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什么圣旨,哪里还有圣旨?”
高拱听着这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低头看着手里的圣旨正好端端地紧攥着,显得一头雾气地反问道。
龙池中和何宾看着这个突然闯进来的衙差所指的方向,嘴角微微地张开,心里当即涌起一个疯狂的念头。
林晧然原本不为所动,只是看着高拱已经将视线移开,他亦是朝着礼部大门的方向望了一眼。
“圣旨到!”
正是这时,外面传来了一个特有的声音,已然有一道圣旨降临到礼部。
这……
高拱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知道这个衙差是跑进来报信的。他先是一阵疑惑,旋即意识到某种可能,当即震惊地重新望向了林晧然。
林晧然仍旧是板着那张脸,虽然不打算跟高拱撕破脸,但亦是不打算给他好脸色,却是扭头对着龙池中和何宾淡淡地说道:“龙大人、何大人,你们二人随我一道出去迎旨吧!”
“下官遵命!”何宾和龙池中心里对林晧然越发的敬重,当即规规矩矩地施礼道。
林晧然并没有招呼高拱,甚至都不再瞧一眼高拱,则是昂首朝着外面大步走了出去。他发现这个官场若是没有点身份,还真的很容易便被人骑到头上。
这……
高拱看着林晧然如此的举动,知道刚刚的举动是触碰到对方的底线,而他刚才的行为确实大大的不妥,亦是不由得生起了一阵后悔。
本以为他已经位居于林晧然之上,只是现在看来却是未必。最为重要的是,如果真论政治实力的话,他其实远远比不上对方。
且不说他的盟友郭朴此次能不能重返朝堂,这大明的官员历来都是南强北弱,他在先天上就已经不占优势了。
如果当今圣上继续在龙椅呆上十年八年,那么他恐怕永无出头之日。
何宾和龙池中是懂礼数的官员,经过高拱则是微微地拱手,然后急步跟上林晧然一道出去迎旨。
高拱心里黯淡一叹,亦是怏怏地跟了上去,心里已然是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礼部的正院中,这里已经聚集了一大帮官吏。
案香被官员重新摆上,站在堂上手拿圣旨的公公不是别人,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陈洪兼东厂都督。
陈洪是当今皇上身边的近侍之一,身份已然是非比寻常,由他所颁发的圣旨自然是含金量要更重一些。
屠义英等官员心里已然有了猜测,但却是谁都不敢上前打探口风,而是老老实实地顶着烈日等候着林晧然的到来。
“林部堂来了!”
当看到林晧然一行人出现的时候,院中当即发生一阵骚动,很多官员的脸上亦是洋溢出兴奋的笑容,视林晧然是他们的骄傲般。
陈洪安静地站在堂中等候,在看到林晧然出现的时候,便是脸带微笑地打招呼道:“林大人,准备接旨吧!”
“有劳陈公公了!”
林晧然对陈洪施予一礼,这才站在最前面整顿衣容准备迎旨。
众官吏看着陈洪脸上的笑容,心里知道这肯定是荣升。只是让他们感到疑惑的是,吏部左侍郎已经被高拱占去了,那么应该是尚书一级,但礼部尚书不是传闻给南京礼部尚书尹台了吗?
高拱看着四司郎署官和书吏几乎全部到齐,想起自己刚刚迎旨的那个寒酸劲,却是不免摆出了脸色。不过他同样感到深深的疑惑,不明白事情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皇上打算给林晧然授予什么职位呢?
陈洪举起手中的圣旨,对着众官员朗声地道:“礼部左侍郎林晧然接旨!”
“臣礼部左侍郎林晧然迎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林晧然站在香案前,对着那道明黄的圣旨行跪拜之礼道。
高拱等官员随着林晧然跪了下来,一起跟着高呼万岁之声,迎接着这一份由司礼监秉笔兼东厂都督陈洪亲自宣读的圣旨。
却不说其他人,哪怕林晧然心里亦是吃不准,不知道他会得到一个怎么样的新职位。
从目前所得知的讯息来看,可能是皇上不喜欢老师尹台,所以改由他来填充;亦可能如同龙池中所言,皇上摒弃杨博改任自己为兵部尚书;若是异想天开一些,皇上还有可能并不喜欢郭朴和胡松,改由自己出任吏部尚书。
只是结合现在的情况,礼部尚书是一个小小的麻烦,吏部尚书可能会是甜蜜的陷阱,兵部尚书则是风险和机缘并存。
如此种种的胡思乱想,他亦是跟着所有人这般,跪在地上悄然地耸起了耳朵,等候着这云里雾里的答案。
诺大的正院之中,足足一百多号官吏,包括在外面蹲墙脚的吏部和户部官员,所有人现在都是大气不敢粗喘。
陈洪将众人种种的反应看在了眼里,先是笑了笑,则是摊开了那道明黄的圣旨,则是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礼部左侍郎林晧然才学惊世,治政斐然,入礼部能正身百官……今特此擢升户部尚书,往稽古训,勉钦职任,上必有以光辅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钦此!”
这个朗读圣旨的声音在公堂中久久回荡,向前散落在正院的每个角落,亦是穿透性地传到了蹲在外面墙角处的官员的耳中。
只是这一个圣意一出,宛如是一道惊雷在众人耳畔炸响,令到所有人当即是目瞪口呆。
在他们诸般的猜测中,现在答案正式揭晓,可谓是出乎意料。
却不是他们所想象中的礼部尚书,亦不是要取代杨博兵部尚书的位置,而是掌管大明钱财的户部尚书,当今大明实权最重的两位尚书之一。
陈洪顿了顿,面对着在场跪地的官吏,郑重地继续朗声念道。
“初任,翰林院修撰!”
“二任,翰林院侍讲!”
“三任,雷州知府兼广东市舶司提举!”
“四任,广州知府兼广东巡海道副使!”
“五任,顺天府丞!”
“六任,顺天府尹!”
“七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理淮盐!”
“八任,礼部左侍郎!”
“九任,今职,户部尚书!”
……
这无疑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履历,只是林晧然每一步走来,都是一个个踏踏实实的脚印。从进入翰林院那日开始,他用少说多做的行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这个大明王朝的弊病,而将来还会改变得更多。
高拱听着这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低头看着手里的圣旨正好端端地紧攥着,显得一头雾气地反问道。
龙池中和何宾看着这个突然闯进来的衙差所指的方向,嘴角微微地张开,心里当即涌起一个疯狂的念头。
林晧然原本不为所动,只是看着高拱已经将视线移开,他亦是朝着礼部大门的方向望了一眼。
“圣旨到!”
正是这时,外面传来了一个特有的声音,已然有一道圣旨降临到礼部。
这……
高拱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知道这个衙差是跑进来报信的。他先是一阵疑惑,旋即意识到某种可能,当即震惊地重新望向了林晧然。
林晧然仍旧是板着那张脸,虽然不打算跟高拱撕破脸,但亦是不打算给他好脸色,却是扭头对着龙池中和何宾淡淡地说道:“龙大人、何大人,你们二人随我一道出去迎旨吧!”
“下官遵命!”何宾和龙池中心里对林晧然越发的敬重,当即规规矩矩地施礼道。
林晧然并没有招呼高拱,甚至都不再瞧一眼高拱,则是昂首朝着外面大步走了出去。他发现这个官场若是没有点身份,还真的很容易便被人骑到头上。
这……
高拱看着林晧然如此的举动,知道刚刚的举动是触碰到对方的底线,而他刚才的行为确实大大的不妥,亦是不由得生起了一阵后悔。
本以为他已经位居于林晧然之上,只是现在看来却是未必。最为重要的是,如果真论政治实力的话,他其实远远比不上对方。
且不说他的盟友郭朴此次能不能重返朝堂,这大明的官员历来都是南强北弱,他在先天上就已经不占优势了。
如果当今圣上继续在龙椅呆上十年八年,那么他恐怕永无出头之日。
何宾和龙池中是懂礼数的官员,经过高拱则是微微地拱手,然后急步跟上林晧然一道出去迎旨。
高拱心里黯淡一叹,亦是怏怏地跟了上去,心里已然是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礼部的正院中,这里已经聚集了一大帮官吏。
案香被官员重新摆上,站在堂上手拿圣旨的公公不是别人,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陈洪兼东厂都督。
陈洪是当今皇上身边的近侍之一,身份已然是非比寻常,由他所颁发的圣旨自然是含金量要更重一些。
屠义英等官员心里已然有了猜测,但却是谁都不敢上前打探口风,而是老老实实地顶着烈日等候着林晧然的到来。
“林部堂来了!”
当看到林晧然一行人出现的时候,院中当即发生一阵骚动,很多官员的脸上亦是洋溢出兴奋的笑容,视林晧然是他们的骄傲般。
陈洪安静地站在堂中等候,在看到林晧然出现的时候,便是脸带微笑地打招呼道:“林大人,准备接旨吧!”
“有劳陈公公了!”
林晧然对陈洪施予一礼,这才站在最前面整顿衣容准备迎旨。
众官吏看着陈洪脸上的笑容,心里知道这肯定是荣升。只是让他们感到疑惑的是,吏部左侍郎已经被高拱占去了,那么应该是尚书一级,但礼部尚书不是传闻给南京礼部尚书尹台了吗?
高拱看着四司郎署官和书吏几乎全部到齐,想起自己刚刚迎旨的那个寒酸劲,却是不免摆出了脸色。不过他同样感到深深的疑惑,不明白事情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皇上打算给林晧然授予什么职位呢?
陈洪举起手中的圣旨,对着众官员朗声地道:“礼部左侍郎林晧然接旨!”
“臣礼部左侍郎林晧然迎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林晧然站在香案前,对着那道明黄的圣旨行跪拜之礼道。
高拱等官员随着林晧然跪了下来,一起跟着高呼万岁之声,迎接着这一份由司礼监秉笔兼东厂都督陈洪亲自宣读的圣旨。
却不说其他人,哪怕林晧然心里亦是吃不准,不知道他会得到一个怎么样的新职位。
从目前所得知的讯息来看,可能是皇上不喜欢老师尹台,所以改由他来填充;亦可能如同龙池中所言,皇上摒弃杨博改任自己为兵部尚书;若是异想天开一些,皇上还有可能并不喜欢郭朴和胡松,改由自己出任吏部尚书。
只是结合现在的情况,礼部尚书是一个小小的麻烦,吏部尚书可能会是甜蜜的陷阱,兵部尚书则是风险和机缘并存。
如此种种的胡思乱想,他亦是跟着所有人这般,跪在地上悄然地耸起了耳朵,等候着这云里雾里的答案。
诺大的正院之中,足足一百多号官吏,包括在外面蹲墙脚的吏部和户部官员,所有人现在都是大气不敢粗喘。
陈洪将众人种种的反应看在了眼里,先是笑了笑,则是摊开了那道明黄的圣旨,则是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礼部左侍郎林晧然才学惊世,治政斐然,入礼部能正身百官……今特此擢升户部尚书,往稽古训,勉钦职任,上必有以光辅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钦此!”
这个朗读圣旨的声音在公堂中久久回荡,向前散落在正院的每个角落,亦是穿透性地传到了蹲在外面墙角处的官员的耳中。
只是这一个圣意一出,宛如是一道惊雷在众人耳畔炸响,令到所有人当即是目瞪口呆。
在他们诸般的猜测中,现在答案正式揭晓,可谓是出乎意料。
却不是他们所想象中的礼部尚书,亦不是要取代杨博兵部尚书的位置,而是掌管大明钱财的户部尚书,当今大明实权最重的两位尚书之一。
陈洪顿了顿,面对着在场跪地的官吏,郑重地继续朗声念道。
“初任,翰林院修撰!”
“二任,翰林院侍讲!”
“三任,雷州知府兼广东市舶司提举!”
“四任,广州知府兼广东巡海道副使!”
“五任,顺天府丞!”
“六任,顺天府尹!”
“七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理淮盐!”
“八任,礼部左侍郎!”
“九任,今职,户部尚书!”
……
这无疑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履历,只是林晧然每一步走来,都是一个个踏踏实实的脚印。从进入翰林院那日开始,他用少说多做的行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这个大明王朝的弊病,而将来还会改变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