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启不止要迎接李曾伯,还要代老赵赐宴。
前往燕王府的路上,李曾伯出神地望着车窗外。
入目所见,都是和记忆中迥然不同的景象,一切都是那么欣欣向荣,充满着朝气和活力,来往行人脸上也是洋溢着振奋和憧憬。
只不过短短一年多时间,就能让这里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燕王果真是有经世之才!
其实路过平江时的所见所闻,已经让李曾伯赞叹不已,此时却不得不再次惊叹燕王的才能。
李曾伯出身名门,他祖父便是浪子宰相李邦彦,他父亲是个文官,但大多数时间都负责军事方面的职责。
年轻时,他便跟随父亲宦游各个边疆之地,在西南,尤其是四川待得最久,一直到他三十一岁,他父亲致仕后才跟着离开了四川。
其间有四五年他都在给四川制置使做幕僚,积累了许多军政方面的经验。
等到三十三岁正式入仕,出任了襄阳府襄阳县的知县,仍然算是前线地区,后来兜兜转转基本没离开军事,宋朝的三大防区都经历遍了。
他最为崇拜的人是辛弃疾,以其为人生榜样,向往英雄事业,因此追求事功,长期率军抵御蒙古侵略,成为宋朝的砥柱重臣。
每当山河飘摇,边境危急之时,他都积极进取,努力保家卫国,但现实又常常令他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无可奈何。
他今年五十有九,常年的统帅生涯,使他对国家形势越发清醒,举国苟安的心态,让他对世事前途也越发心灰意冷,衰气渐重。
不过当他目睹到燕王带来的种种变化,尤其是见过燕王本人后,本已死寂的内心似乎又泛起了波澜。
或许,将来还有希望……
李曾伯思绪万千,李夕心中已经愤恨,忍不住开口道,“阿爹,你刚才为何要轻轻放过那奸王,即便不能真的伤到他,也该让他颜面扫地,遭万人耻笑!”
李曾伯被唤醒,没想到女儿居然还纠结于私仇,定定看了她半晌,直到她神情开始慌乱。
“你怎么如此愚蠢?看来,天一自寻死路的性子,也是你这当娘的惯出来的!哎……说来也怪为父,一心扑在国事上,忽略了对你们的教养。”
说着,李曾伯脸上浮起愧疚,随即又担心女儿不开窍,做出什么蠢事,便耐下性子给她讲明白。
“燕王手段如何,你们已经领教过了,不用我多说,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他的心性!刚才他的举动你也看到了,临刀锋而不惧,置生死与度外,这样的性格最是可怕,你永远不会知道他能有多疯狂。”
李夕不以为然,“他只是笃定您不敢真的伤他罢了,演戏而已。”
“呵,笃定!?理性来说,我确实不敢伤他,但万一呢?人的行为,并不是永远受理性控制,退一万步来说,敢以生死来验证自己的推测,也绝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就比如,人人都相信虎毒不食子,可要是我这个当爹的,把刀架在你这个女儿脖子前,你会不会害怕?”
“……不,不怕。”李夕眼神闪烁。
李曾伯摇头笑笑,“你会怕的,但是燕王真的丝毫都不怕,我这双眼睛,绝对不会看错的,这样的人,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和执着,即便是一个普通人,要么就一棍子打死,要么就不要随意招惹,不然只会迎来不死不休,何况,他还是大宋江山未来的主人,一言出,可让血流万里。”
“他给我尊重,并不是受到规矩约束,也不是道德礼仪,是因为我对社稷还有用,对他还有用。”
“作为父亲,我再劝你一次,趁早熄了仇恨之意,若是徐家人还有怨恨,你还是和离为好,若是不然,我李家只好与你断绝任何关系,明白了吗?”
听到老爹如此绝情的话,李夕脑瓜子嗡嗡一片,失魂落魄的,再也说不出半个字。
燕王府离着码头不远,说话间便到了。
丰盛却不奢侈的筵席早就准备好了,李曾伯的家人僚属在正堂用宴,他自己却和燕王来到了一座湖心亭中。
作陪的只有一个丘岳,“长孺,你我多年未见,今日必要一醉方休。”
两个老头很熟悉,曾多次协同作战,算是生死之交了。
几杯烈酒下肚,两人聊起一些过往战事,皆是唏嘘不已。
李曾伯很是感慨,“岁月不饶人,转眼咱们都老了,我也该如山甫兄般退下来,归老林泉,含饴弄孙。”
起初,赵孟启也不怎么说话,就是微笑着陪酒,听到这里却大笑。
“哈哈,李相,你这怕是有点言不由衷了吧……”
李曾伯脸一沉,没好气道,“老臣如何就言不由衷了?”
“我记得,李相在十年前就曾上书,‘祈早易阃寄,放归田里’,一直到现在,也没见您真的退下来。”赵孟启嬉笑着。
李曾伯气笑了,“殿下这意思,是说老臣贪恋权位啰?”
赵孟启赶忙摆手,“没有没有,李相误会了,我是说,您或许心中确实疲惫,厌倦了戎马生涯,但若是国家有危,您却总以天下为己任,屡屡扛起重担,为国从不惜身,实乃忠肝义胆,万世楷模。”
“没想到殿下对老臣有如此高的评价。”李曾伯坦然接受这个马屁,却低头一叹,“可惜现在老臣是真的力不从心了,这天下之任,想扛也扛不动了,何况家门不幸,出了祸国殃民的败类,哪里还敢舔颜说什么保家卫国……”
这老头这是将我一军啊。
赵孟启心中翻着白眼,也不想绕圈子,“我看,李相这次想要致仕,应该另有原因,您外孙的事,不过只是一个借口吧?”
“哦…那殿下您觉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李曾伯佯做不以为然,其实很想知道燕王会有何种见解。
“无非就是李相对时局日益失望而已,”赵孟启耸耸肩,继续道,“李相其实一直想改变我朝被动挨打的局面,希望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破解外敌的入侵,甚至是希望我朝能够奋起,不再局限于防御,而是主动去进攻,去恢复中原。”
李曾伯愣住了,他没想到燕王居然真的猜到了他心底藏着的念头。
他一直都有这个念头,可又因为清楚国家的具体情况,知道这念头太不合时宜,所以也从来没有表露过,只是默默努力着,尽力为国家的改变争取时间和空间。
可几十年下来,国势却日益颓丧,令他越来越绝望,不然他一个成熟的重臣统帅,怎么会因为一个外孙就放弃自己的抱负呢。
“殿下……您是怎么知道的?”
“猜的。”赵孟启笑笑,缓和一下气氛,再说,“其实,李相去年提出的奇袭大理计划,我个人觉得还是可行的,可惜被一帮目光短浅的鼠辈捆住您的手脚,令计划流产,我想,李相心中应该很不甘心吧。”
“确实不甘!”李曾伯也不遮掩,甚至神情还有些愤愤,“那些人,只知困守一隅,就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中毫无大局,一个个私心作祟,口中却冠冕堂皇,只要不合他们理念,就肆意攻击。”
“如今蒙古人斡旋与我朝腹背,对我疆域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而四川甚至是三面夹击,一旦蒙古人寻到突破点,切断四川与荆襄的联系,那蜀中即便再有地势可依,被包围之后,没有朝廷后援,那也是迟早要陷落的,一旦四川陷落,荆襄必不可保,我朝倾覆之时便至!”
“本来,蒙古人攻灭大理不久,其实并未站稳脚跟,而且蒙古皇弟忽必烈又带着大部分力量北归,留在大理的蒙军不过万余,正是破袭留驻大理蒙军的大好时机。”
“大理地形如蜀地一样,并不利于骑兵,蒙军最大的优势便被削弱,我军只要利用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加上联合大理残余势力,以及乌蒙、吕告、阿永等蛮族,即便无法消灭蒙军,也能使得大理蒙军疲于奔命,无暇寇犯我朝疆域,也算变相破解蒙古人两面夹击的威胁。”
“只可惜,蜀地那些士绅守吏无胆无能,说什么用兵于域外,乃是本末倒置,去他娘的本末倒置,他们知道个屁的本末,而朝廷只想地方安靖,不愿多事,居然也认同了他们的谬论……”
“眼下错过最好的时机,就算朝廷改弦更张,同意用兵于大理,恐怕也难以有实质收获了。”
也许是喝了酒,李曾伯借着燕王提起的话头,把心中积攒已久的抑郁一股脑的发泄出来,说完还拿起酒壶直接往嘴里灌,仿佛想以此浇灭心头怒火。
丘岳赶忙把酒壶抢下来,“长孺啊,刚才你还称自己老了呢,怎么,这就着急要去躺板板了么!?”
心中有气就好,就怕你是真的死了心。
赵孟启暗自一笑,“咳,李相的话,我还是有点不敢苟同!”
“嗯!”李曾伯怒目圆睁,双眼通红,火星四溅,“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也认为老臣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不不不!李相别急嘛,你这样子,仿佛要吃人一般。”
赵孟启还调侃起来,一脸欠揍的样子,看得李曾伯牙痒痒,“今日殿下若是不能给老臣一个说法,就休怪老臣…老臣……”
实在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威胁,被卡住了。
还好赵孟启及时解释起来,“我的意思是说,其实也不算晚,照我估计,蒙古人的全面进攻还在筹备中,应该还需要两三年,在这其间,我们若是措施得当,或许能利用大理蒙军做做文章……”
花了半个时辰,把自己的想法想李曾伯和盘托出,“所以请李相再次坐镇荆南广西,钱粮政策方面,我都会设法给您最大的支持,半年后,我便能派出一师东卫军,作为李相手中的机动力量。”
李曾伯激动万分,“殿下此言当真!?”
“当真!比珍珠还真!”
前往燕王府的路上,李曾伯出神地望着车窗外。
入目所见,都是和记忆中迥然不同的景象,一切都是那么欣欣向荣,充满着朝气和活力,来往行人脸上也是洋溢着振奋和憧憬。
只不过短短一年多时间,就能让这里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燕王果真是有经世之才!
其实路过平江时的所见所闻,已经让李曾伯赞叹不已,此时却不得不再次惊叹燕王的才能。
李曾伯出身名门,他祖父便是浪子宰相李邦彦,他父亲是个文官,但大多数时间都负责军事方面的职责。
年轻时,他便跟随父亲宦游各个边疆之地,在西南,尤其是四川待得最久,一直到他三十一岁,他父亲致仕后才跟着离开了四川。
其间有四五年他都在给四川制置使做幕僚,积累了许多军政方面的经验。
等到三十三岁正式入仕,出任了襄阳府襄阳县的知县,仍然算是前线地区,后来兜兜转转基本没离开军事,宋朝的三大防区都经历遍了。
他最为崇拜的人是辛弃疾,以其为人生榜样,向往英雄事业,因此追求事功,长期率军抵御蒙古侵略,成为宋朝的砥柱重臣。
每当山河飘摇,边境危急之时,他都积极进取,努力保家卫国,但现实又常常令他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无可奈何。
他今年五十有九,常年的统帅生涯,使他对国家形势越发清醒,举国苟安的心态,让他对世事前途也越发心灰意冷,衰气渐重。
不过当他目睹到燕王带来的种种变化,尤其是见过燕王本人后,本已死寂的内心似乎又泛起了波澜。
或许,将来还有希望……
李曾伯思绪万千,李夕心中已经愤恨,忍不住开口道,“阿爹,你刚才为何要轻轻放过那奸王,即便不能真的伤到他,也该让他颜面扫地,遭万人耻笑!”
李曾伯被唤醒,没想到女儿居然还纠结于私仇,定定看了她半晌,直到她神情开始慌乱。
“你怎么如此愚蠢?看来,天一自寻死路的性子,也是你这当娘的惯出来的!哎……说来也怪为父,一心扑在国事上,忽略了对你们的教养。”
说着,李曾伯脸上浮起愧疚,随即又担心女儿不开窍,做出什么蠢事,便耐下性子给她讲明白。
“燕王手段如何,你们已经领教过了,不用我多说,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他的心性!刚才他的举动你也看到了,临刀锋而不惧,置生死与度外,这样的性格最是可怕,你永远不会知道他能有多疯狂。”
李夕不以为然,“他只是笃定您不敢真的伤他罢了,演戏而已。”
“呵,笃定!?理性来说,我确实不敢伤他,但万一呢?人的行为,并不是永远受理性控制,退一万步来说,敢以生死来验证自己的推测,也绝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就比如,人人都相信虎毒不食子,可要是我这个当爹的,把刀架在你这个女儿脖子前,你会不会害怕?”
“……不,不怕。”李夕眼神闪烁。
李曾伯摇头笑笑,“你会怕的,但是燕王真的丝毫都不怕,我这双眼睛,绝对不会看错的,这样的人,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和执着,即便是一个普通人,要么就一棍子打死,要么就不要随意招惹,不然只会迎来不死不休,何况,他还是大宋江山未来的主人,一言出,可让血流万里。”
“他给我尊重,并不是受到规矩约束,也不是道德礼仪,是因为我对社稷还有用,对他还有用。”
“作为父亲,我再劝你一次,趁早熄了仇恨之意,若是徐家人还有怨恨,你还是和离为好,若是不然,我李家只好与你断绝任何关系,明白了吗?”
听到老爹如此绝情的话,李夕脑瓜子嗡嗡一片,失魂落魄的,再也说不出半个字。
燕王府离着码头不远,说话间便到了。
丰盛却不奢侈的筵席早就准备好了,李曾伯的家人僚属在正堂用宴,他自己却和燕王来到了一座湖心亭中。
作陪的只有一个丘岳,“长孺,你我多年未见,今日必要一醉方休。”
两个老头很熟悉,曾多次协同作战,算是生死之交了。
几杯烈酒下肚,两人聊起一些过往战事,皆是唏嘘不已。
李曾伯很是感慨,“岁月不饶人,转眼咱们都老了,我也该如山甫兄般退下来,归老林泉,含饴弄孙。”
起初,赵孟启也不怎么说话,就是微笑着陪酒,听到这里却大笑。
“哈哈,李相,你这怕是有点言不由衷了吧……”
李曾伯脸一沉,没好气道,“老臣如何就言不由衷了?”
“我记得,李相在十年前就曾上书,‘祈早易阃寄,放归田里’,一直到现在,也没见您真的退下来。”赵孟启嬉笑着。
李曾伯气笑了,“殿下这意思,是说老臣贪恋权位啰?”
赵孟启赶忙摆手,“没有没有,李相误会了,我是说,您或许心中确实疲惫,厌倦了戎马生涯,但若是国家有危,您却总以天下为己任,屡屡扛起重担,为国从不惜身,实乃忠肝义胆,万世楷模。”
“没想到殿下对老臣有如此高的评价。”李曾伯坦然接受这个马屁,却低头一叹,“可惜现在老臣是真的力不从心了,这天下之任,想扛也扛不动了,何况家门不幸,出了祸国殃民的败类,哪里还敢舔颜说什么保家卫国……”
这老头这是将我一军啊。
赵孟启心中翻着白眼,也不想绕圈子,“我看,李相这次想要致仕,应该另有原因,您外孙的事,不过只是一个借口吧?”
“哦…那殿下您觉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李曾伯佯做不以为然,其实很想知道燕王会有何种见解。
“无非就是李相对时局日益失望而已,”赵孟启耸耸肩,继续道,“李相其实一直想改变我朝被动挨打的局面,希望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破解外敌的入侵,甚至是希望我朝能够奋起,不再局限于防御,而是主动去进攻,去恢复中原。”
李曾伯愣住了,他没想到燕王居然真的猜到了他心底藏着的念头。
他一直都有这个念头,可又因为清楚国家的具体情况,知道这念头太不合时宜,所以也从来没有表露过,只是默默努力着,尽力为国家的改变争取时间和空间。
可几十年下来,国势却日益颓丧,令他越来越绝望,不然他一个成熟的重臣统帅,怎么会因为一个外孙就放弃自己的抱负呢。
“殿下……您是怎么知道的?”
“猜的。”赵孟启笑笑,缓和一下气氛,再说,“其实,李相去年提出的奇袭大理计划,我个人觉得还是可行的,可惜被一帮目光短浅的鼠辈捆住您的手脚,令计划流产,我想,李相心中应该很不甘心吧。”
“确实不甘!”李曾伯也不遮掩,甚至神情还有些愤愤,“那些人,只知困守一隅,就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中毫无大局,一个个私心作祟,口中却冠冕堂皇,只要不合他们理念,就肆意攻击。”
“如今蒙古人斡旋与我朝腹背,对我疆域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而四川甚至是三面夹击,一旦蒙古人寻到突破点,切断四川与荆襄的联系,那蜀中即便再有地势可依,被包围之后,没有朝廷后援,那也是迟早要陷落的,一旦四川陷落,荆襄必不可保,我朝倾覆之时便至!”
“本来,蒙古人攻灭大理不久,其实并未站稳脚跟,而且蒙古皇弟忽必烈又带着大部分力量北归,留在大理的蒙军不过万余,正是破袭留驻大理蒙军的大好时机。”
“大理地形如蜀地一样,并不利于骑兵,蒙军最大的优势便被削弱,我军只要利用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加上联合大理残余势力,以及乌蒙、吕告、阿永等蛮族,即便无法消灭蒙军,也能使得大理蒙军疲于奔命,无暇寇犯我朝疆域,也算变相破解蒙古人两面夹击的威胁。”
“只可惜,蜀地那些士绅守吏无胆无能,说什么用兵于域外,乃是本末倒置,去他娘的本末倒置,他们知道个屁的本末,而朝廷只想地方安靖,不愿多事,居然也认同了他们的谬论……”
“眼下错过最好的时机,就算朝廷改弦更张,同意用兵于大理,恐怕也难以有实质收获了。”
也许是喝了酒,李曾伯借着燕王提起的话头,把心中积攒已久的抑郁一股脑的发泄出来,说完还拿起酒壶直接往嘴里灌,仿佛想以此浇灭心头怒火。
丘岳赶忙把酒壶抢下来,“长孺啊,刚才你还称自己老了呢,怎么,这就着急要去躺板板了么!?”
心中有气就好,就怕你是真的死了心。
赵孟启暗自一笑,“咳,李相的话,我还是有点不敢苟同!”
“嗯!”李曾伯怒目圆睁,双眼通红,火星四溅,“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也认为老臣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不不不!李相别急嘛,你这样子,仿佛要吃人一般。”
赵孟启还调侃起来,一脸欠揍的样子,看得李曾伯牙痒痒,“今日殿下若是不能给老臣一个说法,就休怪老臣…老臣……”
实在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威胁,被卡住了。
还好赵孟启及时解释起来,“我的意思是说,其实也不算晚,照我估计,蒙古人的全面进攻还在筹备中,应该还需要两三年,在这其间,我们若是措施得当,或许能利用大理蒙军做做文章……”
花了半个时辰,把自己的想法想李曾伯和盘托出,“所以请李相再次坐镇荆南广西,钱粮政策方面,我都会设法给您最大的支持,半年后,我便能派出一师东卫军,作为李相手中的机动力量。”
李曾伯激动万分,“殿下此言当真!?”
“当真!比珍珠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