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浙东飞雨过江来

    孙元起来到总督府衙,还没递上门包,门房就迎了上来:“孙大人,快里面请!我家老爷吩咐,只要您一来,就请到正堂相见!”

    总督府衙孙元起不知来过几多回,轻车熟路来到正堂,只见陈夔龙坐在里面正皱着眉头看一摞公文,听见脚步声抬头看,恰好与孙元起四目相对。

    循着规矩,孙元起快走几步,正欲大礼参拜,却早已被陈夔龙扶住:“呵呵,百熙不必多礼!”

    清末,总督的职权有些下降。原先可以管辖两三个省,如今只能管到总督府衙所在的身份。湖广总督也不例外,尤其像才到任的陈夔龙,名义上是“总督湖南湖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其实身份更类似于湖北巡抚。湖南巡抚对他爱理不理,他也拿人家没辙。

    当然,即便作为湖北巡抚,陈夔龙也能当得起孙元起的大礼,毕竟朝廷规定提学使归巡抚节制。然而陈夔龙却有自己的考量:无论是朝中有人好做官,还是有特定的因缘际遇,人家三十三岁能官至从二品,谁知道以后会飞黄腾达到何等地步!自己在几个月前,也才不过是从二品的江苏巡抚。俗话说得好:“宁欺白头翁,不欺少年穷。”何况孙元起不是穷少年,而是一颗冉冉上升的政坛新星呢?

    出任湖广总督之后,陈夔龙已经大致摸清湖北官场的深浅,知道孙元起背后不仅有大学士孙家鼐的鼎力支持,还颇得老佛爷的圣眷。所以他不敢托大,抱着交好的心思,赶紧扶住孙元起。孙元起也不矫情,就势站了起来。

    主宾分席落座,早有仆人送上香茶。抿了一口茶水,还没来得及说话,陈夔龙便先问道:“百熙,你来湖北几年了?”

    陈夔龙自然知道孙元起到湖北有多久,此时问起,不过是寻个说话的由头。

    孙元起恭敬地回答道:“回禀大人,下官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六月到任的,马上就两年了!”

    陈夔龙点点头:“四十年前,寿州中堂以状元之才任湖北学政,执掌文衡,选拔俊才,士林仰望如瞻泰山北斗。如今百熙又以西学宗师出任此职,在鄂省大力兴学,四方学子负笈来学。祖孙两代造福湖北,真是我朝一段佳话!据说提学使三年一任,百熙功勋卓著,明年定然更上层楼!”

    “大人谬赞!湖北教育能有今天局面,主要是香帅的功劳。下官不过是锦上添花,做些修饰工作罢了,实在不敢贪天功为己力。”这种问题,孙元起不含糊。

    “百熙不必过谦。我看了账目,光绪三十一年(1905)湖北全省教育经费不过两百万两,不过短短三年,便长到如今的四百万两。尤其今年,突然猛增近百万两。这岂是区区的锦上添花?”陈夔龙似笑非笑地望着孙元起。

    戏肉来了!孙元起心里豁然,口中连忙解释道:“回禀大人,这几年教育口经费增长迅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按照学部规定,从前年开始全省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聘用师资、建设校舍、招收学生都要花钱;二是建设几所高等学堂。下官在赴任陛辞之时,皇太后曾有口谕,希望下官能在湖北大力兴学,为国育才,早日建成几所和经世大学一样的学堂。受命以来,下官一直战战兢兢,唯恐辜负皇太后的厚望。来到湖北之后,先是熟悉情况,摸清原有学堂的家底,又出洋考察欧美各国的大学设置。进入今年,和前任次珊制台、学部商议后,决定正式着手,现已在城外官山、珞珈山一带开土动工。大兴土木历来最花钱,故而今年经费猛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道理,我如何不懂?可是我初到湖北,府库空空如洗,账目上只有十几万两。现今各衙门日常开支、官员薪水养廉都要银子,实在是有点儿左支右绌。”陈夔龙唉声叹气地说道,“当然,我等替天牧民,生活清苦些自然无碍。只是眼下国事孔亟,我等食君之禄,自然要分君之忧……”

    说着,陈夔龙递给孙元起一张电报。孙元起接过看时,只见电报抬头写着“军机处密电,寄湖广总督陈”字样,顿时将电报掩起,递还回去:“大人,此乃军机处密电!”

    陈夔龙摆摆手:“没事,你但看无妨。”

    孙元起这才打开电报仔细阅读:

    “寄陈夔龙电悉:近日云南黄兴、黄明堂、王和顺等逆匪作乱,河口失陷,地方糜烂。今匪股上窜,防营节节失利。傥竟长驱直入,滇境何堪设想?云、贵、川、桂提督已挑简精锐,亲自统率,星夜驰赴边境,察看匪情,相机进剿。防剿各军应用军械、粮饷,著由湖广藩库先行垫发,务须随时接济,勿得贻误军需。”

    中学历史太简略,孙元起学得也不算好,只知道清末同盟会在湖北、广东起过事,至于云南边陲,根本听都没听说过。不过电报上有“民国伟人”黄兴的名字,想来就是同同盟会干的好事。当下有些迟疑:“大人,这是?”

    陈夔龙又长叹一口气:“二月底我在贵州的时候,就听说逆贼黄兴等人率数百匪徒,从越南进入我大清,自称‘中华国民军南军’,欲效仿发匪在广西起事,横行钦州、廉州、上思一带,官兵屡战屡败。朝廷调集湘、粤、云、贵等处官兵前往围剿,激战四十余日,匪徒方裹胁从逆人员退入云南。

    “本来以为逆贼经此一战魂飞魄散,不敢再入国境。谁知彼等趁云南驻军在桂未返、留守兵员咸系老弱,由云南河口大举入侵,数日之间,蒙自、文山、开远、石屏等处悉数陷落。逆贼人数远胜月前广西之乱,来势汹汹,并整师上窜,声言北伐。而今云南全省震动,如不尽快剿灭,定然贻祸匪浅!”

    不知是孙中山听了孙元起的建议,牢抓军队建设,还是因为孙元起这只蝴蝶的出现,导致形势出现变化,此次同盟会起事,规模比历史上的云南河口起义规模更浩大,取得的战果也更加丰硕。

    孙元起凝思片刻:“如今国难当头,我等书生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也当尽己所能为国分忧。下官愿从提学使司衙门经费调拨部分,接济云南。”

    “噢,不知百熙能报效多少?”陈夔龙满脸希冀。

    孙元起咬着牙,朝陈夔龙伸出五根指头:“五千两!”

    听闻此言,陈夔龙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才五千两?”

    什么叫“才五千两”?想当初,老子为了改造湖北工艺学堂,拉下面子在张之洞面前喊“救命”,也不过才给了一万两。如今你一张嘴,老子便资助五千两白花花的银子,还不够你丫臭屁的?

    孙元起面有难色:“大人可能有所不知,自新年以来,湖北各学堂的办学经费已经全部按计划拨发,加上购买城外土地、修建学堂校舍,如今账上只有不到十万两银子,还要留着衙门日常开支,下官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可不咋地,为了提防陈夔龙抽水放血,孙元起在正月便把各个学校的经费全部超额支付,老师们甚至有七夕节、重阳节的过节补助!

    陈夔龙脸上的肉都在抽搐:短短三个月不到,四百万两银子被你花成不到十万两,你以为你是善财童子啊?见过败家的,却没见过你这等败家的!

    平复一下情绪,陈夔龙继续哭穷:“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战历来是最花钱的,也是最不能缺钱的。如今逆贼作乱,兵事骤起,我等臣子自然要尽忠体国。军机处既然谕令湖广藩库先行垫发防剿各军应用粮饷,湖广上下当不分官民,一体同心,竭力报效,以冀早日戡定此乱。读书受教,所为何事?不过是忠君报国罢了!万一国若不国,则教育何用?想来孙大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毋庸陈某多舌。”

    孙元起心道:你那狗屁道理,我要是明白才有鬼呢!面上却一副受教模样:“不知大人以为我提学使司应报效多少?”

    “十万两!”陈夔龙理直气壮地说道。

    “十万两?”这回换孙元起叫苦了,“大人,我们提学使司账目上也不过才90,374两银子,不信呆会儿下官把账本送来请您查阅?这九万多两银子,还是辛辛苦苦节省下来供衙门日常开支的。衙门上下百十口人,吃喝拉撒睡可都要钱呢!即便我们自己节省点,可迎来送往、京中诸位大人的冰炭二敬却不能少一分!所以,恳请大人高抬贵手!”

    陈夔龙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八万两吧!至于你们日常开支,只要灵活些,总不会饿肚子的!”

    所谓的“灵活些”,其实就是运用潜规则,搞点灰色收入。在清代,官场**有一套不成文的规矩,俗称“陋规”。陋规在各领域又有不同的叫法:在盐务领域叫盐规,在漕运领域叫漕规,在税关领域叫税规或关规,在驿站领域叫驿规,在教育领域则叫“棚规”。为什么叫“棚规”?

    清代学政,现在叫提学使,“掌一省学校、士习、文风之政令”,负有督察省内各地教育领域官员的职责。学政一般任期三年,三年之内要轮流到省内各府、直隶州督察考试。督察考试要进考棚,每次进考棚地方上要赠送几百到上千两银子的好处费,这些钱就叫“棚规”或“棚费”。在贵州也叫“红案银”,在四川则叫“过山礼”。

    晚清时,四川学政到一个府或直隶州所得“过山礼”是400—600两银子。由于学政一年要在省内的好几个府、直隶州督考,多的有十个八个甚至更多,像湖北就有十府一州一厅,这样一年下来所得“棚规”就有几千两银子。

    除了“棚规”,学政还通过编写、发卖教学参考书而发财。康熙五十三年(1714),湖北学政李周望刻书卖给刚进学的生童,一部书卖二三两银子,一年下来赚了差不多有6000两银子。四川、云南等省学政卖差不多的一部书则收湖北三倍的钱,那就赚得更多了。除了编写、发卖教学参考书,有些学政还刻印自己的诗词歌赋,要求生童们购买,类似现下教育官员自费出书,却摊派给各学校要求学生出钱购买。

    清代学政是由中央委派的,一般有资格受委派的是翰林院学士和在京衙门中进士出身的中级官员。被委派担任学政,就是得到一个“学差”,时称“翰林仰首望差……得一学差,俭约者终身用之不尽”。由于灰色收入丰厚,有时连六部的尚书、侍郎都很眼红。

    学政得到“棚规”是官场通例,皇帝知道,并不要求取缔,只是“降旨明白晓谕,并令学政等不得于规外多索矣”。因此,收取“棚规”并不违法,也不会受到惩罚。要惩罚的,只是学政评卷不公、贿卖生员名额等行为。

    陈夔龙的意思就是说,你们提学使司衙门可以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搞搞创收,只要不过分,我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孙元起还待继续哭穷,陈夔龙早已举起了手中的茶碗,边上站着的侍卫顿时高声叫道:“喝茶!”

    端茶送客的礼节,孙元起还是懂的。无奈之下,只有告退。

    出了总督府衙,孙元起才拍拍胸口,心里暗叫一声侥幸。幸亏眼疾手快,把这四百万两银子给发了下去,没有留在衙门里。照陈夔龙这种刮地皮的手段,便是账目上有一百万两,也要被他三分拿去其二!

    ……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章节目录

重生之大科学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何事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一九五、浙东飞雨过江来-重生科学家建设新中国的小说,重生之大科学家,笔趣阁并收藏重生之大科学家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