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归乡路远 内地思安 043章 从赵都邯郸看灭国战:王翦伐荆
第二卷 归乡路远 内地思安 043章 从赵都邯郸看灭国战:王翦伐荆-搏秦-笔趣阁
搏秦
作者:尚泉简烹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翦出于个人立场上,算对得那一半在哪里?
作为负责本次攻赵行动的总体指挥者,王翦当然知道秦王何意——自从赵公子嘉等人从他手底下‘公然漏网’,他已经产生不详的预感:这伙亡人代表着铁血金戈的赵国武魂中最是不屈的抵抗意志,强兵规模之众莫过于赵国,宗室子弟习武从军的风气盛烈亦莫过于赵氏,其中有刚烈士人逃亡,虽在意料之外,但还属情理之中。此去将生大乱!赵国北部不能完全平安。而羌瘣所部虽然因之前的包围邯郸作战任务而横贯赵内地,就驻扎在邯郸城北,追击虽近水楼台,手下亦以骑兵为主,可自羌兵首领瘣至其下末骑,能识诸夏语者甚少,秦腔尚且听不惯,如何识别得了赵土方言?在追击中问路民众尚且不便,更别提熟悉阡陌之外的乡间小路了。因此他坚决派出王贲率领所部的半数上党郡骑士与杨端和所部仅有的少量骑兵,一并前往追击,虽然时间上未必来得及,但就疑似逃亡道路的分散岔口分别进击而言,这些人数也就是最终勉强足够。因此而产生的瞒报晚报在不得不上交时,他心中已然追悔莫及:须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年少时收获后烧荒,他对此情景十分了解。
何况三路攻赵将军都出兵追击,这样后续可能的责任分摊上,自己还不算过分失误的。这点当时并未在意,后来追兵归报,反倒产生出各部皆力有不逮的避祸理由,自己的责任也就轻了更多。
——插话,再说到“漏过追捕不及公子嘉等众人”一事产生的‘后续深远影响’:
一来是明面上的,北路出击赵边地、牵制其有生力量的骑将李信所部作战表现凸出,所率‘以胡人消耗胡人’策略配给与这位秦国新生代将领的义渠、乌氏等附属势力提供的西戎骑兵,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了任务,除了代郡未能深入过多外,全军自太原郡出发,往来冲击各县邑、行进八百余里,以不到两万人轻骑兵力量,成功完成分给北路偏师的震慑赵边地吏民军士、诸路并举而收赵之功成于一役的攻赵战略意图。这件事牢牢印在嬴政心上,此时的李信还在九原郡一带新占领地驻扎,防范匈奴人攻入原赵今秦的边地长城见隙夺利,侵蚀本该完整地转交到秦国口腹中的赵国一应产权所有:赵国产业利益的唯一继承人,只有秦国,也只能是秦国。当然,这种不考虑赵国民众和赵王廷高层贵族意见的意图,只是嬴政与其亲信们单向的强烈意愿,不然也不会有代王之流的后续变动了。
至于攻赵之后,秦王的确对王翦有龌龊产生,以至于攻燕时会搭配李信,并在其大放异彩后于攻楚一事的朝堂问对上刻意寒酸对方,本质是秦王在利用完王翦这一波后,意欲彻底将其排斥在其提拔的新生代青年武将组成的高级武官团之外,继续走‘废物桓齮’败坏掉自己一手好棋的既定路线不动摇:旧人旧臣与旧时代旧局势纠葛过深,他们虽有才能,但并不比青壮武夫们强过一个层次,反而在经年的任职之余习得不少文官系统、尤其是纵横家外交力量方面的弯弯绕绕,在食利和固化自身利益层面上,更加鸡贼,不像自己心目中应当直来直往、敢于横‘剑’立马的武官形象,更与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法家思想不匹配,跟不上集中‘权-术-势’于自身一体的最拉风专之制君主形象,当然应该被排斥在一边吃冷饭。而遭遇楚地屡生变乱之后,在军中重新起用王翦、政务界方面稍行折中手段才回归嬴政的思政修行日程。
攻打赵这样的大国,曾经有上一代人作出的极其类似的预演;但攻打楚这样的大国,在这件事上,就没那么尽然了。从这其中也可以看出嬴政主导下的秦廷有多么轻敌。
虽然后来的攻楚与攻赵在缺乏外援一事上类似,但赵从简作为穿越者,在思考这件事上颇知王翦心意。邯郸受围,到城破之前并未出现外国援军,同年之内即展开,年中始围,年末破城。如此不符合邯郸城防潜力的结果,少不得郭开从中作梗。所有王翦犹豫中不愿果断接手攻赵决战总指挥的不利因素,都没在战争中体现出来。就是这样,水到渠成地,秦国拿下了邯郸。就好比你在经历过一次相当彻底的失败后,上苍重新给你一次机会组织力量,然后你发现,改正了全部缺点紧张地去答题,结果却令你大跌眼镜——
上苍:“既然针对过往错误都做好全部准备,仔细分析清楚新时期出手的利弊了,那就不过多戏弄你好了,直接赢吧!”
王翦挺高兴的,本来自己的总指挥是搭配新生代将领杨端和而被授予的,名义上弥补对方资历缺失,为秦王后续将其提拔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做铺垫,谁知道真的一举拿下邯郸,比起王陵、王龁简单太多,这样岂不是能躺着收获人生履历中最后阶段的光荣了?对后辈杨端和,虽然看着不爽,可扶上马送他一程又如何呢?人总归是要面临死亡的,在为家族争取以后的荣华富贵上,老王比其他早死的、立场站错位的、思想跟不上秦王政思路的旧时代军官好太多了,就这么着吧!
然后进城受降,没经过彻底抵抗且粮草尚且充裕的邯郸城,死硬分子真的不少,还有人冒险冲击城防,跳出既定包围圈了。
王翦:“苍天啊!你没事戏弄什么人?说好要给我赢得体面一些,怎么现在搞这么一出?”
上苍:“我是说让你赢了,可仅仅针对邯郸围城战一事,没说后续人家不能跳出外线继续图谋未竟成的抵抗啊~”
王翦:“这不在扯淡吗?!那批人跳出去不是为了等待后续他国援军到来才怀揣希望的?我都把赵国灭了,怎么能这样安排剧本呢?那批人现在是流窜逃犯,倘若离开赵国内地去了赵国边地,重新树旗拉杆我怎么对秦王交代?”
上苍:“放心,赵国肯定是灭了,你把握好赵人心中大义名分所在的王迁就行,出事拿他挡在前面,污蔑那是一帮违抗王命‘投降’指令的叛赵份子,这样肯定好做,赵王廷现在的人员配置基本完好无损,役使得动,只要认真与赵相邦郭开合作,稳定邯郸附近治安不成问题。邯郸粮仓里还有没消耗完的粮食,你先拿来煮,吃完顺顺心气。”
王翦:“您真没再偷偷藏有后手?我那俩搭档里羌瘣是异族人,秦王主要看重他的族人天生骑兵,在内地平原往来奔驰好打击赵军不易结合成势;另一个杨端和可是未来的秦军大将,原定攻取目标就是邯郸城。现在邯郸有贵族亡人逃走,讲不好要占块地盘重新来过。到时我罪名就大了,这回成我替他背锅了!您不得可怜下鄙人,让我抓到他们,好对秦王交差?”
上苍:“我郑重许诺你,赵国人终将属于你管辖。”
王翦:“有这话,我就放心了!一把年纪了,不准骗我这老头子。”
事实也没问题,赵从简穿越到公子嘉身上后,直接选了代郡名号称呼代王,另起炉灶,避免与国家旧势力在内的各方冲突,最终还是坑害了王翦,使得其在之后秦王政首次攻打荆楚的大战上,并不能再度获取的总指挥一角,失去秦王的相当信任。
但这次‘漏网’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人并不是王翦——之后攻燕中,主将依然是王翦,其子王贲归属于其部下,副手变成辛胜,而更在辛胜地位之下的李信虽然同在攻燕前线,被调到当地专门应对燕国边郡骑兵作战,却连名字都不能出现在攻燕主要将领的列表中记录于史书。那么很明显,杨端和去哪里了呢?唯一的答案就是其攻赵时期被划定的包围邯郸任务,后期秦军合围邯郸时,相当面积的邯郸作战片区的确在杨端和所部负责之下。而赵贵族辜孽逃的责任既然不能被明确追责,那么王翦还得继续北上驻扎在赵内地毗邻燕国与代郡地区,随时准备出兵攻燕,断绝这批逃亡者借助燕国和平安定环境下积累的人力物力,图谋卷土重来夺得赵国内地的复国行动。则赵国内部北部依旧驻防以王翦;而南部邯郸地区,则留下杨端和驻防,断绝‘迟来的’诸侯援军燃烧起赵国遗民复起抵抗的念头。这种做法相对固定了杨端和将军的驻防空间,但也断绝了其再度晋升的可能——不论移防到附近哪里,无非防齐、魏、楚三国,在对方不是当下秦国主攻方向的情况下,杨端和将军的个人履历就要大打折扣、以后不会再那样精彩啦。
至于王翦个人思考未来前途,明显吸收了此次‘攻赵善后不力’教训,暗自庆幸自己功可抵过,没被秦王过度追究放跑赵贵族亡人的失误,自然依旧保全着富贵权势,只是这次要帮着抬轿子的新生代将领,变成辛胜了。那样又有什么好说的呢?王命帮扶,那样帮扶就是,自己还没落到千算万算避祸的白起一样的下场,相当幸福了~于是转向更加保守主义战法的稳健派老将。可惜的是,辛胜再攻燕战争中并不出彩,反而令手下的骑将李信再度大放异彩,于是攻楚筹备动员会上秦王选择在王翦之后询问李信,有意点其为攻楚总指挥的大将;而辛胜此时,大概概率还待在苦陉,用意还是为堵住代郡赵亡人势力趁中原变乱时南下的通道,杜绝其招募遗民煽动赵土地叛乱的可能。
话如果再说远一点,从更后来的镇压韩地叛乱与迅速灭魏两件战事上,嬴政相当顾念王翦老成持重、擅长协调的作战风格,而将这种信任寄托在其子王贲身上,同样愿意在自己的新生代军官团亲信团体中掺入王贲一人,毕竟有政务立场相对中立的新兴世卿在亲信中平衡,并不是很坏的事。而镇压韩地叛乱的处置上,王贲也的确显示出其人老道周密的特质,完成得令秦王异常开心,继而迅速灭魏一事也同样交付到王贲手中,结果依旧皆大欢喜,且外交层面,攻取之速,时间并不容楚国作出充分准备予以支援。秦王政在位时的二度大举攻楚,王贲自然随同其父王翦同往;再之后的攻齐战争,王贲环渤海南下,偏师直入,攻破齐都临淄城,虽然是意外之举,但依旧证明王家属于稳健的军功实力派。
而在攻燕成名之后与攻楚失名之前,当中的这段时间内,韩地叛乱与迅速灭魏两件事,为何秦王政没有选择李信作为主将呢?很明显,李信是作为边将骑兵将军而培养的,面对中原地带步兵对抗为主的战争,并非是其所长。而在攻楚时猛浪自负的秦王政与亲信乃至全体朝臣们,都认为楚地纵深广阔、人烟不及中原稠密,未必不能依靠李信的骑兵大纵深包抄迂回战术取得胜过楚军依托水路集结军队优势的另类路径。只是事实证明,草原游牧部落自有骑战对抗方法;擅长舟楫集结力量和部分地带山地作战的楚军另外要算做一回事,不服周礼不等于没有文明存在,楚系相对独立发展文明,在军事领域同样有耀眼的光芒——楚国在策反昌平君的出计,其价值对扭转前期李信近乎全胜形势上,可谓功不可没。显然第三次明显培养重量级方面大将的计划再度落空,亲信军官团中只有王贲一人光鲜亮丽,但罪责完全可以推过到昌平君反水一事上,趁机清洗楚系贵族在秦王廷中的分量,削弱影响力。天下安定,将军们的作用本身已走下坡路,那么能够提前整顿王廷中的派系,昌平君给出的由头真的很是时机,相当地中在嬴政下怀。
灭国战应该怎么打?其实嬴政时代并没有给出好的答案:欺负小国可忽略不算,对待幅员辽阔、国内情况错综复杂的大型国家来说,不仅有完备的山川河流之险境可以依托,而且攻击其都城即便拿下,也决然不等于国家的败亡——越是大型国家,内部力量越是会出现地域分化的趋势,攻下各股力量交织在一起的都城,反而会给出外地势力出面整顿山河残局、承担国政主导地位的机会,未必那么像话。何况在短暂的占领期间,对辖下领地内无法进行快速统合,抵抗力量持续数年才是常态。当各处反对者以武力形式出现,且彼此有一定程度声援共济时,问题只会变得无比复杂,之前夺走得势成型的王者与其所率力量的战役反而只能当作图一时爽快的不负责任行为看待。
后续从秦王廷上王政提出攻击楚国开始观察,王翦的做法其实颇值得玩味,根本不是一位积极进取/抑或与秦王政怄气的老牌将帅——这点是在当时秦廷中枢之外任何时空的绝大多数知史者所不察觉的。
从后来记录中可以辅助反推当时情形:讨伐荆国(避子楚名讳)的决定首先要绕开朝中多数大臣,在极少数嬴政亲信的高层军官团与谋臣组成的小圈子内部圈点将领,以保证事出机密,防止被荆国潜伏在咸阳城内自上而下的细作网络探知。首先被问到的是王翦,其次是李信,这一顺序未必有误,但两位将军也未必会在同一处地点同时受到王政召见,同处一室共同问对——只有分别单独会见,才能假扮成商讨国事与进攻辽东地区燕国余孽方略、避开势力广大的楚系后宫与外朝政务力量猜忌:秦王居然在背着楚系谋夺楚国从鄢郢迁都后的‘全部’东部领地,这可是在摧毁楚国作为秦国重要盟友的互信前提,破坏楚国能够维持表面和谐而坐视嬴政出兵韩、赵、燕、魏却不动如山的原因。按照后来的年份推算,可以想知的是王贲在平灭韩地大叛乱后收集到楚国在背后暗中支持的足够证据,因此使秦王政能将这些证据当面摆在秦王廷上,以狠狠煽去楚系外戚力量的气焰正炙时,命令王贲于同年出兵攻入相邻的荆楚属地:大城邑郢陈,借口活捉逃回韩地大叛乱策源地郢陈的故韩王国贵族,出兵将郢陈附近十余个县邑收入囊中,而在外交上施以威压,秦王政上台的首次大举攻楚的战争定性问题,仅仅对国内楚系和国外荆楚国家层面宣传为报复性局部进攻,后续规模视荆楚态度,可防、可控、可制,就这样一巴掌打在楚系众秦臣脸上,对方还无法反驳。可这件事明显把王翦逼急了——国王不地道,把俺老头子一介黔首出身的中立型大将逼迫到楚系的对面?这事是在逼俺站队?当初告诉俺儿王贲出兵韩地只为平叛,现在变成这副德行,若是知道现在这场景,俺这吊丝政务背景敢去招惹国内的楚系外戚力量吗?说什么也不能放行贲儿担任平叛总指挥开赴韩地啊。嬴政你真的好毒辣,当初喊俺担任攻赵总指挥,却把包围邯郸的任务分给杨端和所率步兵队伍,他走的那条路不是俺老头子费劲扒拉穿过的太行山陉,而是平坦的河内郡平原直达赵都邯郸城,当时俺就纳闷,为啥你这么安排,莫非你在邯郸当人质的时候脑子被邯郸的市井泼皮牵引大牲口踢过?会时不时犯抽搐所以这样安排俺?现在终于明白了,硬是把俺老王家架在火上捧杀,名气空涨,攻燕时还是不放俺安排总指挥一职空涨资历,原来是这么个花花肠子,算计来算计去,盯着俺的宝贝儿子王贲,拿他出头,最终逼俺站在楚系的对立面上,进而完成你最终的王制集权与政务改之革新计划,真是太歹毒了……
攻楚战争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秦-楚两国使者往来络绎不绝,在楚系的撮合/威压秦廷之下,荆楚割地好和的计划正在被提上日程,针对郢陈城内收容韩地叛乱贵族余孽的事实荆楚供认不讳,因此此次战争最终被正式定性为秦-楚两国缺乏战略互信的‘摩擦级’偶发不友好交往,出兵的确可防、可控、可制,尤其是‘可退’!
可退?怎么个退法儿?嬴政把楚系中刚刚被规训的老相昌平君——亲爹是逃回荆楚继位的考烈王,昌平君在嬴政亲政早年带兵于蕲年宫平定嫪毐叛乱,功劳由来巨大;本人又是楚系在外朝的第一代表人,于秦国地位向来尊崇;生母又是秦国公主,属于秦-荆楚深情厚谊的爱情结晶物,如假包换。这么样一个妙人儿前往郢陈担任秦国新攻占荆楚十多个县临时组装起来的边郡郡守,还算是屈尊就任下职呢~荆楚王你看妙不妙啊。就这样,昌平君去郢陈当地安抚新占领区百姓了,而百姓必然不明所以,只会对着这位荆楚血脉、秦国出生并长大的‘本国’公子一口一唾沫:“呸!狗楚奸。”昌平君也只能说,我tnn招谁惹谁了?行政降级就算了,门外整天有人往住所里扔砖头,更过分的还有石块,会砸死人的好嘛~然而他所谓的安抚工作卵用并不大,能招徕的尽是些无耻之徒,在荆楚国力依旧强大的当下,唾弃昌平君是沦陷区楚民心目中的政务正确——这就导致昌平君每天过得无比郁闷,而且实际政务并不怎么在自己手中被掌控:嬴政是有防范他真的掌权投靠荆楚,与秦国对手沆瀣一气,在南境挑起冲天大火的。
但不管怎么说,驻扎在郢陈及附近地区的秦兵大部分可以退后回秦国了,荆楚松了一口气——但这件事不等于是嬴政放这些秦兵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因为嬴政此次出兵郢陈的另一大目的就是敲山震虎,打击魏国的反秦意图。现在荆楚服软了,那么魏国是否有必要被针对一下呢?很有必要。
就这样,火速进兵水淹大梁灭魏的计划迅速上马(一年前才剿灭韩地大叛乱)总指挥居然又是王贲,双方出动兵力超过均不下四十万,合起来或许真的接近过百万——这种恐怖规模的兵力得以被动员起来的原因,首先因为这里是中原腹地,人烟稠密,地区百姓的确有此数量,动员后集结地与实际作战地区平均水平在二十公里左右,魏国的确在辖境日益被迫割让缩小的情况下,进行着一场全力动员的守土抗战;其次秦国在攻占郢陈附近地区后,此时领土已经包围了大半魏国边境,魏国除了东部与荆楚还留有几个县邑的接壤外,其余地区均处在秦国的包围之中……仗打到这份上,着实窝火,但秦国对应能动员起来的兵力超越魏国且因先手优势而将魏军分割包围在各处战略要地,也不稀奇,所以魏国虽然还有一定的战略纵深,人力物力财力民心士气均处于高位,但还是被早有预谋的秦军打成了针对魏都大梁的围城打援战役,而王贲对大梁实际采取的又是水淹法,围城后三个月的时间不长不短,就这样把城墙泡坏了。
此时再讨论荆楚在秦国在嬴政领导下对外战争高歌进取、所以产生危机感,进而支持韩地叛乱外,是否有这种危机感蔓延到接洽魏国方面、企图使魏-楚两国外交关系重新修好的地步,意义已经不大了。王贲对韩地-荆楚郢陈地区-魏国全境的接连发难,实际针对韩、荆楚、魏三国的三场战争,间隔时间只有数月,若非类似嬴政这样的明君在位,能够当机立断,这些互相支援的议案基本还在前朝公卿讨论过程中磨磨蹭蹭呢,何况有尉缭等秦国使者明暗对各处要害公卿人物使坏勾兑,荆楚与魏两国根本走不完行政议事流程,就轮到自己挨打了。
这其中最妙的那步棋必定出自嬴政派遣王贲平叛韩地一事上,个人军事指挥素质过硬,不仅迅速布控各处进出要地隘口,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又来回拉网式搜捕,以兵力优势扫荡韩贵族相对分散的叛乱队伍,最终迅速收网毕功,杜绝境外势力荆楚与魏国武装干涉的可能。而且不断‘生擒’叛乱匪首将他们活着送达咸阳,以大量可靠人证逼迫楚系外戚交权并默许出兵郢陈缉拿逃走的少数韩王国贵族,硬是将针对楚国郢陈及附近地区的侵略战争打成‘师出有名、讨伐不义’的反对干涉内政的境外追剿韩遗民局部战役,王贲若没有在脱离亲爹王翦后放飞自我、逃脱家训、异常膨胀的大举捞功心理,怎么也不敢公然开罪楚系外戚,也是此时开始,王翦与王贲父子的隔阂开始明确,矛盾闹到决裂的地步。
所以在同年攻魏得手后,嬴政询问王翦攻荆事宜时(王贲此时应当依旧在魏地坐镇,指挥各路秦军平定因为大梁速降而不愿轻易归属秦国统治的魏国各路地方势力,所以不能抽身回咸阳复命,也就不在被问询对象之中——王贲此时是有具体作战任务区域滴),王政所想自然与一身虎胆、王命下达后随即指哪里打哪里的王贲高度一致,王翦此时却像坐着过山车心情起伏不定,依旧在心底咒骂秦王戏耍着他父子二人顶在前面对抗楚系外戚的天雷。
王翦之前为什么没有担任这次针对魏国全境战事的秦军总指挥呢?因为对韩地-荆楚郢陈地区-魏国全境的作战完全是根据时势逐步开启的,并非后面的战争一定会被前线秦军连轴转地开启,反而因为战事不断扩大而在秦国后方持续予以征兵增援前线、配合前方总指挥王贲需求而加罢了。既然王贲对前线秦军‘带顺手了’,自然就顺着路子带着打下去就好了,即使真的出事,还有其他新生代将领可派去支援南方前线,而且王翦因为其子王贲在南方前线的缘故,不得不持续在朝中与楚系外戚对阵的必要性在持续下降,真到危急时刻,完全可将其派出整顿前线的不利局面,这个时间始终相当的充裕。
至于王贲攻击荆楚郢陈地区时很有可能被荆楚方面扩大化、视为挑起全面战争的先声,而出现王贲所率攻魏的秦军抵挡不住荆楚倾国之兵的情况,则寄希望于王贲突袭国境之外的进军速度,即使不利,向荆楚声明下只是想要追索逃亡到郢陈当地的韩地叛乱贵族匪首便会收兵,这一先前拟定好的借口也是相当的好用,让楚系外戚事后从中斡旋便是~至于外朝王翦家和楚系外戚的矛盾,怎么也烧不到嬴政自己身上——当王鸡贼到这种份儿上,手下不想过度拼命难道不应该被理解?
可以想知,当时的王翦人在咸阳坐,锅从天上来,日日防备楚系、荆楚、韩遗民、魏国、赵遗民、燕国的刺杀,还有其他国内部派系借机嫁祸的行刺图谋,压力会有多么大:王贲怎么这么不争气,甘愿给嬴政当枪使,连个病都不会装?抢个总指挥的军功有那么重要吗?做人善始者众、善终者寡,这小子怎么就不明白呢?
嬴政这鸡贼大王出口了!他逼着俺老王谈论继去年讨伐荆楚郢陈之后今年继续得罪秦廷里楚系外戚的伐荆总攻战略!这可怎么办呢?
讲实话,没法办,已经被贲儿应奉着秦王把王家架在火山口上了,要么彻底灭亡荆楚,刨了楚系外戚赖以倚重的境外势力,彻底将楚系打成秦王廷内实力寻常的普通派系,这样才能睡几年安稳觉;要么被任何有敌意的力量打翻在地,重新做黔首、甚至奴隶而不得,像白起那样自刎……不过事情明显没有糟糕到那种程度,所以稳妥点,先试探下大王口风,要来六十万兵力,一鼓作气,直捣荆楚国都,彻底掘了荆楚的根儿?
王翦:“王上,不是不能打,只是……兵力上看来,翦以为,没六十万实在不行!”
嬴政:“将军再想想,现在不说楚系盯着你虎视眈眈,只有你挂帅出征,我才放心作战时会一往无前。士气嘛,完全可以压制倒荆人,你要那么多人,难道是为了带兵出去,配上你王家父子,与楚系一起内外呼应?对他们低头认错?”
王翦:“王上,你要相信老臣绝无反意啊!”
嬴政:“……其实我也不是那个意思,就是觉得去年平叛韩遗民奸人开始到现在,小两年了,俺也不知道怎么了,你儿子王贲打仗越来越顺手,就让他多殴打了下荆楚和魏国,谁晓得一个不经打,另一个真的被打到亡国了。苍天有眼,真不知道他会送来活着的韩贵族匪首透露出荆楚支持韩地叛乱的事儿,搞得你和楚系外戚们持续上疏掐架,这里面俺真的没有心机,就是……就是事情自然而然,发展都这种地步,你儿子王贲当初也是为了秦国好,你要体谅他。那啥,今天你先回去,最后这段待会让导播掐掉,不泄露出去,更算不上是俺套路你。你先回去,我再仔细想想国家能不能支撑得起六十万兵力在境外作战。拜拜,老将军一路顺风~”
王翦:“泥马啊,话都让你说了,我回家生闷气去?!”
隔天,秦王依次单独召见了各位新生代将领,美其名曰开会座谈,与王私人畅谈王家大少王贲将军的灭魏战事研讨会。在一众普遍感觉良好的将军中,无人不眼神谄媚,跟着秦王的思路拍马屁,但说道具体对荆的灭国战役总体动员兵力,报价都在四十万左右浮动,理有很是充分:王贲将军灭魏动员了四十多万将士,到灭荆那样的大国,因为其邻国都被秦国灭亡的缘故,排除更遥远地区有能力支援的齐国跨越泰山淮水来救援的另一方面战场影响,怎么也不能低于四十万,和灭魏一样配置就行,其它也不多要。
嬴政黑着个脸,腹诽道:一帮败家子!还知道寡人消灭韩、魏两大荆人邻国使其无力支援楚国的实情?你们怎么不考虑一下国家连年作战、尤其去年和今年连着打了三场战争,当地粮仓哪来那么多粮食供应四十万人的消耗呢?这还不说马匹牛驴骡用草料的储备和车次算在内,武器供应倒是有官奴工坊日夜不休供应得上。这个数提出来,韩地魏地郢陈等近年新占领区就不要维持基本的驻防人员消耗了吗?合着寡人还得从关中、洛阳、东郡、南阳、南郡的广大范围内给你们远道运粮?当武夫的不要考虑民众种田压力的呀?针对辽东郡和代郡方面的燕、代两国残余分子还需要粮草兵力供应呢,难道寡人还得去邻齐边境高价买黑市粮运给你们?败家子!全都是败家子!一个都靠不住。时间就是黄金,时间就是生命,不晓得其他新占领地随时会叛乱吗?这些年仇人越结越多,晚上睡觉都不安生,多少刺杀都被寡人躲过去了,再不尽快除去那些境外势力钱粮大本营,活不到明年都很有可能……
众将:这仇也不是我们坚决提出要去结怨的,以前顶多抢点地盘,真要决定灭国,可全都是您的意志在贯彻,可不就惹急了人家遗民贵族嘛。
结果李信回复人数时,只要二十万,嬴政当即喜出望外:“好小子,寡人看上的青壮派将领里你是最懂军战的!还有什么附加要求?”
李信:“给我多配几万骑兵,和赵国、燕国作战时积攒下的经验,游兵使用效果越给力,节省步兵布防省下一半兵力不在话下!”
嬴政:“要骑兵?这个……对了马也能吃粮是吧?!记得吃粮饱得更快,要说粮食消耗不见得少太多,不过看在人数动用不大的份上,寡人满足你的全部要求。不过信啊,那里是南方水泽之国,你要骑兵用处不大啊,会不会造成浪费捏?”
李信:“王上,我觉得没这种问题,一来淮水以北水路发达程度不及江淮,骑兵的确有用武之地,何况水网发达,岸边水草就能就地食用不是?当场减轻粮草压力;其次楚都城寿春就在淮水南岸,等楚军主力被打崩了,包围寿春时我军压力有限,再把寿春围困战包装成围点打援形式,同时继续王贲将军水淹大梁的作战经验,泡上寿春几个月,不怕楚王不出城投降;同时从后方调来些守城之兵占据已经攻下的荆国城邑与关隘要地,就地‘保境安民’,他们的粮食问题解决于当地乡县地区,保证出发前的二十万大军始终活跃在作战一线;信觉得这么一套组合拳,拿下荆国,问题不大。”
嬴政:“还是阿信你鬼点子多,我钟意你担任伐荆总指挥,这就给你摇人抽丁去。对了,那个老将军王翦,寡人怀疑他和楚系外戚有勾结,这次灭荆归国,我允诺你和王贲两大将军平起平坐,军事上的问题由你二人协商解决!别忘了齐国还没拿下,寡人看好你,不能什么军功都由王家父子挂帅出征,你说对吧?我这就把那个老头子叫过来训斥一顿!昏了头敢要你三倍兵力!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气!一听就很有可能借故叛乱!”
李信:“啊这——臣信没听清太多,这就告辞了,王上别忘了找我担任总指挥就好。”悻悻归家……
宦官:“王翦将军,大王请您速去章台宫进谏!”
什么?这么快就想好了?俺在家也想好了,不信任就算了,早点回频阳买些歌儿舞女俏娇娘,这辈子也算值了,是该退下去好好享受享受晚年生活。若肯配足兵力,俺也多请几位秦王亲信的新生代青壮将领兵分多路一起攻荆,消耗粮草不算什么。那么多将军手中都有兵,收集众将意见,对咸阳的秦廷内政提出不同意见有别于军事指挥,必须要实行民之主决议哒,这样勾结楚系颠覆秦王宝座的可能大大降低,俺担任总指挥就没太大问题了。
结果当场之后,嬴政劈头盖脸就是大骂:“王翦你个老头子肯定是在糊弄我!其他将军报价只有二十到四十万,怎么你参与竞标时标书定价要划定六十万?老实交代是不是早就和和内部人员串通好了?企图利用自己老牌将领的身份多吃多占拿后勤回扣?老早就看出这些年你们王家父子太过于受寡人幸用,以至于胃口大张。现在更是离谱得没个边际!寡人告诉你,这次搞定荆国,从南国抹掉它,楚系就要倒台啦!你畏惧他/她们也好,不屑他/她们也罢,都将成为历史!以后的事,寡人靠其他青壮将领就能摆平~”
王翦:“叫俺就是嫌弃人老不中用的?行行行,你了不起你清高,其他青壮将领都是人才,俺不遭这贬损折寿,明白交底了,俺见惯大城市的繁华美好了,现在想回频阳十八线小城养老,搞点三俗乐趣自娱,颐养天年,大王您心善,准了吧!”
嬴政:“还有这事?哦……这么说的话,你自愿同楚系外戚一起消失于政务舞台?老将军了不起,高风亮节,国之楷模!知道主动给年轻人让位,临走前寡人一定给你风风光光举办场退休酒会,这可是敲打前朝后宫各路王廷封君诸侯的好机会!”
王翦:“临了还得被涮这么一把,真是‘物尽其用’!”
事情到此,王贲首次借口大大的出兵郢陈、摸底荆楚后的全面伐楚/灭楚战争的首次总指挥将领选拔就此确定,秦廷内各方势力经过彼此较劲而为嬴政所抡来推去的洗牌过后,王翦终于自邯郸包围战后再度避免‘白起一般自刎而亡的悲惨下场’,得以回家养老去了。至于说到秦王政在位时期李信挂帅的首次全面伐楚的意外失败,内里更是大有隐情,放在以后的时间线到位时具体述说。
总结:盯着他人相对美好的国家、始终以灭绝他国社稷作为自身功绩和名利进阶奠基石的功利心理终归是扭曲的,周初立志大行分封之道的贤哲们采取得就是汉初所实行的‘分封与中央王室直辖并行’的做法才维持好大动之乱结束初期的安定局面。对郡县制为代表的直辖、集权、大一统等字眼背后的制度,应当保持审慎地态度、因时而异地看待,当背后庞大的利益集合体因生存受到威胁而坚决兴风作浪、导致天下万民再度卷入大肆动荡中时,无论什么样的说辞都是错误的。
作为负责本次攻赵行动的总体指挥者,王翦当然知道秦王何意——自从赵公子嘉等人从他手底下‘公然漏网’,他已经产生不详的预感:这伙亡人代表着铁血金戈的赵国武魂中最是不屈的抵抗意志,强兵规模之众莫过于赵国,宗室子弟习武从军的风气盛烈亦莫过于赵氏,其中有刚烈士人逃亡,虽在意料之外,但还属情理之中。此去将生大乱!赵国北部不能完全平安。而羌瘣所部虽然因之前的包围邯郸作战任务而横贯赵内地,就驻扎在邯郸城北,追击虽近水楼台,手下亦以骑兵为主,可自羌兵首领瘣至其下末骑,能识诸夏语者甚少,秦腔尚且听不惯,如何识别得了赵土方言?在追击中问路民众尚且不便,更别提熟悉阡陌之外的乡间小路了。因此他坚决派出王贲率领所部的半数上党郡骑士与杨端和所部仅有的少量骑兵,一并前往追击,虽然时间上未必来得及,但就疑似逃亡道路的分散岔口分别进击而言,这些人数也就是最终勉强足够。因此而产生的瞒报晚报在不得不上交时,他心中已然追悔莫及:须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年少时收获后烧荒,他对此情景十分了解。
何况三路攻赵将军都出兵追击,这样后续可能的责任分摊上,自己还不算过分失误的。这点当时并未在意,后来追兵归报,反倒产生出各部皆力有不逮的避祸理由,自己的责任也就轻了更多。
——插话,再说到“漏过追捕不及公子嘉等众人”一事产生的‘后续深远影响’:
一来是明面上的,北路出击赵边地、牵制其有生力量的骑将李信所部作战表现凸出,所率‘以胡人消耗胡人’策略配给与这位秦国新生代将领的义渠、乌氏等附属势力提供的西戎骑兵,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了任务,除了代郡未能深入过多外,全军自太原郡出发,往来冲击各县邑、行进八百余里,以不到两万人轻骑兵力量,成功完成分给北路偏师的震慑赵边地吏民军士、诸路并举而收赵之功成于一役的攻赵战略意图。这件事牢牢印在嬴政心上,此时的李信还在九原郡一带新占领地驻扎,防范匈奴人攻入原赵今秦的边地长城见隙夺利,侵蚀本该完整地转交到秦国口腹中的赵国一应产权所有:赵国产业利益的唯一继承人,只有秦国,也只能是秦国。当然,这种不考虑赵国民众和赵王廷高层贵族意见的意图,只是嬴政与其亲信们单向的强烈意愿,不然也不会有代王之流的后续变动了。
至于攻赵之后,秦王的确对王翦有龌龊产生,以至于攻燕时会搭配李信,并在其大放异彩后于攻楚一事的朝堂问对上刻意寒酸对方,本质是秦王在利用完王翦这一波后,意欲彻底将其排斥在其提拔的新生代青年武将组成的高级武官团之外,继续走‘废物桓齮’败坏掉自己一手好棋的既定路线不动摇:旧人旧臣与旧时代旧局势纠葛过深,他们虽有才能,但并不比青壮武夫们强过一个层次,反而在经年的任职之余习得不少文官系统、尤其是纵横家外交力量方面的弯弯绕绕,在食利和固化自身利益层面上,更加鸡贼,不像自己心目中应当直来直往、敢于横‘剑’立马的武官形象,更与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法家思想不匹配,跟不上集中‘权-术-势’于自身一体的最拉风专之制君主形象,当然应该被排斥在一边吃冷饭。而遭遇楚地屡生变乱之后,在军中重新起用王翦、政务界方面稍行折中手段才回归嬴政的思政修行日程。
攻打赵这样的大国,曾经有上一代人作出的极其类似的预演;但攻打楚这样的大国,在这件事上,就没那么尽然了。从这其中也可以看出嬴政主导下的秦廷有多么轻敌。
虽然后来的攻楚与攻赵在缺乏外援一事上类似,但赵从简作为穿越者,在思考这件事上颇知王翦心意。邯郸受围,到城破之前并未出现外国援军,同年之内即展开,年中始围,年末破城。如此不符合邯郸城防潜力的结果,少不得郭开从中作梗。所有王翦犹豫中不愿果断接手攻赵决战总指挥的不利因素,都没在战争中体现出来。就是这样,水到渠成地,秦国拿下了邯郸。就好比你在经历过一次相当彻底的失败后,上苍重新给你一次机会组织力量,然后你发现,改正了全部缺点紧张地去答题,结果却令你大跌眼镜——
上苍:“既然针对过往错误都做好全部准备,仔细分析清楚新时期出手的利弊了,那就不过多戏弄你好了,直接赢吧!”
王翦挺高兴的,本来自己的总指挥是搭配新生代将领杨端和而被授予的,名义上弥补对方资历缺失,为秦王后续将其提拔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做铺垫,谁知道真的一举拿下邯郸,比起王陵、王龁简单太多,这样岂不是能躺着收获人生履历中最后阶段的光荣了?对后辈杨端和,虽然看着不爽,可扶上马送他一程又如何呢?人总归是要面临死亡的,在为家族争取以后的荣华富贵上,老王比其他早死的、立场站错位的、思想跟不上秦王政思路的旧时代军官好太多了,就这么着吧!
然后进城受降,没经过彻底抵抗且粮草尚且充裕的邯郸城,死硬分子真的不少,还有人冒险冲击城防,跳出既定包围圈了。
王翦:“苍天啊!你没事戏弄什么人?说好要给我赢得体面一些,怎么现在搞这么一出?”
上苍:“我是说让你赢了,可仅仅针对邯郸围城战一事,没说后续人家不能跳出外线继续图谋未竟成的抵抗啊~”
王翦:“这不在扯淡吗?!那批人跳出去不是为了等待后续他国援军到来才怀揣希望的?我都把赵国灭了,怎么能这样安排剧本呢?那批人现在是流窜逃犯,倘若离开赵国内地去了赵国边地,重新树旗拉杆我怎么对秦王交代?”
上苍:“放心,赵国肯定是灭了,你把握好赵人心中大义名分所在的王迁就行,出事拿他挡在前面,污蔑那是一帮违抗王命‘投降’指令的叛赵份子,这样肯定好做,赵王廷现在的人员配置基本完好无损,役使得动,只要认真与赵相邦郭开合作,稳定邯郸附近治安不成问题。邯郸粮仓里还有没消耗完的粮食,你先拿来煮,吃完顺顺心气。”
王翦:“您真没再偷偷藏有后手?我那俩搭档里羌瘣是异族人,秦王主要看重他的族人天生骑兵,在内地平原往来奔驰好打击赵军不易结合成势;另一个杨端和可是未来的秦军大将,原定攻取目标就是邯郸城。现在邯郸有贵族亡人逃走,讲不好要占块地盘重新来过。到时我罪名就大了,这回成我替他背锅了!您不得可怜下鄙人,让我抓到他们,好对秦王交差?”
上苍:“我郑重许诺你,赵国人终将属于你管辖。”
王翦:“有这话,我就放心了!一把年纪了,不准骗我这老头子。”
事实也没问题,赵从简穿越到公子嘉身上后,直接选了代郡名号称呼代王,另起炉灶,避免与国家旧势力在内的各方冲突,最终还是坑害了王翦,使得其在之后秦王政首次攻打荆楚的大战上,并不能再度获取的总指挥一角,失去秦王的相当信任。
但这次‘漏网’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人并不是王翦——之后攻燕中,主将依然是王翦,其子王贲归属于其部下,副手变成辛胜,而更在辛胜地位之下的李信虽然同在攻燕前线,被调到当地专门应对燕国边郡骑兵作战,却连名字都不能出现在攻燕主要将领的列表中记录于史书。那么很明显,杨端和去哪里了呢?唯一的答案就是其攻赵时期被划定的包围邯郸任务,后期秦军合围邯郸时,相当面积的邯郸作战片区的确在杨端和所部负责之下。而赵贵族辜孽逃的责任既然不能被明确追责,那么王翦还得继续北上驻扎在赵内地毗邻燕国与代郡地区,随时准备出兵攻燕,断绝这批逃亡者借助燕国和平安定环境下积累的人力物力,图谋卷土重来夺得赵国内地的复国行动。则赵国内部北部依旧驻防以王翦;而南部邯郸地区,则留下杨端和驻防,断绝‘迟来的’诸侯援军燃烧起赵国遗民复起抵抗的念头。这种做法相对固定了杨端和将军的驻防空间,但也断绝了其再度晋升的可能——不论移防到附近哪里,无非防齐、魏、楚三国,在对方不是当下秦国主攻方向的情况下,杨端和将军的个人履历就要大打折扣、以后不会再那样精彩啦。
至于王翦个人思考未来前途,明显吸收了此次‘攻赵善后不力’教训,暗自庆幸自己功可抵过,没被秦王过度追究放跑赵贵族亡人的失误,自然依旧保全着富贵权势,只是这次要帮着抬轿子的新生代将领,变成辛胜了。那样又有什么好说的呢?王命帮扶,那样帮扶就是,自己还没落到千算万算避祸的白起一样的下场,相当幸福了~于是转向更加保守主义战法的稳健派老将。可惜的是,辛胜再攻燕战争中并不出彩,反而令手下的骑将李信再度大放异彩,于是攻楚筹备动员会上秦王选择在王翦之后询问李信,有意点其为攻楚总指挥的大将;而辛胜此时,大概概率还待在苦陉,用意还是为堵住代郡赵亡人势力趁中原变乱时南下的通道,杜绝其招募遗民煽动赵土地叛乱的可能。
话如果再说远一点,从更后来的镇压韩地叛乱与迅速灭魏两件战事上,嬴政相当顾念王翦老成持重、擅长协调的作战风格,而将这种信任寄托在其子王贲身上,同样愿意在自己的新生代军官团亲信团体中掺入王贲一人,毕竟有政务立场相对中立的新兴世卿在亲信中平衡,并不是很坏的事。而镇压韩地叛乱的处置上,王贲也的确显示出其人老道周密的特质,完成得令秦王异常开心,继而迅速灭魏一事也同样交付到王贲手中,结果依旧皆大欢喜,且外交层面,攻取之速,时间并不容楚国作出充分准备予以支援。秦王政在位时的二度大举攻楚,王贲自然随同其父王翦同往;再之后的攻齐战争,王贲环渤海南下,偏师直入,攻破齐都临淄城,虽然是意外之举,但依旧证明王家属于稳健的军功实力派。
而在攻燕成名之后与攻楚失名之前,当中的这段时间内,韩地叛乱与迅速灭魏两件事,为何秦王政没有选择李信作为主将呢?很明显,李信是作为边将骑兵将军而培养的,面对中原地带步兵对抗为主的战争,并非是其所长。而在攻楚时猛浪自负的秦王政与亲信乃至全体朝臣们,都认为楚地纵深广阔、人烟不及中原稠密,未必不能依靠李信的骑兵大纵深包抄迂回战术取得胜过楚军依托水路集结军队优势的另类路径。只是事实证明,草原游牧部落自有骑战对抗方法;擅长舟楫集结力量和部分地带山地作战的楚军另外要算做一回事,不服周礼不等于没有文明存在,楚系相对独立发展文明,在军事领域同样有耀眼的光芒——楚国在策反昌平君的出计,其价值对扭转前期李信近乎全胜形势上,可谓功不可没。显然第三次明显培养重量级方面大将的计划再度落空,亲信军官团中只有王贲一人光鲜亮丽,但罪责完全可以推过到昌平君反水一事上,趁机清洗楚系贵族在秦王廷中的分量,削弱影响力。天下安定,将军们的作用本身已走下坡路,那么能够提前整顿王廷中的派系,昌平君给出的由头真的很是时机,相当地中在嬴政下怀。
灭国战应该怎么打?其实嬴政时代并没有给出好的答案:欺负小国可忽略不算,对待幅员辽阔、国内情况错综复杂的大型国家来说,不仅有完备的山川河流之险境可以依托,而且攻击其都城即便拿下,也决然不等于国家的败亡——越是大型国家,内部力量越是会出现地域分化的趋势,攻下各股力量交织在一起的都城,反而会给出外地势力出面整顿山河残局、承担国政主导地位的机会,未必那么像话。何况在短暂的占领期间,对辖下领地内无法进行快速统合,抵抗力量持续数年才是常态。当各处反对者以武力形式出现,且彼此有一定程度声援共济时,问题只会变得无比复杂,之前夺走得势成型的王者与其所率力量的战役反而只能当作图一时爽快的不负责任行为看待。
后续从秦王廷上王政提出攻击楚国开始观察,王翦的做法其实颇值得玩味,根本不是一位积极进取/抑或与秦王政怄气的老牌将帅——这点是在当时秦廷中枢之外任何时空的绝大多数知史者所不察觉的。
从后来记录中可以辅助反推当时情形:讨伐荆国(避子楚名讳)的决定首先要绕开朝中多数大臣,在极少数嬴政亲信的高层军官团与谋臣组成的小圈子内部圈点将领,以保证事出机密,防止被荆国潜伏在咸阳城内自上而下的细作网络探知。首先被问到的是王翦,其次是李信,这一顺序未必有误,但两位将军也未必会在同一处地点同时受到王政召见,同处一室共同问对——只有分别单独会见,才能假扮成商讨国事与进攻辽东地区燕国余孽方略、避开势力广大的楚系后宫与外朝政务力量猜忌:秦王居然在背着楚系谋夺楚国从鄢郢迁都后的‘全部’东部领地,这可是在摧毁楚国作为秦国重要盟友的互信前提,破坏楚国能够维持表面和谐而坐视嬴政出兵韩、赵、燕、魏却不动如山的原因。按照后来的年份推算,可以想知的是王贲在平灭韩地大叛乱后收集到楚国在背后暗中支持的足够证据,因此使秦王政能将这些证据当面摆在秦王廷上,以狠狠煽去楚系外戚力量的气焰正炙时,命令王贲于同年出兵攻入相邻的荆楚属地:大城邑郢陈,借口活捉逃回韩地大叛乱策源地郢陈的故韩王国贵族,出兵将郢陈附近十余个县邑收入囊中,而在外交上施以威压,秦王政上台的首次大举攻楚的战争定性问题,仅仅对国内楚系和国外荆楚国家层面宣传为报复性局部进攻,后续规模视荆楚态度,可防、可控、可制,就这样一巴掌打在楚系众秦臣脸上,对方还无法反驳。可这件事明显把王翦逼急了——国王不地道,把俺老头子一介黔首出身的中立型大将逼迫到楚系的对面?这事是在逼俺站队?当初告诉俺儿王贲出兵韩地只为平叛,现在变成这副德行,若是知道现在这场景,俺这吊丝政务背景敢去招惹国内的楚系外戚力量吗?说什么也不能放行贲儿担任平叛总指挥开赴韩地啊。嬴政你真的好毒辣,当初喊俺担任攻赵总指挥,却把包围邯郸的任务分给杨端和所率步兵队伍,他走的那条路不是俺老头子费劲扒拉穿过的太行山陉,而是平坦的河内郡平原直达赵都邯郸城,当时俺就纳闷,为啥你这么安排,莫非你在邯郸当人质的时候脑子被邯郸的市井泼皮牵引大牲口踢过?会时不时犯抽搐所以这样安排俺?现在终于明白了,硬是把俺老王家架在火上捧杀,名气空涨,攻燕时还是不放俺安排总指挥一职空涨资历,原来是这么个花花肠子,算计来算计去,盯着俺的宝贝儿子王贲,拿他出头,最终逼俺站在楚系的对立面上,进而完成你最终的王制集权与政务改之革新计划,真是太歹毒了……
攻楚战争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秦-楚两国使者往来络绎不绝,在楚系的撮合/威压秦廷之下,荆楚割地好和的计划正在被提上日程,针对郢陈城内收容韩地叛乱贵族余孽的事实荆楚供认不讳,因此此次战争最终被正式定性为秦-楚两国缺乏战略互信的‘摩擦级’偶发不友好交往,出兵的确可防、可控、可制,尤其是‘可退’!
可退?怎么个退法儿?嬴政把楚系中刚刚被规训的老相昌平君——亲爹是逃回荆楚继位的考烈王,昌平君在嬴政亲政早年带兵于蕲年宫平定嫪毐叛乱,功劳由来巨大;本人又是楚系在外朝的第一代表人,于秦国地位向来尊崇;生母又是秦国公主,属于秦-荆楚深情厚谊的爱情结晶物,如假包换。这么样一个妙人儿前往郢陈担任秦国新攻占荆楚十多个县临时组装起来的边郡郡守,还算是屈尊就任下职呢~荆楚王你看妙不妙啊。就这样,昌平君去郢陈当地安抚新占领区百姓了,而百姓必然不明所以,只会对着这位荆楚血脉、秦国出生并长大的‘本国’公子一口一唾沫:“呸!狗楚奸。”昌平君也只能说,我tnn招谁惹谁了?行政降级就算了,门外整天有人往住所里扔砖头,更过分的还有石块,会砸死人的好嘛~然而他所谓的安抚工作卵用并不大,能招徕的尽是些无耻之徒,在荆楚国力依旧强大的当下,唾弃昌平君是沦陷区楚民心目中的政务正确——这就导致昌平君每天过得无比郁闷,而且实际政务并不怎么在自己手中被掌控:嬴政是有防范他真的掌权投靠荆楚,与秦国对手沆瀣一气,在南境挑起冲天大火的。
但不管怎么说,驻扎在郢陈及附近地区的秦兵大部分可以退后回秦国了,荆楚松了一口气——但这件事不等于是嬴政放这些秦兵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因为嬴政此次出兵郢陈的另一大目的就是敲山震虎,打击魏国的反秦意图。现在荆楚服软了,那么魏国是否有必要被针对一下呢?很有必要。
就这样,火速进兵水淹大梁灭魏的计划迅速上马(一年前才剿灭韩地大叛乱)总指挥居然又是王贲,双方出动兵力超过均不下四十万,合起来或许真的接近过百万——这种恐怖规模的兵力得以被动员起来的原因,首先因为这里是中原腹地,人烟稠密,地区百姓的确有此数量,动员后集结地与实际作战地区平均水平在二十公里左右,魏国的确在辖境日益被迫割让缩小的情况下,进行着一场全力动员的守土抗战;其次秦国在攻占郢陈附近地区后,此时领土已经包围了大半魏国边境,魏国除了东部与荆楚还留有几个县邑的接壤外,其余地区均处在秦国的包围之中……仗打到这份上,着实窝火,但秦国对应能动员起来的兵力超越魏国且因先手优势而将魏军分割包围在各处战略要地,也不稀奇,所以魏国虽然还有一定的战略纵深,人力物力财力民心士气均处于高位,但还是被早有预谋的秦军打成了针对魏都大梁的围城打援战役,而王贲对大梁实际采取的又是水淹法,围城后三个月的时间不长不短,就这样把城墙泡坏了。
此时再讨论荆楚在秦国在嬴政领导下对外战争高歌进取、所以产生危机感,进而支持韩地叛乱外,是否有这种危机感蔓延到接洽魏国方面、企图使魏-楚两国外交关系重新修好的地步,意义已经不大了。王贲对韩地-荆楚郢陈地区-魏国全境的接连发难,实际针对韩、荆楚、魏三国的三场战争,间隔时间只有数月,若非类似嬴政这样的明君在位,能够当机立断,这些互相支援的议案基本还在前朝公卿讨论过程中磨磨蹭蹭呢,何况有尉缭等秦国使者明暗对各处要害公卿人物使坏勾兑,荆楚与魏两国根本走不完行政议事流程,就轮到自己挨打了。
这其中最妙的那步棋必定出自嬴政派遣王贲平叛韩地一事上,个人军事指挥素质过硬,不仅迅速布控各处进出要地隘口,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又来回拉网式搜捕,以兵力优势扫荡韩贵族相对分散的叛乱队伍,最终迅速收网毕功,杜绝境外势力荆楚与魏国武装干涉的可能。而且不断‘生擒’叛乱匪首将他们活着送达咸阳,以大量可靠人证逼迫楚系外戚交权并默许出兵郢陈缉拿逃走的少数韩王国贵族,硬是将针对楚国郢陈及附近地区的侵略战争打成‘师出有名、讨伐不义’的反对干涉内政的境外追剿韩遗民局部战役,王贲若没有在脱离亲爹王翦后放飞自我、逃脱家训、异常膨胀的大举捞功心理,怎么也不敢公然开罪楚系外戚,也是此时开始,王翦与王贲父子的隔阂开始明确,矛盾闹到决裂的地步。
所以在同年攻魏得手后,嬴政询问王翦攻荆事宜时(王贲此时应当依旧在魏地坐镇,指挥各路秦军平定因为大梁速降而不愿轻易归属秦国统治的魏国各路地方势力,所以不能抽身回咸阳复命,也就不在被问询对象之中——王贲此时是有具体作战任务区域滴),王政所想自然与一身虎胆、王命下达后随即指哪里打哪里的王贲高度一致,王翦此时却像坐着过山车心情起伏不定,依旧在心底咒骂秦王戏耍着他父子二人顶在前面对抗楚系外戚的天雷。
王翦之前为什么没有担任这次针对魏国全境战事的秦军总指挥呢?因为对韩地-荆楚郢陈地区-魏国全境的作战完全是根据时势逐步开启的,并非后面的战争一定会被前线秦军连轴转地开启,反而因为战事不断扩大而在秦国后方持续予以征兵增援前线、配合前方总指挥王贲需求而加罢了。既然王贲对前线秦军‘带顺手了’,自然就顺着路子带着打下去就好了,即使真的出事,还有其他新生代将领可派去支援南方前线,而且王翦因为其子王贲在南方前线的缘故,不得不持续在朝中与楚系外戚对阵的必要性在持续下降,真到危急时刻,完全可将其派出整顿前线的不利局面,这个时间始终相当的充裕。
至于王贲攻击荆楚郢陈地区时很有可能被荆楚方面扩大化、视为挑起全面战争的先声,而出现王贲所率攻魏的秦军抵挡不住荆楚倾国之兵的情况,则寄希望于王贲突袭国境之外的进军速度,即使不利,向荆楚声明下只是想要追索逃亡到郢陈当地的韩地叛乱贵族匪首便会收兵,这一先前拟定好的借口也是相当的好用,让楚系外戚事后从中斡旋便是~至于外朝王翦家和楚系外戚的矛盾,怎么也烧不到嬴政自己身上——当王鸡贼到这种份儿上,手下不想过度拼命难道不应该被理解?
可以想知,当时的王翦人在咸阳坐,锅从天上来,日日防备楚系、荆楚、韩遗民、魏国、赵遗民、燕国的刺杀,还有其他国内部派系借机嫁祸的行刺图谋,压力会有多么大:王贲怎么这么不争气,甘愿给嬴政当枪使,连个病都不会装?抢个总指挥的军功有那么重要吗?做人善始者众、善终者寡,这小子怎么就不明白呢?
嬴政这鸡贼大王出口了!他逼着俺老王谈论继去年讨伐荆楚郢陈之后今年继续得罪秦廷里楚系外戚的伐荆总攻战略!这可怎么办呢?
讲实话,没法办,已经被贲儿应奉着秦王把王家架在火山口上了,要么彻底灭亡荆楚,刨了楚系外戚赖以倚重的境外势力,彻底将楚系打成秦王廷内实力寻常的普通派系,这样才能睡几年安稳觉;要么被任何有敌意的力量打翻在地,重新做黔首、甚至奴隶而不得,像白起那样自刎……不过事情明显没有糟糕到那种程度,所以稳妥点,先试探下大王口风,要来六十万兵力,一鼓作气,直捣荆楚国都,彻底掘了荆楚的根儿?
王翦:“王上,不是不能打,只是……兵力上看来,翦以为,没六十万实在不行!”
嬴政:“将军再想想,现在不说楚系盯着你虎视眈眈,只有你挂帅出征,我才放心作战时会一往无前。士气嘛,完全可以压制倒荆人,你要那么多人,难道是为了带兵出去,配上你王家父子,与楚系一起内外呼应?对他们低头认错?”
王翦:“王上,你要相信老臣绝无反意啊!”
嬴政:“……其实我也不是那个意思,就是觉得去年平叛韩遗民奸人开始到现在,小两年了,俺也不知道怎么了,你儿子王贲打仗越来越顺手,就让他多殴打了下荆楚和魏国,谁晓得一个不经打,另一个真的被打到亡国了。苍天有眼,真不知道他会送来活着的韩贵族匪首透露出荆楚支持韩地叛乱的事儿,搞得你和楚系外戚们持续上疏掐架,这里面俺真的没有心机,就是……就是事情自然而然,发展都这种地步,你儿子王贲当初也是为了秦国好,你要体谅他。那啥,今天你先回去,最后这段待会让导播掐掉,不泄露出去,更算不上是俺套路你。你先回去,我再仔细想想国家能不能支撑得起六十万兵力在境外作战。拜拜,老将军一路顺风~”
王翦:“泥马啊,话都让你说了,我回家生闷气去?!”
隔天,秦王依次单独召见了各位新生代将领,美其名曰开会座谈,与王私人畅谈王家大少王贲将军的灭魏战事研讨会。在一众普遍感觉良好的将军中,无人不眼神谄媚,跟着秦王的思路拍马屁,但说道具体对荆的灭国战役总体动员兵力,报价都在四十万左右浮动,理有很是充分:王贲将军灭魏动员了四十多万将士,到灭荆那样的大国,因为其邻国都被秦国灭亡的缘故,排除更遥远地区有能力支援的齐国跨越泰山淮水来救援的另一方面战场影响,怎么也不能低于四十万,和灭魏一样配置就行,其它也不多要。
嬴政黑着个脸,腹诽道:一帮败家子!还知道寡人消灭韩、魏两大荆人邻国使其无力支援楚国的实情?你们怎么不考虑一下国家连年作战、尤其去年和今年连着打了三场战争,当地粮仓哪来那么多粮食供应四十万人的消耗呢?这还不说马匹牛驴骡用草料的储备和车次算在内,武器供应倒是有官奴工坊日夜不休供应得上。这个数提出来,韩地魏地郢陈等近年新占领区就不要维持基本的驻防人员消耗了吗?合着寡人还得从关中、洛阳、东郡、南阳、南郡的广大范围内给你们远道运粮?当武夫的不要考虑民众种田压力的呀?针对辽东郡和代郡方面的燕、代两国残余分子还需要粮草兵力供应呢,难道寡人还得去邻齐边境高价买黑市粮运给你们?败家子!全都是败家子!一个都靠不住。时间就是黄金,时间就是生命,不晓得其他新占领地随时会叛乱吗?这些年仇人越结越多,晚上睡觉都不安生,多少刺杀都被寡人躲过去了,再不尽快除去那些境外势力钱粮大本营,活不到明年都很有可能……
众将:这仇也不是我们坚决提出要去结怨的,以前顶多抢点地盘,真要决定灭国,可全都是您的意志在贯彻,可不就惹急了人家遗民贵族嘛。
结果李信回复人数时,只要二十万,嬴政当即喜出望外:“好小子,寡人看上的青壮派将领里你是最懂军战的!还有什么附加要求?”
李信:“给我多配几万骑兵,和赵国、燕国作战时积攒下的经验,游兵使用效果越给力,节省步兵布防省下一半兵力不在话下!”
嬴政:“要骑兵?这个……对了马也能吃粮是吧?!记得吃粮饱得更快,要说粮食消耗不见得少太多,不过看在人数动用不大的份上,寡人满足你的全部要求。不过信啊,那里是南方水泽之国,你要骑兵用处不大啊,会不会造成浪费捏?”
李信:“王上,我觉得没这种问题,一来淮水以北水路发达程度不及江淮,骑兵的确有用武之地,何况水网发达,岸边水草就能就地食用不是?当场减轻粮草压力;其次楚都城寿春就在淮水南岸,等楚军主力被打崩了,包围寿春时我军压力有限,再把寿春围困战包装成围点打援形式,同时继续王贲将军水淹大梁的作战经验,泡上寿春几个月,不怕楚王不出城投降;同时从后方调来些守城之兵占据已经攻下的荆国城邑与关隘要地,就地‘保境安民’,他们的粮食问题解决于当地乡县地区,保证出发前的二十万大军始终活跃在作战一线;信觉得这么一套组合拳,拿下荆国,问题不大。”
嬴政:“还是阿信你鬼点子多,我钟意你担任伐荆总指挥,这就给你摇人抽丁去。对了,那个老将军王翦,寡人怀疑他和楚系外戚有勾结,这次灭荆归国,我允诺你和王贲两大将军平起平坐,军事上的问题由你二人协商解决!别忘了齐国还没拿下,寡人看好你,不能什么军功都由王家父子挂帅出征,你说对吧?我这就把那个老头子叫过来训斥一顿!昏了头敢要你三倍兵力!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气!一听就很有可能借故叛乱!”
李信:“啊这——臣信没听清太多,这就告辞了,王上别忘了找我担任总指挥就好。”悻悻归家……
宦官:“王翦将军,大王请您速去章台宫进谏!”
什么?这么快就想好了?俺在家也想好了,不信任就算了,早点回频阳买些歌儿舞女俏娇娘,这辈子也算值了,是该退下去好好享受享受晚年生活。若肯配足兵力,俺也多请几位秦王亲信的新生代青壮将领兵分多路一起攻荆,消耗粮草不算什么。那么多将军手中都有兵,收集众将意见,对咸阳的秦廷内政提出不同意见有别于军事指挥,必须要实行民之主决议哒,这样勾结楚系颠覆秦王宝座的可能大大降低,俺担任总指挥就没太大问题了。
结果当场之后,嬴政劈头盖脸就是大骂:“王翦你个老头子肯定是在糊弄我!其他将军报价只有二十到四十万,怎么你参与竞标时标书定价要划定六十万?老实交代是不是早就和和内部人员串通好了?企图利用自己老牌将领的身份多吃多占拿后勤回扣?老早就看出这些年你们王家父子太过于受寡人幸用,以至于胃口大张。现在更是离谱得没个边际!寡人告诉你,这次搞定荆国,从南国抹掉它,楚系就要倒台啦!你畏惧他/她们也好,不屑他/她们也罢,都将成为历史!以后的事,寡人靠其他青壮将领就能摆平~”
王翦:“叫俺就是嫌弃人老不中用的?行行行,你了不起你清高,其他青壮将领都是人才,俺不遭这贬损折寿,明白交底了,俺见惯大城市的繁华美好了,现在想回频阳十八线小城养老,搞点三俗乐趣自娱,颐养天年,大王您心善,准了吧!”
嬴政:“还有这事?哦……这么说的话,你自愿同楚系外戚一起消失于政务舞台?老将军了不起,高风亮节,国之楷模!知道主动给年轻人让位,临走前寡人一定给你风风光光举办场退休酒会,这可是敲打前朝后宫各路王廷封君诸侯的好机会!”
王翦:“临了还得被涮这么一把,真是‘物尽其用’!”
事情到此,王贲首次借口大大的出兵郢陈、摸底荆楚后的全面伐楚/灭楚战争的首次总指挥将领选拔就此确定,秦廷内各方势力经过彼此较劲而为嬴政所抡来推去的洗牌过后,王翦终于自邯郸包围战后再度避免‘白起一般自刎而亡的悲惨下场’,得以回家养老去了。至于说到秦王政在位时期李信挂帅的首次全面伐楚的意外失败,内里更是大有隐情,放在以后的时间线到位时具体述说。
总结:盯着他人相对美好的国家、始终以灭绝他国社稷作为自身功绩和名利进阶奠基石的功利心理终归是扭曲的,周初立志大行分封之道的贤哲们采取得就是汉初所实行的‘分封与中央王室直辖并行’的做法才维持好大动之乱结束初期的安定局面。对郡县制为代表的直辖、集权、大一统等字眼背后的制度,应当保持审慎地态度、因时而异地看待,当背后庞大的利益集合体因生存受到威胁而坚决兴风作浪、导致天下万民再度卷入大肆动荡中时,无论什么样的说辞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