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支军队
要是其他督军听到这样的话,笑的嘴巴能裂到后脑勺,连拉壮丁的功夫都省了,而且还是训练有素的精兵。精兵不是说说的,是要靠实战堆出来的,是一士兵从战争中活下来的,才能作为精兵。
平时训练有板有眼,军列走的四平八稳,打仗的时候炮一响,尿了,这还是新兵蛋子。
放在军队里,那不过是充数的。
张作霖为什么前两次和吴佩孚对阵都输了,输的一点底气都没有还不是奉军都是新兵,平时在自己的地盘那个叫雄壮威武,欺负老百姓那个叫狠。
可是一到战场上,脸也白了,汗也冒了,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样的军队,人数再多也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只要有几个还能喘气,感觉不对劲,阵前逃跑的,呼啦一下子能拉出去数千上万人,没跑的也不要紧,一个个举着步枪等着被招安呢
为什么张学良和郭松林指挥的两个团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让张作霖喜出望外并不是这支数千人马打出了奉军的威风,而是这是第一次直奉大战之中,唯一的两支没有逃跑的成编制作战部队,这没啥好光荣的,但张作霖却大张旗鼓的搞了一次授奖仪式,表彰这支部队在战场上稳如泰山其实就是没跑,估计他老人家也不好意思说出口。没当逃兵就能授奖,还给两人都升官了,张作霖也是任性到了让吴佩孚没有了想法。张学良是亲儿子,郭松龄算是哪个
奉军要是有一个旅的精锐,指哪儿打哪儿,张作霖能输的这么惨
这样的好事,轮到王学谦的头上,他却为难了。
几乎和张作霖一样任性,不过方向是截然相反的。浙军不需要其他派系的军队进入这个系统。因为,这样会破坏浙军的征兵体系。
在民国其他地方还在用大洋吸引傻乎乎来的赶集青壮。浙军已经玩起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游戏。境界不一样,导致的需求也不一样。搁在其他军阀面前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在王学谦的面前就成了累赘。
几乎是肉眼可见的速度,王学谦的笑容收敛了下去。陈炯明也是个懂事的人,这时候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王先生,你不用多心。我不要兵权,那些部下都是跟着我南征北战的老兵,我只是想要给他们找个吃饭的地方。”
“不是军权的问题。”
这话说出来。陈炯明身上那股子精气神一下子泄了下去,仿佛就像是戳爆的皮球,软绵绵的,提不起一丝丝的劲来。
王学谦摆手道:“陈大帅多心了,子高不是为此担忧。”
陈炯明虽说口中不止一次的说王先生高义,可心里头一百个不相信,这等好事面前,还有往外推的
他相信,要是李厚基坐在他的面前,得跪下和他拜把子。
可他还是不明白浙军的军事体系。王学谦有钱,浙商也有钱,尤其是大开发之后的宁波,将原本上海的不少美洲贸易转移到了浙江的宁波。上海控制着民国60的出口贸易额度,这一点,就算是天津也没法去争,资源上的先天优势,让上海的对外贸易一直是民国最为依靠的经济来源。
而浙商控制了这其中的一半以上,加上税收和收入,这笔钱足够让任何一个浙江督军任性到玩出花来。
尤其是铁路。公路,港口等大工程的开建和陆续的使用,浙江的经济腾飞已经不用去看就知道的,甩开了民国其他省份一条街都不止。赋税每年增加的速度简直让做政府税收部门都觉得心惊胆战。工业化的崛起。根本就不是农业为主导经济所能够想象到的局面。
西线铁路的建造,带来的不仅仅是战略的延伸,更多的是市场的开拓,只要在两年内,预期将铁路修建到湖南和广西广东三省交接,就能开辟一个让英国人都眼馋的超级市场。
再过两年。浙江就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会发现钱多到不知道怎么花。
这也是当初老马给王学谦出的一个主意,民国实现整体工业化,这个想法就不要闹了,干脆让浙江工业化,然后不断的蚕食民国其他市场。一句话,便宜洋鬼子,还不如这样便宜自己人。浙江的工商业能够在短期内吃饱,爆发出惊人的经济实力,就是基于这个基础。同时工业的崛起,连带着武器装备这些都不是问题。
王学谦就是这样做的,一开始确实比较困难,要不是铁路带来的巨大红利,他甚至担心要往里面贴钱。贴钱不至于,但发行政府债券刻不容缓。
可熬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工厂开工,订单下达。就算是军队之中,不少开支也是民用工厂提供的。在输出不足工厂的生产能力的时候,用政府收入拉动工厂的生产能力,而军队落下了装备。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尤其面对浙江的军事实力,江西,连带着湖南等省份都没有心思刻意的和王学谦打擂台。加上商会的作用,在上海的商会本来就是全国各地的商人都有,不怕没有地方势力的介入。
当组装个木架子飞机都能卖高价的时候,王学谦没理由不任性。
精兵训练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精致的手工艺品,或许心血来潮收藏一点,可要是大批量打造,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
义务兵,免税政策,虽说招收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农民,识字困难。军队还义务给这些士兵三年的扫盲时间,等于士兵完成了兵役制度之后,还连带的培养了工厂的合格工人,稍微有点小聪明的就能往技工方向发展,这种模式如果让其他地区的军阀知道,不啻于天崩地裂的噩耗,这是要闹哪样
接下来话题就变得琐碎的多了。
从战略上的细分,浙军不需要作战勇猛,悍不畏死的精锐。因为现阶段的浙军没有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加上炮兵的被重视,步兵更需要学习的是协同作战。而不是逞勇好斗。
比如,浙军正在招标军靴的供应商,一年将供应超过十万双军靴,如果用牛皮靴。造价会很高而且不利于长途行军。胶鞋的耐磨性不如牛皮靴,但胜在轻便,一双加厚的帆布胶鞋只要两块钱。
军队后勤需要在作战时期保证肉类的供应,维持士兵的高消耗,但后勤不可能带着牛羊去前线。所以需要招标罐头工厂代为生产,作为战备库存。
因为没有军饷,义务兵的伙食会很好,当然也要弥补高强度训练造造成的体力流失。
陈炯明瞪着眼珠子,他不明白,为什么王学谦要这样做目的是什么,炫耀有钱恐怕不是这个原因。还是要警告他,一支完整编制的军队进入浙军体系内,是无法接受的,绝无可能的。
陈炯明甚至想打断王学谦的说辞。直接告诉他,老弟,没这么麻烦,要是你这么样我带来的部分粤军第一师的官兵,养三个月,爷们的话就不好使了。
和其他省份的督军相比,王学谦养兵跟养儿子似的,还是亲生的。而其他地方的督军哪里是养兵啊和养牲口差不多,就这一条,够兵变了。这年头。谁这么糟蹋粮食,让士兵管饱而且其他地方的军队也不要付出太多的军饷,因为平时不发饷,当兵的拿了军饷跑了怎么办
这些都是大问题。
也只有打仗的时候。士兵们才会想起来要发军饷,用不开拔来威胁长官,只能发一点。
浙军是不发军饷,可就凭浙军的这个养法,进了兵营的壮丁,就算是没钱拿。离开军营的时候估计也是抹着眼泪出来的。好这家伙,这样弄,一个月每个兵至少要吃掉八块大洋的伙食费。
零零总总,陈炯明算了一笔糊涂账,照着王学谦这样养兵,多少钱钱都禁不起糟蹋。
陈炯明觉得自己用糟蹋两个字,已经算是埋没了这两个字的含义。
张作霖的奉军,一年的财政收入最好的时候也就在000多万,今后几年会好一些。但这位是将能用的钱都花在了军队上,几年下来,养了四十万的军队。
可见,王学谦的钱比张作霖肯定宽裕的多,估计养这么多军队也不会太吃力。
“能冒昧的问一下吗浙军的军费开支”陈炯明噘着嘴,努力平复胸膛内汹涌的心情。
陈炯明已经觉得很小心了,这种问题很难答,一般军阀都当最高机密来看待。比裤腰带下面的那个祸害都守的严密的多。可王学谦不这样,反而笑着就说了出来:“这些都是公开的,财政收入的0为军费,另外还有5为准备金,作为浮动开支更新装备使用。这些钱已经刚好军队的开销。浙江几年的税收收入有望超过000万,那么就有200万军费。但是要恢复福州军港,这笔钱可能会有点紧。”
王学谦的话很简单,别的地方的规矩他不知道,在浙江,一万人的军队,一年的军费是个天文数字。浙江没有这笔开支准备,所以养不起。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王学谦表示,如果陈炯明的这些手下愿意接受其他方式的接纳,他可以考虑。
“福州船务局会复工,需要一些工人。另外,有色金属公司需要有经验的爆破工程师,军队的专业人才会被重用,前提是能够接受去矿上工作。另外铁路局会招收一批铁路维护人员,但是工资不高”诸如此类的工作机会,王学谦就像是一个劳务中介一样,语气不带任何感情,却有滔滔不绝之势。另外他告诫陈炯明,浙军和粤军在战术上有着天壤之别:“浙军正在适合步炮协同作战,太过勇敢的士兵,在战场上容易造成误伤”
这话很伤人,但陈炯明却无法反驳。
他就好像是在和另一个世界的督军谈论军队建设一样,茫然,却无可奈何。
“您就不怕公开军费之后,造成周边的而恐慌吗”陈炯明小心问。
王学谦豪气道:“但凡有点眼力的军政大员,都不会选择和浙军为敌。从军费开支和常备军的数目,这就不是一场对称的战争。没有一个地方实力派,会在开展之初就想到要输掉战争。”
“广东周围战火不断,财政上可以多投入一些,军费就没必要吝啬。一年2000万的军费,应该可以在几年内解决周围的敌对武装。”好死不死的,王学谦想起了广东的财政。
作为民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广东、江苏和浙江绝对领跑民国。一年的赋税也在000万左右。
陈炯明苦笑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军费最多也就在300多万。而且很多地方都被桂系占着,根本无法收税。”这也是孙大先生一开口向他要500万军费,陈炯明就炸了的原因之一。财政上根本就拿不出这么一笔钱来。加上广东的冗官冗员很多,政府效率低下,长期受到兵祸的荼毒,还有旱灾等接连赶在一起,都是造成广东近几年财政枯竭的原因。一个两个倒是不怕,赶在一起就要命了。
王学谦表示很难理解,可这才是陈炯明脸红的地方。没别的,几百年来,官场的规矩不能变:“漂没可能是吧”
连陈炯明都表示很难理解,但却真真实实的存在。这已经不是一个人欺骗他了,而是整个官场都在墨守成规的规矩。纵然他手握雄兵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整个官场都在坑他一个,只有极少数把理想当饭吃的好伙伴才是真心做事的。
相比之下,广州的官场更愿意接受陈炯明而不是孙大先生,因为前者比后者更容易蒙。
孙大先生也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明白事的人,可这位爷喜欢直来直去,想到哪儿就做哪儿,不管不顾的劲头谁也吃不消。就拿北伐来说,孙大先生先将怨气积攒到一定的程度,心中默念:袁世凯,段祺瑞,曹锟,
然后就很好理解了,代表正义一方的国党要替天行道,讨伐。
军费,税收,这些东西挤一挤就会出来。孙大先生只要在脑子里想一个军费数字,然后让政府官员给他弄来就可以了。
这样搞广东的官场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之中。因为符合了孙大先生的挤一挤的原则,他们那份就可能要少很多。要是一味的增税,商团的人要瞪眼,想来想去,只能拖。在有选择的时候,陈炯明的好处就显露出来了。不过陈炯明身上也有缺点,太过耿直,不知道变通。其实有些人很好糊弄的,孙大先生能被胡汉民、汪兆铭糊弄的将民族复兴作为己任,将自己当成民国的大救星。这就很说明问题,至少不用像李莲英伺候西太后那样卑躬屈膝,谈谈不着边际的理想,适当的表达一下所谓的理想,就能被孙大先生当成心腹看待。
当然,也不能揽权。陈炯明最大的悲哀就是他一手独揽军权,一手把持了政府。
这一套在孙大先生那里已经不好使了,十多年了,都是被这一套祸害,孙大先生要是还看不出来,那就是他眼瞎。
碰到陈炯明,原本就是自己的追随者,还能被这样糊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算孙大先生当时没有看出来,难道汪兆铭会看不出来胡汉民会看不出来谭延闿会不懂这里头的古怪
这些人没官当,窝在广州城里,嘴里的牢骚就多的很,只要每个人在孙大先生耳边说上两句,就能将陈炯明的狼子野心勾勒个不离十。
虽说商团对陈炯明更加接受一点,但军队内部国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陈炯明无法和孙大先生庞大的声望对抗。
在军队和政府各有主张的时候,拿枪的人说了算。未完待续。
...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雲来阁,或手机访问m.
要是其他督军听到这样的话,笑的嘴巴能裂到后脑勺,连拉壮丁的功夫都省了,而且还是训练有素的精兵。精兵不是说说的,是要靠实战堆出来的,是一士兵从战争中活下来的,才能作为精兵。
平时训练有板有眼,军列走的四平八稳,打仗的时候炮一响,尿了,这还是新兵蛋子。
放在军队里,那不过是充数的。
张作霖为什么前两次和吴佩孚对阵都输了,输的一点底气都没有还不是奉军都是新兵,平时在自己的地盘那个叫雄壮威武,欺负老百姓那个叫狠。
可是一到战场上,脸也白了,汗也冒了,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样的军队,人数再多也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只要有几个还能喘气,感觉不对劲,阵前逃跑的,呼啦一下子能拉出去数千上万人,没跑的也不要紧,一个个举着步枪等着被招安呢
为什么张学良和郭松林指挥的两个团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让张作霖喜出望外并不是这支数千人马打出了奉军的威风,而是这是第一次直奉大战之中,唯一的两支没有逃跑的成编制作战部队,这没啥好光荣的,但张作霖却大张旗鼓的搞了一次授奖仪式,表彰这支部队在战场上稳如泰山其实就是没跑,估计他老人家也不好意思说出口。没当逃兵就能授奖,还给两人都升官了,张作霖也是任性到了让吴佩孚没有了想法。张学良是亲儿子,郭松龄算是哪个
奉军要是有一个旅的精锐,指哪儿打哪儿,张作霖能输的这么惨
这样的好事,轮到王学谦的头上,他却为难了。
几乎和张作霖一样任性,不过方向是截然相反的。浙军不需要其他派系的军队进入这个系统。因为,这样会破坏浙军的征兵体系。
在民国其他地方还在用大洋吸引傻乎乎来的赶集青壮。浙军已经玩起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游戏。境界不一样,导致的需求也不一样。搁在其他军阀面前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在王学谦的面前就成了累赘。
几乎是肉眼可见的速度,王学谦的笑容收敛了下去。陈炯明也是个懂事的人,这时候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王先生,你不用多心。我不要兵权,那些部下都是跟着我南征北战的老兵,我只是想要给他们找个吃饭的地方。”
“不是军权的问题。”
这话说出来。陈炯明身上那股子精气神一下子泄了下去,仿佛就像是戳爆的皮球,软绵绵的,提不起一丝丝的劲来。
王学谦摆手道:“陈大帅多心了,子高不是为此担忧。”
陈炯明虽说口中不止一次的说王先生高义,可心里头一百个不相信,这等好事面前,还有往外推的
他相信,要是李厚基坐在他的面前,得跪下和他拜把子。
可他还是不明白浙军的军事体系。王学谦有钱,浙商也有钱,尤其是大开发之后的宁波,将原本上海的不少美洲贸易转移到了浙江的宁波。上海控制着民国60的出口贸易额度,这一点,就算是天津也没法去争,资源上的先天优势,让上海的对外贸易一直是民国最为依靠的经济来源。
而浙商控制了这其中的一半以上,加上税收和收入,这笔钱足够让任何一个浙江督军任性到玩出花来。
尤其是铁路。公路,港口等大工程的开建和陆续的使用,浙江的经济腾飞已经不用去看就知道的,甩开了民国其他省份一条街都不止。赋税每年增加的速度简直让做政府税收部门都觉得心惊胆战。工业化的崛起。根本就不是农业为主导经济所能够想象到的局面。
西线铁路的建造,带来的不仅仅是战略的延伸,更多的是市场的开拓,只要在两年内,预期将铁路修建到湖南和广西广东三省交接,就能开辟一个让英国人都眼馋的超级市场。
再过两年。浙江就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会发现钱多到不知道怎么花。
这也是当初老马给王学谦出的一个主意,民国实现整体工业化,这个想法就不要闹了,干脆让浙江工业化,然后不断的蚕食民国其他市场。一句话,便宜洋鬼子,还不如这样便宜自己人。浙江的工商业能够在短期内吃饱,爆发出惊人的经济实力,就是基于这个基础。同时工业的崛起,连带着武器装备这些都不是问题。
王学谦就是这样做的,一开始确实比较困难,要不是铁路带来的巨大红利,他甚至担心要往里面贴钱。贴钱不至于,但发行政府债券刻不容缓。
可熬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工厂开工,订单下达。就算是军队之中,不少开支也是民用工厂提供的。在输出不足工厂的生产能力的时候,用政府收入拉动工厂的生产能力,而军队落下了装备。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尤其面对浙江的军事实力,江西,连带着湖南等省份都没有心思刻意的和王学谦打擂台。加上商会的作用,在上海的商会本来就是全国各地的商人都有,不怕没有地方势力的介入。
当组装个木架子飞机都能卖高价的时候,王学谦没理由不任性。
精兵训练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精致的手工艺品,或许心血来潮收藏一点,可要是大批量打造,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
义务兵,免税政策,虽说招收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农民,识字困难。军队还义务给这些士兵三年的扫盲时间,等于士兵完成了兵役制度之后,还连带的培养了工厂的合格工人,稍微有点小聪明的就能往技工方向发展,这种模式如果让其他地区的军阀知道,不啻于天崩地裂的噩耗,这是要闹哪样
接下来话题就变得琐碎的多了。
从战略上的细分,浙军不需要作战勇猛,悍不畏死的精锐。因为现阶段的浙军没有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加上炮兵的被重视,步兵更需要学习的是协同作战。而不是逞勇好斗。
比如,浙军正在招标军靴的供应商,一年将供应超过十万双军靴,如果用牛皮靴。造价会很高而且不利于长途行军。胶鞋的耐磨性不如牛皮靴,但胜在轻便,一双加厚的帆布胶鞋只要两块钱。
军队后勤需要在作战时期保证肉类的供应,维持士兵的高消耗,但后勤不可能带着牛羊去前线。所以需要招标罐头工厂代为生产,作为战备库存。
因为没有军饷,义务兵的伙食会很好,当然也要弥补高强度训练造造成的体力流失。
陈炯明瞪着眼珠子,他不明白,为什么王学谦要这样做目的是什么,炫耀有钱恐怕不是这个原因。还是要警告他,一支完整编制的军队进入浙军体系内,是无法接受的,绝无可能的。
陈炯明甚至想打断王学谦的说辞。直接告诉他,老弟,没这么麻烦,要是你这么样我带来的部分粤军第一师的官兵,养三个月,爷们的话就不好使了。
和其他省份的督军相比,王学谦养兵跟养儿子似的,还是亲生的。而其他地方的督军哪里是养兵啊和养牲口差不多,就这一条,够兵变了。这年头。谁这么糟蹋粮食,让士兵管饱而且其他地方的军队也不要付出太多的军饷,因为平时不发饷,当兵的拿了军饷跑了怎么办
这些都是大问题。
也只有打仗的时候。士兵们才会想起来要发军饷,用不开拔来威胁长官,只能发一点。
浙军是不发军饷,可就凭浙军的这个养法,进了兵营的壮丁,就算是没钱拿。离开军营的时候估计也是抹着眼泪出来的。好这家伙,这样弄,一个月每个兵至少要吃掉八块大洋的伙食费。
零零总总,陈炯明算了一笔糊涂账,照着王学谦这样养兵,多少钱钱都禁不起糟蹋。
陈炯明觉得自己用糟蹋两个字,已经算是埋没了这两个字的含义。
张作霖的奉军,一年的财政收入最好的时候也就在000多万,今后几年会好一些。但这位是将能用的钱都花在了军队上,几年下来,养了四十万的军队。
可见,王学谦的钱比张作霖肯定宽裕的多,估计养这么多军队也不会太吃力。
“能冒昧的问一下吗浙军的军费开支”陈炯明噘着嘴,努力平复胸膛内汹涌的心情。
陈炯明已经觉得很小心了,这种问题很难答,一般军阀都当最高机密来看待。比裤腰带下面的那个祸害都守的严密的多。可王学谦不这样,反而笑着就说了出来:“这些都是公开的,财政收入的0为军费,另外还有5为准备金,作为浮动开支更新装备使用。这些钱已经刚好军队的开销。浙江几年的税收收入有望超过000万,那么就有200万军费。但是要恢复福州军港,这笔钱可能会有点紧。”
王学谦的话很简单,别的地方的规矩他不知道,在浙江,一万人的军队,一年的军费是个天文数字。浙江没有这笔开支准备,所以养不起。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王学谦表示,如果陈炯明的这些手下愿意接受其他方式的接纳,他可以考虑。
“福州船务局会复工,需要一些工人。另外,有色金属公司需要有经验的爆破工程师,军队的专业人才会被重用,前提是能够接受去矿上工作。另外铁路局会招收一批铁路维护人员,但是工资不高”诸如此类的工作机会,王学谦就像是一个劳务中介一样,语气不带任何感情,却有滔滔不绝之势。另外他告诫陈炯明,浙军和粤军在战术上有着天壤之别:“浙军正在适合步炮协同作战,太过勇敢的士兵,在战场上容易造成误伤”
这话很伤人,但陈炯明却无法反驳。
他就好像是在和另一个世界的督军谈论军队建设一样,茫然,却无可奈何。
“您就不怕公开军费之后,造成周边的而恐慌吗”陈炯明小心问。
王学谦豪气道:“但凡有点眼力的军政大员,都不会选择和浙军为敌。从军费开支和常备军的数目,这就不是一场对称的战争。没有一个地方实力派,会在开展之初就想到要输掉战争。”
“广东周围战火不断,财政上可以多投入一些,军费就没必要吝啬。一年2000万的军费,应该可以在几年内解决周围的敌对武装。”好死不死的,王学谦想起了广东的财政。
作为民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广东、江苏和浙江绝对领跑民国。一年的赋税也在000万左右。
陈炯明苦笑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军费最多也就在300多万。而且很多地方都被桂系占着,根本无法收税。”这也是孙大先生一开口向他要500万军费,陈炯明就炸了的原因之一。财政上根本就拿不出这么一笔钱来。加上广东的冗官冗员很多,政府效率低下,长期受到兵祸的荼毒,还有旱灾等接连赶在一起,都是造成广东近几年财政枯竭的原因。一个两个倒是不怕,赶在一起就要命了。
王学谦表示很难理解,可这才是陈炯明脸红的地方。没别的,几百年来,官场的规矩不能变:“漂没可能是吧”
连陈炯明都表示很难理解,但却真真实实的存在。这已经不是一个人欺骗他了,而是整个官场都在墨守成规的规矩。纵然他手握雄兵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整个官场都在坑他一个,只有极少数把理想当饭吃的好伙伴才是真心做事的。
相比之下,广州的官场更愿意接受陈炯明而不是孙大先生,因为前者比后者更容易蒙。
孙大先生也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明白事的人,可这位爷喜欢直来直去,想到哪儿就做哪儿,不管不顾的劲头谁也吃不消。就拿北伐来说,孙大先生先将怨气积攒到一定的程度,心中默念:袁世凯,段祺瑞,曹锟,
然后就很好理解了,代表正义一方的国党要替天行道,讨伐。
军费,税收,这些东西挤一挤就会出来。孙大先生只要在脑子里想一个军费数字,然后让政府官员给他弄来就可以了。
这样搞广东的官场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之中。因为符合了孙大先生的挤一挤的原则,他们那份就可能要少很多。要是一味的增税,商团的人要瞪眼,想来想去,只能拖。在有选择的时候,陈炯明的好处就显露出来了。不过陈炯明身上也有缺点,太过耿直,不知道变通。其实有些人很好糊弄的,孙大先生能被胡汉民、汪兆铭糊弄的将民族复兴作为己任,将自己当成民国的大救星。这就很说明问题,至少不用像李莲英伺候西太后那样卑躬屈膝,谈谈不着边际的理想,适当的表达一下所谓的理想,就能被孙大先生当成心腹看待。
当然,也不能揽权。陈炯明最大的悲哀就是他一手独揽军权,一手把持了政府。
这一套在孙大先生那里已经不好使了,十多年了,都是被这一套祸害,孙大先生要是还看不出来,那就是他眼瞎。
碰到陈炯明,原本就是自己的追随者,还能被这样糊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算孙大先生当时没有看出来,难道汪兆铭会看不出来胡汉民会看不出来谭延闿会不懂这里头的古怪
这些人没官当,窝在广州城里,嘴里的牢骚就多的很,只要每个人在孙大先生耳边说上两句,就能将陈炯明的狼子野心勾勒个不离十。
虽说商团对陈炯明更加接受一点,但军队内部国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陈炯明无法和孙大先生庞大的声望对抗。
在军队和政府各有主张的时候,拿枪的人说了算。未完待续。
...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雲来阁,或手机访问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