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伊带领着两百来太学生,浩浩荡荡出了太学,往御街走去。



    经过武学时,早已有二十几名武学生等在那里,然后汇入了他们的队伍中。



    行进中,有太学生好奇的向武学生悄悄问道,“你们武学怎么也来凑这个热闹?”



    “难道就许你们太学生指点江山,不许我武学生关心社稷么?”



    “得了吧,快说实话!”



    “嘿嘿,我们听说,忠王要将我等派往沿边历练,无有军功不得毕业,说是咱们纸上谈兵终不能成器,你说这不是扯蛋么,咱们还没学成就丢战场上,那不就是一个死么?”



    “有这事?”



    “都传好几天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嘛。”



    “哈哈,你们加入倒也有些帮助,起码可以壮壮声势……”



    “娘希匹的,你这书呆子看不起谁呢?”



    “兄台莫恼,说笑而已。”



    增大了几分的学生队伍,走上了御街,这时候便看到许多百姓都在议论纷纷,说着刚才大理寺少卿带人往皇城而去的事。



    从他们的神态来看,只要能够打击到恶蛟附身的忠王,那就是大快人心之事,还有许多闲人,也纷纷往南而去,打算亲身凑凑热闹。



    学生队伍经过宗学时,五十多名锦袍玉带的宗室子弟加入了进来,让阵容再次扩大。



    宗学么,已经被赵孟启拿来开刀了,虽然新宗学眼下招收的,只是参与过皇子试选的那批宗室,但很显然,将来其他宗室子弟也逃不了。



    宗室里面不乏有志青年,但更多的却只想安享富贵,学点文化,以便谈诗论词做个雅士,他们不反对,但要他们操劳实务,甚至还要辛苦学武,那是万万不能的。



    现在既然有别人挑头,即便是犯忌的事,但向来都是法不责众,他们也十分乐意参上一脚。



    顺着御街一路往南,沿途百姓看到这少有的阵势,便都纷纷自觉让路,让队伍行进得非常顺利。



    街边,一队军巡院的兵丁默默看着队伍,却并没有上前阻止的意思。



    新上任不久的右军巡使陌春,原本准备按忠王的意思,大力抓捕造谣传谣之人,可没等开始大肆行动,昏睡病的出现便让他不得不先去维持治安。



    他的正式官告在前天已经到手,七八年的升官梦想终于实现,心中对忠王还是很感激的,也抓了一些传谣之人,不过却被马光祖勒令放掉了,理由是不能加剧民间恐慌。



    之前抓的那帮人,因为有忠王的命令扛着,倒是大多还留在牢中。



    这些天,他也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察觉,有一个针对忠王的阴谋正在成形,但他却只能干着急。



    方才大理寺少卿带着人轰轰烈烈的往皇城而去,他想拦,可他和大理寺少卿相比,等级差得太多,哪里拦得住。



    现在这帮学生,他也同样不敢拦,不然一个堵塞言路、滥用职权的罪名,立刻就会扣到他头上。



    “陌头,咱们就这么看着?”接任了军巡判官的老兄弟问道。



    陌春此刻心情很复杂,“那还能做什么?等着吧,若是殿下有命令下来,咱就是赴汤蹈火也必定去办。”



    也不是他对赵孟启有多忠心,而是因为官场上一旦站队,那就很难改变了,如果忠王倒下了,那他这个小喽啰自然也要倒霉。



    “但愿殿下等安然度过这一劫……”老兄弟也诚心祈祷着。



    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进了朝天门,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衙署,不久便来到了和宁门前。



    和宁门紧闭着,门前的禁军将士刀剑出鞘,弓弩上弦,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而城头也是隐隐绰绰晃动着寒光。



    袁则昂然立于门前十丈处,头上的乌纱幞已经被摘下,捧在他手中。



    而他身侧,蔡李氏抱着襁褓并立着,两个女娃依然赤着上身,已经冻得有些发青,让那背上的血字显得更加刺目和悲壮。



    其他大理寺官吏和衙役则在他们身后三丈外围了半个圈,把追随而来的百姓隔绝开来,以免被看成是围攻皇城。



    三学学生来了之后,大多也留在了半圈之外,只有胡中伊带了几个同窗走了进去,来到袁则身后。



    “少卿,晚生与诸多三学同窗前来助阵声援,不知可有来迟?”



    袁则没有回头,语气淡淡,“不迟,我们也刚到不久,尚未表明来意呢。”



    胡中伊又问,“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做?叩阙求见官家么?”



    闻言,袁则不由转过了头,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这年轻的太学生,“想什么呢!?官家怎么可能会见咱们?”



    “额?不见!?那咱们怎么陈情诉求?”胡中伊愕然。



    这御史台怎么找这么个愣头青?啥也不懂啊!



    袁则心中嘀咕着,却也略略解释,“记住,咱们来这里,不是向朝廷示威,也不是向官家哭闹,而是恳请官家开恩,否则干脆就去敲登闻鼓了。”



    见胡中伊还是不怎么明白,便再说了一句,“放心吧,只要咱们来了这里,官家就已经知道了,不用再多做什么了……呐,能见官家的人来了。”



    顺着袁则的目光,只见新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董槐,带着一帮大佬匆匆赶来。



    董槐上来便是厉声喝问,“袁则,你不在大理寺安心办差,聚集百姓学子于皇城之前,意欲何为!?”



    袁则一脸坦然,心平气和道,“董相,您误会了,并非下官聚众,而是大家自发,现在有一起人命案件涉及忠王,因此无法立案,但为了弄清真相,也为了天道公理,下官向恳求官家开恩,准予立案审问!”



    随即他便将案情简单与这群大佬们解说了一遍。



    审问皇储,这自然是不被朝廷允许的,简直就是挑衅皇权!



    董槐脸色非常难看,但看着四周的人群,知道此事已经闹大,想要低调处理是不能了,以他老好人的性子,又做不出狠厉的决断,一时举棋不定。



    其他大臣在这非常时期,大庭广众之下,也不敢轻易表态,倒是丁大全说了一句,“既然已经广为人知了,下官觉得还是将此案理清一下为好,用真相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如果忠王无罪,也好还以清白。”



    话说的很委婉,但意思却很明显,他是支持立案审问的。



    董槐迟疑了一下,叹气道,“这牵涉到忠王,可不是咱们做臣子的能决定的,走吧,去面圣吧,请官家圣裁。”

章节目录

不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妖精吃俺一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95.去面圣吧,请官家圣裁,不宋,笔趣阁并收藏不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