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出去多时,主子受委屈了,身子可有什么不适?”多嬷嬷跪下请安。
“嬷嬷,你我亲如母女,我说了以后不可如此。”宜妃赶紧虚抬手叫多嬷嬷起身。
“规矩坏不得,主子心地善良,菩萨都在保佑,但如若阿猫阿狗都在主子面前放肆,那这里是容不下她们的。”多嬷嬷盯着柏姐说道。
柏姐在一旁也跪了下来。
宜妃看看柏姐,拉着多嬷嬷的手道:“嬷嬷不必吓她,您为我选的人,很好。”又转向柏姐道:“起来吧,横顺回来,让他带着你先有个安置,明儿还来。”
“是。”柏姐退出去,留下宜妃和多嬷嬷说着话。
柏姐来到暂时居住的地方,一入皇宫恍如隔世,亲和的娘娘,严厉的嬷嬷,始终低着头的下人,雕栏玉砌的宫殿,奢华的衣食,逝去的孩子,当学徒的弟弟,在脑子里绕来绕去,一觉醒来,天未亮,已经听到外面有来来往往的声音了。
打开门都是忙碌的身影,提便桶往外走的,提热水往里走的,洒扫抹灰的,提着食盒入内的,不细数也有老幼男女约二十多人在忙碌,柏姐自在房间里洗漱,听横顺儿讲自己并不用干什么,主要是养好奶水,等着皇子诞生,如娘娘唤则过去,如无事就不要出门。
就在柏姐吃着油腻腻的早饭时,听到外面嘈杂起来,多嬷嬷少见的在门口喊道:“娘娘显像了,按布置的来,横顺儿报内务府请接生嬷嬷,让太医在偏殿预备。你们几个给太皇太后和皇上请安,报二圣知道。”众人在多嬷嬷的指挥中,各忙各的,人来人往却丝毫不乱,柏姐进不得殿,又帮不上忙,只得在房中跪倒,朝着娘娘的方向磕头祷告,祈求这位年轻主子的平安。
陆陆续续宫外已经站了好几伙前来听信儿的太监,这寒冻地的,竟然都肃手恭立,纹丝不动。一个时辰的等待,终于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这宫外的寂静,暂停了这宫里忙碌的脚步,一人蹬着小碎步‘哒,哒哒,’从殿里跑到宫外,气都没喘匀,跪地急道:“龙儿,龙儿,是龙儿、老天保佑,母子平安,这是多嬷嬷吩咐给的喜钱,烦请各位上差回禀主子们,龙儿降生。”说着将手中棒着的托盘举起,红布之上,整齐的放着几个红袋子,这么急的跑出来,托盘里的袋子一点不乱,可见横顺的功夫。
大家按份取完,都各自回主子处复命,最后一人过来时,横顺赶紧叩头道:“章公公您亲自来了?”
章公公道:“报讯的人过去时,我正好当值,皇上叫过来问安,知道宜妃母子平安,就可以向皇上复命了。”说罢双手抱拳向天拱了拱手。
横顺赶忙将托盘恭敬的举起,章公公没接,问道:“奶娘选的是哪位?”
“柏春儿”横顺道。
“这喜钱赏你了。”
“谢章公公。”横顺抬起头时,章公公已经走了。
晚饭时分,内务府吩咐给太极殿内一干人等加了伙食,并送来太皇太后亲赐的一只精心制作的食盒,多嬷嬷叩谢了天嗯,召集众人训话:“娘娘诞下龙子是上天厚爱,皇上的隆宠,娘娘安则大家安,皇子康健则大家康健。尔等可听清楚了。”
众人叩头称是。
接着多嬷嬷又吩咐了,如何值守,怎样当值,留下一人后,让众人去吃晚饭,共沐皇恩。
多嬷嬷进到屋内,看到宜妃正在支着头,看着睡着的皇子,悄悄的走过去,站在一旁轻声说道:“娘娘吃点东西吧。”说着给丫鬟使了个眼色,丫鬟将盖子打开,上层是鲍汁豆腐,香油蒸蛋,下层是银耳五谷粥,海带乳鸽汤,中间还有一碟丝绒馒头。
尽管香气扑鼻,宜妃也没表现出太大的食欲,只是看了一眼,转头又看枕边的孩子,多嬷嬷在一旁道:“食盒是太皇太后老祖宗吩咐小厨房做的,借着皇上的旨意给你的,这可是天大的面子,你看一咸一淡,一荤一素,色样也好看,搭配的也好,闻着也香,听说这五谷粥,就熬了三个时辰,是打老祖宗听到信儿,就吩咐熬的,每一样材料,连先后顺序都讲究着呢,看看咱宜主儿这可人儿的模样,啧啧啧,老祖宗都捧着。”
絮絮叨叨一顿说完,宜妃都笑了,道:“哪就那么得宠。”说着就准备坐起来,只是痛处生疼,咧的嘴吸了口凉气。
从多嬷嬷处两道冷光射来,看的一旁的丫鬟哆嗦一下赶紧来扶。
待宜妃靠好,多嬷嬷手中的粥已经用勺子凉了几凉,舀起在碗旁刮了刮,将热气在嘴上过了过,就知道合用了。边喂边说:“已经使人禀知夫人了,娘娘放心。”
宜妃想起自己爹娘,看看孩子,心道在这皇宫内院,外婆想见外孙一眼都不是容易的事,眼里又有了泪水。
多嬷嬷为她拂拭,宽慰道:“娘娘刚刚生产,不可如此,看看皇子,一生下来就干干净净的,满脸贵气,夫人见到必定欢喜的紧。”
吃了些东西,宜妃睡着了,多嬷嬷就在床前的凳子上坐着,看着宜妃和小皇子,过了一会儿约莫着差不多了,就让丫鬟吩咐柏姐进来候着。
当宜妃听到啼哭声,看到柏姐正在给孩子喂奶,多嬷嬷在一旁维护着,迷迷糊糊就又睡着了。
转眼到了第二天,皇上圣旨到了,口谕,宜妃安坐不必行礼,多嬷嬷带领太极殿众人接圣旨,上谕中宣道‘正值克台一统华夏之机,皇九子应天时而生,九为天之阳,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又为数之极,乾玄用九,乃见天则。则克台一统事必成焉,天福祐之,赐,子名,胤禟。’。
圣旨宣读完毕,多嬷嬷叩头领旨谢恩。
接着打宣旨太监身后,站出太监宫女二十二人,连同乳母柏氏在内,还有针线上人四名,浆洗上人四名,粗使丫鬟四名,茶水点食太监四名,粗使太监四名,首领太监一名,向宜妃郭络罗氏并皇九子胤禟叩头,平身后又向多嬷嬷行礼。
“嬷嬷,你我亲如母女,我说了以后不可如此。”宜妃赶紧虚抬手叫多嬷嬷起身。
“规矩坏不得,主子心地善良,菩萨都在保佑,但如若阿猫阿狗都在主子面前放肆,那这里是容不下她们的。”多嬷嬷盯着柏姐说道。
柏姐在一旁也跪了下来。
宜妃看看柏姐,拉着多嬷嬷的手道:“嬷嬷不必吓她,您为我选的人,很好。”又转向柏姐道:“起来吧,横顺回来,让他带着你先有个安置,明儿还来。”
“是。”柏姐退出去,留下宜妃和多嬷嬷说着话。
柏姐来到暂时居住的地方,一入皇宫恍如隔世,亲和的娘娘,严厉的嬷嬷,始终低着头的下人,雕栏玉砌的宫殿,奢华的衣食,逝去的孩子,当学徒的弟弟,在脑子里绕来绕去,一觉醒来,天未亮,已经听到外面有来来往往的声音了。
打开门都是忙碌的身影,提便桶往外走的,提热水往里走的,洒扫抹灰的,提着食盒入内的,不细数也有老幼男女约二十多人在忙碌,柏姐自在房间里洗漱,听横顺儿讲自己并不用干什么,主要是养好奶水,等着皇子诞生,如娘娘唤则过去,如无事就不要出门。
就在柏姐吃着油腻腻的早饭时,听到外面嘈杂起来,多嬷嬷少见的在门口喊道:“娘娘显像了,按布置的来,横顺儿报内务府请接生嬷嬷,让太医在偏殿预备。你们几个给太皇太后和皇上请安,报二圣知道。”众人在多嬷嬷的指挥中,各忙各的,人来人往却丝毫不乱,柏姐进不得殿,又帮不上忙,只得在房中跪倒,朝着娘娘的方向磕头祷告,祈求这位年轻主子的平安。
陆陆续续宫外已经站了好几伙前来听信儿的太监,这寒冻地的,竟然都肃手恭立,纹丝不动。一个时辰的等待,终于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这宫外的寂静,暂停了这宫里忙碌的脚步,一人蹬着小碎步‘哒,哒哒,’从殿里跑到宫外,气都没喘匀,跪地急道:“龙儿,龙儿,是龙儿、老天保佑,母子平安,这是多嬷嬷吩咐给的喜钱,烦请各位上差回禀主子们,龙儿降生。”说着将手中棒着的托盘举起,红布之上,整齐的放着几个红袋子,这么急的跑出来,托盘里的袋子一点不乱,可见横顺的功夫。
大家按份取完,都各自回主子处复命,最后一人过来时,横顺赶紧叩头道:“章公公您亲自来了?”
章公公道:“报讯的人过去时,我正好当值,皇上叫过来问安,知道宜妃母子平安,就可以向皇上复命了。”说罢双手抱拳向天拱了拱手。
横顺赶忙将托盘恭敬的举起,章公公没接,问道:“奶娘选的是哪位?”
“柏春儿”横顺道。
“这喜钱赏你了。”
“谢章公公。”横顺抬起头时,章公公已经走了。
晚饭时分,内务府吩咐给太极殿内一干人等加了伙食,并送来太皇太后亲赐的一只精心制作的食盒,多嬷嬷叩谢了天嗯,召集众人训话:“娘娘诞下龙子是上天厚爱,皇上的隆宠,娘娘安则大家安,皇子康健则大家康健。尔等可听清楚了。”
众人叩头称是。
接着多嬷嬷又吩咐了,如何值守,怎样当值,留下一人后,让众人去吃晚饭,共沐皇恩。
多嬷嬷进到屋内,看到宜妃正在支着头,看着睡着的皇子,悄悄的走过去,站在一旁轻声说道:“娘娘吃点东西吧。”说着给丫鬟使了个眼色,丫鬟将盖子打开,上层是鲍汁豆腐,香油蒸蛋,下层是银耳五谷粥,海带乳鸽汤,中间还有一碟丝绒馒头。
尽管香气扑鼻,宜妃也没表现出太大的食欲,只是看了一眼,转头又看枕边的孩子,多嬷嬷在一旁道:“食盒是太皇太后老祖宗吩咐小厨房做的,借着皇上的旨意给你的,这可是天大的面子,你看一咸一淡,一荤一素,色样也好看,搭配的也好,闻着也香,听说这五谷粥,就熬了三个时辰,是打老祖宗听到信儿,就吩咐熬的,每一样材料,连先后顺序都讲究着呢,看看咱宜主儿这可人儿的模样,啧啧啧,老祖宗都捧着。”
絮絮叨叨一顿说完,宜妃都笑了,道:“哪就那么得宠。”说着就准备坐起来,只是痛处生疼,咧的嘴吸了口凉气。
从多嬷嬷处两道冷光射来,看的一旁的丫鬟哆嗦一下赶紧来扶。
待宜妃靠好,多嬷嬷手中的粥已经用勺子凉了几凉,舀起在碗旁刮了刮,将热气在嘴上过了过,就知道合用了。边喂边说:“已经使人禀知夫人了,娘娘放心。”
宜妃想起自己爹娘,看看孩子,心道在这皇宫内院,外婆想见外孙一眼都不是容易的事,眼里又有了泪水。
多嬷嬷为她拂拭,宽慰道:“娘娘刚刚生产,不可如此,看看皇子,一生下来就干干净净的,满脸贵气,夫人见到必定欢喜的紧。”
吃了些东西,宜妃睡着了,多嬷嬷就在床前的凳子上坐着,看着宜妃和小皇子,过了一会儿约莫着差不多了,就让丫鬟吩咐柏姐进来候着。
当宜妃听到啼哭声,看到柏姐正在给孩子喂奶,多嬷嬷在一旁维护着,迷迷糊糊就又睡着了。
转眼到了第二天,皇上圣旨到了,口谕,宜妃安坐不必行礼,多嬷嬷带领太极殿众人接圣旨,上谕中宣道‘正值克台一统华夏之机,皇九子应天时而生,九为天之阳,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又为数之极,乾玄用九,乃见天则。则克台一统事必成焉,天福祐之,赐,子名,胤禟。’。
圣旨宣读完毕,多嬷嬷叩头领旨谢恩。
接着打宣旨太监身后,站出太监宫女二十二人,连同乳母柏氏在内,还有针线上人四名,浆洗上人四名,粗使丫鬟四名,茶水点食太监四名,粗使太监四名,首领太监一名,向宜妃郭络罗氏并皇九子胤禟叩头,平身后又向多嬷嬷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