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谋定南

    他们当然不知道,我的龙武军有严格的卫生条例和战地消毒措施,自从进入南沼以来,就加倍严格执行了水源饮食方面的防疫措施,更从后方紧急输送了上万人份的驱蛇虫粉、行军散、万金油、驱风膏、剑南白药等物资,随军还有紧急从青城山所属各观,调遣来的数十游方道士,为了传道,他们曾经深入边夷的聚居地,施药画符,对类似的山地情形相当熟落,对付一些蛇虫伤病也颇有心得,再加上农学院下,也有一个特殊性质的南荒研究所,专门研究南荒一些特有的物产,以寻找经济和军用价值,这次他们也随军而来考察物种和资源,因此无形中大大减少了发病的机会和范围。

    “就这些了么。”

    “除却附近的都在这里了。

    看着面前黑压压的一片人头,用衣裳蓝缕,面有菜色,蓬头垢面,目光呆滞之类的形容词,一股冲天的恶臭挥之不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找到了另一种资源,就是南沼数量庞大的奴隶,南沼从不断的对外战争中,获得了大量奴隶人口作为劳役对象,而将传统的军事贵族乌蛮部落从日常生产中解脱出来,不断的进行征战而让国家益发强大,但这些奴隶也埋下后世南沼灭亡的隐患。

    因为,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前几次天宝战争中,被掳去的唐朝子民,还有一些来自南中的骠国真腊,敌国的战争奴隶,再有就是被南沼灭亡的部落成员。前者只要加以引导和训练,将是日后管理占领区的基础,后两者也有成为附庸军的潜质。但是从各地发现的奴隶,往往与聚落的规模实在不成比例,而且老弱病残的居多,按道理,这些乌蛮逃亡后,应该也不会那么好心顺手把青壮奴隶也给带走,不过想归想该做的还在继续。他们正在蚂蚁一样的改建城中最大的几座建筑,并用少量水泥为外胎,在平整过的山壁浇注成一个巨大的人像,不久之后,这里将会有僧人和道士入驻,主要是来自眉州(乐山)建造凌云山大佛的海通和尚的门下弟子,他的道统现在远扬域外,在吐蕃低地颇有影响力。此外还有一些青城山的道士和随军的少林寺武僧。他们也将负责在落成之日,配合军队,制造一些神话和传说,以保证唐朝在这片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此时,南诏的宗教信仰是多样的,《南诏德化碑》说:“开三教,宾四门”,正是南即鬼教,多尚巫鬼,各部落的宗教和政治首领合而为一,称为鬼主,大小鬼主都是各大小部落的统治者。

    但在白蛮河蛮等开化的部落中五斗米教很有影响力,当年青城天师道初代祖师张道陵,降伏八部鬼王而建立自己的道统,这八部鬼王其实就是西南原始巫教的崇拜,与西南民族的信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佛教是唐朝中期从临近南天竺的骠国传入南诏的小乘佛教,却后来者居上,在本代刚刚开始为王家崇奉,形成了一直绵延到后世的影响力,我提前把他们引进来,除了抢占信仰的市场,就是为了实现一些单靠军队和武力无法完成的目标。

    我正在思考中,就听插着信使小旗的一骑,飞身落在我面前,“回大人,岭南五府僚众,一万三千人,已经到了清溪关”

    “情形如何。”

    崔光远开口道

    “精气神面貌,还不错,只是旅途劳顿的疲惫。”

    “很好。”

    “再加上安南方国珍的派来的安南蛮,江西道第五大使派来五陵蛮、洞溪蛮,山南东道鲁军侯船运过来的越山蛮,,,也约有五万之众,可以置两到三个军的规模。这样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下将我的防务解脱出来。”

    崔光远细数道。安南大都护方国珍是太上旧诋的老人,年纪也不小了很快就要告老,继任的不出意外将是日裔唐人晁衡,这位日本和尚可不是简单人物,两年前他的船只在安南搁浅,被岸上的土人抢劫,查点没命,他赴任后,那些土人要倒霉了。作为大唐东西南北四大都护府及数十个都督府中,唯一一个设置在南方的大都护府,其范围极其广大,包括了整个中南半岛的数十个大小国家,其治所交州,也就是现今的越南河内,同时和海南一样,也是唐朝一个重要的政治流放地,正是因为大量汉姓流人与当地土著融合,世代繁衍数百年,终于在中原政

    权最积弱宋朝时,和大理段氏一样割据西南,才有了后来的越南。

    “这些夷人真的能够指望么。”

    杜佑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我们只要提供口粮就可以了,需要什么就让他们自己去抢好了,所有人口财帛谁抢谁得,还可以按照功绩,将打下的山头寨子分封给他们”崔光远淡淡道。

    “反正那些地方多是荒山恶水,道路艰险,那些土人世居的大小山头寨子,真正有战略价值的不多,浪费我们精良的将士在大山中与他们周旋,打下还要派人驻守以防止反复,实在不值得,,,但又不能一直放任不管,还不如让更专擅的人来做。如果无法收服他们,那换一批更听话的居民好了。”那些年轻参军们没有再说话,但却可以感受到轻描淡写中,孕育的残酷和血腥。

    “为什么不就近向黔中道征调”半响才有杜佑重新打破沉默。

    “黔中距离南沼的金齿、望泽等大部太近了,那些夷人未免没有反复的心思。”岑参替我回答道。所谓以内夷制外夷,以归化夷治化外夷,这些夷人都是外来户,就算在军队的支持下扎根下来,也与当地土著结下了血仇,也不得不更加依靠唐朝的驻军为后盾。这样就以驻军为核心,以军户为基础,辅以相对亲近唐朝的棘人等南迁部落,再加上这些从属军队的内地归化夷,对那些不得不归附本地河蛮、白蛮足以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社会结构。

    理论上唐军只要控制一些要害,就可以以一个相对合理的成本,维持一个相当大范围内的有效管理,剩下潜移默化的影响,就需要时间来完成了,我并不担心唐朝经济和文化的渗透力。

    所谓民族越多,各族的差别越大,就越利于来自上层的分化管理,反而是单一民族的聚居地,更容易抱成一团,变成分离和**倾向的温床,因此民国刚建立时官方书面中,多数只有汉蒙回藏苗等五大民族,但是一到国朝后,就变成了56个民族,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这么做,问题也不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唐军进犯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在南沼的腹地继续荡漾,遥远西洱河下游的笼山城内,也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为什么。”

    一个披头散发,重新迸裂的伤口还流着血的年轻的蛮族将领,被五花大绑在族中议事的大火堂下,口中尤自挣扎呼喝道。

    “你们都忘却了王家的恩义了么。这还是世骁勇忠诚的刀族么”他又不屈的抬起头来,扫了一眼周围站满擎着竹枪和梢刀,对他却有些投鼠忌器矛盾复杂心态的族兵,以及随他前来,却被戳砍倒在地上的士兵,有些悲哀的说。

    “你们这些悖逆者,大族长在哪里。”

    “族长现在是不会见你的,虽然他和你流着一样的血。”

    “为什么要背弃王家,难道对我们的恩遇还不够么,。”

    “皮阁罗大王的确对我族有再造之恩。不但给了我们上好的土地,也让我们成为了巍山之北的大族”其中一个脸上皱纹深刻的象连绵沟壑一样的长老叹息道

    “但是凤王又如何对待我们的。为了实现拱卫世忠的诺言,我族前赴后继派出无数的儿朗,还送出族里最美的女儿为他生下了长子,但得到的却是什么。”

    “第一次唐人进犯中,我们举族抗击,为此失去了元山部和望江部所有的族人,王家却在巍北新增了十七所理人官。但我们不后悔。我们实践了罗大王的诺言”

    “第二次卫国之战,近万刀族子弟在太和城下死战不退,盘河部、滨山部、杜山部几乎男子丧尽,最后却成了王属十七家新附庸之一,。我们也认了,这对那些族人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第三次唐人进犯,朱罗江边惨烈的百族会战,虽然把唐人都赶进了江水,但许多部族因此断绝了传承而王国又多了十数城的国田,数十处的府军。而最英勇的刀族得到了什么,一堆荣耀的头衔和并不算胜丰盛的战利品。还要献出我们最美的女人,来保证我们的地位。”

    “王族不是给我们众多土地的奖赏么,。”

    “土地,不错王家是给了我们的土地,可那都是什么土地,最蛮荒偏远野人蛮的土地,让我们的族人不得不世代征战戍边的土地。”

    “无数次南荒的连绵战争中,刀族子弟始终是王军冲在最前列利刃,也出现了众多的罗且子。可这把刀总有磨平的时候,无数的武勋背后,是连片的土地荒芜,各山的孤儿寡妇,却越来越多,随着各地族人征战的分散,刀族越发的孱弱,王家的支脉却是越来越强大,那些附庸连王、江王的头满部、笼连部,甚至试图侵占蚕食我们的祖地。,什么七大鬼主之后的乌姓大族,到了我们这一世,已经名存实亡了,如不是有一个刀族血脉的元王,为我们力争,连王堂大议事都没有我们的份。这六年来,好不容易修养声息,让各山的孩子稍稍长大成人。却又要出征唐土。”

    “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随元王,长眠在唐人的土地上,。刀族已经失去了太多的未来。我们需要足够的青口来生育繁衍,而下一代成长为能够保护部族的勇士,至少还要十年。”

    “你就算你能杀败这境内一千唐人又怎么样,他们还有几万大军,在更远剑南之地还有百万的唐人和数以千万的兵士,。还有比我们更多英雄豪杰。还有我们难以想象的兵器。”

    “我们刀族的八山六十九落,却有多少青壮儿郎还可以继续牺牲下去。过去数十年,我们已经为王家尽忠过足够的族人了。”

    “长老们并没有推翻或者废除族长一脉的意思。只是想给刀族留一些火种,如果将来王族还有希望,也将由我们这些人来承受王家的愤怒。”

    “你已经是宣誓为王家誓死的人了,刀族最崇敬忠勇的儿郎,我们也不想阻止你的信念,但是我们不能让你牵连更多的人。”

    “你根本不该回来。”

    “但既然回来了,就好好呆在这里,”

    “凤王已经老了,老的分不清楚谁才是可以信赖的人,谁是灾难的根源,老的无法识别谁才是对我南荒更大的威胁。也许蒙族需要一个更英明的王,”

    “但在那之前,无论是太和城里的变化,还是唐人的动向,都暂且静观其便罢。”千里之外的成都,也正在发生的一幕,南沼人的密使,被引进朝堂的第一句话,就激起了渲染大波。

    “下国余有一百六十八部十万军民,希望能象天朝上元皇帝解甲献诚,望大天子垂怜。”

    “下臣之降乃是降天子,而非降而梁氏,其人残忍酷烈,好狠滥杀,将士军民为其所获,尽不知所踪”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章节目录

幻之盛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猫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四十章 谋定南-幻之盛唐TXT,幻之盛唐,笔趣阁并收藏幻之盛唐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