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着石显,吴年的脸上露出欣慰之色,然后用期许的目光,扫向了剩下的准进士们,问道;“还有谁愿意去肃顺的吗?”



    君父的意图很明显,甚至于露骨。



    又有石显出来抛砖引玉。



    但是在场二百三十名准进士,却都是犹犹豫豫。最后,包括石显在内,只有十五人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前往肃顺。



    其中辽东人九个,幽燕人六个。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也好,是不是有能力,这些人都是胆大,而且敢行动的。



    其中不包括那位文章写的第一好的,内阁大臣、礼部官员一致同意的。二十八岁的会元张嵩山。



    正如吴年所说,文章写的好,但当官未必能当得好。



    文章只是敲门砖,未来能否有所成就,则靠这些进士们自身的能力,以及行动力。



    从行动力上来说。



    只有这十五人。



    吴年心中有了决断,但没有当即宣布状元人选。只是笑着勉励了准进士们一番,让他们回去了。



    这让那些没有下定决心的人,又燃烧起了希望。



    肃顺这个测试,似乎不是决定名额的?



    进士分三榜。



    进士及第高人一等。



    二榜进士次一等。



    三榜同进士是小媳妇。



    在楚国以及高句丽的科举之中。一榜、二榜前十出身的官员,上限很高。



    有个衙门叫翰林院,负责编书。



    潜规则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翰林院的官员是“储备宰相”,选拔的都是优秀的进士。



    至于三榜同进士,一般在县令、知府之流的官位上兜兜转转。



    总而言之。科举的名次很重要。



    “我是会元。这次殿试,我发挥的也很不错。虽然不愿去肃顺,可能不是状元,但怎么也能进二榜前十吧?”



    张嵩山内心惴惴不安,但却也怀有侥幸。



    之后,礼部的官员便带着这些准进士,离开了偏殿,出了王宫。



    吴年让太监把宫门关上,留下内阁大臣们站立。吴年没有说话,拿起了御案上的名单,观看了起来。



    石显。



    这个首先站出来的人。



    一榜没名号,二榜也没有。三榜排在末尾。



    典故。“名落孙山”。



    这石显便是孙山啊。



    有才学,但不多。



    吴年毫不犹豫的拿起笔来,沾染了赤墨,朱笔御批。在石显等十五人的名字外,画了一个圈,然后交给了内阁首辅刘知行,说道:“点石显为状元,其他十四人。按照原本的名次排列,分别是榜眼、探花,陆续往下排,占了前十五的名次。”



    内阁大臣们,尽管心中有所猜测。但是听到这里,却还是大吃一惊。崔无双失声道:“大王不可。”



    “如何不可?”吴年眯起眼睛,看向这位崔大人。



    崔无双脱口而出后,便后悔了。自己是幽燕人出身,又是新入阁,资历很浅。做事得以低调为主。



    更何况,这件事情是君父的决断?



    虽然后悔,但是崔无双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大王破格提拔石显为状元,考生会不满,但也就是私下里发牢骚。”



    “现在大王要提拔十五人,把其他人排列在十五人之后。我恐怕考生会闹事。”



    说到这里,崔无双深呼吸了一口气,抬起一张绝世美颜的俊脸,诚恳对吴年说道:“大王。国家开科取士的标准,还是应该以文章为主。”



    崔无双在没入阁前,在礼部当官,与内阁大臣们都认识。但谈不上交情。



    不过刘知行、张海平、李勇都是公心。



    刘知行对吴年振袖说道:“大王。崔大人说的极是。这件事情还请三思。”



    张海平立刻站了出来,表示赞同崔无双。



    李勇沉吟了一下后,对吴年说道:“大王。臣也认为三位大人说的对。大王可以把名声放下。”



    “而把实惠留给这十五人。在以后,酌情提拔。”



    只有公孙桑一言不发,态度很明显。我是大王的跟屁虫。只要大王赞同的,我都赞同。



    只要大王反对的,我就反对。



    你们反对大王,就是逆贼。



    崔无双感激的看了一眼刘知行三人,内心很是温暖。自己在礼部做官的时候,没有因为是幽燕人,而受到鄙视、排斥。



    入了阁,资历浅薄,与他们也没交情。但他们愿意帮我说话。



    大汉朝这里,官场环境真是太好了。



    然后,刘知行、崔无双、张海平三人都对李勇行了注目礼。不愧是老成谋国的人。



    曲线救国。



    虽说在楚国,科举有非进士不为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潜规则。但这里是汉国。



    大王是开国之君,权威至高无上。



    大王说提拔谁,就是提拔谁。



    这个主意好。



    吴年看了看李勇,也笑了起来。这老兄弟,说他是人老鬼精,还真是一点不错。



    平日里精力不济,在内阁公开上班打盹。



    但是关键时刻,却是能一针见血。



    不过。



    吴年想了一下后,说道:“虽然寡人可以这么做。但是寡人内心不平。”



    “石显他们文章写的不好,能力暂时也不清楚。但有胆色,怎么也是壮士。遇到事情,他们必定敢上。比如拿刀砍人,组织兵丁。”



    “再说。他们能中进士,怎么也是有才学的。凭什么,他们就不能名列前茅?”



    “就这么办吧。至于考生会不会闹事。寡人只希望他们不要闹事,否则革去功名,这辈子都不允许参加科举。”



    说罢,吴年的脸上露出了冷笑。



    如果这帮考生,会因为这个事情而选择闹事。那么他们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



    大汉朝的官场,只有一个意志。



    汉王。



    所有人只为了汉王服务,按照汉王的意志运转。



    集中力量干大事。



    强国强兵。



    允许有反对意见,但不允许拖后腿。



    开国之君,开国之臣,也有强弱。



    刘知行这些内阁大臣,并不弱。



    但是吴年太强势了。



    他们对视了一眼,终究没有选择在君前,奋力抗争。只能叹了一口气,祈祷那帮考生,不要闹事。



    否则就是鸡蛋碰石头啊。



    虽然那些考生,不愿意去肃顺冒险,但不代表没有能力。现在汉朝官场窘迫,急需新人补充。



    哎。

章节目录

将门枭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江左俊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乾纲独断,将门枭虎,笔趣阁并收藏将门枭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