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的一双明眸,其睫长翘、纤美,瞳含日月,其渊之岸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纳六十四卦,目力所及实非凡俗,远胜于含沙以及小蓝、小红、小火三只山鸡。故祂看见了屋顶的斗角之上,以方寸之间为广厦,置身于险要之处,炼一颗平常心的坤道,含沙和三个小家伙儿却并未看见。风尘凌空御风,翩翩然如仙人,说去便去……
高空的风又冷又硬,但经过了身周力场的过滤,却变得温柔、和煦起来。吹在身上,也如绕指柔一般,分外舒服。
三只山鸡会飞,但却是第一次飞上这么高的高空,即是兴奋也是好奇,不时的从风尘的肩膀上飞下来,绕着风尘转一圈,然后在落在肩膀上。彼此间,不时的叽叽喳喳,绕着风尘的身子,远远看去,却如是彩凤环绕,端的是神仙之态。
风尘笑,问道:“没飞过这么高?看过这么远吧?”
三小家伙叽叽喳喳的附和!
山鸡——说到底还是鸡。比之家鸡来,虽然具有飞行之能,也不过就是穿梭于山林之间,高也高不过树木、山林,论起高度来也才是数米左右……若是再加以精确,应该是三米到六米,比之现在的高度,简直和在地上爬没什么区别。风尘看看下面,将神束线一探,说道:“站的高,才能看得远。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万物归复于其根,域内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夫唯心静,则见道,故得婴儿。一身之潜能释放,天门开阖,皆从于己。如此,方可称‘我命由我’。”这一番话,听着玄妙,若是换一凡夫听去,定当是云遮雾绕,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但在三只山鸡听来,却通俗易懂,一下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似乎风尘的没一句,都是一次醍醐灌顶,让它们的心灵都会为之通透一分!
三只山鸡围着风尘高兴的叽叽喳喳……
此,闻道之喜耳!
风尘问:“你们知不知道济公啊?”
自然是不知道的。
遇见风尘,应该是它们第一次接触人世。
含沙则是问道:“你,是要给它们讲那个苏婉给苏阮讲的,关于道济的故事么?”那是属于b面世界历史上一次真实的事,讲的是道济修持佛法,却因静功太过于精深,以至于佛陀陨落,心生生出魔障,信仰坍塌的故事。当时女娲一族听其故事,感念其天资、天赋,不忍他痴呆疯傻下去,便前去寻找点化。奈何找到的时候,济公已经垂垂老矣,身体所蕴含的潜能已经因为疯癫,不知道温养,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挥霍的干净。终于被女娲一族先祖点化,却也到了大限。
临终留下了一首悟道诗: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风尘“嗯”一声,神束线传递了声音,说道:“正是……我觉这一故事,正好可以隐喻先天之境界和后天之境界的区别!”
罢了,便给三只山鸡讲起来“道济和尚”的故事,这一个故事略去了女娲,没了神族,便是此间历史上的那个道济和尚的故事。未曾分道扬镳的历史,保持了惊人的一致,而于其中,风尘则是穿插了一些入静、修行的法门,亦介绍了入静的一些境界大略。细的不能说,但笼而统之,却是可以的。风尘讲道:“先天之人,其思维、阅历无藩篱隔阂,思维是通透、自然地,但后天之人不是……”
“这静功啊,修习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的就会进入到下一个程度。这一个程度就和神话里面的开天辟地是一样的……”
“……”
“叽叽喳喳……”三只小家伙一边听一边叫,欢乐的绕着风尘飞,风尘能够通过它们的叫声,大致的懂得它们的意思……
“是这样的,道济和尚呢,从小就笃信佛教,是虔诚的信徒。后来就出家了,他的静功修为很厉害,佛教一般多用观想法修行,你就譬如说是白骨观,就是要将人观想成红粉骷髅,就是一个白骨,这是一种修行法。自然呢,境界够了,就见了佛陀了……这个佛陀,就是真我的一种形象……”
“叽叽喳喳……”
“然后,等静功到了那种程度,就要由一而分,落实于身体之内,我称这一过程为返志合魄……”
“神呢,有神、魂、魄、志、意五者,静功就是要由意而志,由志而魄,一直到神的一个过程……”
对这三个可爱的小精灵的问题,风尘是有问必答。祂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从什么是开天辟地,到怎么入静,一点一点的说。一直说的解开了三个小家伙所有的疑惑,这才道:“行了,你们有一个印象就好,一下子说太多,你们也记不住。记住了,也不能够身体力行……”三只山鸡乖乖的落在风尘的肩头,风尘也降落了身体,正好落在了道观的屋脊之上——这个道观不大,就是一个院子,连厢房都没有。
正屋一半在山洞里面,一半飞檐在外,院墙也是依托于山势而建,那坤道就站在其中探出的一角上。
这一个道观一共三个人……两名老一些的,剩下的就是站在斗角之上的这一女子,看年纪大约是三十岁左右。风尘也不发声,只是看女子磨练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处于一种高远、空灵之中!
女子一动不动的很久……
屋内的两人也一动不动的很久,但风尘却没有感受到先天真人存在。风尘摇头,声音被覆盖了去,“先天真人,何其稀有。这三人算是真修,却也都在后天挣扎……成也渐进法,败也渐进法……”祂从屋脊上一跃而下,落在了院子里。小院中没有树,却放着两个大水缸,水缸中装满了水。
山高路险,这两缸水,大概就是这个观里三位坤道一周的所需。风尘看了看水缸,让后看向了大殿。
大殿的门开着,让风透进去,阳光也照了进去,清去了内里的潮湿。
风尘走进了大殿,在左侧的耳房里看到了两位年老的坤道——面相并不显得多老,看起来大约是和城里那些经常保养,五十来岁的老阿姨差不多。风尘敞开了投影,现出了自己的身体,也放开了声音。于是在失去了覆盖之后,大殿中就多出了叽叽喳喳的山鸡叫声,两位坤道也一下子从静中醒来。
风尘道:“两位道长,冒昧叨扰,还望不要见怪!”
二坤道对视一眼,默然片刻,左侧一人道:“这位……先生是如何进来的?我这道观,深处后山,人迹罕至,若要过来却是不易。”心中却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她二人之修为,又怎能被人进了道观,且走到了跟前,却毫无觉察呢?二坤道的神色之中,明显能看得出一些戒备,但却亦有通透:
既能无声无息而来,那她二人还不如坦然一些,左右对方如有恶意,也不需要出言和她们说话了。
风尘的身边,色彩鲜亮的三只山鸡飞舞,恍如神仙。山鸡的叫声也让大殿中的气氛缓和了一些。
“我只是来武当山看看,恰是见令徒盗取天机以修己心境,且有了不小的功候,好奇之下过来看看,并无他意。”风尘解释了一句,说:“是以,便下来打一个招呼!”风尘的这一个“下来”却用的考究,二坤道却未曾深究——谁又能想到,风尘是会飞的呢?另一坤道说:“我们这里不接待游,一会儿就让青罗送你下山吧!”
风尘摇摇头,说道:“相逢即是有缘,我一个没买票的,也算不上游。不知二位道长修的是哪一门哪一派?”
坤道说:“我们无缘,你走吧。”
风尘默了一下,看二人一眼,说道:“既如此,那我就走了。”人家不欢迎,风尘也没有死皮赖脸的赖着的意思——三个坤道,都未曾逆反先天,成就婴儿,不算是真人,也就不能算作道友。落下来,告知一声,不过是风尘不愿意“不告而入”罢了,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一个行为。风尘走出了大殿,便将身形一隐,便没了踪迹。“我去看看!”右侧的坤道出了大殿一看,哪里还有人?
她说:“人不见了。”
左侧的坤道说:“真不见了?”
二人的动静,却是惊动了斗角之上的女子,女子麻利的从上面跳下来,蹲身卸力,问二人:“两位师父,发生了什么事?”
“青罗,刚才你可见了动静,有人离去?”
女子摇头,却不曾见。
风尘则是带着含沙和三只山鸡换了地方,正好是看见了一个开放的道观院子里,一位很面熟的道长在给游们表演轻功……五六米高的高台,借助助跑,几下就蹬上去,连续在山崖挑落,落差也是极高,这一份功夫放在常人之中,却是不凡的。一群游们却被震惊的不行,惊呼不已。几个外国人不时的拿着照相机拍照,叫着“轻功”……这修道上的功夫不说,旅游却是搞的极好的。
高空的风又冷又硬,但经过了身周力场的过滤,却变得温柔、和煦起来。吹在身上,也如绕指柔一般,分外舒服。
三只山鸡会飞,但却是第一次飞上这么高的高空,即是兴奋也是好奇,不时的从风尘的肩膀上飞下来,绕着风尘转一圈,然后在落在肩膀上。彼此间,不时的叽叽喳喳,绕着风尘的身子,远远看去,却如是彩凤环绕,端的是神仙之态。
风尘笑,问道:“没飞过这么高?看过这么远吧?”
三小家伙叽叽喳喳的附和!
山鸡——说到底还是鸡。比之家鸡来,虽然具有飞行之能,也不过就是穿梭于山林之间,高也高不过树木、山林,论起高度来也才是数米左右……若是再加以精确,应该是三米到六米,比之现在的高度,简直和在地上爬没什么区别。风尘看看下面,将神束线一探,说道:“站的高,才能看得远。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万物归复于其根,域内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夫唯心静,则见道,故得婴儿。一身之潜能释放,天门开阖,皆从于己。如此,方可称‘我命由我’。”这一番话,听着玄妙,若是换一凡夫听去,定当是云遮雾绕,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但在三只山鸡听来,却通俗易懂,一下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似乎风尘的没一句,都是一次醍醐灌顶,让它们的心灵都会为之通透一分!
三只山鸡围着风尘高兴的叽叽喳喳……
此,闻道之喜耳!
风尘问:“你们知不知道济公啊?”
自然是不知道的。
遇见风尘,应该是它们第一次接触人世。
含沙则是问道:“你,是要给它们讲那个苏婉给苏阮讲的,关于道济的故事么?”那是属于b面世界历史上一次真实的事,讲的是道济修持佛法,却因静功太过于精深,以至于佛陀陨落,心生生出魔障,信仰坍塌的故事。当时女娲一族听其故事,感念其天资、天赋,不忍他痴呆疯傻下去,便前去寻找点化。奈何找到的时候,济公已经垂垂老矣,身体所蕴含的潜能已经因为疯癫,不知道温养,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挥霍的干净。终于被女娲一族先祖点化,却也到了大限。
临终留下了一首悟道诗: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风尘“嗯”一声,神束线传递了声音,说道:“正是……我觉这一故事,正好可以隐喻先天之境界和后天之境界的区别!”
罢了,便给三只山鸡讲起来“道济和尚”的故事,这一个故事略去了女娲,没了神族,便是此间历史上的那个道济和尚的故事。未曾分道扬镳的历史,保持了惊人的一致,而于其中,风尘则是穿插了一些入静、修行的法门,亦介绍了入静的一些境界大略。细的不能说,但笼而统之,却是可以的。风尘讲道:“先天之人,其思维、阅历无藩篱隔阂,思维是通透、自然地,但后天之人不是……”
“这静功啊,修习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的就会进入到下一个程度。这一个程度就和神话里面的开天辟地是一样的……”
“……”
“叽叽喳喳……”三只小家伙一边听一边叫,欢乐的绕着风尘飞,风尘能够通过它们的叫声,大致的懂得它们的意思……
“是这样的,道济和尚呢,从小就笃信佛教,是虔诚的信徒。后来就出家了,他的静功修为很厉害,佛教一般多用观想法修行,你就譬如说是白骨观,就是要将人观想成红粉骷髅,就是一个白骨,这是一种修行法。自然呢,境界够了,就见了佛陀了……这个佛陀,就是真我的一种形象……”
“叽叽喳喳……”
“然后,等静功到了那种程度,就要由一而分,落实于身体之内,我称这一过程为返志合魄……”
“神呢,有神、魂、魄、志、意五者,静功就是要由意而志,由志而魄,一直到神的一个过程……”
对这三个可爱的小精灵的问题,风尘是有问必答。祂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从什么是开天辟地,到怎么入静,一点一点的说。一直说的解开了三个小家伙所有的疑惑,这才道:“行了,你们有一个印象就好,一下子说太多,你们也记不住。记住了,也不能够身体力行……”三只山鸡乖乖的落在风尘的肩头,风尘也降落了身体,正好落在了道观的屋脊之上——这个道观不大,就是一个院子,连厢房都没有。
正屋一半在山洞里面,一半飞檐在外,院墙也是依托于山势而建,那坤道就站在其中探出的一角上。
这一个道观一共三个人……两名老一些的,剩下的就是站在斗角之上的这一女子,看年纪大约是三十岁左右。风尘也不发声,只是看女子磨练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处于一种高远、空灵之中!
女子一动不动的很久……
屋内的两人也一动不动的很久,但风尘却没有感受到先天真人存在。风尘摇头,声音被覆盖了去,“先天真人,何其稀有。这三人算是真修,却也都在后天挣扎……成也渐进法,败也渐进法……”祂从屋脊上一跃而下,落在了院子里。小院中没有树,却放着两个大水缸,水缸中装满了水。
山高路险,这两缸水,大概就是这个观里三位坤道一周的所需。风尘看了看水缸,让后看向了大殿。
大殿的门开着,让风透进去,阳光也照了进去,清去了内里的潮湿。
风尘走进了大殿,在左侧的耳房里看到了两位年老的坤道——面相并不显得多老,看起来大约是和城里那些经常保养,五十来岁的老阿姨差不多。风尘敞开了投影,现出了自己的身体,也放开了声音。于是在失去了覆盖之后,大殿中就多出了叽叽喳喳的山鸡叫声,两位坤道也一下子从静中醒来。
风尘道:“两位道长,冒昧叨扰,还望不要见怪!”
二坤道对视一眼,默然片刻,左侧一人道:“这位……先生是如何进来的?我这道观,深处后山,人迹罕至,若要过来却是不易。”心中却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她二人之修为,又怎能被人进了道观,且走到了跟前,却毫无觉察呢?二坤道的神色之中,明显能看得出一些戒备,但却亦有通透:
既能无声无息而来,那她二人还不如坦然一些,左右对方如有恶意,也不需要出言和她们说话了。
风尘的身边,色彩鲜亮的三只山鸡飞舞,恍如神仙。山鸡的叫声也让大殿中的气氛缓和了一些。
“我只是来武当山看看,恰是见令徒盗取天机以修己心境,且有了不小的功候,好奇之下过来看看,并无他意。”风尘解释了一句,说:“是以,便下来打一个招呼!”风尘的这一个“下来”却用的考究,二坤道却未曾深究——谁又能想到,风尘是会飞的呢?另一坤道说:“我们这里不接待游,一会儿就让青罗送你下山吧!”
风尘摇摇头,说道:“相逢即是有缘,我一个没买票的,也算不上游。不知二位道长修的是哪一门哪一派?”
坤道说:“我们无缘,你走吧。”
风尘默了一下,看二人一眼,说道:“既如此,那我就走了。”人家不欢迎,风尘也没有死皮赖脸的赖着的意思——三个坤道,都未曾逆反先天,成就婴儿,不算是真人,也就不能算作道友。落下来,告知一声,不过是风尘不愿意“不告而入”罢了,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一个行为。风尘走出了大殿,便将身形一隐,便没了踪迹。“我去看看!”右侧的坤道出了大殿一看,哪里还有人?
她说:“人不见了。”
左侧的坤道说:“真不见了?”
二人的动静,却是惊动了斗角之上的女子,女子麻利的从上面跳下来,蹲身卸力,问二人:“两位师父,发生了什么事?”
“青罗,刚才你可见了动静,有人离去?”
女子摇头,却不曾见。
风尘则是带着含沙和三只山鸡换了地方,正好是看见了一个开放的道观院子里,一位很面熟的道长在给游们表演轻功……五六米高的高台,借助助跑,几下就蹬上去,连续在山崖挑落,落差也是极高,这一份功夫放在常人之中,却是不凡的。一群游们却被震惊的不行,惊呼不已。几个外国人不时的拿着照相机拍照,叫着“轻功”……这修道上的功夫不说,旅游却是搞的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