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
外头大管家并赶车的搬了东西走进来,李三祝忙喝断,低声道:“这事不急,空了再说。”
人朝外迎出去,“破费了,乡下人家哪就那么些讲究。”
大管家呵呵笑着拱手行了礼:“都是听主家吩咐,托令千金的福气,我家小公子眼见要好了,夫人交代赶明亲自上门让您也瞧瞧。”
这位别看人家是下人,在银州城都算有头有脸的人物,人家话说的好听,咱不能都当真了。
李三祝抱拳还礼,“不敢当,都是贵府铺桥施粥,乐善好施的功劳。”
大管家不动声色的打量李三祝,这人面上老实巴交,话说的是真动听。
态度上又客气了三分,“那咱一家人就不说两家的话。”
朝李秋岁的方向又行了一礼道:“老奴到城里还有点事。”一指后面几人,“他们也一道,翠屏就留下给您使唤,后日来接您回郑家。”
翠屏抱着一堆东西挤进来。
家里小,这位能自己解决住宿问题,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不愧是大管家,比一般商户老爷都有涵养。
李秋岁点头:“您去忙吧!”
李三祝送人出了院门。
翠屏拘谨的站立在屋里,李家自家人要说体己话,她又不能跟大管家一起走,“奶奶……”
李秋岁抬手打断她,“以后叫我李姑娘吧!”
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不想听人这般叫她,“你先跟我姐姐去安顿下来。”
至于让她回郑蓥身边这事,暂时还不着急。
三姐夏禾就走过来,道:“姐姐同我来。”
翠屏后退一步,连连摆手道:“不敢,不敢,您叫我翠屏就好。”
翠屏被夏禾领走,李秋岁把在郑家的经历,事无巨细的说一遍,包括撵走了郑小公子身边丫鬟的事。
李秋岁话音落地,最先说话是安安静静坐着的小四哥。
李长安道:“岁岁做得对!咱们去郑家冲喜,不说对他家小公子有救命之恩,也没有委屈受气的道理,再有不长眼的只管还回去。这么一来就不会有人直接闹到你跟前,至于背后怎么说,嘴长她们脸上咱们管不着。”
一大段话说下来,李长安始终正襟危坐。
李秋岁看她小四哥,和郑蓥差不多大的年纪。
“胡说八道,把人都得罪完了你妹妹在那府里还有好日子过?小人家家净出馊主意。”柳氏喝了一声,去拍李长安脑袋。
“我会好好读书,两年一过我就接岁岁回家,区区下人还想给我妹妹委屈受!”李小四抱着脑袋喊。
上辈子她是拯救全人类了吗?
李秋岁红了眼眶,抱住柳氏胳膊,扭脸笑道:“四哥,咱们一言为定。我等着你来接我回家!”
李长安郑重点头。
李三祝送人回来:“岁岁去你爷奶那边一趟,你小叔过来喊人了,说是那边准备了席面。”
李秋岁点头应好,去翻看郑家准备的一堆物品。
包括李三祝在内,她爷奶养了四男一女,五个孩子。
最小的儿子家里都养了三个孩子,女儿嫁去隔壁庄上,过村东头的小桥就到,家里孩子也是三五不时来家里,真心不缺孙辈疼宠。
李三祝一副老实相,家里家外全听媳妇的架势,排行又在中间,可见有多不招待见。
记忆清晰了,许多事情李秋岁都清楚来龙去脉。
冲喜这事,不单为她大堂哥李长河能去府城读书。
官府摊派徭役,她家祖父母健在不曾分家,一大家子人男丁众多,前些年孙辈都还没成人,今年徭役摊派下来,家里没人有功名,就要抽走三人。
去的地方据说离家极远,九死一生。
家里男丁是多,她爷奶能舍得哪个?
族长一来家里说这个事,小姑娘送人家里去,人郑家愿意出银子帮忙顶平。
顶三人的徭役就要六十两白银,上河镇能一口气拿出这么些银钱的人家也就镇上成员外家里了。
舍她一个,得到的好处不止徭役这一桩。如此一来,冲喜这事爷奶不但不反对,反而极力想促成了。
旁人只看到冲喜带来的好处,柳氏却怕毁了闺女一生,郑家深宅大院,庄户人家的孩子哪能应付,哪天被人害了尸骨怕都见不着。
这也是她爹娘能顺利分家,她爷奶痛快答应的因由。
“娘,过来看看哪些适合爷奶用的,咱家就不必准备饭食了,一道去老宅混饭去。”李秋岁喊她娘。
“家里缺你吃喝了!”话不好听,柳氏还是过去帮忙翻捡,“郑家有心了,都是咱们庄户人家用的上的东西。”
不花多少银钱却是费了心思的。
李秋岁拿出一包东西,上面写是给大哥他们的。
笔墨纸砚这些,还有一摞书籍,包括三字经这些开蒙用的。
给姐姐夏禾的是一整套头面首饰,柳氏同样是一整套头面首饰,只不过花色样式适合妇人佩戴。
另外就是几块纯色不错的玉佩。
“这得多少银钱?”柳氏拿过东西细瞧。
成匹的棉布糕点这些花不了多少银钱,老宅和族里分分,有面儿又实惠,可这一包东西,她家要拿什么来还礼?
李秋岁不以为意:“娘,咱家怎么个情况她们早该知道,东西送过来就是给咱家用的,安心收下就是了。”
“你小孩家家懂什么!”柳氏白她一眼。
还回去太小家子气了。
回头去各家转转,寻些山货,再叫当家的带上两儿子往山里边走走,打些野味冲冲门面。
闺女还要在人家里呆上两年,回礼太轻薄了,让人怎么说道!
柳氏给老宅的两位老人裁了够做两身衣裳的布料,又给小叔大伯妯娌们各裁了一身,下面的小辈算清楚布料大差不差直接裁下来,让他们自家去分配。
各类点心果子装了一篮子,提块肉拎上两只鸡,这就很可以了。
过了气头,老宅的两位看重长子疼宠幺儿,自柳氏进门不见得多喜欢她,却真心没为难过人。柳氏嘴上放狠话,心里也没那般记恨。
外头李小叔又来催人了:“三哥,三嫂你们快着些,家里边人都上桌了。”
外头大管家并赶车的搬了东西走进来,李三祝忙喝断,低声道:“这事不急,空了再说。”
人朝外迎出去,“破费了,乡下人家哪就那么些讲究。”
大管家呵呵笑着拱手行了礼:“都是听主家吩咐,托令千金的福气,我家小公子眼见要好了,夫人交代赶明亲自上门让您也瞧瞧。”
这位别看人家是下人,在银州城都算有头有脸的人物,人家话说的好听,咱不能都当真了。
李三祝抱拳还礼,“不敢当,都是贵府铺桥施粥,乐善好施的功劳。”
大管家不动声色的打量李三祝,这人面上老实巴交,话说的是真动听。
态度上又客气了三分,“那咱一家人就不说两家的话。”
朝李秋岁的方向又行了一礼道:“老奴到城里还有点事。”一指后面几人,“他们也一道,翠屏就留下给您使唤,后日来接您回郑家。”
翠屏抱着一堆东西挤进来。
家里小,这位能自己解决住宿问题,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不愧是大管家,比一般商户老爷都有涵养。
李秋岁点头:“您去忙吧!”
李三祝送人出了院门。
翠屏拘谨的站立在屋里,李家自家人要说体己话,她又不能跟大管家一起走,“奶奶……”
李秋岁抬手打断她,“以后叫我李姑娘吧!”
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不想听人这般叫她,“你先跟我姐姐去安顿下来。”
至于让她回郑蓥身边这事,暂时还不着急。
三姐夏禾就走过来,道:“姐姐同我来。”
翠屏后退一步,连连摆手道:“不敢,不敢,您叫我翠屏就好。”
翠屏被夏禾领走,李秋岁把在郑家的经历,事无巨细的说一遍,包括撵走了郑小公子身边丫鬟的事。
李秋岁话音落地,最先说话是安安静静坐着的小四哥。
李长安道:“岁岁做得对!咱们去郑家冲喜,不说对他家小公子有救命之恩,也没有委屈受气的道理,再有不长眼的只管还回去。这么一来就不会有人直接闹到你跟前,至于背后怎么说,嘴长她们脸上咱们管不着。”
一大段话说下来,李长安始终正襟危坐。
李秋岁看她小四哥,和郑蓥差不多大的年纪。
“胡说八道,把人都得罪完了你妹妹在那府里还有好日子过?小人家家净出馊主意。”柳氏喝了一声,去拍李长安脑袋。
“我会好好读书,两年一过我就接岁岁回家,区区下人还想给我妹妹委屈受!”李小四抱着脑袋喊。
上辈子她是拯救全人类了吗?
李秋岁红了眼眶,抱住柳氏胳膊,扭脸笑道:“四哥,咱们一言为定。我等着你来接我回家!”
李长安郑重点头。
李三祝送人回来:“岁岁去你爷奶那边一趟,你小叔过来喊人了,说是那边准备了席面。”
李秋岁点头应好,去翻看郑家准备的一堆物品。
包括李三祝在内,她爷奶养了四男一女,五个孩子。
最小的儿子家里都养了三个孩子,女儿嫁去隔壁庄上,过村东头的小桥就到,家里孩子也是三五不时来家里,真心不缺孙辈疼宠。
李三祝一副老实相,家里家外全听媳妇的架势,排行又在中间,可见有多不招待见。
记忆清晰了,许多事情李秋岁都清楚来龙去脉。
冲喜这事,不单为她大堂哥李长河能去府城读书。
官府摊派徭役,她家祖父母健在不曾分家,一大家子人男丁众多,前些年孙辈都还没成人,今年徭役摊派下来,家里没人有功名,就要抽走三人。
去的地方据说离家极远,九死一生。
家里男丁是多,她爷奶能舍得哪个?
族长一来家里说这个事,小姑娘送人家里去,人郑家愿意出银子帮忙顶平。
顶三人的徭役就要六十两白银,上河镇能一口气拿出这么些银钱的人家也就镇上成员外家里了。
舍她一个,得到的好处不止徭役这一桩。如此一来,冲喜这事爷奶不但不反对,反而极力想促成了。
旁人只看到冲喜带来的好处,柳氏却怕毁了闺女一生,郑家深宅大院,庄户人家的孩子哪能应付,哪天被人害了尸骨怕都见不着。
这也是她爹娘能顺利分家,她爷奶痛快答应的因由。
“娘,过来看看哪些适合爷奶用的,咱家就不必准备饭食了,一道去老宅混饭去。”李秋岁喊她娘。
“家里缺你吃喝了!”话不好听,柳氏还是过去帮忙翻捡,“郑家有心了,都是咱们庄户人家用的上的东西。”
不花多少银钱却是费了心思的。
李秋岁拿出一包东西,上面写是给大哥他们的。
笔墨纸砚这些,还有一摞书籍,包括三字经这些开蒙用的。
给姐姐夏禾的是一整套头面首饰,柳氏同样是一整套头面首饰,只不过花色样式适合妇人佩戴。
另外就是几块纯色不错的玉佩。
“这得多少银钱?”柳氏拿过东西细瞧。
成匹的棉布糕点这些花不了多少银钱,老宅和族里分分,有面儿又实惠,可这一包东西,她家要拿什么来还礼?
李秋岁不以为意:“娘,咱家怎么个情况她们早该知道,东西送过来就是给咱家用的,安心收下就是了。”
“你小孩家家懂什么!”柳氏白她一眼。
还回去太小家子气了。
回头去各家转转,寻些山货,再叫当家的带上两儿子往山里边走走,打些野味冲冲门面。
闺女还要在人家里呆上两年,回礼太轻薄了,让人怎么说道!
柳氏给老宅的两位老人裁了够做两身衣裳的布料,又给小叔大伯妯娌们各裁了一身,下面的小辈算清楚布料大差不差直接裁下来,让他们自家去分配。
各类点心果子装了一篮子,提块肉拎上两只鸡,这就很可以了。
过了气头,老宅的两位看重长子疼宠幺儿,自柳氏进门不见得多喜欢她,却真心没为难过人。柳氏嘴上放狠话,心里也没那般记恨。
外头李小叔又来催人了:“三哥,三嫂你们快着些,家里边人都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