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甲在路上一直纠结于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将此事上报朝廷?新军的成立或许是国家之福,可一旦开了引进番商的口子,恐怕就会招致无穷的后患。这绝不是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如此天大的责任叫一百个人来都担当不起。
他想了很久,脑子里还只有一团乱麻,而此时太阳将将落山,他也已经顺利抵达京城了。
叶永甲只好不再闷想,换了一身行头后,便打算去宫里面找钮远。他到了中书省,却被告知奉相因身体不适,今日早归了,便转而去找柳镇年。
相府的院子里,柳镇年正在一棵树下摇着竹藤的躺椅,闭目养神。那椅子一直嘎吱嘎吱地乱响,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耳朵,当门外传来几声人语,躺椅忽然也没声儿了。
他顿时睁开双眼,望了望门外,却只看着模糊的两个人影,便坐起来大喊:“谁呀?”
“丞相,是叶大人!”看门人回头禀道。
柳镇年还没有听清楚,就见叶永甲穿着一身官服,走了过来。
“廷龙?”他一脸疑惑的神色,扶着椅子慢慢站起来。
“恩相,”叶永甲连忙上前搀扶,“户部和下官计较了半天,仍不答应拨银子的事情。于是卑职就打算另辟蹊径,才回来打听了一下。”
“另辟蹊径……是什么意思?”柳镇年示意他不必扶了。
“卑职去找了一个……西洋人,他与海上的一些番商颇有交集。此人想请朝廷开禁,使番商的铳炮厂办进天朝。如此虽能纾目前之困,但不知将贻留何等的祸患。”
“最好谨慎着,但千万别掐死了这一条路,”柳镇年微微点头,显然对他的主意较为赏识,“我会先帮你劝劝户部,如果能成,就不必大费周章了;你这几日可以再去打探打探,注意别把这事透露出去。也别和钮远说,他管不了。”
“卑职都明白。”叶永甲一作揖,像是要告退的样子,双脚却只是似退非退地移了两步。
柳镇年看出了他的心思,便笑道:“廷龙有什么疑惑,直问就是,我何曾提防过你?”
叶永甲慌忙又行过礼:“丞相待我有恩,岂敢有提防之心?不过是疑惑曾粱罢了。”
“他怎么了?”
“窃以为曾粱虽具名望,然做官不久,经历尚浅,不知缘何被皇上选中。”
“这倒是我的主意。此人对我们还算亲善,又得皇上和那一大批宗室的喜欢,亦与诸司大臣同属士族,多方归心,为何不用?至于他现在和你作对,也是维护他们士人的权力,以免被新政牵着鼻子走。‘在其位,谋其政’,实乃无可厚非之事。”
“卑职不懂,您已是朝堂上说一不二的人物了,为何还要寻求妥协?换上一个老实的,于新政大有好处,边民百姓更会对您感恩戴德啊。”
“这些道理我从入京时就盘算过了,”柳镇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那时候做事可叫一个雷厉风行,到处是尸横遍野。可时间久了,他们虽然不敢违逆,但有的是办法对付你。比方你叫人家垦一百亩的荒地,人家就垦八十亩;你叫人家征百姓一匹布,他就非要征五匹。好的少做点,坏的多做些,责任最终就只是落到我的头上。”
说到此处,他竟还觉没尽兴,一把抓住叶永甲的手臂,叫他在一旁听着,自己坐回躺椅,仿佛要把自己的心声全部吐露出来:“我说这些,不是要抱怨这帮文人多坏,而是因此知晓一个道理,论‘打江山’我手上的兵权很好使,若坐江山呢?总要依靠这些文官士大夫。我不忌讳讲这个,古往今来能够篡位夺权的人物,那个不是百般迎合士人的利益,才获得他们的支持?我呢,一开始风风火火地搞改革,弄得满朝风雨,众人都不情愿,大事便没成几桩。这几年为了推行新政,我终于学了点权术,一边顺着他们的心思,一边任用你们去改革,方才见了一定的成效,或多或少地执行了下去……”
“老夫不说大话,我要是那种欺世盗名的权奸,只盯着荣华富贵的小人,早就把那皇帝从位子上拽下去了!”他冷笑着说。
“他们都不了解我的心思,都把我视作杀人不眨眼的权臣。这话我是第一次说出口呀……”他一面说着话,一面在躺椅上摇晃,双眼便渐渐地闭合上了,响起微微的呼噜声。
叶永甲看着他满是皱纹的脸庞,感触颇深。但这样的感觉却仅仅是在心头一掠,便再无涟漪了。在这种时刻,他总是想起父亲刚毅的面容,想起父亲死时的惨状,面对这个不共戴天的仇人,是怎样都不能够释怀的。他的双拳紧紧握起,从方才的同情又变为了憎恶。
见他睡得熟了,叶永甲便悄悄地站起来,正要转身离开之时,忽然听到藤椅上‘嘎吱’的一声。
“廷龙,老夫以前着实干了不少错事……”柳镇年半睡半醒地歪过头去,“尤其是对你,对叶家。我不奢望你能饶恕,但希望你也不必处处防着我……”
叶永甲抿了抿嘴,不知该不该答应。愣了一会儿后,他又听见了熟悉的呼噜声,便默默地走出相府。
这最煎熬的几日,叶永甲自然是不可能闲着的。见完柳镇年的那一天过后,他本想再到北塘会吴思经的,却不幸逢天降大雨,教堂紧闭,只好悻悻而归。路上泥泞,他因此走慢了几步,回京师时,已是关城宵禁,便无奈在驿上休息了一日。
次日天明,他打卯正就进了城,尽管雾气还重,但太阳自天边散出微弱的光芒,已昭示这将是个晴天了。
叶永甲不觉疲累,还在想着吴思经的事情,心不在焉地跨进了大门。
“老爷,”一名仆人突然从屋里走了出来,差点和他撞个满怀,“昨日晌午一个叫吴教士的来了封信。”
叶永甲为之一震,立马要过他手里的信,细读开来。
他想了很久,脑子里还只有一团乱麻,而此时太阳将将落山,他也已经顺利抵达京城了。
叶永甲只好不再闷想,换了一身行头后,便打算去宫里面找钮远。他到了中书省,却被告知奉相因身体不适,今日早归了,便转而去找柳镇年。
相府的院子里,柳镇年正在一棵树下摇着竹藤的躺椅,闭目养神。那椅子一直嘎吱嘎吱地乱响,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耳朵,当门外传来几声人语,躺椅忽然也没声儿了。
他顿时睁开双眼,望了望门外,却只看着模糊的两个人影,便坐起来大喊:“谁呀?”
“丞相,是叶大人!”看门人回头禀道。
柳镇年还没有听清楚,就见叶永甲穿着一身官服,走了过来。
“廷龙?”他一脸疑惑的神色,扶着椅子慢慢站起来。
“恩相,”叶永甲连忙上前搀扶,“户部和下官计较了半天,仍不答应拨银子的事情。于是卑职就打算另辟蹊径,才回来打听了一下。”
“另辟蹊径……是什么意思?”柳镇年示意他不必扶了。
“卑职去找了一个……西洋人,他与海上的一些番商颇有交集。此人想请朝廷开禁,使番商的铳炮厂办进天朝。如此虽能纾目前之困,但不知将贻留何等的祸患。”
“最好谨慎着,但千万别掐死了这一条路,”柳镇年微微点头,显然对他的主意较为赏识,“我会先帮你劝劝户部,如果能成,就不必大费周章了;你这几日可以再去打探打探,注意别把这事透露出去。也别和钮远说,他管不了。”
“卑职都明白。”叶永甲一作揖,像是要告退的样子,双脚却只是似退非退地移了两步。
柳镇年看出了他的心思,便笑道:“廷龙有什么疑惑,直问就是,我何曾提防过你?”
叶永甲慌忙又行过礼:“丞相待我有恩,岂敢有提防之心?不过是疑惑曾粱罢了。”
“他怎么了?”
“窃以为曾粱虽具名望,然做官不久,经历尚浅,不知缘何被皇上选中。”
“这倒是我的主意。此人对我们还算亲善,又得皇上和那一大批宗室的喜欢,亦与诸司大臣同属士族,多方归心,为何不用?至于他现在和你作对,也是维护他们士人的权力,以免被新政牵着鼻子走。‘在其位,谋其政’,实乃无可厚非之事。”
“卑职不懂,您已是朝堂上说一不二的人物了,为何还要寻求妥协?换上一个老实的,于新政大有好处,边民百姓更会对您感恩戴德啊。”
“这些道理我从入京时就盘算过了,”柳镇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那时候做事可叫一个雷厉风行,到处是尸横遍野。可时间久了,他们虽然不敢违逆,但有的是办法对付你。比方你叫人家垦一百亩的荒地,人家就垦八十亩;你叫人家征百姓一匹布,他就非要征五匹。好的少做点,坏的多做些,责任最终就只是落到我的头上。”
说到此处,他竟还觉没尽兴,一把抓住叶永甲的手臂,叫他在一旁听着,自己坐回躺椅,仿佛要把自己的心声全部吐露出来:“我说这些,不是要抱怨这帮文人多坏,而是因此知晓一个道理,论‘打江山’我手上的兵权很好使,若坐江山呢?总要依靠这些文官士大夫。我不忌讳讲这个,古往今来能够篡位夺权的人物,那个不是百般迎合士人的利益,才获得他们的支持?我呢,一开始风风火火地搞改革,弄得满朝风雨,众人都不情愿,大事便没成几桩。这几年为了推行新政,我终于学了点权术,一边顺着他们的心思,一边任用你们去改革,方才见了一定的成效,或多或少地执行了下去……”
“老夫不说大话,我要是那种欺世盗名的权奸,只盯着荣华富贵的小人,早就把那皇帝从位子上拽下去了!”他冷笑着说。
“他们都不了解我的心思,都把我视作杀人不眨眼的权臣。这话我是第一次说出口呀……”他一面说着话,一面在躺椅上摇晃,双眼便渐渐地闭合上了,响起微微的呼噜声。
叶永甲看着他满是皱纹的脸庞,感触颇深。但这样的感觉却仅仅是在心头一掠,便再无涟漪了。在这种时刻,他总是想起父亲刚毅的面容,想起父亲死时的惨状,面对这个不共戴天的仇人,是怎样都不能够释怀的。他的双拳紧紧握起,从方才的同情又变为了憎恶。
见他睡得熟了,叶永甲便悄悄地站起来,正要转身离开之时,忽然听到藤椅上‘嘎吱’的一声。
“廷龙,老夫以前着实干了不少错事……”柳镇年半睡半醒地歪过头去,“尤其是对你,对叶家。我不奢望你能饶恕,但希望你也不必处处防着我……”
叶永甲抿了抿嘴,不知该不该答应。愣了一会儿后,他又听见了熟悉的呼噜声,便默默地走出相府。
这最煎熬的几日,叶永甲自然是不可能闲着的。见完柳镇年的那一天过后,他本想再到北塘会吴思经的,却不幸逢天降大雨,教堂紧闭,只好悻悻而归。路上泥泞,他因此走慢了几步,回京师时,已是关城宵禁,便无奈在驿上休息了一日。
次日天明,他打卯正就进了城,尽管雾气还重,但太阳自天边散出微弱的光芒,已昭示这将是个晴天了。
叶永甲不觉疲累,还在想着吴思经的事情,心不在焉地跨进了大门。
“老爷,”一名仆人突然从屋里走了出来,差点和他撞个满怀,“昨日晌午一个叫吴教士的来了封信。”
叶永甲为之一震,立马要过他手里的信,细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