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任马知县被山匪流箭射中身亡。
朝庭给予了家属安抚。
县不可一日无主。
今天,知县就上任了。
新知县姓郑。
他骑着高头大马,胸前系着红花,纱帽颤巍巍,好不得意。
又让衙役在镇上贴了告示。
说是本县兴修水利,银两短缺,现欲以县府之名出售刘家大院及千亩良田。
此告示一出,鲁西镇的大户人家开始蠢蠢欲动。
刘大河的府宅气派万千,听说光是兴建刘家宅院,就花费了数千银子。
还有刘家的千亩良田。
那才是生财的根本。
只是这块肉太大,能吃得下的人并不多。
心有余,力不足。
只能望而兴叹。
除非是家里特别有钱的,否则根本啃不动这根肉骨头。
“别想了。”
“这年头,我们不过只是做点小生意,糊口罢了。”
“吃得下去,怕拉不出来。”
“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米家有钱,他们应该可以拿得下。”
米老板对此嗤之以鼻,他对人说道:“我是卖粮的,又不是种粮的,对良田没有兴趣。”
排除了米家,剩下有实力的人就更少了。
“我家可以。”
人群中,李二憨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于是,他的话成功把众人的眼光吸引过去。
的确如此。
镇北大地主李定邦,与刘大河的势力不相上下。
只是李定邦为人低调,对家丁长工以及佃户都好,所以大家一时之间把他给忘了。
经由李二憨这么提醒,大家顿时有了目标。
刚上任的郑知县,停下马来。
笑对李二憨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李二憨!”
“可是鲁西镇北李定邦之子。”
“是我。”
“明天让你爹去县府找我,我们商议一下刘家之事。”
说完,郑知县便打马离开。
李二憨高兴的手舞足蹈。
“知县大人和我说话啦,你们都听到了没有?”
这时,秦涛与安世国也从酒楼中走了出来。
得知这一消息,秦涛动了心思。
来到这个世界,自己就是要凭能力享受一番。
刘家宅院还不错。
可以考虑入手。
不过,对手李定邦是个有实力的人。
明天再说吧。
秦涛于傍晚时分回到家中。
席淑云为他做好饭,又洗了脚,把秦涛伺候的舒舒服服。
“相公,前些时日你答应我的,有机会要带人回娘家。”
“你看……”
席淑云想娘了。
秦涛忽尔想起,的确有这回事。
就算没有,老婆想回娘家,也在情理之中。
“后天吧!”
秦涛答应了。
席淑云高兴的不得了。
吹灯上床。
“相公,你说我这肚子,咋一直没有动静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相公要不你留意一下,看看谁家女子中意,再纳个妾吧。”
“我们一起服待你。”
秦涛微微一愣。
自己的娘子如此大度,很是感动。
一夜无话。
次日天明。
秦涛带上家里的银票,动身去了县府。
他想要为席淑云买下那个大宅子。
再招来一些下人丫头。
以后就不用席淑云再做家务。
她是个好妻子,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
一路到了县府。
当秦涛走上县府的台阶,准备让守门之人通报之时,那人认出了秦涛。
他就是参加了剿匪幸存下来的人之一。
“秦涛,你要见老爷吗?”
秦涛点了点头。
于是,那人马上进去通报。
新官上任三把火,当然了大部分刚上任的官,还是愿意展现出来自己亲民的一面。
郑知县请秦涛进去。
秦涛进了县府。
由下人引领,走进客堂。
本以为自己来得早,郑知县家里应该没有客人。
进得客堂,秦涛才发现,原来这里早就有人了。
而且还不止一个。
都是身穿锦服的老爷。
他们都是来想买刘大河宅院的人。
以为有钱人少。
现在看来,藏而不露的人也有很多。
李定邦就在那十几个人之中。
秦涛的到来,使得队伍又壮大了些许。
没见到郑知县,倒是看到了戴着瓜皮帽的师爷。
八字胡,瘦长脸。
阮师爷也是县府的老牌人物了。
他先后送走了四任知县,算得上是县府的四朝元老。
在阮师爷的面前,摆着一张桌子。
桌上放着笔墨,还有一个茶盏。
“巳时已过。”
阮师爷开口环视众人。
“能来的,都来了。”
“大家都是本县的乡绅地主,家道殷实。”
“也知道此来所为何事?”
“知县大人有事,去去就来,将这里交代于我。”
“刘大河一家被抄,县府代为出售刘家宅院,以及刘家名下良田。”
“不可拆分而售。”
“要宅院,就必须要良田,胃口小吃不下去的,就不要有非份之想了。”
阮师爷又说道:“感觉自己能力不行的,现在可以退出。”
没人走。
看来都是志在必得。
“人多肉少。”
“谁出价高,就归谁!”
“这笔银子,知县大人将全部用于民生,多多益善。”
秦涛看这阵势,也就想到了拍卖会,简直一模一样。
看来这个郑知县,还是蛮有头脑的。
最起码读书没有读成呆子。
这时,郑知县去而复返。
在拍卖开始之前,他告诉大家说道:“本官刚才去接了一道圣旨,本县乃产粮大县,各位又是坐拥良田的大户,所以请大家先踊跃捐粮,以解将士饥寒之苦。”
我去!
这……
秦涛乐开了花。
杀猪捡肥的。
看来还是自己单纯了。
郑知县今天请这么多人来,拍卖刘家的院子是幌子。
他真正的目的,是这些地主家里的粮仓。
高明啊!
秦涛只是个佃户,一分田没有。
所以乐得看这些地主满脸黑线。
没人情愿交粮。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
“我捐一百石。”一位姓石的地主率先开口。
郑知县微笑,示意阮师爷说道:“记下,青阳镇石方家有良田四千亩,只捐了一百石……粗粮!”
尼玛!
以为眼前这个知县好骗。
没想到人家都弄清楚了。
还一百石粗粮。
石方赶紧上前,笑道:“大人,师爷,你们听错了,我是说我捐一万石细粮。”?。
朝庭给予了家属安抚。
县不可一日无主。
今天,知县就上任了。
新知县姓郑。
他骑着高头大马,胸前系着红花,纱帽颤巍巍,好不得意。
又让衙役在镇上贴了告示。
说是本县兴修水利,银两短缺,现欲以县府之名出售刘家大院及千亩良田。
此告示一出,鲁西镇的大户人家开始蠢蠢欲动。
刘大河的府宅气派万千,听说光是兴建刘家宅院,就花费了数千银子。
还有刘家的千亩良田。
那才是生财的根本。
只是这块肉太大,能吃得下的人并不多。
心有余,力不足。
只能望而兴叹。
除非是家里特别有钱的,否则根本啃不动这根肉骨头。
“别想了。”
“这年头,我们不过只是做点小生意,糊口罢了。”
“吃得下去,怕拉不出来。”
“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米家有钱,他们应该可以拿得下。”
米老板对此嗤之以鼻,他对人说道:“我是卖粮的,又不是种粮的,对良田没有兴趣。”
排除了米家,剩下有实力的人就更少了。
“我家可以。”
人群中,李二憨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于是,他的话成功把众人的眼光吸引过去。
的确如此。
镇北大地主李定邦,与刘大河的势力不相上下。
只是李定邦为人低调,对家丁长工以及佃户都好,所以大家一时之间把他给忘了。
经由李二憨这么提醒,大家顿时有了目标。
刚上任的郑知县,停下马来。
笑对李二憨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李二憨!”
“可是鲁西镇北李定邦之子。”
“是我。”
“明天让你爹去县府找我,我们商议一下刘家之事。”
说完,郑知县便打马离开。
李二憨高兴的手舞足蹈。
“知县大人和我说话啦,你们都听到了没有?”
这时,秦涛与安世国也从酒楼中走了出来。
得知这一消息,秦涛动了心思。
来到这个世界,自己就是要凭能力享受一番。
刘家宅院还不错。
可以考虑入手。
不过,对手李定邦是个有实力的人。
明天再说吧。
秦涛于傍晚时分回到家中。
席淑云为他做好饭,又洗了脚,把秦涛伺候的舒舒服服。
“相公,前些时日你答应我的,有机会要带人回娘家。”
“你看……”
席淑云想娘了。
秦涛忽尔想起,的确有这回事。
就算没有,老婆想回娘家,也在情理之中。
“后天吧!”
秦涛答应了。
席淑云高兴的不得了。
吹灯上床。
“相公,你说我这肚子,咋一直没有动静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相公要不你留意一下,看看谁家女子中意,再纳个妾吧。”
“我们一起服待你。”
秦涛微微一愣。
自己的娘子如此大度,很是感动。
一夜无话。
次日天明。
秦涛带上家里的银票,动身去了县府。
他想要为席淑云买下那个大宅子。
再招来一些下人丫头。
以后就不用席淑云再做家务。
她是个好妻子,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
一路到了县府。
当秦涛走上县府的台阶,准备让守门之人通报之时,那人认出了秦涛。
他就是参加了剿匪幸存下来的人之一。
“秦涛,你要见老爷吗?”
秦涛点了点头。
于是,那人马上进去通报。
新官上任三把火,当然了大部分刚上任的官,还是愿意展现出来自己亲民的一面。
郑知县请秦涛进去。
秦涛进了县府。
由下人引领,走进客堂。
本以为自己来得早,郑知县家里应该没有客人。
进得客堂,秦涛才发现,原来这里早就有人了。
而且还不止一个。
都是身穿锦服的老爷。
他们都是来想买刘大河宅院的人。
以为有钱人少。
现在看来,藏而不露的人也有很多。
李定邦就在那十几个人之中。
秦涛的到来,使得队伍又壮大了些许。
没见到郑知县,倒是看到了戴着瓜皮帽的师爷。
八字胡,瘦长脸。
阮师爷也是县府的老牌人物了。
他先后送走了四任知县,算得上是县府的四朝元老。
在阮师爷的面前,摆着一张桌子。
桌上放着笔墨,还有一个茶盏。
“巳时已过。”
阮师爷开口环视众人。
“能来的,都来了。”
“大家都是本县的乡绅地主,家道殷实。”
“也知道此来所为何事?”
“知县大人有事,去去就来,将这里交代于我。”
“刘大河一家被抄,县府代为出售刘家宅院,以及刘家名下良田。”
“不可拆分而售。”
“要宅院,就必须要良田,胃口小吃不下去的,就不要有非份之想了。”
阮师爷又说道:“感觉自己能力不行的,现在可以退出。”
没人走。
看来都是志在必得。
“人多肉少。”
“谁出价高,就归谁!”
“这笔银子,知县大人将全部用于民生,多多益善。”
秦涛看这阵势,也就想到了拍卖会,简直一模一样。
看来这个郑知县,还是蛮有头脑的。
最起码读书没有读成呆子。
这时,郑知县去而复返。
在拍卖开始之前,他告诉大家说道:“本官刚才去接了一道圣旨,本县乃产粮大县,各位又是坐拥良田的大户,所以请大家先踊跃捐粮,以解将士饥寒之苦。”
我去!
这……
秦涛乐开了花。
杀猪捡肥的。
看来还是自己单纯了。
郑知县今天请这么多人来,拍卖刘家的院子是幌子。
他真正的目的,是这些地主家里的粮仓。
高明啊!
秦涛只是个佃户,一分田没有。
所以乐得看这些地主满脸黑线。
没人情愿交粮。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
“我捐一百石。”一位姓石的地主率先开口。
郑知县微笑,示意阮师爷说道:“记下,青阳镇石方家有良田四千亩,只捐了一百石……粗粮!”
尼玛!
以为眼前这个知县好骗。
没想到人家都弄清楚了。
还一百石粗粮。
石方赶紧上前,笑道:“大人,师爷,你们听错了,我是说我捐一万石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