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仙子等人与罗幺娘用了一种比较隐蔽的联络手段,法子出自张宁的口述。$文学网$便是先选中一家古董店铺,桃花仙子的人先将一件普通的东西放在里面让店家代售,但价格却标注得很高;当然不相干的人不可能花大价钱去买一件成色普通之物。可是它总是卖出去,主要一出手,便是对方要求在约定地点联络的信号。
这种细作方式出于张宁的首创,既不为人知也考虑得比较严密,几乎不会暴露。因为这种蹊跷的事在世上有个很合理的解释,那便是官场贿赂手段:受贿者将一件东西放到店铺里,说是传家宝让人代售;接着行贿罪就以高价买下,一买一卖之间利益便在隐秘之中流通了。开古董店的商贾遇到这种事便会趁机从中索要高额中价费,利益均沾;但他们一般不会怀疑和细作活动有关。张宁在大明官场当了几年官,对这些东西还是有点了解,故而巧做改变应用于细作,至今还没暴露过。
桃花仙子在扬州府乡下的顾庄呆了几日,进城的探子发现代售之物已经售出,便急忙回去将信号禀报。
那天在扬州城遇上了事,不料短短几天就消停了。桃花仙子不知其中有何内情,但几日罗幺娘联络,她决定要冒这个险,重新潜入扬州城。
当他们离开顾庄,来到城里一间预付住宿费包下一个月的客房时,桃花仙子仍旧压抑不住内心的忐忑不安。
约好的罗幺娘还没有来,也许她会在夜幕降临后才过来?桃花仙子一面听着周围的动静,一面从窗户缝隙里观察外面的情况。扬州城内车水马龙,朝廷控制江淮地区后维持了良好的秩序,市面也渐渐繁荣,但是如此光景下对于桃花仙子却同样如同龙潭虎穴。因为她没有这个地区的合法身份。
以前多年走惯了江湖,贩运私盐时不止一次直接与官府巡检武装冲突,然后面临捕快的追捕;还有同样走江湖的同行,也可能为了一点利益不讲信义。每一次她心里都会忐忑害怕……到现在也同样如此,这种事好像无论经历过多少次,也习惯不了。
她口头上不说,但心里有时候还是会想:张宁为什么还会要求她做这些事?
他温和而怜惜的目光,难道只是伪装?或者他和很久以前的“桃花山庄”庄主彭天恒有几分相似,也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件可利用的工具?至于喜欢暧昧,并不代表什么,当年彭天恒也觉得她有姿色几度想与她上床,要不是忌惮她和建文余党的关系,会怎么做还难说。
不是这样的!桃花仙子很快想起,在卢溪苗军大营时,张宁让他去刺杀官府使者,黎明前夕的黑暗之中,他抓住自己的手腕艰难的抉择和放开;她又想起,在硝烟弥漫炮火轰鸣的战阵上,炮弹在周围弹飞、横尸遍野的景象,他就站在战火纷飞的战场前面,他或许有苦衷。桃花仙子好似看到了那张镇定却隐含彷徨的脸。
女人总是太容易想的是细枝末节,一些细微的感受。她也不例外,一瞬间一个时刻的感觉,比通过前后因果推论的结论更加重要。
就在这时,门外想起了敲门声。桃花仙子立刻从片刻的分神中回过神来,提起小心,示意随从开门。
来人不是罗幺娘,却是她的侍女,只送来了一封信。桃花仙子叫一个人出去确认有没有人跟踪,然后拆开信封看内容。
字迹是罗幺娘亲笔,信中言暂时不便见面……果然罗幺娘虽然念旧,还是有所顾虑的,她似乎并不愿意为了帮助她们冒太大的险。不过信中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司礼监掌印王狗儿有一个心腹宦官王振,每逢三六九会自北城河那边出来采办用度之物,并将宦官王振进入的地方、常走的路线描述了一番。因为上次桃花仙子提及过,想找王狗儿。
桃花仙子见状已看到了希望,有了这个消息,要找王振、再通过王振见王狗儿就容易多了。
……三月初三,正逢消息中所称的日子。果然那尖嘴猴腮、左右眼大小不一的面丑宦官从预料中的地方出行宫来了。为宫中采办用度之物是个很有油水的差事,大明前中期的宦官胆子还没那么大,但一件价值一两的东西到了内务账面上就是一两五钱或二两是必定的事。如此肥差,掌权的王狗儿当然要交给自己人负责,同时自己不出面不担风险还能分大头。这个人便是王振。
王振身边有一大票宦官,大多是挑担背东西的,他自己只管按账面上的东西买,自己记账。
正当他走进一家粮油杂货辅,本着很负责的态度要去仓库亲自看货时,忽然门口走廊上一个妇人的声音道:“王公公别来无恙乎?”
这倒让王振愣了,他回头一看,见一个着袍服的妇人戴着帷帽。虽然看不真脸,但听声音就知道自己并不认识……除了宫女,王振所认识的妇人实在屈指可数,他的长相就决定了不太可能有女人缘,所以很容易判断是不是熟人。不过王振是成年后才自阉入宫的,和家乡的关系不像一般宦官那么干净,心下还纳闷:难道是家中妻子委托的人?
王振好奇地问道:“你是何人,认识咱家?”
那妇人说道:“妾身自南直隶来,受人之托为您带了一封家书,请王公公认收。”还真是巧,王狗儿正那么猜测,这妇人就这么说了。她自然就是桃花仙子。
一个宦官已成阉人,一般是自家人觉得蒙羞不会认他,他常常也会到宫里后重新改名换姓;反过来如果家人还认他,他也没太多好避讳的。有的当红太监出息了,还会寻机回乡体验衣锦还乡的感觉,当然地方官和士绅表面上不敢得罪,内心里是不是真正看得起倒也难说。
王振便叫桃花仙子上前来给他书信。
既然是家书,当然是他亲自瞧。实际上旁边的其他宦官绝大部分根本就不识字,可王振不同,他是正经考上过秀才的文人。
王振一看,是什么家书?里面第一张纸上是行云流水书法很好的字,上面写着:当年王掌印与王振合谋对付太监海涛,曾与本王(张宁)内外照应,由王振从中搭桥牵线,以书信往来;不知王掌印处是否留有本王的片言只语(有也没用了),但本王手里却还有好几封原稿。特意叫人随意临摹了一张送来,让王掌印瞧瞧,是否还记得当年之事……
王振一张不太对称的脸顿时变色。
桃花仙子道:“王公公看了家书,现在是否可以借一步说话?”
王振左右看了看,下令其它宦官在外面守着,连店铺掌柜也挡在外面。接着便带桃花仙子就近进了储存货物的一个仓库内。他压低声音急道:“当年张平安还是朝廷命官,咱们怎么知道他是反贼?就凭这点事,你们想干什么,想要挟咱们?”
桃花仙子表现得还算镇定:“湘王的意思、不是说你们与他当年有过内外合谋有何不对,而是此事本身的内情。难道王公公已经忘记了,还是王狗儿根本就没告诉你实情?”
“什么实情?”王振紧皱眉头,小眼睛转了转在思量什么。他不敢轻举妄动,但好像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范。
桃花仙子道:“海涛毒死先帝嫔妃,是他阴谋下毒,还是查获的‘香灰’里确实有毒?这桩旧案可是关系到当今天子的皇祖父驾崩的大案;本来已经水落石出揭案了,可如果另有隐情旧事重提……我认为此事,你还得回去告诉王狗儿,让他和咱们谈谈才说得清楚。你觉得呢?或是认为你一个人就能自作主张?”
王振不需要多想,当下就回答:“如何联络你们?咱家先告诉干爹王掌印,让他老人家拿主意。”
他的回答在桃花仙子、也在张宁多日前谋划时的预料之中,既然此事并不止牵连到王振、而且王振也不算主谋,他当然没必要自己独自承担,向其背后的靠山通气才是最简单划算又明智的办法。
仅仅靠海涛那件事没法真正威胁到王狗儿的,桃花仙子必须见到王狗儿本人后,用另一件事诈他。那件事非常严重,就是永乐帝驾崩案。
这件事本来已经如同桃花仙子所说告一段落了,不过其中十分曲折。大概起因就是胡滢在永乐帝的灵堂里闻到一股奇特的香味,然后在调查建文余党过程中见识过此物,从而引出了永乐帝被奇毒所害才于北征途中骤然驾崩的质疑;后来太监海涛又意图利用这件事来打击政敌王狗儿,在宣德面前争斗了好几个回合。
真相是什么,永乐帝是被奸细毒死的?谁下的毒,是不是王狗儿;或者另有其人?谁也不知道,起码张宁没搞清楚。
张宁当年在胡滢手下做官,经手过不少有关的案情,知道一些来龙去脉,但饶是如此也没查明白……不过他觉得可以用这件事来诈王狗儿一回。如果真的是王狗儿干的,他肯定心虚得厉害,也难免会认为张宁已经知道了秘密,毕竟张宁现在的身份是建文皇子、人又在那边;就算不是王狗儿干的,经过了那么多曲折,他也会怀疑另有其人,他自己没干却也脱不了干系。
……王狗儿真要和永乐帝之死有一点点关系,他必定死无葬身之地。宣德帝对朱棣的感情比对任何人都深、包括他的父母;当年只有几岁,就被爷爷带在身边,文治武功予以教导示范,其中的深切感情外人难懂,甚至朱棣传位给朱高炽不是因为长子的身份,更多是因为他的孙子。朱棣是宣德帝的嫡亲的祖父、更是他崇拜的偶像,在宣德帝心里就像一座高山一个神一般的地位。谁动了他的神、他的信仰,一个太监阉人?下场不言而喻……
这种细作方式出于张宁的首创,既不为人知也考虑得比较严密,几乎不会暴露。因为这种蹊跷的事在世上有个很合理的解释,那便是官场贿赂手段:受贿者将一件东西放到店铺里,说是传家宝让人代售;接着行贿罪就以高价买下,一买一卖之间利益便在隐秘之中流通了。开古董店的商贾遇到这种事便会趁机从中索要高额中价费,利益均沾;但他们一般不会怀疑和细作活动有关。张宁在大明官场当了几年官,对这些东西还是有点了解,故而巧做改变应用于细作,至今还没暴露过。
桃花仙子在扬州府乡下的顾庄呆了几日,进城的探子发现代售之物已经售出,便急忙回去将信号禀报。
那天在扬州城遇上了事,不料短短几天就消停了。桃花仙子不知其中有何内情,但几日罗幺娘联络,她决定要冒这个险,重新潜入扬州城。
当他们离开顾庄,来到城里一间预付住宿费包下一个月的客房时,桃花仙子仍旧压抑不住内心的忐忑不安。
约好的罗幺娘还没有来,也许她会在夜幕降临后才过来?桃花仙子一面听着周围的动静,一面从窗户缝隙里观察外面的情况。扬州城内车水马龙,朝廷控制江淮地区后维持了良好的秩序,市面也渐渐繁荣,但是如此光景下对于桃花仙子却同样如同龙潭虎穴。因为她没有这个地区的合法身份。
以前多年走惯了江湖,贩运私盐时不止一次直接与官府巡检武装冲突,然后面临捕快的追捕;还有同样走江湖的同行,也可能为了一点利益不讲信义。每一次她心里都会忐忑害怕……到现在也同样如此,这种事好像无论经历过多少次,也习惯不了。
她口头上不说,但心里有时候还是会想:张宁为什么还会要求她做这些事?
他温和而怜惜的目光,难道只是伪装?或者他和很久以前的“桃花山庄”庄主彭天恒有几分相似,也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件可利用的工具?至于喜欢暧昧,并不代表什么,当年彭天恒也觉得她有姿色几度想与她上床,要不是忌惮她和建文余党的关系,会怎么做还难说。
不是这样的!桃花仙子很快想起,在卢溪苗军大营时,张宁让他去刺杀官府使者,黎明前夕的黑暗之中,他抓住自己的手腕艰难的抉择和放开;她又想起,在硝烟弥漫炮火轰鸣的战阵上,炮弹在周围弹飞、横尸遍野的景象,他就站在战火纷飞的战场前面,他或许有苦衷。桃花仙子好似看到了那张镇定却隐含彷徨的脸。
女人总是太容易想的是细枝末节,一些细微的感受。她也不例外,一瞬间一个时刻的感觉,比通过前后因果推论的结论更加重要。
就在这时,门外想起了敲门声。桃花仙子立刻从片刻的分神中回过神来,提起小心,示意随从开门。
来人不是罗幺娘,却是她的侍女,只送来了一封信。桃花仙子叫一个人出去确认有没有人跟踪,然后拆开信封看内容。
字迹是罗幺娘亲笔,信中言暂时不便见面……果然罗幺娘虽然念旧,还是有所顾虑的,她似乎并不愿意为了帮助她们冒太大的险。不过信中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司礼监掌印王狗儿有一个心腹宦官王振,每逢三六九会自北城河那边出来采办用度之物,并将宦官王振进入的地方、常走的路线描述了一番。因为上次桃花仙子提及过,想找王狗儿。
桃花仙子见状已看到了希望,有了这个消息,要找王振、再通过王振见王狗儿就容易多了。
……三月初三,正逢消息中所称的日子。果然那尖嘴猴腮、左右眼大小不一的面丑宦官从预料中的地方出行宫来了。为宫中采办用度之物是个很有油水的差事,大明前中期的宦官胆子还没那么大,但一件价值一两的东西到了内务账面上就是一两五钱或二两是必定的事。如此肥差,掌权的王狗儿当然要交给自己人负责,同时自己不出面不担风险还能分大头。这个人便是王振。
王振身边有一大票宦官,大多是挑担背东西的,他自己只管按账面上的东西买,自己记账。
正当他走进一家粮油杂货辅,本着很负责的态度要去仓库亲自看货时,忽然门口走廊上一个妇人的声音道:“王公公别来无恙乎?”
这倒让王振愣了,他回头一看,见一个着袍服的妇人戴着帷帽。虽然看不真脸,但听声音就知道自己并不认识……除了宫女,王振所认识的妇人实在屈指可数,他的长相就决定了不太可能有女人缘,所以很容易判断是不是熟人。不过王振是成年后才自阉入宫的,和家乡的关系不像一般宦官那么干净,心下还纳闷:难道是家中妻子委托的人?
王振好奇地问道:“你是何人,认识咱家?”
那妇人说道:“妾身自南直隶来,受人之托为您带了一封家书,请王公公认收。”还真是巧,王狗儿正那么猜测,这妇人就这么说了。她自然就是桃花仙子。
一个宦官已成阉人,一般是自家人觉得蒙羞不会认他,他常常也会到宫里后重新改名换姓;反过来如果家人还认他,他也没太多好避讳的。有的当红太监出息了,还会寻机回乡体验衣锦还乡的感觉,当然地方官和士绅表面上不敢得罪,内心里是不是真正看得起倒也难说。
王振便叫桃花仙子上前来给他书信。
既然是家书,当然是他亲自瞧。实际上旁边的其他宦官绝大部分根本就不识字,可王振不同,他是正经考上过秀才的文人。
王振一看,是什么家书?里面第一张纸上是行云流水书法很好的字,上面写着:当年王掌印与王振合谋对付太监海涛,曾与本王(张宁)内外照应,由王振从中搭桥牵线,以书信往来;不知王掌印处是否留有本王的片言只语(有也没用了),但本王手里却还有好几封原稿。特意叫人随意临摹了一张送来,让王掌印瞧瞧,是否还记得当年之事……
王振一张不太对称的脸顿时变色。
桃花仙子道:“王公公看了家书,现在是否可以借一步说话?”
王振左右看了看,下令其它宦官在外面守着,连店铺掌柜也挡在外面。接着便带桃花仙子就近进了储存货物的一个仓库内。他压低声音急道:“当年张平安还是朝廷命官,咱们怎么知道他是反贼?就凭这点事,你们想干什么,想要挟咱们?”
桃花仙子表现得还算镇定:“湘王的意思、不是说你们与他当年有过内外合谋有何不对,而是此事本身的内情。难道王公公已经忘记了,还是王狗儿根本就没告诉你实情?”
“什么实情?”王振紧皱眉头,小眼睛转了转在思量什么。他不敢轻举妄动,但好像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范。
桃花仙子道:“海涛毒死先帝嫔妃,是他阴谋下毒,还是查获的‘香灰’里确实有毒?这桩旧案可是关系到当今天子的皇祖父驾崩的大案;本来已经水落石出揭案了,可如果另有隐情旧事重提……我认为此事,你还得回去告诉王狗儿,让他和咱们谈谈才说得清楚。你觉得呢?或是认为你一个人就能自作主张?”
王振不需要多想,当下就回答:“如何联络你们?咱家先告诉干爹王掌印,让他老人家拿主意。”
他的回答在桃花仙子、也在张宁多日前谋划时的预料之中,既然此事并不止牵连到王振、而且王振也不算主谋,他当然没必要自己独自承担,向其背后的靠山通气才是最简单划算又明智的办法。
仅仅靠海涛那件事没法真正威胁到王狗儿的,桃花仙子必须见到王狗儿本人后,用另一件事诈他。那件事非常严重,就是永乐帝驾崩案。
这件事本来已经如同桃花仙子所说告一段落了,不过其中十分曲折。大概起因就是胡滢在永乐帝的灵堂里闻到一股奇特的香味,然后在调查建文余党过程中见识过此物,从而引出了永乐帝被奇毒所害才于北征途中骤然驾崩的质疑;后来太监海涛又意图利用这件事来打击政敌王狗儿,在宣德面前争斗了好几个回合。
真相是什么,永乐帝是被奸细毒死的?谁下的毒,是不是王狗儿;或者另有其人?谁也不知道,起码张宁没搞清楚。
张宁当年在胡滢手下做官,经手过不少有关的案情,知道一些来龙去脉,但饶是如此也没查明白……不过他觉得可以用这件事来诈王狗儿一回。如果真的是王狗儿干的,他肯定心虚得厉害,也难免会认为张宁已经知道了秘密,毕竟张宁现在的身份是建文皇子、人又在那边;就算不是王狗儿干的,经过了那么多曲折,他也会怀疑另有其人,他自己没干却也脱不了干系。
……王狗儿真要和永乐帝之死有一点点关系,他必定死无葬身之地。宣德帝对朱棣的感情比对任何人都深、包括他的父母;当年只有几岁,就被爷爷带在身边,文治武功予以教导示范,其中的深切感情外人难懂,甚至朱棣传位给朱高炽不是因为长子的身份,更多是因为他的孙子。朱棣是宣德帝的嫡亲的祖父、更是他崇拜的偶像,在宣德帝心里就像一座高山一个神一般的地位。谁动了他的神、他的信仰,一个太监阉人?下场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