的话,李寒宁要是知道他提前知道了,却没有告诉她,只怕也会对他这个徒弟失望的吧。
于是他站在这个帐篷面前,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一旁巡逻的视频倒是注意到了这一幕,看上去有些不解地问道:
“怎么了刘伶,李将军就在帐篷里面,你怎么不进去站在这里做什么?”
刘伶这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己已经站在这里很久了:
“我师父在忙,我就不进去了。”
刘伶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面前的营帐,思虑再三还是选择退了两步,然后离开了帐篷门口。
刘伶思来想去,在自己的帐篷里面来回踱步,还是忍不住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选择去见了军师。
刘伶这边掀开营帐进去见宁玉的时候,宁玉他们自然知道刘伶和李寒宁之间的关系,对于刘伶自然平常也多关心了几分。
今日宁玉看刘伶这边专程来找他,就先放下了手里的事,随口问道:
“你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里?是李将军那边有事找我吗?”
刘伶看着他摇了摇头,然后开门见山地道:“是我自己有事,我遇到了一些难题想要请教军师。”
宁玉这边听完这句话倒是笑了一笑,如今这么小的孩子都能遇到难题了吗?不过既然不是李寒宁找他,宁玉心里自然又下意识地轻松了几分。
宁玉于是宽慰他道:“你且与我说说你到底遇到了什么难题。”
他的见识总是要比一个小孩子多一些的,所以也不一定能帮上什么忙,不过他也会尽力的。
刘伶想了一想,还是斟酌似的开口道:
“我刚得知了一件事情,我不知道要不要告诉我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原本不想欺瞒她,可是这件事情告诉她于义理不合,说了又于情理不合。”
宁玉自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委,不过他还是想了一下问道:“撇开这件事情到底合不合情理和义理,你想告诉他吗?”
“想。”
刘伶几乎是想都不想就有了答案。
师父待他恩重如山,这一路过来李寒宁不仅教会了他武功和兵法,还对他非常关心,刘玲常常在想,如果自己还有一个姐姐的话,也应该像是李寒宁这个样子,如果可以他真的不想对李寒宁有任何隐瞒。
他只是的确顾忌,李寒宁要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对于她来说更好一些?
宁玉如是道:“既然你的答案答得这么快,说明这也是你心里面想的,既然是这么想的又何妨这么做呢?他既然是你很看重的人,那你说的情理和义理应该由他来定,而不是你,所以你大可不用担心那么多。”
刘伶当即跪了下来郑重地一揖道:
“我明白了,多谢军师。”
这么简单的道理,竟是他从来没有想通,李寒宁要怎么做是她的事,但他说不说却是自己的事。
宁玉眼看着面前跪在地上的人又起来转身离开了营帐,看着这小孩的背影,宁玉倒是摇了摇头,也不知道他这么突然郑重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过他自己仔细想了想,刚才说的话应该也没有说错,但愿他是帮了这个小孩儿。
刘伶回到营帐的时候,沈秋池刚刚离开。
李寒宁看了他一眼,说起来已经有整整一个下午没有见这小子的人影了,也不知道他到底都去了,正要开口问上几句,下午要学的内容复习得怎么样了,却见刘伶卸下了佩剑,跪在了地上。
他这是——
李寒宁看着他,听得他缓缓地道:
“师父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说,我刚才仔细地问了桓信,就是早上来这里和师父说话的那个长安信使,他有事情瞒着师父。”
刘伶抬头迎上了李寒宁的目光:“师父,长安那边出事了,许多长安城里的百姓都得了疫病,明王殿下也被困在长安城里,情况不容乐观。”
她的徒弟从来都不会拿这些事情开玩笑。
李寒宁心里有些惶惶不安,听到疫病的两个字过了许久才反应过来:
“你方才说什么?”
“师父,桓信给您代明王殿下报的平安是假的,长安城如今形势不容乐观,依我所见,很有可能是有人专门为了稳定这里的军心所为。”
他后来仔细想了一想,这件事有可能是明王授意,也同样有可能是那些人所为,为的就是不让他们知道明王现在的处境,只怕他们想要的就是萧策有个万一。
李寒宁怔了一下,早上见到那个使的时候,她的确没有多想,这次的确是她疏忽了。
难怪之前那么多次都是书信,只有这次是口信。
如果长安城真的发生那样的疫病,洛阳那边又是萧晟在处理政务,以他的手段必定派兵围住长安城进行封城,其他地方并没有听说过疫病的事,只要疫病不从长安城里传出去,就影响不了洛阳那边。
可是萧策现在应该还在长安城里,萧晟之前在淮安城外的时候,就已经想对他的弟弟赶紧杀绝了,眼下这么好的机会自然不会白白放过。
他们这次从长安过来,不仅带走了附近百姓的一部分存粮,也带的都是他的精锐,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的话,又是粮食不够吃,又是临时封城,时间一久,长安百姓的情绪根本无法安抚,他身边又没有根本没有人保护。
算起这其中的种种来,萧策如今在长安的处境,自然要比他们在南边的处境危险太多。
他自然是知道的,那场疫病死了不少人,就连他的妹妹也是死于疫病,不过这两年已经没有那种病了。
难道说——
刘伶看上去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面前的人:“你该不会是说就是那场疫病吧?”
跪在地上的人不敢抬头,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自然也不敢欺瞒面前这位小将军:
“正是这场疫病,起初也没人相信那场疫病又回来了,直到长安城里,不少人都得了那个病,大家身上都起了红疹,接着便是高烧不退。”
跟两年前的症状是一模一样的,时隔两年那场疫病又卷土重来了。
刘伶听到这里这才明白为什么长安会被封城。
可是怎么会这般此前毫无征兆,因为他们离开长安之前,也就是一个月之前,大家还都好好的,疫病怎么会在他们之后突然到来?
这场疫病比其他疾病更要命的地方是根本就无药可医,虽然一个月以前李寒宁就让孟良回长安了,但是一两个大夫根本就无济于事,那场疫病至今找不到有用的药材,两年前之所以疫病,突然歇止,也是因为大梁朝廷下令杀了所有患病的人。
所有人不管是谁得了那个病就得死,大梁皇帝两年之前,为了不让疫情蔓延到长安城里,甚至亲自烧死了自己的皇子。
地上跪着的人,忽然颤颤巍巍地开口道:“我知道的都已经告诉给小将军了,还请小将军信守承诺。”
眼看着面前的士兵跪在地上,一副唯唯诺诺,不敢抬头求着自己的样子,刘伶到底还是心软了,他缓缓开口最后问道:
“我最后再问你一件事,你如实回答,我答应你的事情自然会做到。”
刘伶低头看着问道:“你刚才说有人威胁你的家人,说的可是那位姓薛的将军?”
他们将萧策所有的精锐都带到南边来了,长安附近并没有守军,现在就连萧策都被困在了长安城里,能开口威胁他的自然不是萧策的人。
也许是因为刘伶问得太过直白,面前的人跪在地上,恨不得将自己的脸埋在脚底下的土地里,他根本就不敢作答,不过看他这个害怕的样子,刘伶心里几乎已经能确认答案了。
原来如此。
刘伶转过身去将拔出来的配件,又放回到了剑鞘里,对着后背的人道:
“你不说我也知道了,你走吧。”
“多谢小将军。”
桓信终于松了一口气,踉踉跄跄地从地上站了起来,走到营帐门口的时候才如释重负,差点儿当场摔了一跤。
刘伶在他离开之后也出了帐篷,原本正大步流星的前往李寒宁那里,想着这件事情必须让他师父知道,该怎么办也该由他师父来定夺,可是等到了帐篷门口的时候,却听见了里面传来的说话声。
那是他师父正在和沈秋池说战船的事情,他和他师父一向关系很好,这几日更是眼睁睁地看着他师父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总是在晚上看军情和军报,她这么辛苦就是为了南边的这场战事,如果这场能打赢,往后中原就都姓萧了,这也是他师父第一次成为三军主帅,自然对她而言非常重要。
刘伶心里自然清楚,明王殿下就算是自己被关在长安城里,也是不希望他师父知道这件事,让他师父有后顾之忧的,要不然也不会让那些人传假的消息给李寒宁报平安。
他师父要是知道了会怎么做呢?
刘伶几乎可以猜到,不管她回不回长安,南边这边的战事都会受到影响,
可是如果他不告诉他的师父呢?
将来如果明王殿下真有个万一的话,李寒宁要是知道他提前知道了,却没有告诉她,只怕也会对他这个徒弟失望的吧。
于是他站在这个帐篷面前,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一旁巡逻的视频倒是注意到了这一幕,看上去有些不解地问道:
“怎么了刘伶,李将军就在帐篷里面,你怎么不进去站在这里做什么?”
刘伶这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己已经站在这里很久了:
“我师父在忙,我就不进去了。”
刘伶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面前的营帐,思虑再三还是选择退了两步,然后离开了帐篷门口。
刘伶思来想去,在自己的帐篷里面来回踱步,还是忍不住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选择去见了军师。
刘伶这边掀开营帐进去见宁玉的时候,宁玉他们自然知道刘伶和李寒宁之间的关系,对于刘伶自然平常也多关心了几分。
今日宁玉看刘伶这边专程来找他,就先放下了手里的事,随口问道:
“你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里?是李将军那边有事找我吗?”
刘伶看着他摇了摇头,然后开门见山地道:“是我自己有事,我遇到了一些难题想要请教军师。”
宁玉这边听完这句话倒是笑了一笑,如今这么小的孩子都能遇到难题了吗?不过既然不是李寒宁找他,宁玉心里自然又下意识地轻松了几分。
宁玉于是宽慰他道:“你且与我说说你到底遇到了什么难题。”
他的见识总是要比一个小孩子多一些的,所以也不一定能帮上什么忙,不过他也会尽力的。
刘伶想了一想,还是斟酌似的开口道:
“我刚得知了一件事情,我不知道要不要告诉我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原本不想欺瞒她,可是这件事情告诉她于义理不合,说了又于情理不合。”
宁玉自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委,不过他还是想了一下问道:“撇开这件事情到底合不合情理和义理,你想告诉他吗?”
“想。”
刘伶几乎是想都不想就有了答案。
师父待他恩重如山,这一路过来李寒宁不仅教会了他武功和兵法,还对他非常关心,刘玲常常在想,如果自己还有一个姐姐的话,也应该像是李寒宁这个样子,如果可以他真的不想对李寒宁有任何隐瞒。
他只是的确顾忌,李寒宁要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对于她来说更好一些?
宁玉如是道:“既然你的答案答得这么快,说明这也是你心里面想的,既然是这么想的又何妨这么做呢?他既然是你很看重的人,那你说的情理和义理应该由他来定,而不是你,所以你大可不用担心那么多。”
刘伶当即跪了下来郑重地一揖道:
“我明白了,多谢军师。”
这么简单的道理,竟是他从来没有想通,李寒宁要怎么做是她的事,但他说不说却是自己的事。
宁玉眼看着面前跪在地上的人又起来转身离开了营帐,看着这小孩的背影,宁玉倒是摇了摇头,也不知道他这么突然郑重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过他自己仔细想了想,刚才说的话应该也没有说错,但愿他是帮了这个小孩儿。
刘伶回到营帐的时候,沈秋池刚刚离开。
李寒宁看了他一眼,说起来已经有整整一个下午没有见这小子的人影了,也不知道他到底都去了,正要开口问上几句,下午要学的内容复习得怎么样了,却见刘伶卸下了佩剑,跪在了地上。
他这是——
李寒宁看着他,听得他缓缓地道:
“师父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说,我刚才仔细地问了桓信,就是早上来这里和师父说话的那个长安信使,他有事情瞒着师父。”
刘伶抬头迎上了李寒宁的目光:“师父,长安那边出事了,许多长安城里的百姓都得了疫病,明王殿下也被困在长安城里,情况不容乐观。”
她的徒弟从来都不会拿这些事情开玩笑。
李寒宁心里有些惶惶不安,听到疫病的两个字过了许久才反应过来:
“你方才说什么?”
“师父,桓信给您代明王殿下报的平安是假的,长安城如今形势不容乐观,依我所见,很有可能是有人专门为了稳定这里的军心所为。”
他后来仔细想了一想,这件事有可能是明王授意,也同样有可能是那些人所为,为的就是不让他们知道明王现在的处境,只怕他们想要的就是萧策有个万一。
李寒宁怔了一下,早上见到那个使的时候,她的确没有多想,这次的确是她疏忽了。
难怪之前那么多次都是书信,只有这次是口信。
如果长安城真的发生那样的疫病,洛阳那边又是萧晟在处理政务,以他的手段必定派兵围住长安城进行封城,其他地方并没有听说过疫病的事,只要疫病不从长安城里传出去,就影响不了洛阳那边。
可是萧策现在应该还在长安城里,萧晟之前在淮安城外的时候,就已经想对他的弟弟赶紧杀绝了,眼下这么好的机会自然不会白白放过。
他们这次从长安过来,不仅带走了附近百姓的一部分存粮,也带的都是他的精锐,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的话,又是粮食不够吃,又是临时封城,时间一久,长安百姓的情绪根本无法安抚,他身边又没有根本没有人保护。
算起这其中的种种来,萧策如今在长安的处境,自然要比他们在南边的处境危险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