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搞的?”另一人难以置信地问。
那伙夫旋即答道:“这还用说么?那是县老爷使的妙计!他怕吴思经的事被上头查出来,才故意玩了这一招。所以那番人感恩戴德,隔几日就要送东西来,十分殷勤。”
‘竟有此事……’叶永甲心头一惊,他的身子贴墙贴得更紧了,全神贯注地听起来。
灶上的锅碗瓢盆突然一阵响动,但尚能依稀听见人声:“知县大人还容一个番人在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杀人灭口岂不省便。”
“他在县老爷这儿还有用处,”伙夫继续说,“大人得凭借他和众番商对话,否则朝廷怪罪下来,更担待不起。”
“老师傅,您这些话可真?怎么听着像瞎话。”
伙夫一拍砧板:“真!岂能不真,前几日大人便请了诸番商来此做客,令我准备好饭菜端上去的。事后我又问了书办,他们说县父母此次是瞒着叶兵部做事,叫我不要声张。”
叶永甲的眼睛顿时瞪大了,他不敢相信知县竟会在背地里做出如此胆大妄为之事!他现在的第一反应就是离开,但又怕被屋子里听见,便只在墙根下踟蹰,双脚似动非动。
“来,你用刀把这畜生的肚子剖开,由我剔肉!”
叶永甲听到里面开始忙活了,便趁着这个功夫,匆匆走了出去,到院子里又没有放碗的地方,便索性捧着那木碗,径直去找知县了。
“不错,着实不错……”知县坐在楠木方桌前,还在拿大勺品尝着甲鱼汤,发出啧啧赞叹,“以后多叫下人买几条甲鱼,听见没有?”
侍立在旁的书办却没个动静,双眼直向外瞅,看得他发了脾气:“我叫你……”
“知县大人。”
“啊……?”他猛一回头,见叶永甲正在身后肃立,吓得几乎要跳起来,面色蜡黄,“您吃完啦……”
叶永甲把碗一放:“我是吃完了,需要再等一等大人吗?”
“不必,不必……”知县一面赔笑,一面挥手让书办将汤碗撤去。
“我是来通知你,本官已经考虑过了客商们的意见,业已写好奏书,上表朝廷。”叶永甲坐下说,“你去告诉他们,安心在北塘等着,暂时不用来城里了。”
“一切都听您的安排……”知县见他似乎还有话要说,心中便愈发慌张,只能僵硬地躬下身子。
“另外,我还向朝廷述明了你的功绩。你虽无什么大功,但毕竟在县衙内筹划大事,总有几分苦劳。故而提了一嘴,等着赏吧。”
知县惶恐了半天,却听他道出这段好话,心中甚喜,连连称谢。
“你不必谢我,赏赐终归是丞相、奉相他们的意思,你得对得起人家的看重。对了,吴主教近来待我们不错,几天前还写信要送一整只羊给我,被我回绝了。此等忠实之人,应当以礼待之。”
‘吴思经今早还送了只羊呢……听叶大人这般讲,看来是先问得他,没人要才给我的……’知县面带疑色,但还是先应付了叶永甲,点了点头。
“该说的都说尽了,我昨日回来未睡好,要去歇歇了。”叶永甲捂着脑袋,貌似没注意到他的神情,便抱拳告辞了。
“慢走,慢走……”
在这次交谈过后,知县的心里一直不太舒服,他为了弄清此事,特意去到厨上问几个伙夫,抬羊进去的时候可见到叶永甲?那个亲自操刀的伙夫摇头,说只顾着看羊了,未曾见什么官员前来。
这让他更为不解,好端端一个活人,若真从火房经过,岂能视而不见。便盘算道:‘那吴思经平素善会诡计,他倒是能干出这种左右逢源的事来。可恨朝廷文书未至,我又没有理由召他,没法当面对质。不如写信一封,问以虚实。’
想毕,他连忙回了书房,很快便写出一封信,交与心腹书办道:“你速差遣一个靠得住的人,于夜晚暗自出城,将信寄入吴思经手中。告诉他,要让吴思经当面给出解释,不能给他思考的时间。”
“谨遵吩咐!”
当夜,候着三更的梆子一响,书办挑选的人便从宁河出发了。为防被人发觉,他用黑布遮着脸,骑一匹快马,披星戴月地冲出了城门——全城漆黑,一团黑影急速地闪过,只有远处县衙的灯火照在他的长袍之上。
那灯火通明的房间里,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叶永甲和其余两位朝廷大员,三人又聚在了一处。
“我们已经连续三天都住在县衙了,”蔡贤卿打趣道,“为的不是别人,就是李大人您。您瞧瞧,多大的面子呀。”
李文守拂这衣袖,嘴里嘟囔道:“我不过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罢了,没指望你们能多关心我。”
“刚才廷龙透露的这些消息,实在令我等从漫漫的迷雾当中走了出来,一双眼睛全看明白了。没想到这知县平素懦弱不堪,竟会铤而走险。”
“我们不能急于惩罚他,还需借此稍加利用。”说罢,二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射到了李文守身上。
“你们……有话说?”李文守愕然地问。
“大人,”叶永甲开口相求,“如今是非常之时,我们需要您做点事情,哪怕冒着大罪。”
李文守的目光一下子警惕起来,他把耳朵凑将过去,后者低声细语着,他们面前的烛火被微风吹灭。
信使在清晨入了城。他脱下来黑帽黑袍,牵着马,径直上教堂造访吴思经,进得内院,见吴思经与几位客商在厅上叙谈,也不刻意回避,走上去便要递信:“吴主教,知县大人有事来问您,希望予以解答。”
吴思经犹犹豫豫地接过信,他不知其中的内容,本想带着信使到房间里说话的,但观察了众番商的神色,也怕引起他们的怀疑,便想:‘怕是我想多了,知县大人近来与我甚密,有什么可紧张的。’
但当他低头读信时,眉头登时皱得紧了。
那伙夫旋即答道:“这还用说么?那是县老爷使的妙计!他怕吴思经的事被上头查出来,才故意玩了这一招。所以那番人感恩戴德,隔几日就要送东西来,十分殷勤。”
‘竟有此事……’叶永甲心头一惊,他的身子贴墙贴得更紧了,全神贯注地听起来。
灶上的锅碗瓢盆突然一阵响动,但尚能依稀听见人声:“知县大人还容一个番人在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杀人灭口岂不省便。”
“他在县老爷这儿还有用处,”伙夫继续说,“大人得凭借他和众番商对话,否则朝廷怪罪下来,更担待不起。”
“老师傅,您这些话可真?怎么听着像瞎话。”
伙夫一拍砧板:“真!岂能不真,前几日大人便请了诸番商来此做客,令我准备好饭菜端上去的。事后我又问了书办,他们说县父母此次是瞒着叶兵部做事,叫我不要声张。”
叶永甲的眼睛顿时瞪大了,他不敢相信知县竟会在背地里做出如此胆大妄为之事!他现在的第一反应就是离开,但又怕被屋子里听见,便只在墙根下踟蹰,双脚似动非动。
“来,你用刀把这畜生的肚子剖开,由我剔肉!”
叶永甲听到里面开始忙活了,便趁着这个功夫,匆匆走了出去,到院子里又没有放碗的地方,便索性捧着那木碗,径直去找知县了。
“不错,着实不错……”知县坐在楠木方桌前,还在拿大勺品尝着甲鱼汤,发出啧啧赞叹,“以后多叫下人买几条甲鱼,听见没有?”
侍立在旁的书办却没个动静,双眼直向外瞅,看得他发了脾气:“我叫你……”
“知县大人。”
“啊……?”他猛一回头,见叶永甲正在身后肃立,吓得几乎要跳起来,面色蜡黄,“您吃完啦……”
叶永甲把碗一放:“我是吃完了,需要再等一等大人吗?”
“不必,不必……”知县一面赔笑,一面挥手让书办将汤碗撤去。
“我是来通知你,本官已经考虑过了客商们的意见,业已写好奏书,上表朝廷。”叶永甲坐下说,“你去告诉他们,安心在北塘等着,暂时不用来城里了。”
“一切都听您的安排……”知县见他似乎还有话要说,心中便愈发慌张,只能僵硬地躬下身子。
“另外,我还向朝廷述明了你的功绩。你虽无什么大功,但毕竟在县衙内筹划大事,总有几分苦劳。故而提了一嘴,等着赏吧。”
知县惶恐了半天,却听他道出这段好话,心中甚喜,连连称谢。
“你不必谢我,赏赐终归是丞相、奉相他们的意思,你得对得起人家的看重。对了,吴主教近来待我们不错,几天前还写信要送一整只羊给我,被我回绝了。此等忠实之人,应当以礼待之。”
‘吴思经今早还送了只羊呢……听叶大人这般讲,看来是先问得他,没人要才给我的……’知县面带疑色,但还是先应付了叶永甲,点了点头。
“该说的都说尽了,我昨日回来未睡好,要去歇歇了。”叶永甲捂着脑袋,貌似没注意到他的神情,便抱拳告辞了。
“慢走,慢走……”
在这次交谈过后,知县的心里一直不太舒服,他为了弄清此事,特意去到厨上问几个伙夫,抬羊进去的时候可见到叶永甲?那个亲自操刀的伙夫摇头,说只顾着看羊了,未曾见什么官员前来。
这让他更为不解,好端端一个活人,若真从火房经过,岂能视而不见。便盘算道:‘那吴思经平素善会诡计,他倒是能干出这种左右逢源的事来。可恨朝廷文书未至,我又没有理由召他,没法当面对质。不如写信一封,问以虚实。’
想毕,他连忙回了书房,很快便写出一封信,交与心腹书办道:“你速差遣一个靠得住的人,于夜晚暗自出城,将信寄入吴思经手中。告诉他,要让吴思经当面给出解释,不能给他思考的时间。”
“谨遵吩咐!”
当夜,候着三更的梆子一响,书办挑选的人便从宁河出发了。为防被人发觉,他用黑布遮着脸,骑一匹快马,披星戴月地冲出了城门——全城漆黑,一团黑影急速地闪过,只有远处县衙的灯火照在他的长袍之上。
那灯火通明的房间里,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叶永甲和其余两位朝廷大员,三人又聚在了一处。
“我们已经连续三天都住在县衙了,”蔡贤卿打趣道,“为的不是别人,就是李大人您。您瞧瞧,多大的面子呀。”
李文守拂这衣袖,嘴里嘟囔道:“我不过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罢了,没指望你们能多关心我。”
“刚才廷龙透露的这些消息,实在令我等从漫漫的迷雾当中走了出来,一双眼睛全看明白了。没想到这知县平素懦弱不堪,竟会铤而走险。”
“我们不能急于惩罚他,还需借此稍加利用。”说罢,二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射到了李文守身上。
“你们……有话说?”李文守愕然地问。
“大人,”叶永甲开口相求,“如今是非常之时,我们需要您做点事情,哪怕冒着大罪。”
李文守的目光一下子警惕起来,他把耳朵凑将过去,后者低声细语着,他们面前的烛火被微风吹灭。
信使在清晨入了城。他脱下来黑帽黑袍,牵着马,径直上教堂造访吴思经,进得内院,见吴思经与几位客商在厅上叙谈,也不刻意回避,走上去便要递信:“吴主教,知县大人有事来问您,希望予以解答。”
吴思经犹犹豫豫地接过信,他不知其中的内容,本想带着信使到房间里说话的,但观察了众番商的神色,也怕引起他们的怀疑,便想:‘怕是我想多了,知县大人近来与我甚密,有什么可紧张的。’
但当他低头读信时,眉头登时皱得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