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请了四人分别就坐,陈同袍方坐未稳,还在用袖子轻拂着椅面,就听见那书办叫道:“知府大人,闲话我们不想多讲了,先办完眼前这些啰里啰嗦的事儿,向上头交差要紧。曲阜的两个劣绅不配合,那就只能按照晏相的吩咐,行一个不得已之举了。怎样,你衙门里准备派多少兵?这个我们不懂,随您安排。”

    知府听着虽是一副商议的态度,但实质上却也与胁迫差不多了,幸亏他一向沉静,并不理会这恫吓,应声答道:“此事确系要务,不可有半些怠慢,正因如此,才更需审慎从事。光处置那两个乡绅倒是不难,甚至不用出动一兵一卒,即能悉数抓获;但若过于鲁莽,便容易惊动乡民,无端造祸,于新政自是不利。”

    “我们可不管你的百姓,”书办轻轻一笑,“把晏相的命令执行了就成。想诉苦,自己递奏书上去嘛。”

    “我没有在诉苦,”知府的目光十分坚决,“而是在为诸位想办法。如果闹民变了,不错,当为我一人的责任;但要是因此让新政停滞下来的话,像你们操理学政的人,就也不得不跟着遭殃。我们现在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了,诸位看着办吧。”

    “对啊……”陈同袍突然一副为难的模样,补上了一句,“您不说我还忘了,临走时晏相曾差一名亲吏叮嘱本官,叫本官必须在半年之内落实新政,不得延误,否则将吾三人一并打入囚牢,甚至问斩。今日思之,实在令人胆寒。”

    两个书办可没听晏温向他们讲过,初时还颇具狐疑,但脑子里想了片刻,都知道晏温此举是在与钮远相争,此时正心急如焚,对时间要求的紧迫一点,自然不足为奇。

    同样,他们也不相信陈同袍会欺骗自己,便信服了他这一家之言,先后说道:“知府大人不愧身居牧守之位,看得时势极明,使我等顿开茅塞。今日只当以团结为重,求同存异!”

    “对嘛,这才是解决事端的态度,”知府大喜,“既然如此,我提议,先把出兵的事搁置一旁,你们三位答不答应?”

    陈同袍连忙望着两个书办,见那二人勉强地点了点头,便起身作揖道:“出兵既扰百姓,此议罢了也可。但亦不能无所动作,坐视劣绅猖獗啊。”

    知府答道:“这个当然。我想倒不必亲自前往,只需派人把晏相的文书拿过去,交与胡、严两人,他们素无见识,一看信上的一个‘斩’字,定然惶恐震怖,不敢抗拒。惊惧之余,他们必将田权拱手献上,到时候责成本县处理即可,兵不血刃,甚至不用我等出马,便能得计。”

    陈同袍捋须颔首:“让他们主动交地,自是避免祸乱的良法。然而这些所谓乡贤者,素来根深蒂固,动摇甚难。不如采软硬兼施之法,先请他们去县衙谈判,好吃好喝地接待几日,并以重利诱使他们接受部分让步,令其一步步地降低预期,最终再提出苛刻的条件来。他受了这么多好处,又得知晏相的严令,怎敢得寸进尺,必然老实遵命,奉交田地,心里还有可能感激我们呢。”

    话音方落,知府就拍案说了一声‘好’,使得两个书办乍一听也觉不错,纷纷言道:“这的确是为一条良谋,陈监学果然有胆识!”

    就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下,府衙的这次会议终于以圆满告终,所有的矛盾与猜疑似乎在这一刻全部迎刃而解,两位书办虽说没有达成原来的期望,但起码消弭了无谓的争斗,新政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这只是陈同袍精心设计出来的一场骗局罢了。

    两人走后,陈同袍却以整理文书为名,和知府留在了二堂。经过此议,知府的确有不少疑惑要问他,但碍于时间紧迫,便急忙问了自己最担心的问题:“陈大人说晏相叮嘱的那些话,都是假的吧?”

    陈同袍瞅了他一眼:“的确是假的。”

    “那今早密谈的时候怎么不和下官说?”知府急躁地皱起了眉,“您真不怕他们回了京师,向晏温提及此事?若在副相身上编排谣言,则你我同为刀下之鬼矣!”

    陈同袍却面无表情:“我保证他们不会说的。”

    “何故?”知府的眼神犹疑了一下。

    “晏相大行新政,正是为了与钮远相抗。而在这种功利心的驱使下,追求速出成效,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此言之所以不会被怀疑,就是因此;倘若他们心中不信,也不会有一人敢去相问。明面上这是在苛求速度,实质上是为了党争,把此事公然点明,无异于拆穿了晏相的功利意图,岂不羞了他老人家的脸面?他们地位微贱,但却不是愚人,定不敢如此。况且我说从一名亲吏口中听来,他们纵要害我,何从查找?即使日后醒悟,恐怕也难与本官相较!”

    “陈侍郎揣摩人心,样样皆中,真可谓料事如神!有您这尊神佛在此,下官足以保全这顶乌纱帽了!”知府听罢,大为佩服,将自己的官帽解下来,捧在手里,径前向他一个深揖。

    次日,知府派去的差役抵达曲阜,向本县的知县禀报了来意。知县近日正犹豫不定,听说知府已有了成算,欢喜不已,即将消息报与两个乡绅,邀请彼等入县谈判。

    严来甫一得了信,二话不说,径直打轿到了胡之章家,走入内院,不发一言,先将县老爷的文书放在他家大厅的方桌上。

    只见胡之章被两个丫鬟挽扶着,手持一把梨木拐杖,慢慢地走到严来甫的面前。

    严来甫抬起头,无奈地望了他一眼:“您老看罢。”

    “我不用看,我刚才也收到了。”胡之章冷笑几声,吐了一口老痰。

    “什么?”严来甫的眼中饱含愤怒,“他们连您老也敢欺负!这鸿门宴就不能去!”

章节目录

清明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古桥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一),清明祝,笔趣阁并收藏清明祝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