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尖一痒,风尘便醒过来。睁眼就见天色已经大亮,天空的光线更白的有些刺眼,心头恍然,这是下了一夜的雪。一条毛茸茸的尾巴一晃,又次轻轻在他鼻尖扫了一下,却是趴在他胸口酣睡,很不见外的大仙爷——含沙!这一下是故意的呢?故意的呢?还是故意的呢?风尘不禁一笑,猛的坐起身来。
趴在胸口的黄鼬一个骨碌就骨碌到了他双腿之间的被窝上,然后便盯着他呲牙不已。
风尘强调:“可是你先捉弄我的……”
可含沙却不和他讲这个道理——
不管是女人,还是女妖怪,都是不怎么讲“道理”的,含沙跳起一道黄影,抱住他的手,就一阵咬,前爪搂抱,后抓踢蹬,风尘只是无语的看……都是成仙的人了,要不要还这么幼稚?你说你喜欢路易威登,喜欢那啥也就罢了,这和小猫一样的小脾气,是闹哪样呢?“那个,我错了还不行么?”含沙略微的停了一下,然后就继续咬、蹬——这算是道歉的语气么?一点诚意都没有好伐!
风尘……
“行行行,我诚恳道歉。我错了我错了我错了……以后就你可以欺负我,我不能欺负你,别咬了,饿不饿?”
含沙这才放开他,没有再闹。
起来收拾了被褥,风尘便将门推开,贴着门足足背(在角落里堆积)了两尺厚的雪,幸好门是朝里开的,要是朝外开,也就开不开了。放眼望去,是白茫茫的一片,冷风刺骨,一层雪沫在风中掠地飞扬,足足飞起数米高,更有一鳞一鳞的,在风吹动下如同海浪一般的蠕动,一些风中的尘埃贴在地上,形成了黑色的波纹。远处的小山丘,林带都是白茫茫的,是一片白色的海。
风尘吸一口气,那一口气真冷,让人从里到外的感觉到一股凉意。那不是一种冷,而是一种浸透心底的凉。
他逆反先天,成就婴儿,已经算得上是寒暑不侵。
只要不是去了南极、北极这样的极端环境。
又怎么会冷?
怎么会怕冷?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这大气,让人的心胸为之开阔。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将自家的门前清理出一条路来,房子周围也要将雪清理开。不然这集装箱可受不了雪水的侵蚀,很容易就会生锈、腐朽……
“啪!”
门重重一合,震出一声闷响。
白晃晃的一片被隔绝。
风尘取了铁锹,便又开门,含沙稳当的盘踞在他的肩头。风尘问:“我去铲雪,你也去?”
含沙便跳下来,正落在他的铺上,钻进了被子里。
风尘笑,便站在屋内门口,一铁锹一铁锹的将门口豁开了一条一米来宽的道路,露出被雪浸的发黑、发褐色的泥土,踩在上面,是一种硬朗的、脚踏实地的感觉,很实在。清理出的雪,风尘将之随意的抛洒左右,有了一条道路后,就将房门关上,却是怕冷气进了屋子,将房间内的暖意冲散——他的集装箱房可没有生暖气、煤炉之类的,热气一散,再要积蓄出来,却不容易。虽然他已经是寒暑不侵的体质,逆反了先天,可那种冬日的冰凉却依然并不好受……
遂,又将集装箱房的前后左右都清理出黑色的土地,又清了屋顶的积雪,整个人的身上都洋溢着一种淡淡的热。
清完雪后风尘便回了屋,将昨夜收入屋中的兔子、鸡鸭都放出门去,稍事活动了一番,喂了吃食。自己则是悠哉的靠着床,端着一本《道德经》继续咂摸,越是读,就越是能感觉到那种玄妙、难言的意味。
整本《道德经》,有关于道的篇章,他已经咂摸了许久,德、经两部分,亦粗略的读过三两遍。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些经文已经碎开来在他的心中驰骋、组合。
由原本的混沌,变得清晰……
这个世界……本就因“我”的认识而存在,当“我”生出后,世界便在“我”的认识中,逐渐丰满,而那丰满起来的认识,是一种耳、鼻、口、舌、触、意对外界的反映、整合,此谓之“道”也!而此一切的发端,却并非是“道”而是那一“玄牝之门”,亦可谓之曰:众妙之门。
故,有欲以观其妙,无欲以观其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很清晰,很明确,但要理解,却要刨开一切的已知。
理解这一众妙之门、玄牝之门,他却足足用了半年多的咂摸,以哪种婴儿一般的纯粹,日复一日,才终究理解。
那一道门就是外界、内界的门户。
内、外相通的门户。
外界的一应,透过这一门户,反映于内界,这便是道。这一个道,壮大、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体系,那便是德。将内界的德,反之于外界,用内界的认识,去作用于外界,这便是一种经。
是以有言:道生之,德畜之,执一而为天下式。
一个框架……
一个有些简单,却根本的框架,便被他如此的打磨出来,简单却根本,原本蒙尘,只是在默默作用的一条线索,也逐渐变得清晰、了然。所有人的认识,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脱离这一个根本的框架。
这一个框架就像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两条线,交叉起来的“x”,将我和内、外都勾连在了一起,将整个世界和我,以及我的一切都联系在了一起。
这已经包含了一切。
……
“天人合一……”
风尘只能想到这一个词语,放在这里,最是贴切。
而《道德经》中对此的解释,便是:
域内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
便是如此的简单!
风尘的脸上,透出一种淡淡的明悟、喜悦,含沙不知何时钻进了他的怀里,和他一同看书,一直安安静静的到了中午,吃过饭后便是午休,含沙带着风尘出神,坐而论道,于这种阴神出体后的状态,风尘已经熟悉,风尘道:“我刚想起一张图,这便画给你看……”风尘便画出一张图来,用这张图来概括自己的所悟,就是两条交叉的线,夹出了左右对称的钝角,分在左右写出了内、外,解释了几句。言道:“含沙你看,这便是我读《道德经》最终看到的东西,虽然简陋,但脱离不出这一个框架。沟通内外者,众妙之门,玄牝也;内之于外,外之于内,不求一个准确的说法,就是人的精神对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但这种说法,终归是不准确的,可要让含沙理解他的意思,却也足够成为一个理解的媒介了——含沙也的确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含沙毕竟也是成就了婴儿,且上过大学的,又怎么会听不懂?在这些道道上的造诣,却要比风尘高很多。
但风尘的悟性、灵犀,却着实令人惊讶。
含沙颌首,道:“不错……你可知,你画的这个,早就有了,并且要比你画的更加详尽、调理一些。”
含沙也不卖关子,便直接以术法在二人之间显出两幅图来:
一幅乃是《河图》。
一幅乃是《洛书》。
这两幅图,风尘并不陌生,在数学课上就特意的学习过。
含沙手指一指,道:“你看,是否要更加周全一些?”
但风尘却有些疑惑,看不懂。
问:“什么意思?”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含沙又一点,《河图》、《洛书》上的字,就发生了变化。由原本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般文字,变成了扭曲、难辨的甲骨文,说道:“这样一来,你是否感觉好认一些?你那个图,看看是不是《洛书》的那个五?”风尘细看,还真是,喃道:“这莫非……”
含沙笑,言道:“看出来了?这二图,便是由你的那一个认识过来的。你读过生物,读过历史,自然知道人的眼界、认识或者局限于时代。但人的智慧,却是超脱了时代的!”
风尘点头,由衷道:“《河图》、《洛书》,想来是假借了神怪之名,实际上却是圣人自我领悟的。”
含沙道:“也许真的有巧合也说不定……但借神怪之名的可能性却更大。但无论如何,这却是直接指向了所有生命的根本。”
风尘道:“这图我倒是有些看不懂……”
“那便亡其字,观其形,而得其意。”
“当如是……”
……
二人交谈不久,便退出了这种状态。风尘一觉醒来,神采奕奕。起后便找来纸笔,以甲骨文书写,将《河图》《洛书》画出来,贴在挨着铺的墙上,方便随时去看,去想。这雪后的第一天过的极为安详、平静,人的心也为之平静……
夜,风尘盘膝坐下,手安放在自己的腹部,护住了自己的肚脐,垂目明明,只是一垂目,便入了静中。
身周的天地似乎为之收敛,化作了灰蒙蒙的三尺。
他忘却形骸。
照见灵台!
借着那雪夜里更亮的天光。
见了三尺灵台。
趴在胸口的黄鼬一个骨碌就骨碌到了他双腿之间的被窝上,然后便盯着他呲牙不已。
风尘强调:“可是你先捉弄我的……”
可含沙却不和他讲这个道理——
不管是女人,还是女妖怪,都是不怎么讲“道理”的,含沙跳起一道黄影,抱住他的手,就一阵咬,前爪搂抱,后抓踢蹬,风尘只是无语的看……都是成仙的人了,要不要还这么幼稚?你说你喜欢路易威登,喜欢那啥也就罢了,这和小猫一样的小脾气,是闹哪样呢?“那个,我错了还不行么?”含沙略微的停了一下,然后就继续咬、蹬——这算是道歉的语气么?一点诚意都没有好伐!
风尘……
“行行行,我诚恳道歉。我错了我错了我错了……以后就你可以欺负我,我不能欺负你,别咬了,饿不饿?”
含沙这才放开他,没有再闹。
起来收拾了被褥,风尘便将门推开,贴着门足足背(在角落里堆积)了两尺厚的雪,幸好门是朝里开的,要是朝外开,也就开不开了。放眼望去,是白茫茫的一片,冷风刺骨,一层雪沫在风中掠地飞扬,足足飞起数米高,更有一鳞一鳞的,在风吹动下如同海浪一般的蠕动,一些风中的尘埃贴在地上,形成了黑色的波纹。远处的小山丘,林带都是白茫茫的,是一片白色的海。
风尘吸一口气,那一口气真冷,让人从里到外的感觉到一股凉意。那不是一种冷,而是一种浸透心底的凉。
他逆反先天,成就婴儿,已经算得上是寒暑不侵。
只要不是去了南极、北极这样的极端环境。
又怎么会冷?
怎么会怕冷?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这大气,让人的心胸为之开阔。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将自家的门前清理出一条路来,房子周围也要将雪清理开。不然这集装箱可受不了雪水的侵蚀,很容易就会生锈、腐朽……
“啪!”
门重重一合,震出一声闷响。
白晃晃的一片被隔绝。
风尘取了铁锹,便又开门,含沙稳当的盘踞在他的肩头。风尘问:“我去铲雪,你也去?”
含沙便跳下来,正落在他的铺上,钻进了被子里。
风尘笑,便站在屋内门口,一铁锹一铁锹的将门口豁开了一条一米来宽的道路,露出被雪浸的发黑、发褐色的泥土,踩在上面,是一种硬朗的、脚踏实地的感觉,很实在。清理出的雪,风尘将之随意的抛洒左右,有了一条道路后,就将房门关上,却是怕冷气进了屋子,将房间内的暖意冲散——他的集装箱房可没有生暖气、煤炉之类的,热气一散,再要积蓄出来,却不容易。虽然他已经是寒暑不侵的体质,逆反了先天,可那种冬日的冰凉却依然并不好受……
遂,又将集装箱房的前后左右都清理出黑色的土地,又清了屋顶的积雪,整个人的身上都洋溢着一种淡淡的热。
清完雪后风尘便回了屋,将昨夜收入屋中的兔子、鸡鸭都放出门去,稍事活动了一番,喂了吃食。自己则是悠哉的靠着床,端着一本《道德经》继续咂摸,越是读,就越是能感觉到那种玄妙、难言的意味。
整本《道德经》,有关于道的篇章,他已经咂摸了许久,德、经两部分,亦粗略的读过三两遍。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些经文已经碎开来在他的心中驰骋、组合。
由原本的混沌,变得清晰……
这个世界……本就因“我”的认识而存在,当“我”生出后,世界便在“我”的认识中,逐渐丰满,而那丰满起来的认识,是一种耳、鼻、口、舌、触、意对外界的反映、整合,此谓之“道”也!而此一切的发端,却并非是“道”而是那一“玄牝之门”,亦可谓之曰:众妙之门。
故,有欲以观其妙,无欲以观其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很清晰,很明确,但要理解,却要刨开一切的已知。
理解这一众妙之门、玄牝之门,他却足足用了半年多的咂摸,以哪种婴儿一般的纯粹,日复一日,才终究理解。
那一道门就是外界、内界的门户。
内、外相通的门户。
外界的一应,透过这一门户,反映于内界,这便是道。这一个道,壮大、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体系,那便是德。将内界的德,反之于外界,用内界的认识,去作用于外界,这便是一种经。
是以有言:道生之,德畜之,执一而为天下式。
一个框架……
一个有些简单,却根本的框架,便被他如此的打磨出来,简单却根本,原本蒙尘,只是在默默作用的一条线索,也逐渐变得清晰、了然。所有人的认识,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脱离这一个根本的框架。
这一个框架就像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两条线,交叉起来的“x”,将我和内、外都勾连在了一起,将整个世界和我,以及我的一切都联系在了一起。
这已经包含了一切。
……
“天人合一……”
风尘只能想到这一个词语,放在这里,最是贴切。
而《道德经》中对此的解释,便是:
域内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
便是如此的简单!
风尘的脸上,透出一种淡淡的明悟、喜悦,含沙不知何时钻进了他的怀里,和他一同看书,一直安安静静的到了中午,吃过饭后便是午休,含沙带着风尘出神,坐而论道,于这种阴神出体后的状态,风尘已经熟悉,风尘道:“我刚想起一张图,这便画给你看……”风尘便画出一张图来,用这张图来概括自己的所悟,就是两条交叉的线,夹出了左右对称的钝角,分在左右写出了内、外,解释了几句。言道:“含沙你看,这便是我读《道德经》最终看到的东西,虽然简陋,但脱离不出这一个框架。沟通内外者,众妙之门,玄牝也;内之于外,外之于内,不求一个准确的说法,就是人的精神对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但这种说法,终归是不准确的,可要让含沙理解他的意思,却也足够成为一个理解的媒介了——含沙也的确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含沙毕竟也是成就了婴儿,且上过大学的,又怎么会听不懂?在这些道道上的造诣,却要比风尘高很多。
但风尘的悟性、灵犀,却着实令人惊讶。
含沙颌首,道:“不错……你可知,你画的这个,早就有了,并且要比你画的更加详尽、调理一些。”
含沙也不卖关子,便直接以术法在二人之间显出两幅图来:
一幅乃是《河图》。
一幅乃是《洛书》。
这两幅图,风尘并不陌生,在数学课上就特意的学习过。
含沙手指一指,道:“你看,是否要更加周全一些?”
但风尘却有些疑惑,看不懂。
问:“什么意思?”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含沙又一点,《河图》、《洛书》上的字,就发生了变化。由原本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般文字,变成了扭曲、难辨的甲骨文,说道:“这样一来,你是否感觉好认一些?你那个图,看看是不是《洛书》的那个五?”风尘细看,还真是,喃道:“这莫非……”
含沙笑,言道:“看出来了?这二图,便是由你的那一个认识过来的。你读过生物,读过历史,自然知道人的眼界、认识或者局限于时代。但人的智慧,却是超脱了时代的!”
风尘点头,由衷道:“《河图》、《洛书》,想来是假借了神怪之名,实际上却是圣人自我领悟的。”
含沙道:“也许真的有巧合也说不定……但借神怪之名的可能性却更大。但无论如何,这却是直接指向了所有生命的根本。”
风尘道:“这图我倒是有些看不懂……”
“那便亡其字,观其形,而得其意。”
“当如是……”
……
二人交谈不久,便退出了这种状态。风尘一觉醒来,神采奕奕。起后便找来纸笔,以甲骨文书写,将《河图》《洛书》画出来,贴在挨着铺的墙上,方便随时去看,去想。这雪后的第一天过的极为安详、平静,人的心也为之平静……
夜,风尘盘膝坐下,手安放在自己的腹部,护住了自己的肚脐,垂目明明,只是一垂目,便入了静中。
身周的天地似乎为之收敛,化作了灰蒙蒙的三尺。
他忘却形骸。
照见灵台!
借着那雪夜里更亮的天光。
见了三尺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