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顿从此改名为丘蹋顿,并昭告乌桓各部,他们的乌桓大人从今往后是汉人了,丘力居部毫无反抗的被并入幽州汉人中。
消息传出后,苏仆延举族投降,袁熙上表刘协,册封蹋顿为辽西郡太守,苏仆延为玄菟郡太守,举族迁往玄菟郡,打散跟汉人混居。
与此同时,右北平北部的乌延部退出幽州,但很快就发现族人纷纷逃亡,自动归化汉朝,整个幽州仅剩难楼一部乌桓人。
“主公,难楼求见!”
刚刚回到蓟城的袁熙,还没歇一口气,难楼就到了蓟城求见,明白对方急了,他也不造作,直接让人进来。
“大汉渠帅、乌桓难楼拜见州牧大人!大人千秋!”
难楼一进来,就给袁熙行了个大礼,可这话让他惊愕住了。
大汉渠帅的确是幽州境内乌桓被朝廷册封的。只是那是光武帝刘秀册封的,这都过去两百年了,乌桓人早就没人自称这封号了。
汉光武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大单于郝旦,率领九百二十二名乌桓各部落首领投效汉朝,大汉从此设立护乌丸校尉管理。
但投效不等于归化,乌桓保留着自己的游牧生活,只是臣服于汉朝,相当于属国一样。
刘秀为此册封了王侯等爵位,大部分部落首领被封为渠帅。
难楼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我本来就是大汉朝的臣属,你袁熙这样干不对,那是违背先皇,强逼乌桓人当牛做马。
反应过来的袁熙哈哈笑道:“难楼贤弟此言差矣!大汉渠帅可不敢抢掠百姓,可自从桓灵以来,乌桓可没少抢掠汉人,我看贤弟还是不要坚持了,都是一家人何必呢。”
难楼脸色微变,偷看一眼袁熙,发现他正目光灼灼的望着自己,心中一凛。
纠结了半晌道:“我哥是袁家女婿我可不是,再说显奕你也不是我长辈,咱两是平辈,要降我也只能降汉,不是幽州。”
袁熙盯着他,摇摇头叹息道:“贤弟想好了,要知道先皇光武当年,可没让你们进入幽州这么深入,仅是在长城附近游牧,负责守护长城沿线,你要翻出旧历,那我也只能按照朝廷律法。”
难楼面色一紧,强硬的说:“长城就长城,大不了我部撤回乌桓山,蹋顿不是成为汉人了吗,那乌桓山他就不能再占着了。”
“你认真的?”
“是!”
袁熙严肃问道,难楼艰难的挤出一个字,手心全是汗,现在他的部众绝不是幽州对手,他心里明镜似的。
只是不甘心被兼并,这才打算能谈好最好,不行的话就回到乌桓故地。
乌桓山在科尔沁草原中,大兴安岭南端,的确是水草丰美的好牧场。
可随着乌桓人不断南迁进入幽州,乌桓山附近除了王庭外,剩下的都是散居的牧民。
毕竟牧场再好,生活也不如汉人居住地来的舒适,一代代的首领,在不断跟大汉接触中,学会了舒适的生活,再也不想去草原。
而且乌桓山附近强敌环绕,原本乌桓强盛时是不怕的,可丘力居之后,乌桓衰弱许多了。
东边的扶余、高句丽、北面的鲜卑,西面还有鲜卑跟南匈奴,除了南面是幽州外,可以说是三面皆敌。
“行吧,强扭的瓜不甜,难楼兄弟想回去我绝不阻拦,但从今往后咱们恩义两断,互不侵犯!”
袁熙话音刚落,难楼脸色再次大变,他虽然不愿融入大汉,但并不想脱离大汉。
互不侵犯他乐意,可恩义两断对他来说就是灾难了,要是被其他游牧民族侵略,再也得不到大汉的帮助,他不得抓瞎。
“不是的显奕,乌桓还有守护长城的职责,难楼可不敢忘祖宗的规矩。”
难楼急了,汉代没有修建长城,但幽州有燕赵时代的长城,大秦统一天下后重新修葺过。
秦长城比明代的长城推进的更远,几乎到了后世内蒙古中部,但在辽东一带基本保持原样。
如果从山海关算起,就是囊括了整个辽宁省,以及吉林省东南部,一直到朝鲜境内。
三面环绕,一面靠海,直到满清入关,才被女真人全部拆毁。
“难楼,不是我吓唬你,东部鲜卑早已觊觎乌桓山一带草场,高句丽这些年也在寻求扩张,迁回乌桓山真不是好主意。”
看到难楼色变,袁熙语重心长的说,大有推心置腹的感觉,让人无法忽略他的诚意。
难楼何尝不知自己独木难支,并州是还有乌桓人,但都是小部落的存在,根本没有强盛的大部落。
这其实要怪他自己,当初丘力居把单于位置传给蹋顿,他是不甘心的,毕竟他才是正统的。
可自己当时年幼,不理解父亲,因此一直跟蹋顿闹不和,原本聚在一起的乌桓人,被他们兄弟两的争端弄的四分五裂。
直到这些年自己长大了,才明白父亲的苦心,要是当初让他即位,恐怕自己连命都保不住。
蹋顿总归要感激叔父让他继承的恩情,不会对他赶尽杀绝,甚至还处处相让。
而且蹋顿眼光比他远,早早地就投靠袁绍,那时候公孙瓒还很强大呢,正是靠着帮助袁绍打公孙瓒,蹋顿站稳了脚跟。
并且娶了袁家的女儿,并一直保持跟袁家的紧密关系,难楼也跟着受益,在上谷郡扩大地盘,袁绍也没找他算账。
“二公子可有好办法,难楼一定听你的。”
难楼的语气缓和下来,但看得出他还是不愿归化,袁熙笑了笑看向辛毗。
辛毗嘴角一抽,拱手一礼道:“主公,属下以为不如这样,如今代郡也收回来了,不如难楼部迁往两郡北部关隘之外,这样既不用打散部众,又可以跟幽州内外相通,你看如何?”
汉代北疆控制范围从来不是长城以内,长城外同样属于汉地管辖,上谷郡最北的辖境,一直到后世的内蒙古太仆寺旗。
全境大约是京北昌平,张家口一直到太仆寺旗,西边是小五台山跟代郡相邻,东边是居庸关,北面是燕山山脉,南面是军都山。
消息传出后,苏仆延举族投降,袁熙上表刘协,册封蹋顿为辽西郡太守,苏仆延为玄菟郡太守,举族迁往玄菟郡,打散跟汉人混居。
与此同时,右北平北部的乌延部退出幽州,但很快就发现族人纷纷逃亡,自动归化汉朝,整个幽州仅剩难楼一部乌桓人。
“主公,难楼求见!”
刚刚回到蓟城的袁熙,还没歇一口气,难楼就到了蓟城求见,明白对方急了,他也不造作,直接让人进来。
“大汉渠帅、乌桓难楼拜见州牧大人!大人千秋!”
难楼一进来,就给袁熙行了个大礼,可这话让他惊愕住了。
大汉渠帅的确是幽州境内乌桓被朝廷册封的。只是那是光武帝刘秀册封的,这都过去两百年了,乌桓人早就没人自称这封号了。
汉光武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大单于郝旦,率领九百二十二名乌桓各部落首领投效汉朝,大汉从此设立护乌丸校尉管理。
但投效不等于归化,乌桓保留着自己的游牧生活,只是臣服于汉朝,相当于属国一样。
刘秀为此册封了王侯等爵位,大部分部落首领被封为渠帅。
难楼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我本来就是大汉朝的臣属,你袁熙这样干不对,那是违背先皇,强逼乌桓人当牛做马。
反应过来的袁熙哈哈笑道:“难楼贤弟此言差矣!大汉渠帅可不敢抢掠百姓,可自从桓灵以来,乌桓可没少抢掠汉人,我看贤弟还是不要坚持了,都是一家人何必呢。”
难楼脸色微变,偷看一眼袁熙,发现他正目光灼灼的望着自己,心中一凛。
纠结了半晌道:“我哥是袁家女婿我可不是,再说显奕你也不是我长辈,咱两是平辈,要降我也只能降汉,不是幽州。”
袁熙盯着他,摇摇头叹息道:“贤弟想好了,要知道先皇光武当年,可没让你们进入幽州这么深入,仅是在长城附近游牧,负责守护长城沿线,你要翻出旧历,那我也只能按照朝廷律法。”
难楼面色一紧,强硬的说:“长城就长城,大不了我部撤回乌桓山,蹋顿不是成为汉人了吗,那乌桓山他就不能再占着了。”
“你认真的?”
“是!”
袁熙严肃问道,难楼艰难的挤出一个字,手心全是汗,现在他的部众绝不是幽州对手,他心里明镜似的。
只是不甘心被兼并,这才打算能谈好最好,不行的话就回到乌桓故地。
乌桓山在科尔沁草原中,大兴安岭南端,的确是水草丰美的好牧场。
可随着乌桓人不断南迁进入幽州,乌桓山附近除了王庭外,剩下的都是散居的牧民。
毕竟牧场再好,生活也不如汉人居住地来的舒适,一代代的首领,在不断跟大汉接触中,学会了舒适的生活,再也不想去草原。
而且乌桓山附近强敌环绕,原本乌桓强盛时是不怕的,可丘力居之后,乌桓衰弱许多了。
东边的扶余、高句丽、北面的鲜卑,西面还有鲜卑跟南匈奴,除了南面是幽州外,可以说是三面皆敌。
“行吧,强扭的瓜不甜,难楼兄弟想回去我绝不阻拦,但从今往后咱们恩义两断,互不侵犯!”
袁熙话音刚落,难楼脸色再次大变,他虽然不愿融入大汉,但并不想脱离大汉。
互不侵犯他乐意,可恩义两断对他来说就是灾难了,要是被其他游牧民族侵略,再也得不到大汉的帮助,他不得抓瞎。
“不是的显奕,乌桓还有守护长城的职责,难楼可不敢忘祖宗的规矩。”
难楼急了,汉代没有修建长城,但幽州有燕赵时代的长城,大秦统一天下后重新修葺过。
秦长城比明代的长城推进的更远,几乎到了后世内蒙古中部,但在辽东一带基本保持原样。
如果从山海关算起,就是囊括了整个辽宁省,以及吉林省东南部,一直到朝鲜境内。
三面环绕,一面靠海,直到满清入关,才被女真人全部拆毁。
“难楼,不是我吓唬你,东部鲜卑早已觊觎乌桓山一带草场,高句丽这些年也在寻求扩张,迁回乌桓山真不是好主意。”
看到难楼色变,袁熙语重心长的说,大有推心置腹的感觉,让人无法忽略他的诚意。
难楼何尝不知自己独木难支,并州是还有乌桓人,但都是小部落的存在,根本没有强盛的大部落。
这其实要怪他自己,当初丘力居把单于位置传给蹋顿,他是不甘心的,毕竟他才是正统的。
可自己当时年幼,不理解父亲,因此一直跟蹋顿闹不和,原本聚在一起的乌桓人,被他们兄弟两的争端弄的四分五裂。
直到这些年自己长大了,才明白父亲的苦心,要是当初让他即位,恐怕自己连命都保不住。
蹋顿总归要感激叔父让他继承的恩情,不会对他赶尽杀绝,甚至还处处相让。
而且蹋顿眼光比他远,早早地就投靠袁绍,那时候公孙瓒还很强大呢,正是靠着帮助袁绍打公孙瓒,蹋顿站稳了脚跟。
并且娶了袁家的女儿,并一直保持跟袁家的紧密关系,难楼也跟着受益,在上谷郡扩大地盘,袁绍也没找他算账。
“二公子可有好办法,难楼一定听你的。”
难楼的语气缓和下来,但看得出他还是不愿归化,袁熙笑了笑看向辛毗。
辛毗嘴角一抽,拱手一礼道:“主公,属下以为不如这样,如今代郡也收回来了,不如难楼部迁往两郡北部关隘之外,这样既不用打散部众,又可以跟幽州内外相通,你看如何?”
汉代北疆控制范围从来不是长城以内,长城外同样属于汉地管辖,上谷郡最北的辖境,一直到后世的内蒙古太仆寺旗。
全境大约是京北昌平,张家口一直到太仆寺旗,西边是小五台山跟代郡相邻,东边是居庸关,北面是燕山山脉,南面是军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