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志眼前发黑,即将仰倒下去,幸亏陈同袍眼疾手快,急忙上前扶住,几个书办也来相帮,为他把气捋顺了,片刻才苏醒过来。
高继志迷迷瞪瞪地睁开双眼,看了看众人,便把手往额头上一摸,随之叹出一口重气:“我头上有些发热,恐怕是着了风寒。方才就颇感昏沉,又遭了这厉风,是再也支撑不住了。陈侍郎一人去罢,我得好好休养几日。专候你的佳音。”
“高大人肯将这等大事托付于我,恩重如山,无以为报!”陈同袍含泪作了两遍长揖,起身又说了两声“保重!”,旋即迈步走出了大门外。高继志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只是发出几声凄冷的苦笑,再无他言。
陈同袍将书信揣在怀中,见了侍读蓝渊,讲清了原委,便随他进到偏殿,谒见太子。
太子看过书信,欢喜非常,直拍着两膝说道:“万和顺既已心向父皇,柳贼必不敢再兴风作浪。我等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陈同袍道:“我等忠良之士日夜盼着柳党覆灭,如今正当一举除之,请太子定计!”
太子略显迟疑,眼神也向着两边躲闪,这被蓝渊看在心里,急忙谏道:“殿下,万和顺非良善之辈,之所以向您表这个忠心,无非是想不费力气地除掉柳党。如果殿下侥幸图存,必会令其大失所望。没了这杆大旗,胜负就不是一定的了!”
太子被这两人连番进劝,思想开始有了松动,于是强按着怯懦之心,徐徐问道:“可凡事当以稳重为先。之前容青怎么死的,你们应该知道。”
“今时不比往日,”蓝渊比陈同袍的兴致还要高,声音铿锵有力,“他们倒成了案板上的肉了!急需解决的,就只有一个兵权的问题而已。据臣下分析,柳党尚且控制着某些行省的军权,以及京城周围驻防的军队,留给我们的,就只有存肇、太肃两名司禁的部众,还有一个摇摆不定的史修慎。”
陈同袍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的话继续讲:“史修慎的犹疑是有理由的,他身边有吕继山在分散权力,他是不会轻易动作的。但不可因此就把他划为敌人,此人大有作用,应当想个法子拉拢过来;而皇宫外面的军队,也不能弃之不顾,他们都是跟着柳镇年血拼多年的,对贼党忠心耿耿,万一临乱反叛,也不是我们吃得消的。要消解这群人的威胁,则必须着眼于朝堂。”
“朝堂还用再看吗?”蓝渊不屑地一甩衣袖,“文官大多倒向了我们,宿宗善亦来投诚,贼党的政令已是无人遵从了!”
陈同袍仿佛一切都能明知在胸,富含深意地微笑着:“蓝侍读太过自信了。御史台乃是国家喉舌所在,今日仍为桂辅把持,不仅言路不通,百官做事也在他眼皮底下,难以行动。几个月后,就是省臣推举之期,我们定要把这个位置争下来。等桂辅这个临时管事的走了,中书省就被我们全盘控制,此权在手,御史台换人就是一纸公文的事情。这些事情做完了,我们才可以转过头来对付军队,把他们或裁或撤,柳镇年就真正坐以待毙了。”
蓝渊听后,暗里厌烦他的步骤太过啰嗦,但对方毕竟是老于世道的陈同袍,也就勉强听信了这些言语:“您说的对,但我们可不能枯等几个月啊。这段时日,总要做点事情。”
“不必担心,事情多得很呢,还得分两头:一面当派人带着信去见二位皇亲,使之早作筹备;一面当令宿宗善出面,号召众人商议定省臣的人选,以防意见不一,互相争夺。”
蓝渊深以为然,即转身跪谏太子从之,太子亦无主见,只好摆手说道:“我不去管,这些都由着你们做。”
东宫的人趁着天色尚早,匆匆携书进了禁军大营,分别交与太肃和存肇看,并告知“太子业已与众人密谋,请二公速整军备,警视耳目,切勿疏忽”。太肃虽将这些话牢记于心,可自知老迈昏聩,无力处置,便借着换班的由头,动身去找存肇谈话。存肇却不打算一一听从,另有看法:“我等手下的兵已被钮远鼓动一回,弄得满城风雨,可见并非多么忠诚,皆是好乱恶静之辈。如若暗修器甲,被一两个兵士告发,岂不败坏了千古的大事?我看不能在暗处躲藏,需在明处。”
“岂可在明处!”太肃听着有风自纸窗上掠过,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往两面看了看。
“可借着内侍的力。他们与我等同在禁中,若能利用一二……”说着,他突然压低了声音,在太肃的耳边说上几句话,在桌上划了几个文字,顿时使得后者长舒一口粗气。
高继志在遭了风寒后,不得不回到府邸安歇,吃了一碗药汤,当夜便将就着睡下。次日天明,病情仍不见好转,他又从心腹那儿听说了吏部的情况,得知太子已下令,叫宿宗善去择选省臣了。这事竟正中了他的心病,一口鲜血喷将出来,仰天骂道:“陈同袍这个王八蛋!明知我大志在此,却趁着本官害病之日,怂恿他们去挑明这事!好了,他们都要来争这个位置,唯独我这个将死之人没有份儿了!”
说罢,一只手撑住床板,另一只手往床头一扫,把花瓶之类的物件都摔在地上,打得粉碎。家人们平素见他平静惯了,从未看他有如此失态之时,都以为是说起了胡话,慌慌张张地拿过药来,要喂与他喝。
高继志疯疯癫癫地,也不喝药,也不说话,就站起身来,到处打翻桌椅,发作不停,被奴仆摁回了床上。可经过这一番折腾,他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再也痊愈不得了。他的嘴里还念叨着朝堂的事、名禄的事,可惜家中哪有人听懂这些话,平素都见他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不是读书便是念佛行善。
就这样撑过两三日,他竟在胡言乱语中一病不起,死在家中了。
高继志迷迷瞪瞪地睁开双眼,看了看众人,便把手往额头上一摸,随之叹出一口重气:“我头上有些发热,恐怕是着了风寒。方才就颇感昏沉,又遭了这厉风,是再也支撑不住了。陈侍郎一人去罢,我得好好休养几日。专候你的佳音。”
“高大人肯将这等大事托付于我,恩重如山,无以为报!”陈同袍含泪作了两遍长揖,起身又说了两声“保重!”,旋即迈步走出了大门外。高继志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只是发出几声凄冷的苦笑,再无他言。
陈同袍将书信揣在怀中,见了侍读蓝渊,讲清了原委,便随他进到偏殿,谒见太子。
太子看过书信,欢喜非常,直拍着两膝说道:“万和顺既已心向父皇,柳贼必不敢再兴风作浪。我等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陈同袍道:“我等忠良之士日夜盼着柳党覆灭,如今正当一举除之,请太子定计!”
太子略显迟疑,眼神也向着两边躲闪,这被蓝渊看在心里,急忙谏道:“殿下,万和顺非良善之辈,之所以向您表这个忠心,无非是想不费力气地除掉柳党。如果殿下侥幸图存,必会令其大失所望。没了这杆大旗,胜负就不是一定的了!”
太子被这两人连番进劝,思想开始有了松动,于是强按着怯懦之心,徐徐问道:“可凡事当以稳重为先。之前容青怎么死的,你们应该知道。”
“今时不比往日,”蓝渊比陈同袍的兴致还要高,声音铿锵有力,“他们倒成了案板上的肉了!急需解决的,就只有一个兵权的问题而已。据臣下分析,柳党尚且控制着某些行省的军权,以及京城周围驻防的军队,留给我们的,就只有存肇、太肃两名司禁的部众,还有一个摇摆不定的史修慎。”
陈同袍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的话继续讲:“史修慎的犹疑是有理由的,他身边有吕继山在分散权力,他是不会轻易动作的。但不可因此就把他划为敌人,此人大有作用,应当想个法子拉拢过来;而皇宫外面的军队,也不能弃之不顾,他们都是跟着柳镇年血拼多年的,对贼党忠心耿耿,万一临乱反叛,也不是我们吃得消的。要消解这群人的威胁,则必须着眼于朝堂。”
“朝堂还用再看吗?”蓝渊不屑地一甩衣袖,“文官大多倒向了我们,宿宗善亦来投诚,贼党的政令已是无人遵从了!”
陈同袍仿佛一切都能明知在胸,富含深意地微笑着:“蓝侍读太过自信了。御史台乃是国家喉舌所在,今日仍为桂辅把持,不仅言路不通,百官做事也在他眼皮底下,难以行动。几个月后,就是省臣推举之期,我们定要把这个位置争下来。等桂辅这个临时管事的走了,中书省就被我们全盘控制,此权在手,御史台换人就是一纸公文的事情。这些事情做完了,我们才可以转过头来对付军队,把他们或裁或撤,柳镇年就真正坐以待毙了。”
蓝渊听后,暗里厌烦他的步骤太过啰嗦,但对方毕竟是老于世道的陈同袍,也就勉强听信了这些言语:“您说的对,但我们可不能枯等几个月啊。这段时日,总要做点事情。”
“不必担心,事情多得很呢,还得分两头:一面当派人带着信去见二位皇亲,使之早作筹备;一面当令宿宗善出面,号召众人商议定省臣的人选,以防意见不一,互相争夺。”
蓝渊深以为然,即转身跪谏太子从之,太子亦无主见,只好摆手说道:“我不去管,这些都由着你们做。”
东宫的人趁着天色尚早,匆匆携书进了禁军大营,分别交与太肃和存肇看,并告知“太子业已与众人密谋,请二公速整军备,警视耳目,切勿疏忽”。太肃虽将这些话牢记于心,可自知老迈昏聩,无力处置,便借着换班的由头,动身去找存肇谈话。存肇却不打算一一听从,另有看法:“我等手下的兵已被钮远鼓动一回,弄得满城风雨,可见并非多么忠诚,皆是好乱恶静之辈。如若暗修器甲,被一两个兵士告发,岂不败坏了千古的大事?我看不能在暗处躲藏,需在明处。”
“岂可在明处!”太肃听着有风自纸窗上掠过,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往两面看了看。
“可借着内侍的力。他们与我等同在禁中,若能利用一二……”说着,他突然压低了声音,在太肃的耳边说上几句话,在桌上划了几个文字,顿时使得后者长舒一口粗气。
高继志在遭了风寒后,不得不回到府邸安歇,吃了一碗药汤,当夜便将就着睡下。次日天明,病情仍不见好转,他又从心腹那儿听说了吏部的情况,得知太子已下令,叫宿宗善去择选省臣了。这事竟正中了他的心病,一口鲜血喷将出来,仰天骂道:“陈同袍这个王八蛋!明知我大志在此,却趁着本官害病之日,怂恿他们去挑明这事!好了,他们都要来争这个位置,唯独我这个将死之人没有份儿了!”
说罢,一只手撑住床板,另一只手往床头一扫,把花瓶之类的物件都摔在地上,打得粉碎。家人们平素见他平静惯了,从未看他有如此失态之时,都以为是说起了胡话,慌慌张张地拿过药来,要喂与他喝。
高继志疯疯癫癫地,也不喝药,也不说话,就站起身来,到处打翻桌椅,发作不停,被奴仆摁回了床上。可经过这一番折腾,他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再也痊愈不得了。他的嘴里还念叨着朝堂的事、名禄的事,可惜家中哪有人听懂这些话,平素都见他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不是读书便是念佛行善。
就这样撑过两三日,他竟在胡言乱语中一病不起,死在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