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辞了樊米,辛又跟着樊豆来到了陶坊。

    说是工坊,其实就是樊豆的家。

    院子里有一口小小的陶窑,堆放着不少陶器。

    在春秋时代,陶器制作已经很成熟了。

    像辛邑这样的小地方,也有自己的陶匠,而且一两个人就足以完成所有的工序。

    “咳咳咳……”

    里面传来一阵咳嗽声。

    樊豆赶紧跑进了低矮的土坯茅草房。

    “爹,你怎么样了。”樊豆的声音传来。

    “死不了!去看看窑火灭了没有!一大早就跑出去,我这陶坊算是完蛋了!”

    啪!

    屋子里传来器具破碎的声音,随后辛又看到樊豆抱着头跑了出来,后面一个瘸腿的老头子拿着一根棍子,朝着樊豆头上打去。

    “住手!”

    辛又大声呵斥,阻挡住了后面那个老头子。

    “邑大夫……”

    火爆的老头子樊缶,见到辛又方才收敛了起来,赶紧向辛又行顿首礼。

    “我让你的儿子帮我做几件东西,所以召他去樊君家中,你为何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他?”辛又问道。

    “这小子不成器,我的手艺一点也没传下来,整天就知道……知道乱逛。”樊缶很是激动,不由得又咳嗽了几声。

    樊豆跪在一旁,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看着大地。

    “这东西是你做的,还是樊豆做的?”

    辛又拿起了地上的一个陶鬲。

    说是陶鬲,但是又和辛邑常用的陶鬲有所不同。

    陶鬲是一种很古老的炊器,可以烧水可以煮饭。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圆肚子的罐子,最典型的特征是下半身有三个胖胖的、袋子一般的“足”。

    三个足将陶鬲的肚子撑了起来,像是提起来的裤裆一般留出了一片空间,这空间就可以将柴火放进去,直接放在地上,不用搭架子也能烧水。

    但是这陶鬲,和辛又家中所见的陶鬲还是有所不同的。

    “这……是我做的!”

    樊缶咬着牙说道:“君子莫要笑话,我年纪大了,做的东西不太好了……”

    辛又看了一眼樊缶,然后说道:“樊氏陶人,我记得你是最痛恨不依照祖制烧制陶器的,你再老,能将陶鬲的三足做的都快连在一起了?”

    辛邑之前的陶鬲,三个袋足的“裆”是比较高的,这是为了方便下面放柴火。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因为“灶”的出现,这种高裆已经不流行了,甚至成为了装饰品,也就慢慢演变成了“锅”。

    辛又手中这个东西,几乎已经没有“裆”了,只是象征性的在罐子下面做了三个袋子一样的东西,看起来有点“鬲”的样子,其实更像是一个釜。

    辛又前世本是历史系毕业,对陶鬲的发展还是略知一二的。

    他手中的陶鬲,款式是比较新的。

    而辛邑本身的陶鬲,几乎都是宗周(西周)时期的造型,这也是辛邑一向的传统!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不可擅改也……”辛又故意说道。

    “君子赎罪!我这就打碎这破东西!”

    樊缶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想要夺走辛又手中的陶鬲。

    “这句话,是你经常说的吧。”辛又问道。

    樊缶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这句话确实是他的信条,也是很多工匠遵守的“礼”。

    辛又摇了摇头,这样的观念,也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原因之一。

    “圣人造物,乃是为了凡民百姓。倘若后人改动,也是为了凡人百姓,有何不可?如果都不改,那岂非只能一直茹毛饮血?”

    辛又话锋一转:“我倒是觉得,这东西比起以前的陶鬲,实用多了,可以直接放在灶上烧水。”

    “这……”

    樊缶没想到辛又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樊豆也抬起了头,眼神之中闪烁着一丝光芒。

    “樊豆,这东西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你从哪里见到过?”辛又问道。

    辛又一眼就看出来,这东西绝对是樊豆做的,而不是樊缶做的。

    樊缶之所以那样说,也是为了替自己的儿子“挡罪”。

    “不敢相瞒君子,这件东西确实是小人所做。”

    樊豆开口承认:“这也不是小人想出来的,而是在王城中见到的,那里的器具,很多已经和我们辛邑的大有不同了!”

    这些事,也是父子矛盾的焦点。

    樊豆离开过辛邑,见过其它地方工匠烧制的器具。

    而樊缶一辈子都在辛邑,严苛地遵守着祖上留下来的规矩。

    “这样的陶器,也就在辛邑这样的小地方能用了,估计拿到周围大地方的那些市场去卖,也没人愿意买的。”

    辛又心中盘算,但是并没有说明。

    如果能制作出来优良的陶器,也算是辛邑的一项收入。

    但是这样古老的陶器,拿到其它地方卖,肯定卖不上一个好价钱。

    “礼崩乐坏!”

    就在这时,樊缶竟然大骂一声:“物件怎么做,老祖宗早就定好了规矩,我们匠人照着做就是,岂能擅自修改做法?”

    “君子也说了,圣人造物,是为了百姓!现在我们有灶了,再用高足鬲烧水,火焰从灶头难以到达鬲的地步,所以鬲足早就应该不做了!”

    第一次有人支持自己,樊豆也终于有勇气对他的父亲说出了自己一直想说的话。

    “你这……你这逆子!”

    樊缶的棍子又想抽上去。

    “樊缶!”辛又的脸冷了下来:“我问你,圣人创造鬲是为了做什么?!”

    “鬲?鬲就是为了烧水啊……”

    “那你儿子制造的鬲,能不能烧水!?”

    “这……烧水倒是没有问题。”

    即便对鬲的外形很不感冒,但是对于这东西的能力,樊缶还是很清楚的。

    辛又继续说道:“鬲的作用,就是为了烧水,只要能把水烧开,就是好的器具。至于外形,我告诉你,宗周初始的陶鬲,和你所做的陶鬲也是完全不同的!”

    “啊?我这陶鬲就是从宗周之时传下来的!”樊缶道。

    “我家中还有宗周之初使用的陶鬲,你可以去看一下。”辛又的语气平静了下来:“更何况,你只追求外形和前人的一致,那我问你,你所造陶器,每一个都和圣人所创一某一样吗?”

    樊缶欲言又止,他自然不敢保证。

    就是同一个窑口同一时间出来的东西,也是有所不同的。

    按照这个思路下去,谁造的东西能和圣人造的一某一样呢?

    “圣人说的不可擅改,指的可不是外形,而是器物本身的功用。制作器物,因为原料、手艺甚至国家的不同,自然不可能和圣人所造之物完全一样。你只追求器物的样子,而忽略了器物的功用,实在是舍本逐末,违背了圣人的教诲,曲解了圣人的本意。”

    辛又是谁?是辛邑有名的书呆子。

    他别的不行,对于圣人之言的熟悉程度,他说第二,辛邑谁敢说第一?

    辛又将樊缶的话重新解释了一遍,樊缶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

    看着儿子制作的那些“残次品”,樊缶第一次对自己的制陶观产生了怀疑。

    看来,是自己误会了圣人说过的话啊!

    樊缶长叹一口气,瞬间觉得自己白活了许多年。

章节目录

我在春秋当领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西北香很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六章 陶匠父子,我在春秋当领主,笔趣阁并收藏我在春秋当领主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