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窦太后也不由心下稍一动,佯装苦恼的低头思虑一番,才略有些迟疑的抬头望向黄生。
“方才,老先生说孝文薄太后,是懂得‘上善若水’的人;”
“那老先生认为,先太宗孝文皇帝,又是怎样的人呢?”
听闻此言,黄生面上淡然依旧,心下却是稍一惊!
略带试探的抬起头,见窦太后面容之上,并没有任何需要体会的复杂神情,黄生才按下稍松了一口气;
沉吟措辞片刻,再仔细回忆一番,确定自己接下来的话,并没有什么不该说的内容,黄生才抬起头,对窦太后微一躬身。
“老朽,祖籍颍川;”
“在秦王嬴政十七年,老朽的祖父带着父亲,迁居于关中。”
“所以老朽,自幼便生长在蓝田,距离长安并不远。”
“秦王子婴被项羽腰斩的时候,老朽还曾到咸阳城外观刑······”
似是感慨般道出一语,黄生的面容之上,也不由涌上一阵追忆之色。
“三世子婴被腰斩时,老朽还年轻,并不懂什么道理。”
“但之后,项羽火烧咸阳,又遍封反秦义军将领为十八路诸侯,老朽所在的蓝田,便成了塞王司马欣的封土。”
“在那几年当中,蓝田的农田愈发贫瘠,水渠愈发阻塞,塞王司马欣却对此不闻不问,只顾着享乐;”
“好在几年后,太祖高皇帝从汉中还定三秦,蓝田的情况,才逐渐有所好转······”
说到这里,黄生面上便带上了满满的唏嘘之色;
尤其是说到‘塞王司马欣’这个人名时,更是隐隐有些咬牙切齿起来。
而在最后,提到‘太祖高皇帝还定三秦’时,黄生的眉宇间,也终带上了些许释然。
“太祖高皇帝年间,天下还仍旧残破,朝堂府库空虚;”
“再加上异姓诸侯接连作乱,使得太祖高皇帝根本顾不上治理关中,只能连年奔波在平定叛乱的途中。”
“最后,太祖高皇帝也正是在平定淮南王英布(黥布)叛乱的过程中,被一发流矢射中,之后不久便驾崩······”
“太祖高皇帝之后,是孝惠皇帝继承大统,可惜孝惠皇帝早亡;”
“之后,又是两位废帝先后继位。”
“那段时间,政令都是由吕太后发出,关中的情况稍好转了些,但也只是没有继续恶化。”
说到这里,黄生不由稍抬起头,小心打量了一番窦太后的神情;
确定窦太后没有因为‘吕后’二字,而表露出不愉,黄生才暗下稍松一口气,赶忙继续说道:“吕太后驾崩之后,便是先太宗孝文,从代国入继大统了······”
“从太宗孝文皇帝继位的第一年开始,关中百姓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太宗皇帝元年,先太宗皇帝便颁布诏谕,将农税从十五取一,减半为三十取一;”
“将男子需要缴纳的口赋,从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降为了每人四十钱。”
“除此之外,太宗皇帝还颁布了《许民弛山泽》令,允许百姓在山林之间,获取生活所需的食、物。”
“这些对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善政,老朽生活在距离长安不过百里的蓝田,是能亲身体会到的。”
“——尤其是太宗孝文皇帝一生,都极为简约、朴素,从来没有奢靡享乐;”
“即便到了行将殡天的时候,也还不忘嘱咐太子:丧葬之事一切从简,随葬品当中,不可以有贵重的金、铜、珠、玉等物······”
说到最后,提到先皇刘恒的私德,尤其是针对丧葬之事的安排,黄生更是不由有些哽咽起来;
强自平复了许久,黄生才从哀伤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强颜欢笑般挤出一抹僵笑。
“太后问老朽:先太宗孝文皇帝,是怎么样的人?”
“老朽只能回答太后:先太宗孝文皇帝,根本不是老朽这样粗鄙的人,所能评说的······”
“如果太后实在想知道答案,可以问问那些在太宗皇帝驾崩时,在家中哀哭垂泪的关中百姓;”
“也可以到长安街头,听听那些至今,都还缅怀太宗皇帝的人,是为何思念太宗皇帝的。”
“——太宗孝文皇帝,实在是天下万民世世代代所期盼的明君、雄主。”
“而太后,作为太宗皇帝的妻子,也绝对没有让太宗皇帝蒙羞······”
随着黄生明明有意克制,却还是不由带上哽咽的语调,窦太后也是一时红了眼眶。
对于黄生的这番话,窦太后没有丝毫怀疑。
先太宗孝文皇帝刘恒的风评,不用多说别的,单就是‘太宗’的庙号、‘文’的谥号,就足以说明一切。
至于窦太后,虽然并没有做什么具体的事,但单就是那一双因常年摆弄针线,而逐渐变得昏暗无光的双眼,便也足以说明:作为先帝刘恒的妻子,太后窦氏,并没有辱没亡夫的声名······
随着话题逐渐偏向先帝,长信殿内的非为,一时也有些沉重了起来。
但很快,窦太后便逐渐调整了过来,强自抚平心中的哀伤,继续问道:“这样说来,先生也认为太宗皇帝,是明君了?”
淡然一问,待黄生毫不迟疑的重重点下头,却见窦太后深吸一口气,而后便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先太宗孝文皇帝的德行,确实是古今未有;”
“但我听说,直到今天,也还有人在私下,指责太宗皇帝的出身······”
似有所指的一语,只惹得黄生面色一凝,眉宇间,更是立时写满了困惑。
——出身?
见黄生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窦太后不由又是一声长叹,才满是唏嘘得抬起头。
望向黄生的目光中,分明是唏嘘、幽怨;
但语调中,却莫名带上了些许试探。
“先太宗孝文皇帝,并不是太祖高皇帝的嫡长子。”
“——而且即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
“对于太宗皇帝的德行,恐怕没有人能挑出不是;”
“但太宗皇帝,并不是孝惠皇帝的子嗣,而是孝惠皇帝的庶弟。”
“在过去,无论是皇家还是民间,从来都是父死子继。”
“可太宗皇帝继承大统,是兄终弟及······”
“方才,老先生说孝文薄太后,是懂得‘上善若水’的人;”
“那老先生认为,先太宗孝文皇帝,又是怎样的人呢?”
听闻此言,黄生面上淡然依旧,心下却是稍一惊!
略带试探的抬起头,见窦太后面容之上,并没有任何需要体会的复杂神情,黄生才按下稍松了一口气;
沉吟措辞片刻,再仔细回忆一番,确定自己接下来的话,并没有什么不该说的内容,黄生才抬起头,对窦太后微一躬身。
“老朽,祖籍颍川;”
“在秦王嬴政十七年,老朽的祖父带着父亲,迁居于关中。”
“所以老朽,自幼便生长在蓝田,距离长安并不远。”
“秦王子婴被项羽腰斩的时候,老朽还曾到咸阳城外观刑······”
似是感慨般道出一语,黄生的面容之上,也不由涌上一阵追忆之色。
“三世子婴被腰斩时,老朽还年轻,并不懂什么道理。”
“但之后,项羽火烧咸阳,又遍封反秦义军将领为十八路诸侯,老朽所在的蓝田,便成了塞王司马欣的封土。”
“在那几年当中,蓝田的农田愈发贫瘠,水渠愈发阻塞,塞王司马欣却对此不闻不问,只顾着享乐;”
“好在几年后,太祖高皇帝从汉中还定三秦,蓝田的情况,才逐渐有所好转······”
说到这里,黄生面上便带上了满满的唏嘘之色;
尤其是说到‘塞王司马欣’这个人名时,更是隐隐有些咬牙切齿起来。
而在最后,提到‘太祖高皇帝还定三秦’时,黄生的眉宇间,也终带上了些许释然。
“太祖高皇帝年间,天下还仍旧残破,朝堂府库空虚;”
“再加上异姓诸侯接连作乱,使得太祖高皇帝根本顾不上治理关中,只能连年奔波在平定叛乱的途中。”
“最后,太祖高皇帝也正是在平定淮南王英布(黥布)叛乱的过程中,被一发流矢射中,之后不久便驾崩······”
“太祖高皇帝之后,是孝惠皇帝继承大统,可惜孝惠皇帝早亡;”
“之后,又是两位废帝先后继位。”
“那段时间,政令都是由吕太后发出,关中的情况稍好转了些,但也只是没有继续恶化。”
说到这里,黄生不由稍抬起头,小心打量了一番窦太后的神情;
确定窦太后没有因为‘吕后’二字,而表露出不愉,黄生才暗下稍松一口气,赶忙继续说道:“吕太后驾崩之后,便是先太宗孝文,从代国入继大统了······”
“从太宗孝文皇帝继位的第一年开始,关中百姓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太宗皇帝元年,先太宗皇帝便颁布诏谕,将农税从十五取一,减半为三十取一;”
“将男子需要缴纳的口赋,从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降为了每人四十钱。”
“除此之外,太宗皇帝还颁布了《许民弛山泽》令,允许百姓在山林之间,获取生活所需的食、物。”
“这些对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善政,老朽生活在距离长安不过百里的蓝田,是能亲身体会到的。”
“——尤其是太宗孝文皇帝一生,都极为简约、朴素,从来没有奢靡享乐;”
“即便到了行将殡天的时候,也还不忘嘱咐太子:丧葬之事一切从简,随葬品当中,不可以有贵重的金、铜、珠、玉等物······”
说到最后,提到先皇刘恒的私德,尤其是针对丧葬之事的安排,黄生更是不由有些哽咽起来;
强自平复了许久,黄生才从哀伤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强颜欢笑般挤出一抹僵笑。
“太后问老朽:先太宗孝文皇帝,是怎么样的人?”
“老朽只能回答太后:先太宗孝文皇帝,根本不是老朽这样粗鄙的人,所能评说的······”
“如果太后实在想知道答案,可以问问那些在太宗皇帝驾崩时,在家中哀哭垂泪的关中百姓;”
“也可以到长安街头,听听那些至今,都还缅怀太宗皇帝的人,是为何思念太宗皇帝的。”
“——太宗孝文皇帝,实在是天下万民世世代代所期盼的明君、雄主。”
“而太后,作为太宗皇帝的妻子,也绝对没有让太宗皇帝蒙羞······”
随着黄生明明有意克制,却还是不由带上哽咽的语调,窦太后也是一时红了眼眶。
对于黄生的这番话,窦太后没有丝毫怀疑。
先太宗孝文皇帝刘恒的风评,不用多说别的,单就是‘太宗’的庙号、‘文’的谥号,就足以说明一切。
至于窦太后,虽然并没有做什么具体的事,但单就是那一双因常年摆弄针线,而逐渐变得昏暗无光的双眼,便也足以说明:作为先帝刘恒的妻子,太后窦氏,并没有辱没亡夫的声名······
随着话题逐渐偏向先帝,长信殿内的非为,一时也有些沉重了起来。
但很快,窦太后便逐渐调整了过来,强自抚平心中的哀伤,继续问道:“这样说来,先生也认为太宗皇帝,是明君了?”
淡然一问,待黄生毫不迟疑的重重点下头,却见窦太后深吸一口气,而后便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先太宗孝文皇帝的德行,确实是古今未有;”
“但我听说,直到今天,也还有人在私下,指责太宗皇帝的出身······”
似有所指的一语,只惹得黄生面色一凝,眉宇间,更是立时写满了困惑。
——出身?
见黄生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窦太后不由又是一声长叹,才满是唏嘘得抬起头。
望向黄生的目光中,分明是唏嘘、幽怨;
但语调中,却莫名带上了些许试探。
“先太宗孝文皇帝,并不是太祖高皇帝的嫡长子。”
“——而且即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
“对于太宗皇帝的德行,恐怕没有人能挑出不是;”
“但太宗皇帝,并不是孝惠皇帝的子嗣,而是孝惠皇帝的庶弟。”
“在过去,无论是皇家还是民间,从来都是父死子继。”
“可太宗皇帝继承大统,是兄终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