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正面,河北叛军的主力在三位老帅的带领下和长缨军、宣武-淮西军鏖战的时候,汴州方向遭遇袭击的消息让留守后方营地的叛军军将头疼不已。

    展开了激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汴州方向的重要性就会降低了。

    最初,陈宏志为河北三镇推荐的路线是曾经安禄山、史思明那条沿太行山东路进军洛阳,长安,直捣黄龙。

    田季安、王承宗、刘总几人虽然只是继承了藩镇的二代,但是他们每个人的手下都有一批老将,这帮老将心思虽然不一样,但都不是善类。

    突袭洛阳、长安,南下汴州、江淮两种路线僵持许久,最终选择了南渡直扑汴州,进攻中原、江淮。

    这就使得汴州,成为了眼下河北南下叛军最重要战略目标没有之一。

    当然,南渡直扑汴州,进攻中原、江淮不能说是错,因为陈宏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陈宏志的目的仅仅是最大可能的削弱李唐,为他以及他那所谓的干爹报仇而已,吐蕃人、南诏人、河北三镇、剑南、辽东诸族等等在他的眼中不过是利用的旗子而已。

    突袭洛阳、长安一旦成功收益确实大,但是,风险也不是一般的大,一旦失败,就容易被中原的藩镇联合朝廷的官军一波推家。

    比起突袭洛阳、长安,围攻汴州,进攻中原,进军江淮,虽然不能直接威胁李唐,但是中原、江淮是朝廷最重要的财税重地。

    就算不能在短时间内横扫中原,横扫江淮,但是只要拿下汴州、宋州、睢阳等几个重要的节点,就可以瘫痪漕运。

    没有了漕运,没有了江淮的钱粮支援,光靠长安,光靠关中,朝廷又能支撑几天?

    所以,对于南渡的河北叛军来说,只有拿下了汴州,才能够安安稳稳的坐镇中原。

    当然,这只是表明上的战略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才是驱使这些人南渡的真正原因。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正式确定汴州决战的时候,看到计算出的钱粮,郭戎的都要倒吸一口凉气。

    河北三镇武装、调动了几十万大军,所消耗的更是天文数字一般的钱粮,饶是三家分摊,已久压得河北三镇非常的痛苦。

    汴州地处中原,更处于大运河的中段,漕运的心腹地带,几十年的时内,坐镇汴州的宣武军利用天然的地利条件,积攒了数不清的钱粮和财富。

    这些东西,才是最吸引那些河北叛军的内容。

    拿下汴州,不仅意味着截断了大运河,截断了李唐朝廷赖以生存的漕运,更可以拿到宣武军在汴州,积累了几十年的财富和钱粮。

    这部分财富和钱粮,是河北叛军和李唐朝廷进行长时间对峙的底牌和本钱,否则就依靠三镇,根本就支撑不起几十万大军长距离的补给。

    所以,从决定进攻汴州开始,汴州就成为了整个南下叛军最重要而且没有之一的目标。

    汴州那边一旦出了问题,代表着整个战略都出现了巨大的危险。

    如果只是涉及这种大的战略方向的问题,那么留守的军将也不至于特别头疼,毕竟那种大的战略层次的问题跟他关系不大,需要头疼的是裴明仁、仲献军、张绍章三位主帅。

    但是,本就是负责后勤的他很清楚一点,汴州其实也是这支南下叛军的真正软肋。

    原因也很简单,粮草、辎重这些东西不比人,想要调拨、转运不是两句话,就能达成的。

    汴州城内有数不清的钱粮和财富,但是,汴州城依旧稳稳的掌控在宣武军的手中。

    而城外几十万大军不可一日无粮草,而叛军的粮草就囤积在汴州城外。

    且不说转运是否现实,仅仅要完成转运本身就是一件消耗巨大的事情,所以,叛军的主力虽然东进,但是,这些粮草却留在了汴州。

    为了满足城外几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河北三镇通过运输、转运、巧取、豪夺、劫掠等各种方式,在汴州城附近几座大营中,囤积了超过六十万斛粮草。

    为了继续围困汴州,同时为了保护粮草的安全,主力已经大举东进,但是留守在汴州城下依靠赢在围困汴州的叛军,数量依旧超过了6万。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东进的叛军主力的补给和消耗,同时提供后方的保护,三名老帅还专门抽调了四万人负责在汴州和前线之间运送粮草。

    六万精锐!

    四万处于游击状态,表面上负责运送粮草,随时可以为他们提供支持的兵马支援的精锐!

    坚固的营地!

    完整到豪华的份防御设施!

    这种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的完整防御体系,在钟玉明的河北军负责后勤的军将眼中应该是万无一失的。

    刚刚开始的时候,钟玉明反应是不可能,汴州外围的防御不可能崩溃。

    直到某一刻,他的脸色突然就暗淡了下来。

    因为伤亡惨重的原因,导致粮草的消耗减少了很多,营地内尚且有足够支撑三十万大军使用五天的粮草。

    虽然暂时不缺粮食,但是钟玉明这名负责大军后勤的军将并没有取消或者改变粮食运动的计划。

    因为这本身也是,验证汴州十分出问题的依据之一。

    他突然想起,按照正常的情况,正午之前就应该有一支运送粮草的队伍抵达。

    而现在,那支运送粮草的队伍没有到达,取而代之的则是,眼前带来汴州危亡的消息的小队。

    事实上,想到这一点的时候,钟玉明的军将对于汴州城那边出问题已经基本没有了怀疑。

    一边不敢置信的摇头,一边将目光搜到眼前这名前来传递情报的小军官身上,不注意还好,钟玉明的军将突然发现眼前这名小军官有点眼熟,于是试探性的问了问名字。

    “郭铮?”

    “正是!”

    听到对方的回答,钟玉明点了点头,皱着眉头看向了郭铮。

    按道理来说,郭铮这样一个卢龙军的中的小人物他是不可能认识的,但是这小子冒死传递消息的行为却获得了谭帅的称赞。

    谭帅没有来得及返回,但是裴帅却带着一行人亲自去探视了他和他的十几名兄弟。

    钟玉明也是在那时候,记住的这个年轻,但是忠勇异常的小伙子。

    一个信任的烙印,已经在无声无息之被印刻在了钟玉明的军将的心头。

    这时候,钟玉明的军将开始认真的观察眼前好不容易逃回来的郭铮。

    只见郭铮身上、头上、脖颈之间缠满绷带,满身血污,一脸疲惫,脸色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不安感。

    比之现在肩膀还在渗血的郭戎,郭铮身后的几个人,虽然没有郭铮一样的悲惨,但是样子大致相当。

    这一切都符合激战逃亡、亡命狂飙、筋疲力尽的样子。

    相验证之下,这名负责统筹大军后勤,负责后军指挥的军将这名叛军的不得不接受了汴州真的遭遇袭击,很可能已经彻底崩溃的事实。

    虽然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虽然自己已经濒临崩溃,虽然自己的脑袋变得有平时两个大,但是钟玉明的军将的大脑依旧在飞速的旋转。

    然后简单的逻辑开始在钟玉明的军将的脑海中形成。

    汴州方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出问题的,这是一个大前提。

    对于汴州城的围困将崩溃还是小问题,最麻烦的在于那几十万存放在汴州的粮食!

    无论在什么时期,什么地点,什么军队,没有粮食的唯一的后果就是崩溃!

    眼前,叛军主力这边的局势还没有到崩溃,因为他的手中还有手头还有能支撑大军五天的粮草。

    事实上,如果今天的战损非常严重,能够支撑的时间从三到五天,或者从五天延长到七天。

    以自家的兵力,以及三位主帅齐心协力的状态,未必就不能在五天或者七天的时间将对手干掉。

    干掉了挡在自己身前的敌军之后,一来解决了后患。

    二来,也可以从缴获的物资里面获得粮食和资源的补给,从而进一步延长队伍的持续时间,只要能持续下去。

    只要能持续下去,一切的主动权就还是掌握在自己一方的手中。

    到时候无论选择就地劫掠粮草,补充资源,进行休整,然后进行下一步行动都可以的选择。

    甚至,如果补充的资源足够,干掉正面的敌军之后直接杀回汴州城下也未尝可知!

    只不过,自己这样的假设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围困汴州城的叛军被击溃的消息不能传播出去。

    确定好了自己的思路,钟玉明点了点头,一边起身,一边轻轻的开口,只不过开口所说的东西却转换了方向。

    “如果我没记错,当初追击唐军,你就少数几个活下来的人吧!”

    郭铮先是一愣,然后带上了一种傲然、纠结、万一、忧伤复杂的情绪,轻轻的点了点头,回应到。

    “是的,将军,是我!”

    “这就对了,”一边说着,起身的钟玉明缓缓的走到郭铮的面前,显示轻轻的拍了拍郭戎的肩膀,然后伸手直接将他搀扶了起来。

    “我就说,还有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不是危机也显示不出郭铮你这种铁骨铮铮的好汉子。”

    钟玉明的声音算不得大,但是声音中饱含着钦佩和信任的气息,那是一种傻子可以可以听出的赞赏。

    听到钟玉明的声音,郭铮那布满了血污的脸上带上了一抹害羞的笑容,这种独特的违和感,反而给了其他人信任的感觉。

    “将军谬赞了,这不过是分内之事!”

    “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逃出来的么?”

    “哦,将军,出征之前,甄大哥,就是如今……,”

    “你是说甄中郎?”

    “中郎?”

    “之前甄炳良却是校尉不假,但是最近战事特殊,三位大帅一致同意之后,已经把你的甄大哥临时晋升为中郎将。”

    “哦哦,甄大哥,哦,在出征之前,甄中郎来探望我的时候给我留了能会遭遇的场景……”

    “甄中郎跟我说,朝廷的兵马这次图谋不小,领军的郭戎小儿又是诡计多端,虽然留下了六万精锐,但是他总感觉不安心,于是他在……,我就是……果不其然,……”

    郭铮一边说,钟玉明一边听,时不时的会点头称赞一下,时不时又会询问一句或者两句。

    当然这中间,钟玉明还时不时的悄悄观察一下郭铮以及郭铮身后几人的神态和表情。

    对于甄炳良的预判和推测,对于郭铮的勇敢和忠诚,对于老帅谭忠的经验、眼界,钟玉明感觉到的都是异常的钦佩。

    只不过,此时此刻,越是钦佩,越是佩服,钟玉明的心中就越是难受和煎熬,心中越是承担了更多的心理压力。

    轻轻的叹息一声之后,钟玉明整理了一下心绪,重新提出了问题。

    “根据你的观察和判断,突击的朝廷兵马到底有多少人?战斗力如何?能坚持多长时间?”

    “这个……”

    钟玉明看到,这个问题,郭铮多多少少显得有点犹豫和迷茫。

    “不要担心,看到什么就说出来就会好了。”

    “是,将军,说实话,到底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按照甄大哥的要求去做的,从一开始就带着十几个兄弟……”

    郭铮说的有些羞愧,但是钟玉明却神情自若,反而感觉很是正常,毕竟人非蝼蚁,谁不求生?

    “没关系,人之常情,如果是我我恐怕也会如此,不过,郭戎,汴州城内的兵马参与对你们偷袭了么?”

    “应该是没有的,将,至少在我……”

    说到这里,郭铮似乎想起了什么于是,一边接着抱拳单膝跪地的向钟玉明求救。

    “将军,汴州那边,遭遇的袭击很厉害,我感觉我们留下的人能最多坚持三天,请将军……”

    行为,动作,举止,目的,这一些东西听到钟玉明的耳中,让钟玉明的心再次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只不过,慈不掌兵,派兵反击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不仅不能派兵反击,甚至连他带来的几个人都……

    钟玉明再次将郭铮扶起,脸上的神情变得无比郑重。

    “放心,我已经尽全力,不过……”钟玉明犹豫了一下,但是随即,“这件事需要认真的研究一下,这样,把你打来的人来,我需要汇总每个人看到的东西……”

    郭铮的眼中很配合的带上了精光。

    “好的,大将军,我这就去!”

    说着,郭铮就要转身,但是被钟玉明拦了下来。

    只见,钟玉明用身体将郭铮三人和后方的亲卫隔离开来,面朝郭铮。

    “不急,我请派人去通知,你们几个先帮我看一下……”

    在背后,钟玉明给了亲卫一个杀戮的手势,看到手势,亲卫点头离去,几人看起来忙碌起来。

    然而,很快,另外四名重盔重甲的步卒悄无声息的迈入。

    同一时刻,郭铮和身边的裴松、欧阳粱无声无息的交换了一个眼神。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412章 汴州决战:尘埃落定!(二),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笔趣阁并收藏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