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城回到黑省没有多少时间,李忠信就迎来了期末考试。
黑省这边的期末考试都是过了元旦之后的几天,全国大多数地区也都是如此,这样的做法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元旦期间好好复习一下要考试的知识。
这次的期末考试的题稍微有一些难,特别是需要长时间背的东西比较多,李忠信觉得这次的考试成绩并不怎么理想,不过呢!一想到八七年整年他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他还是感觉到十分欣慰的。
回到家中以后,和家人团聚了一段时间以后,李忠信便到了忠信公司那里,看起了关于忠信公司一九八七年的年度报表。
对于忠信公司在八七年的成绩,李忠信是相当肯定的,因为李忠信心中清楚,八七年是忠信公司发展速度最为迅速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忠信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有了快速崛起的迹象。
不光是黑省这边开始重视忠信公司,就是国家一些相关的领导也开始关注起来忠信公司的成长,不过呢!忠信公司却依旧十分低调的进行发展,有领导接见什么的,也都是王波那边的事情。
这次回到江城以后已经是八八年,李忠信觉得,这一段时间他需要多思考一下忠信公司八八年的发展,吃饭和找朋友玩的事情,可以延后一些。
坐在办公室当中,李忠信放松精神地翻看着报纸,他的神色突然就是一凝。
李忠信看到报纸上的文章以后,立刻想到了一件关乎国家改革的大事情。
李忠信是重生的人,他自然是最清楚,到了八十年末期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情,中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选择了物价改革。
李忠信心中也是明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几十年不变的价格体系,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李忠信还记得,八八年国家进行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除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以转换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要求。
也就是说,出来重要的物资依旧由国家来管控之外,其他的都要进行调整改革。
这个改革呢!大概是这个样子的,领导们的想法是,给老百姓提高工资的水平,适当地增加一定的补贴,保证全国人民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慢慢地推进按劳分配的政策,解决那种工资大锅饭的情形。
但是,那个价格开放,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特别是老百姓一天也离不开的副食品,价格涨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连一些领导干部也感到吃不消了。
老百姓都慌了,他们想到的是过去的金圆券,一想到钱要不值钱,钱要毛了,当时他们就都慌了,开始挤兑存款开始抢购商品。
李忠信对于八八年抢购的风潮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毕竟他们家在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只不过呢!他有印象的是,当时他的父母和太姥几个人成天去市场买东西,只要是能够进行保存的东西,他们都买,买的家里面的厨房当中都装不下了。
没有在长春围城吃不上饭的人永远不知道,当时的一个馒头甚至就能够救活一条人命,一个馒头在长春围城的时候,甚至能够换到两个金戒指。
六十年代初期的时候,经历过自然灾害的人更是知道,什么叫做连皮带都放到锅里面煮了,城市周围的树都没有了树叶子和树皮,能吃的东西基本上都会被吃光。
这个时代的中年人,都经历过那个时代,对于物价这种东西一直有一种十分恐惧的心理。
八八年价格开放的风声一放出来,被一些人解读错误以后,当时的疯狂是现在人们根本就无法想象的一种事情。
人们在那个时候把钱不当钱,只需要货物,他们觉得,钱毛了,钱不值钱了,必须要用实物来保卫自己的利益。
那个时候的人们,只要是见到商店当中有东西,就疯狂地购买,也不管家里面能不能用得上。
李忠信记得,后世中国有一次食盐风波,人们疯狂地往家里面买食盐,甚至有的人家里面买了一百袋食盐,那些食盐,哪怕是吃到死也是吃不完的。
这个时候的人们的思维就和食盐风波的时候一样,人们穷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他们害怕穷,还怕钱没有用处了,那个时候,竟然有人一次性把商店里面的笤帚全部买到了家中。
笤帚这种东西,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是日用品当中最常见的东西,而且可以说有很多,但是,那个时候,笤帚在商店当中都被抢光了。
李忠信记得他家附近是一户姓陈的人家,居然买了五十多把笤帚,结果最后的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学校卖不到笤帚,从这户人家直接买了二十把。
这场风波持续了多少时间李忠信记得并不很牢,但是,他却是记得,至少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当时国家多次下令,要求各地稳定物价,保证供应,可是,效果却不十分明显。
李忠信对于这个事情有着一些记忆,他更是知道,当时出现了那么一种风潮,对于国家的影响有多大。
想到这个地方,李忠信拿过电话,给陈醒然打了过去。
“陈爷爷,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看出了一些问题来,我想问您一下,国家的价格改革开放方案是不是要出台了?如果我没有想错的话,国家这次开放的力度很大,很多商品的价格,都会交给市场来定价。”李忠信轻描淡写地问了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李忠信心中清楚,最有发言权的就是上层的领导干部,只有他们能够直达天庭,能够掌握市场的动向。
只不过呢!这些人虽然能够直达天庭,能够知晓上面领导的意图,但是,在这个事情上,几乎没有什么领导重视这个事情,要不然的话,这个风潮也不会在当时那么迅速地席卷全国,成为全国性的一场风波。(
77491/
黑省这边的期末考试都是过了元旦之后的几天,全国大多数地区也都是如此,这样的做法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元旦期间好好复习一下要考试的知识。
这次的期末考试的题稍微有一些难,特别是需要长时间背的东西比较多,李忠信觉得这次的考试成绩并不怎么理想,不过呢!一想到八七年整年他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他还是感觉到十分欣慰的。
回到家中以后,和家人团聚了一段时间以后,李忠信便到了忠信公司那里,看起了关于忠信公司一九八七年的年度报表。
对于忠信公司在八七年的成绩,李忠信是相当肯定的,因为李忠信心中清楚,八七年是忠信公司发展速度最为迅速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忠信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有了快速崛起的迹象。
不光是黑省这边开始重视忠信公司,就是国家一些相关的领导也开始关注起来忠信公司的成长,不过呢!忠信公司却依旧十分低调的进行发展,有领导接见什么的,也都是王波那边的事情。
这次回到江城以后已经是八八年,李忠信觉得,这一段时间他需要多思考一下忠信公司八八年的发展,吃饭和找朋友玩的事情,可以延后一些。
坐在办公室当中,李忠信放松精神地翻看着报纸,他的神色突然就是一凝。
李忠信看到报纸上的文章以后,立刻想到了一件关乎国家改革的大事情。
李忠信是重生的人,他自然是最清楚,到了八十年末期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情,中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选择了物价改革。
李忠信心中也是明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几十年不变的价格体系,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李忠信还记得,八八年国家进行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除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以转换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要求。
也就是说,出来重要的物资依旧由国家来管控之外,其他的都要进行调整改革。
这个改革呢!大概是这个样子的,领导们的想法是,给老百姓提高工资的水平,适当地增加一定的补贴,保证全国人民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慢慢地推进按劳分配的政策,解决那种工资大锅饭的情形。
但是,那个价格开放,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特别是老百姓一天也离不开的副食品,价格涨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连一些领导干部也感到吃不消了。
老百姓都慌了,他们想到的是过去的金圆券,一想到钱要不值钱,钱要毛了,当时他们就都慌了,开始挤兑存款开始抢购商品。
李忠信对于八八年抢购的风潮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毕竟他们家在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只不过呢!他有印象的是,当时他的父母和太姥几个人成天去市场买东西,只要是能够进行保存的东西,他们都买,买的家里面的厨房当中都装不下了。
没有在长春围城吃不上饭的人永远不知道,当时的一个馒头甚至就能够救活一条人命,一个馒头在长春围城的时候,甚至能够换到两个金戒指。
六十年代初期的时候,经历过自然灾害的人更是知道,什么叫做连皮带都放到锅里面煮了,城市周围的树都没有了树叶子和树皮,能吃的东西基本上都会被吃光。
这个时代的中年人,都经历过那个时代,对于物价这种东西一直有一种十分恐惧的心理。
八八年价格开放的风声一放出来,被一些人解读错误以后,当时的疯狂是现在人们根本就无法想象的一种事情。
人们在那个时候把钱不当钱,只需要货物,他们觉得,钱毛了,钱不值钱了,必须要用实物来保卫自己的利益。
那个时候的人们,只要是见到商店当中有东西,就疯狂地购买,也不管家里面能不能用得上。
李忠信记得,后世中国有一次食盐风波,人们疯狂地往家里面买食盐,甚至有的人家里面买了一百袋食盐,那些食盐,哪怕是吃到死也是吃不完的。
这个时候的人们的思维就和食盐风波的时候一样,人们穷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他们害怕穷,还怕钱没有用处了,那个时候,竟然有人一次性把商店里面的笤帚全部买到了家中。
笤帚这种东西,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是日用品当中最常见的东西,而且可以说有很多,但是,那个时候,笤帚在商店当中都被抢光了。
李忠信记得他家附近是一户姓陈的人家,居然买了五十多把笤帚,结果最后的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学校卖不到笤帚,从这户人家直接买了二十把。
这场风波持续了多少时间李忠信记得并不很牢,但是,他却是记得,至少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当时国家多次下令,要求各地稳定物价,保证供应,可是,效果却不十分明显。
李忠信对于这个事情有着一些记忆,他更是知道,当时出现了那么一种风潮,对于国家的影响有多大。
想到这个地方,李忠信拿过电话,给陈醒然打了过去。
“陈爷爷,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看出了一些问题来,我想问您一下,国家的价格改革开放方案是不是要出台了?如果我没有想错的话,国家这次开放的力度很大,很多商品的价格,都会交给市场来定价。”李忠信轻描淡写地问了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李忠信心中清楚,最有发言权的就是上层的领导干部,只有他们能够直达天庭,能够掌握市场的动向。
只不过呢!这些人虽然能够直达天庭,能够知晓上面领导的意图,但是,在这个事情上,几乎没有什么领导重视这个事情,要不然的话,这个风潮也不会在当时那么迅速地席卷全国,成为全国性的一场风波。(
7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