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又过了多少天,肖兰再次回家,在街里碰到了初中同学齐志民。齐志民告诉肖兰说,他已经调回的家乡小镇并把调令拿给肖兰看,让肖兰也活动活动调回来而且还特意讲述了自己如何运用手段的秘密。齐志民看看肖兰,很诚恳地说:“肖兰,不能一辈子呆在农村,那里多苦哇,想办法调回来。你没想过这个问题吗?”
肖兰听了齐志民的话 ,心里头不免惶惶起来,说:“谁说不是呢?我也是想到了这个问题,可是,我既没门路,又无办法。”齐志民点点头说:“你说的也是。”肖兰看看齐志民,她的这个同学兼邻居,是个小白脸儿,像个长不大的娃娃,但却能把自己从农村调回来,真是事过三日,得刮目相看哪!
肖兰说:“想不到你真行,这么难的事儿,你都办成了。”齐志民嘿嘿一笑说:“嗨,哪好调哇?我是挖门弄路,费尽心机,九牛二虎之力才回来的,太不容易,真的。”齐志民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叹气,那神态说明,这从农村调回城里,可是太难了!肖兰翘起大拇指说:“这么难,你却办成了,佩服,佩服啊!”
齐志民看看肖兰说:“嗨,怎么难也得办啊,你不这样,就得在农村呆一辈子,你赶快想着吧。”肖兰点点头说:“嗯,受你的启发和鼓励,我一定往城里调!”齐志民笑了说:“这,就对了!”肖兰说:“谢谢你呀。”齐志民摆手说:“你这是干什么?客气什么?同病相怜,惺惺惜惺惺,何况咱们是同学和邻居。”肖兰很佩服齐志民的见多识广和机灵睿智,受到启发,燃起了希望之火。
肖兰也开始了行动!公社并没有阻拦,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肖兰她没有门路,她也不是像齐志民那样的有能力和有机会,她远在偏僻的农村,和嘉萨县的人事部门以及教育局根本接触不上,她也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远在牡丹江的肖香知道这个想调回城里的事,在一放暑假就回到了娘家,她听说了妹妹肖兰在那艰苦的农村的情况,亲自给肖兰办理调回城里的事情。当时,嘉萨县城的教育局管理人事的负责人马文春是肖香在农村工作时的同事。
这个消息,是意外得到的,肖香带着肖兰去了嘉萨县,直接到马文春的家里去和马文春交涉。那马文春也是个热心肠,见老同事来了,自然是热情地接待,对于肖兰的返城调转工作的情况,也是尽己之所能吧。
马文春的妻子周秀霜见肖兰相貌俊美,身段苗条,举止有度,性格温文尔雅,心里十分地喜欢,就和肖香说,自己有个弟弟周东凯在农机厂当工人,还没有对象,想让自己的弟弟和肖兰结为连理,肖香当然不能拒绝。于是,在马文春家里,肖兰相看了周东凯,但两人无缘,也就作罢了。
肖兰永远地离开了那个地方━━仅仅呆了半年。
虽说它贫穷落后,但肖兰在那里得到了磨练,那里的人对她很好,使她亲身体验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品德和无限的创造力。肖兰永远也不会忘掉它━━它曾是她生命和生存的承载体,她也曾为它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它是肖兰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接受者。教育的主管领导任凭肖兰挑选单位。当时,红光糖厂很时髦,肖兰就选了它的子弟中学。报到时,学校的领导王炯石简单扼要地问了肖兰的情况并带肖兰参观了学校。但肖兰最终没有去成,因为在她的档案里有“小地主”成分的字样。肖兰很懊恼,但又无可奈何。
后来,肖兰去了家乡的第四小学,半年之后,被调到了家乡小镇的最高学府清原一中,一呆就是三十五年直到退休为止。在这个学府里,肖兰繁衍了许许多多的“罗曼蒂克”:有成功、有失败,有辉煌、有灰暗,有壮举、有平淡,有不屈、有妥协……到了今天,这一切,早已成了过眼云烟。
归结起来说,肖兰虽然去了穷乡僻壤吃了不少苦头,但是等到肖兰去公社开回城手续时,公社秘书问她什么成分,肖兰说中农,秘书就写上了。起码肖兰不再自己拿着出身不好的执照惴惴不安地面对现实。
红光糖厂中学没有接收肖兰,当时她很懊恼,现在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
在当今的改革时代,厂矿企业学校是不如地方的事业学校,肖兰退休金就有一千多块呢,如果在糖厂中学那就不可能了。所以,肖兰的这段历史就验证了老子的辩证法━━相反的两极可以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肖兰听了齐志民的话 ,心里头不免惶惶起来,说:“谁说不是呢?我也是想到了这个问题,可是,我既没门路,又无办法。”齐志民点点头说:“你说的也是。”肖兰看看齐志民,她的这个同学兼邻居,是个小白脸儿,像个长不大的娃娃,但却能把自己从农村调回来,真是事过三日,得刮目相看哪!
肖兰说:“想不到你真行,这么难的事儿,你都办成了。”齐志民嘿嘿一笑说:“嗨,哪好调哇?我是挖门弄路,费尽心机,九牛二虎之力才回来的,太不容易,真的。”齐志民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叹气,那神态说明,这从农村调回城里,可是太难了!肖兰翘起大拇指说:“这么难,你却办成了,佩服,佩服啊!”
齐志民看看肖兰说:“嗨,怎么难也得办啊,你不这样,就得在农村呆一辈子,你赶快想着吧。”肖兰点点头说:“嗯,受你的启发和鼓励,我一定往城里调!”齐志民笑了说:“这,就对了!”肖兰说:“谢谢你呀。”齐志民摆手说:“你这是干什么?客气什么?同病相怜,惺惺惜惺惺,何况咱们是同学和邻居。”肖兰很佩服齐志民的见多识广和机灵睿智,受到启发,燃起了希望之火。
肖兰也开始了行动!公社并没有阻拦,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肖兰她没有门路,她也不是像齐志民那样的有能力和有机会,她远在偏僻的农村,和嘉萨县的人事部门以及教育局根本接触不上,她也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远在牡丹江的肖香知道这个想调回城里的事,在一放暑假就回到了娘家,她听说了妹妹肖兰在那艰苦的农村的情况,亲自给肖兰办理调回城里的事情。当时,嘉萨县城的教育局管理人事的负责人马文春是肖香在农村工作时的同事。
这个消息,是意外得到的,肖香带着肖兰去了嘉萨县,直接到马文春的家里去和马文春交涉。那马文春也是个热心肠,见老同事来了,自然是热情地接待,对于肖兰的返城调转工作的情况,也是尽己之所能吧。
马文春的妻子周秀霜见肖兰相貌俊美,身段苗条,举止有度,性格温文尔雅,心里十分地喜欢,就和肖香说,自己有个弟弟周东凯在农机厂当工人,还没有对象,想让自己的弟弟和肖兰结为连理,肖香当然不能拒绝。于是,在马文春家里,肖兰相看了周东凯,但两人无缘,也就作罢了。
肖兰永远地离开了那个地方━━仅仅呆了半年。
虽说它贫穷落后,但肖兰在那里得到了磨练,那里的人对她很好,使她亲身体验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品德和无限的创造力。肖兰永远也不会忘掉它━━它曾是她生命和生存的承载体,她也曾为它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它是肖兰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接受者。教育的主管领导任凭肖兰挑选单位。当时,红光糖厂很时髦,肖兰就选了它的子弟中学。报到时,学校的领导王炯石简单扼要地问了肖兰的情况并带肖兰参观了学校。但肖兰最终没有去成,因为在她的档案里有“小地主”成分的字样。肖兰很懊恼,但又无可奈何。
后来,肖兰去了家乡的第四小学,半年之后,被调到了家乡小镇的最高学府清原一中,一呆就是三十五年直到退休为止。在这个学府里,肖兰繁衍了许许多多的“罗曼蒂克”:有成功、有失败,有辉煌、有灰暗,有壮举、有平淡,有不屈、有妥协……到了今天,这一切,早已成了过眼云烟。
归结起来说,肖兰虽然去了穷乡僻壤吃了不少苦头,但是等到肖兰去公社开回城手续时,公社秘书问她什么成分,肖兰说中农,秘书就写上了。起码肖兰不再自己拿着出身不好的执照惴惴不安地面对现实。
红光糖厂中学没有接收肖兰,当时她很懊恼,现在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
在当今的改革时代,厂矿企业学校是不如地方的事业学校,肖兰退休金就有一千多块呢,如果在糖厂中学那就不可能了。所以,肖兰的这段历史就验证了老子的辩证法━━相反的两极可以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