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吩咐,含珠就十分默契地领会了她的意思。接着,便转身从后门,转到小厨房那边打水去了。
与此同时,上官琦也打发了跪地参拜他的一众奴仆,大踏步来到了厅里。“琦,拜见母妃,母妃千福玉安!”
上官琦进来就给上官陆氏作了揖,问了安。礼刚刚施下,就被荣王妃出声唤起。
“行了,回到自己家中就别那么多礼数了!看你的样子很是疲累,且快些坐下。”
上官陆氏见儿子的头发松松垮垮半拢半散,尚带着湿气的披在脑后。根据以往经验判断,料想他应该还没有吃晚膳,遂又唤人连声吩咐道:“来人,快给世子爷上浓茶、上咸味点心,吩咐小厨房给世子爷做些解饿、好克化的吃食来,要快!”
“是,老奴知晓,请王妃娘娘放心!老奴亲自去给世子爷做!”跪在地上行礼的徐嬷嬷主动请缨道。
“好,那就有劳嬷嬷了!”荣王妃也不废话,干脆地应下。
“王妃严重了,这是老奴应该的。王妃,世子爷,请稍待,老奴去去就回。”
话落,她跪拜的退礼也随之行毕。起身反转就出了厅堂,到小厨房准备夜宵去了。
这边说话吩咐的功夫,那边茶水点心已经端来摆好。上官琦也不矫情,一坐下就开始动手喝茶水,吃点心。
荣王妃见魏嬷嬷和含嫣都跪在地上,还不曾起身,便抬臂摆手,无声示意她们,让二人悄悄退下。
此时,荣王妃要用的花瓣温水也被端了过来。之后,她在锃亮的铜盆里净了手。大丫鬟含珠用帕子给她擦干十指后,便亦识趣地告退而去。
见房中已无他人,荣王妃这才与儿子慢条斯理地叙述道:“晌午过后,卫国侯夫人登门与王府讨要交代。虽是兴师问罪而来,但两府最后达成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上官陆氏在说话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上官琦。但令上官陆氏失望的是,上官琦就好像没听到一般,不置一词。
“对于咱们王府来说,她提出的条件都是比较正当的,没有过分亦没有过格。所以,母妃就代王府应了她。侯夫人要求立字为凭,母妃也没有反对。最终,两府签字画押,各自留份。”
上官陆氏见儿子仍旧不理不睬,斯文优雅地喝着、吃着。对她所言之事漠不关心,没有半分接茬之意。她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眼睁睁看着儿子无动于衷,一副凭你如何,我自境界超然的成仙化神的态度,毫无办法。
她只好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侯夫人提出的四个要求,一是保证嫡妻的体面和地位,二是婚后三年内不能有庶长子出生。三是将来爵位家业……有嫡子,皆由嫡子继承。四是,一旦无缺你宠妾灭妻,荣亲王府必须同意让柳菀菀析产分户,按大玥律法予以补偿。”
荣王妃说完,时不时瞅瞅儿子的反应,想听听他的意思。见上官琦依然我行我素,便也没有再吱声。
上官琦看似漫不经心,心思不在于此。可他该听的话都听了进去,该知道的事也都完全了解。在他眼里,柳若秾和那些贪慕虚荣的女子也没什么不同。以往母妃总还夸她如何如何好。通过今日之事,便可窥见一二。不过……势力之人而已!甚至,连带着整个卫国侯府,都是一窝子唯利是图的小人罢了。
虽然以前他也从杨绿妩那里,多少听到几句关于卫国侯府和柳若秾不太好的言论。但他始终认为,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听信一家之言。那样,就显得太过偏颇,非常不客观、不全面。于取人之道上不利,会有失公允。最终,导致错判。
可今日从母妃叙述的事情上来看,卫国侯府分明更看重他们荣亲王府的家业和爵位。侯夫人开出的每个条件,表面看似担心女儿。实际上那说出的每条、每款不都是在保证柳若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明明是为利而来,偏偏还扯起受害者的大旗。可笑!上官琦很是不屑,看事已经先入为主了。
不过脑子一转的时间,男人的想法就发生了改变。将心比心,他又觉得卫国侯府今日此举,无可厚非。平心而论,像卫国侯这般行事做派,却偏偏让人讨厌不起来。同样为利,人家是正大光明、把事摊开的阳谋于你。而不是背地里捅刀、挖坑、陷害,阴谋问路。说真的,如卫国侯这样的小人,其实说起来还是有点可爱的!更何况,人家虽携刀砍了你,但也是你自己将刀子递过去的。
连喝了三盏茶水,吃了数块点心,上官琦方才觉得身上有了些力气。他接过一旁丫鬟递过来带着三分湿气的熏香手帕,优雅地为自己擦拭双手。完事,又将帕子随性地丟回那丫鬟的托盘中。再回身端起另一个婢子送过来的漱口水,三两下漱了口。随后,又伸手接了第三个侍女奉上的一块干帕子,直接地在嘴巴上抹了一把。拭完嘴角,上官琦将手帕自然地收进了袖袋。这才幽幽开口,语气没有任何波动。
“知道了,既然母妃已代琦答应了,儿子岂能让母妃失信于人!放心,只要柳若秾她不作死,琦保证她在王府的日子过得体面尊贵!”
上官琦的话虽说的不太中听,却也给出了自己的承诺。尽管当事人没有听到、看到,但不妨在上官琦的内心自动生效。
夜宵做好,徐嬷嬷亲自端上来送到上官琦面前。她笑得眼角堆起细纹,对上官琦殷切道:“世子爷,面好了,您趁热吃!”
面条足足装了一大海碗,上面袅袅冒着白气。看上去让人很有食欲,诱人至极。面条是用鸡汤做底,打了五个荷包鸡蛋,加入一些虾仁、瘦肉片、香菜碎儿。味道虽偏清淡一些,却异常鲜美,滋味满满。
吃过了夜宵,又同荣王妃说了一会儿话,上官琦才起身告退。在回峥嵘院的半途中,突然想到了杨绿妩,于是,他又改道去了毓秀阁。
与此同时,上官琦也打发了跪地参拜他的一众奴仆,大踏步来到了厅里。“琦,拜见母妃,母妃千福玉安!”
上官琦进来就给上官陆氏作了揖,问了安。礼刚刚施下,就被荣王妃出声唤起。
“行了,回到自己家中就别那么多礼数了!看你的样子很是疲累,且快些坐下。”
上官陆氏见儿子的头发松松垮垮半拢半散,尚带着湿气的披在脑后。根据以往经验判断,料想他应该还没有吃晚膳,遂又唤人连声吩咐道:“来人,快给世子爷上浓茶、上咸味点心,吩咐小厨房给世子爷做些解饿、好克化的吃食来,要快!”
“是,老奴知晓,请王妃娘娘放心!老奴亲自去给世子爷做!”跪在地上行礼的徐嬷嬷主动请缨道。
“好,那就有劳嬷嬷了!”荣王妃也不废话,干脆地应下。
“王妃严重了,这是老奴应该的。王妃,世子爷,请稍待,老奴去去就回。”
话落,她跪拜的退礼也随之行毕。起身反转就出了厅堂,到小厨房准备夜宵去了。
这边说话吩咐的功夫,那边茶水点心已经端来摆好。上官琦也不矫情,一坐下就开始动手喝茶水,吃点心。
荣王妃见魏嬷嬷和含嫣都跪在地上,还不曾起身,便抬臂摆手,无声示意她们,让二人悄悄退下。
此时,荣王妃要用的花瓣温水也被端了过来。之后,她在锃亮的铜盆里净了手。大丫鬟含珠用帕子给她擦干十指后,便亦识趣地告退而去。
见房中已无他人,荣王妃这才与儿子慢条斯理地叙述道:“晌午过后,卫国侯夫人登门与王府讨要交代。虽是兴师问罪而来,但两府最后达成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上官陆氏在说话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上官琦。但令上官陆氏失望的是,上官琦就好像没听到一般,不置一词。
“对于咱们王府来说,她提出的条件都是比较正当的,没有过分亦没有过格。所以,母妃就代王府应了她。侯夫人要求立字为凭,母妃也没有反对。最终,两府签字画押,各自留份。”
上官陆氏见儿子仍旧不理不睬,斯文优雅地喝着、吃着。对她所言之事漠不关心,没有半分接茬之意。她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眼睁睁看着儿子无动于衷,一副凭你如何,我自境界超然的成仙化神的态度,毫无办法。
她只好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侯夫人提出的四个要求,一是保证嫡妻的体面和地位,二是婚后三年内不能有庶长子出生。三是将来爵位家业……有嫡子,皆由嫡子继承。四是,一旦无缺你宠妾灭妻,荣亲王府必须同意让柳菀菀析产分户,按大玥律法予以补偿。”
荣王妃说完,时不时瞅瞅儿子的反应,想听听他的意思。见上官琦依然我行我素,便也没有再吱声。
上官琦看似漫不经心,心思不在于此。可他该听的话都听了进去,该知道的事也都完全了解。在他眼里,柳若秾和那些贪慕虚荣的女子也没什么不同。以往母妃总还夸她如何如何好。通过今日之事,便可窥见一二。不过……势力之人而已!甚至,连带着整个卫国侯府,都是一窝子唯利是图的小人罢了。
虽然以前他也从杨绿妩那里,多少听到几句关于卫国侯府和柳若秾不太好的言论。但他始终认为,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听信一家之言。那样,就显得太过偏颇,非常不客观、不全面。于取人之道上不利,会有失公允。最终,导致错判。
可今日从母妃叙述的事情上来看,卫国侯府分明更看重他们荣亲王府的家业和爵位。侯夫人开出的每个条件,表面看似担心女儿。实际上那说出的每条、每款不都是在保证柳若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明明是为利而来,偏偏还扯起受害者的大旗。可笑!上官琦很是不屑,看事已经先入为主了。
不过脑子一转的时间,男人的想法就发生了改变。将心比心,他又觉得卫国侯府今日此举,无可厚非。平心而论,像卫国侯这般行事做派,却偏偏让人讨厌不起来。同样为利,人家是正大光明、把事摊开的阳谋于你。而不是背地里捅刀、挖坑、陷害,阴谋问路。说真的,如卫国侯这样的小人,其实说起来还是有点可爱的!更何况,人家虽携刀砍了你,但也是你自己将刀子递过去的。
连喝了三盏茶水,吃了数块点心,上官琦方才觉得身上有了些力气。他接过一旁丫鬟递过来带着三分湿气的熏香手帕,优雅地为自己擦拭双手。完事,又将帕子随性地丟回那丫鬟的托盘中。再回身端起另一个婢子送过来的漱口水,三两下漱了口。随后,又伸手接了第三个侍女奉上的一块干帕子,直接地在嘴巴上抹了一把。拭完嘴角,上官琦将手帕自然地收进了袖袋。这才幽幽开口,语气没有任何波动。
“知道了,既然母妃已代琦答应了,儿子岂能让母妃失信于人!放心,只要柳若秾她不作死,琦保证她在王府的日子过得体面尊贵!”
上官琦的话虽说的不太中听,却也给出了自己的承诺。尽管当事人没有听到、看到,但不妨在上官琦的内心自动生效。
夜宵做好,徐嬷嬷亲自端上来送到上官琦面前。她笑得眼角堆起细纹,对上官琦殷切道:“世子爷,面好了,您趁热吃!”
面条足足装了一大海碗,上面袅袅冒着白气。看上去让人很有食欲,诱人至极。面条是用鸡汤做底,打了五个荷包鸡蛋,加入一些虾仁、瘦肉片、香菜碎儿。味道虽偏清淡一些,却异常鲜美,滋味满满。
吃过了夜宵,又同荣王妃说了一会儿话,上官琦才起身告退。在回峥嵘院的半途中,突然想到了杨绿妩,于是,他又改道去了毓秀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