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高空侦察史上,最先应该是热气球,而后是飞机,再是美国人的u2,最后才是间谍侦察卫星。 之所以上间谍卫星,是因为苏联不断的将u2高空侦察机击落的缘故,现在直接跳过u2侦察机,直接上间谍侦察卫星,这节奏
有很多事情都让杨锐明白,不能自作聪明跳过既有历史步骤,不然就会吃亏。最明显的就是自己当下的境地开国初直接套未来的政策,结果就是被秋瑾联合章太炎等人弄巧成拙的干了一票。这是为什么?事后杨锐想来想去原因就一个:相当于国民党,北洋是相对有节操的统治集团,其头面人物还会谨守若干旧道德旧伦理,后续常凯申可没有像段祺瑞那样因部下擅自开枪而下野吃斋,他仅仅是誓下半生只喝白开水。
这也就是说,在类似北洋时代、或者加强版北洋时代,会有不少人会谨守最基本的道义立场而全然不顾党派利益,当初不肯对孙汶宣誓效忠的黄兴如此,秋瑾、章太炎、王季同等人更是如此。他们无法接受复兴会蜕变成一个只在口头上为百姓、私底下却肆意操纵民意、独断朝纲的政治党派他们死之前权力或许能得到有效监督,他们死之后复兴会肯定会演变成独裁性质的僭主政权。因此,以他们操守,转变是必须的,政变顺理成章,其结果要么是自己清洗他们,要么就像现在这样被他们赶下台。
好在复兴会的政治纲领本就宣扬国粹、崇尚先秦商周,现在的结局和当初的纲领并无明显冲突之处,也与当下社会的整体舆论无太多矛盾。若是换成其他政党,这肯定会被指责是落后、是封建、是反革命、反文明。
环境影响气候,气候影响生物,政治如此,科学也同理。而且说实话杨锐对侦察卫星、天文宇宙知识所知甚少,在没有太阳能电池的时代、没有晶体管小型计算机的时代,这侦察卫星能行么?想着这个问题。虽然贝寿同不是专业的科技人员,杨锐也还是说道,“想法很好,可问题是”他思考了一下。接着道:“就算火箭能把照相机送至近地轨道,那怎么拍照,怎么把照片传下来?无线传真吗?”
早就对此考虑半天的贝寿同马上答道,“先生,我适才已经问过了。在近地轨道,物体是可以掉下来的。既然如此,照相之后胶卷难道不能自动掉下,我们只要算好不掉到他国领土上即可。这就是一个照相机拍照,然后再把胶卷丢下来的事情”
真是无知者无畏,侦察卫星所做的事情在贝寿同说来就像春天郊游那么简单,举着照相机拍一堆照片,一卷拍完便把胶卷取出然后送到冲印店,等几天去拿照片就是了。
脸上全是否定之色,杨锐指着贝寿同道:“你说的还真是轻松。要从大气层外收东西是那么简单的吗?还有大气层外围可不是地面。 要看 那里白天的温度过两百,晚上的气温低于两百,要照相的话照相机镜头还要一直对着地面,还要有隔热收舱方能避免胶卷在收的过程中被大气摩擦烧成灰烬”
一口气说多了这么多问题,贝寿同却越听越来劲,他道:“先生,这些都可以解决的啊!我听说直飞火箭出的温度高达三千度,他们既然能想到办法让火箭承受这样的高温,就能想到办法让收舱安全返地面。”
“那你的照片又能干什么?它的分辨率能有多高?”杨锐追问着更为实际的问题,潜意识里。他则开始觉得在大致的技术上,这未必不可行就是拍照然后扔胶卷而已。
“如果有照相卫星,那我们就能了解俄国在北庭接壤地区布置了多少兵力!”贝寿同说出了侦察卫星的第一个作用,“能了解俄国的兵力我们就能节省一部分军费用于太平洋方向。先生。总参的战时军费安排总表上,对俄虽然未开战,但对它的防御性军费预算就过五十亿,如果能事先了解俄国的战争意图,不但能在未开战时节省西北方向的军费开支,还能在开战时判明俄军意图。方便对其迎头痛击,最终以战和,这可是最大的作用啊!”
就目前,中华的敌人只在西北和东南,俄国和美国。两线作战虽不会像国土面积狭小的德国那样窘迫,但在军费开支上还是很困难的。总参的安排中,战时每年用于战车和装甲车的军费是六亿,以平均单价六万(战车单价八万,装甲车两万)算,即为每年一万辆,数量虽多,但真要是两国开战,对于全是老式战车的6军来说,这个数量绝对不够。
战车装甲车六亿,卡车也是六亿,三千每辆,每年二十万辆;火炮预算三亿,大小平均单价三万,每年一万辆;再就是枪械,现有的老式枪械需要全部更换,而新枪械,半自动步枪单价一百二十四、冲锋枪六十四、轻机枪一千二、通用机枪两千一、迫击炮一千到二千五。林林总总,每年轻武器预算为十五亿,生产的枪械可武装一百万部队。
有新枪械就必须有新弹药,总参匡算战时每年的弹药费为三十亿,其中二十五亿用于生产6军及空军弹药,但6军每年仅能生产四十亿子弹和两千五百万炮弹。
虽然花了这么多钱,但这仅仅是一厢情愿的预估,认为只有在太平洋海战逐渐失利的情况下俄国才会入北庭、蒙古和外东北地区。以太平洋海战需三年才渐渐失利预估,三年后6军有两万两千辆新型战车、两万到四万门火炮、四十五万辆卡车,以及三百万支新式枪械和一百万旧式枪械(加上日本),还有一百二十亿子弹和七千五百万炮弹。如此可编成十个新式装甲师、一百五十个大编制6军师,作为开战初的军力。
因为欧战后一直忽略军队建设、一心展经济,这就使得军队武器更换严重滞后,总参计划的战时6军武器生产已是将6军换装压到最后,但即便这样,总参仍有不少参谋希望将每年计划用于6军的七十六点四亿(军械三十亿、弹药二十亿、军饷十点四亿、伙食十六亿、衣被医药六亿、人员培训三亿、油料一亿)压缩一部分下来。
现在总参的6军军费编制表中,明显就省去了军饷、伙食、衣被医药三项,而且弹药预算根本不足子弹是按千计价。炮弹却按单计价。子弹四十亿只需两亿元,炮弹即便是75mm,两千五百万也是十亿,况且因为欧洲影响。火炮不但大规模自行化口径还朝1oomm以上走。总后认为如果中苏全美交战,每年最少需一亿炮弹(大小口径平均每年需五十亿元,高射炮弹除外),战前每年生产两千五百万炮弹,屯三年也就勉强够头一年打的这等于是说。对美战争期间,总后只生产武器、培训6军所需的技术军士,实际生产出来的几百万支枪械以及战车、汽车、火炮大部分将堆在仓库里,并不列装。
不过换个角度考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经济实力摆在这,每年最多三百亿军费,减去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的一百亿(六十亿用于生产飞机,每年四万架,平均单价十五万;三十三亿用于人员培训,每名飞行员十五万。每年培训两万人,另三亿培训地勤及技术军士;最后七亿用以雷达购买以及建造机场),造船的四十亿、军饷衣食的三十亿、油料的十亿、弹药培训的十亿、海港工事及工业设备设施升级的三十亿、科技研的十亿,混元弹的十亿,预留作为机动的十亿,也就只剩下五十亿用于6军军备,至于6军的军饷、衣食什么的,唯有先放一边。
战争打的就是钱,什么样的经济实力就编练什么样的军队、使用什么样的武器。原子弹吓唬人是可行的,万一吓不住怎么办?潜艇运至指定海域引爆?用大型运输机高空空投?这能有多大杀伤?在造出百万吨级原子弹前。一旦对方舰队或6军分散化,原子弹的威力将减至最低。万一原子裂变理论忽然被突破了,到时就和毒气一样,因为害怕对方报复而成为单纯摆设。
此时的核科技水平下。战争还是摆脱不了传统模式,因此假如对美开战,尽可能的往海军倾斜资源是所有参谋的想法,空军的资源不可触动,剩下就只能抢6军的预算了,而6军的预算又与俄国的态度息息相关。如果确定俄国没有什么敌意,那么现有的五十亿大概还能抽十到十五亿用于海军造舰,具体落实到航空母舰上将增至八到九艘,加上原有的十五艘,每年的产量就是二十四艘。
而以情报局判断的战时美国最大造舰能力计,中日航母产量将处于绝对优势即便美国人排除一切干扰,二十个大型船坞和五十个中型船坞全用于建造航母编队,按照建造工期计算,二十个大型船坞每年可下水舰队级航母十三艘,剩余五十个中型船坞中,一半造各式巡洋舰、另一半造轻型航母,以舰载机数量算,每年下水二十五艘轻型航母也就相当于八艘舰队级航母,此与大型船坞的产量相加也仅仅是二十二艘,少于中日两国的产量。
当然,这里没去算美国人数以百计由商船改造的二十节护航航母,但这些护航航母在舰队决战中是不是有用还要打个问号。并且,如果中日占了先手,美国被误导的船坞里塞了不少战列舰,同时她前面两年造船业达不到最优效率以一战的情况判断,这是极有可能的,当时美国造的商船到大战结束后才大规模下水,最后再是前期交锋中己方占有若干优势,作为战胜方积累了一定的数量优势,这些因素加成下,中日有非常大的胜利可能。
唯一的例外就是飞机!造舰方面美国人被船坞限制死,有钱没处花,但飞机厂和汽车厂是同构的,虽然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飞机再多没有航母也是抓瞎,可要是美国人在动机技术上越中日,比如中日航空动机最大输出是两千马力,美国人动机马力输出三四千马力
总参谋部是出怪才的地方,做出的对美、对苏战争方案有很多,但中国不是德国。美国不是法国,没办法复制德国一战时的先法国后俄国的施利芬计划,因此贝寿同等人做梦都想了解俄国的战争意图。
在说完照相卫星对俄价值后,待沉思的杨锐过神来。贝寿同又道:“先生,照相卫星不但对6军有用,对海军也是有用的。航母决战时最要紧的不就是现敌航母方位吗?如果照相卫星能事先现敌航母编队,那我军就能掌握先优势。即便到时没办法造云进行隐蔽,也能打敌舰一个措手不及啊!”
贝寿同说的杨锐越来心动了。不过他对贝寿同说的那种照相卫星也了解,是以当即反驳道:“你可别忘记了,照相卫星可不是实时反馈的,等你拍完照、胶卷扔下来,洗好都什么什么时候了”
杨锐说着说着就恍惚了,他记得神州五号还是神州几号,飞船在近地轨道绕地球一圈也就九十分钟,而从准备返航到着6也就半个小时不到。真要扔胶卷下来,那就还要有地面人员接收胶卷和冲印相片的时间。前者时间未知,但后者根据经验普通照相馆加钱的话一小时就能搞定。另外。如果卫星是从东往西飞的话,即对准太平洋上拍照,飞到台湾以及菲律宾、南海上空丢下胶卷,这样绕地球的九十分钟也省了,所有时间加起来也许只在两三个小时之内
“妈了个巴子的!”杨锐低骂了一句。他如此,贝寿同却没有听到,他只是接着道:“即便时间上间隔太大,无助于舰队指挥官实时做出判断,但对潜艇的狼群战术也是极为有益的啊。商船度慢,航线也稳定。即便第二天”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舰队指挥官是用得着这些照片的。”杨锐开口道。“三小时计算,即使是全航行,舰队也只能走出一百六十公里。但是”他沉吟了一下道,“还有有几个问题要解决,第一,整个系统要稳定无误,胶卷要准确的落下来;第二,照片的精度要能现美方舰队。最少要能分辨两百多米的航空母舰;第三,照片上摄入的范围有限,必须是几颗平行的卫星同时拍照才能覆盖整片海域;第四,从接收照片到清洗照片,到最后判读照片,都要非常快,他们越是快,舰队指挥官需要搜索的范围就越小;第五”
杨锐忽然想到了一个似乎难以解决的问题,他站起身遗憾道:“大海茫茫,它不可能和6地一样有许多地标性物体,即便我们拍到了美国航母舰队,可又怎么确定他在什么位置呢?”
“先生,这这应该不是问题吧。如果卫星的轨道稳定,那么它拍摄的海域应该是一块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带状海域。我们可以从日本到菲律宾设置一条南北走向的标识物,让卫星在结束摄像前将这些标识物拍下,那就能判定这块带状海域的纬度了。”贝寿同也站起来急道。“还有,如果从美洲大6就开始拍照,那我们可以通过美洲大6上的标识物判断纬度,通过拍照的间隔、也就是照片的张数判断经度。”
“嗯。”杨锐又坐下了,他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后再道,“可这又要花多少钱呢?”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见杨锐心疼起钱,贝寿同这可就没办法了,他也不懂把照相机送上去要花多少钱。“先生,刚才介绍的时候,钱博士不是说丙型火箭最高能射到一百四十公里的高空吗?我们加点燃料,能飞到两百公里高吗?”
“呵呵,你以为是开汽车啊,加点燃料就加点燃料?”杨锐也抛给他一支烟,“而且那是空射高度。你照相机没重量啊?卫星没重量啊?这里最少要半吨一吨的。要射卫星,最少要丁型火箭才行。现在丁型不成熟要重新设计,还要二十多次试射”
杨锐还没说完,贝寿同就纠正道:“先生,钱博士是说一共要二十多次试射,现在已进行了九次,每年试射四次的话,三年后就可以定型。如果卫星仅仅是一吨重,它还可以造小一些,保证卫星到两百公里就成,这能省不少钱吧?”
“那估计也要一千万一颗。”杨锐也搞不清这拍照卫星到底要多少钱,其实对比二战后的币值,以及二战后的类似计划,他这价格还是估高了。“再说近地轨道转不了几天就要掉下来,也就是,卫星很可能是一次性的,只能用个两三天。”
“两三天也不怕,每次决战用九颗,也仅仅是一艘航母的造价。如果能料敌于先,还能知道对方舰队有多少艘航母、如何布置,海军肯定会出这笔钱!”贝寿同挥拳道,如同一个嘴馋糖葫芦串的娃娃。(未完待续。)
◆最新本书更新地址请百度搜索一下 云来.阁 即可获得本书的最新章节观看◆
有很多事情都让杨锐明白,不能自作聪明跳过既有历史步骤,不然就会吃亏。最明显的就是自己当下的境地开国初直接套未来的政策,结果就是被秋瑾联合章太炎等人弄巧成拙的干了一票。这是为什么?事后杨锐想来想去原因就一个:相当于国民党,北洋是相对有节操的统治集团,其头面人物还会谨守若干旧道德旧伦理,后续常凯申可没有像段祺瑞那样因部下擅自开枪而下野吃斋,他仅仅是誓下半生只喝白开水。
这也就是说,在类似北洋时代、或者加强版北洋时代,会有不少人会谨守最基本的道义立场而全然不顾党派利益,当初不肯对孙汶宣誓效忠的黄兴如此,秋瑾、章太炎、王季同等人更是如此。他们无法接受复兴会蜕变成一个只在口头上为百姓、私底下却肆意操纵民意、独断朝纲的政治党派他们死之前权力或许能得到有效监督,他们死之后复兴会肯定会演变成独裁性质的僭主政权。因此,以他们操守,转变是必须的,政变顺理成章,其结果要么是自己清洗他们,要么就像现在这样被他们赶下台。
好在复兴会的政治纲领本就宣扬国粹、崇尚先秦商周,现在的结局和当初的纲领并无明显冲突之处,也与当下社会的整体舆论无太多矛盾。若是换成其他政党,这肯定会被指责是落后、是封建、是反革命、反文明。
环境影响气候,气候影响生物,政治如此,科学也同理。而且说实话杨锐对侦察卫星、天文宇宙知识所知甚少,在没有太阳能电池的时代、没有晶体管小型计算机的时代,这侦察卫星能行么?想着这个问题。虽然贝寿同不是专业的科技人员,杨锐也还是说道,“想法很好,可问题是”他思考了一下。接着道:“就算火箭能把照相机送至近地轨道,那怎么拍照,怎么把照片传下来?无线传真吗?”
早就对此考虑半天的贝寿同马上答道,“先生,我适才已经问过了。在近地轨道,物体是可以掉下来的。既然如此,照相之后胶卷难道不能自动掉下,我们只要算好不掉到他国领土上即可。这就是一个照相机拍照,然后再把胶卷丢下来的事情”
真是无知者无畏,侦察卫星所做的事情在贝寿同说来就像春天郊游那么简单,举着照相机拍一堆照片,一卷拍完便把胶卷取出然后送到冲印店,等几天去拿照片就是了。
脸上全是否定之色,杨锐指着贝寿同道:“你说的还真是轻松。要从大气层外收东西是那么简单的吗?还有大气层外围可不是地面。 要看 那里白天的温度过两百,晚上的气温低于两百,要照相的话照相机镜头还要一直对着地面,还要有隔热收舱方能避免胶卷在收的过程中被大气摩擦烧成灰烬”
一口气说多了这么多问题,贝寿同却越听越来劲,他道:“先生,这些都可以解决的啊!我听说直飞火箭出的温度高达三千度,他们既然能想到办法让火箭承受这样的高温,就能想到办法让收舱安全返地面。”
“那你的照片又能干什么?它的分辨率能有多高?”杨锐追问着更为实际的问题,潜意识里。他则开始觉得在大致的技术上,这未必不可行就是拍照然后扔胶卷而已。
“如果有照相卫星,那我们就能了解俄国在北庭接壤地区布置了多少兵力!”贝寿同说出了侦察卫星的第一个作用,“能了解俄国的兵力我们就能节省一部分军费用于太平洋方向。先生。总参的战时军费安排总表上,对俄虽然未开战,但对它的防御性军费预算就过五十亿,如果能事先了解俄国的战争意图,不但能在未开战时节省西北方向的军费开支,还能在开战时判明俄军意图。方便对其迎头痛击,最终以战和,这可是最大的作用啊!”
就目前,中华的敌人只在西北和东南,俄国和美国。两线作战虽不会像国土面积狭小的德国那样窘迫,但在军费开支上还是很困难的。总参的安排中,战时每年用于战车和装甲车的军费是六亿,以平均单价六万(战车单价八万,装甲车两万)算,即为每年一万辆,数量虽多,但真要是两国开战,对于全是老式战车的6军来说,这个数量绝对不够。
战车装甲车六亿,卡车也是六亿,三千每辆,每年二十万辆;火炮预算三亿,大小平均单价三万,每年一万辆;再就是枪械,现有的老式枪械需要全部更换,而新枪械,半自动步枪单价一百二十四、冲锋枪六十四、轻机枪一千二、通用机枪两千一、迫击炮一千到二千五。林林总总,每年轻武器预算为十五亿,生产的枪械可武装一百万部队。
有新枪械就必须有新弹药,总参匡算战时每年的弹药费为三十亿,其中二十五亿用于生产6军及空军弹药,但6军每年仅能生产四十亿子弹和两千五百万炮弹。
虽然花了这么多钱,但这仅仅是一厢情愿的预估,认为只有在太平洋海战逐渐失利的情况下俄国才会入北庭、蒙古和外东北地区。以太平洋海战需三年才渐渐失利预估,三年后6军有两万两千辆新型战车、两万到四万门火炮、四十五万辆卡车,以及三百万支新式枪械和一百万旧式枪械(加上日本),还有一百二十亿子弹和七千五百万炮弹。如此可编成十个新式装甲师、一百五十个大编制6军师,作为开战初的军力。
因为欧战后一直忽略军队建设、一心展经济,这就使得军队武器更换严重滞后,总参计划的战时6军武器生产已是将6军换装压到最后,但即便这样,总参仍有不少参谋希望将每年计划用于6军的七十六点四亿(军械三十亿、弹药二十亿、军饷十点四亿、伙食十六亿、衣被医药六亿、人员培训三亿、油料一亿)压缩一部分下来。
现在总参的6军军费编制表中,明显就省去了军饷、伙食、衣被医药三项,而且弹药预算根本不足子弹是按千计价。炮弹却按单计价。子弹四十亿只需两亿元,炮弹即便是75mm,两千五百万也是十亿,况且因为欧洲影响。火炮不但大规模自行化口径还朝1oomm以上走。总后认为如果中苏全美交战,每年最少需一亿炮弹(大小口径平均每年需五十亿元,高射炮弹除外),战前每年生产两千五百万炮弹,屯三年也就勉强够头一年打的这等于是说。对美战争期间,总后只生产武器、培训6军所需的技术军士,实际生产出来的几百万支枪械以及战车、汽车、火炮大部分将堆在仓库里,并不列装。
不过换个角度考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经济实力摆在这,每年最多三百亿军费,减去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的一百亿(六十亿用于生产飞机,每年四万架,平均单价十五万;三十三亿用于人员培训,每名飞行员十五万。每年培训两万人,另三亿培训地勤及技术军士;最后七亿用以雷达购买以及建造机场),造船的四十亿、军饷衣食的三十亿、油料的十亿、弹药培训的十亿、海港工事及工业设备设施升级的三十亿、科技研的十亿,混元弹的十亿,预留作为机动的十亿,也就只剩下五十亿用于6军军备,至于6军的军饷、衣食什么的,唯有先放一边。
战争打的就是钱,什么样的经济实力就编练什么样的军队、使用什么样的武器。原子弹吓唬人是可行的,万一吓不住怎么办?潜艇运至指定海域引爆?用大型运输机高空空投?这能有多大杀伤?在造出百万吨级原子弹前。一旦对方舰队或6军分散化,原子弹的威力将减至最低。万一原子裂变理论忽然被突破了,到时就和毒气一样,因为害怕对方报复而成为单纯摆设。
此时的核科技水平下。战争还是摆脱不了传统模式,因此假如对美开战,尽可能的往海军倾斜资源是所有参谋的想法,空军的资源不可触动,剩下就只能抢6军的预算了,而6军的预算又与俄国的态度息息相关。如果确定俄国没有什么敌意,那么现有的五十亿大概还能抽十到十五亿用于海军造舰,具体落实到航空母舰上将增至八到九艘,加上原有的十五艘,每年的产量就是二十四艘。
而以情报局判断的战时美国最大造舰能力计,中日航母产量将处于绝对优势即便美国人排除一切干扰,二十个大型船坞和五十个中型船坞全用于建造航母编队,按照建造工期计算,二十个大型船坞每年可下水舰队级航母十三艘,剩余五十个中型船坞中,一半造各式巡洋舰、另一半造轻型航母,以舰载机数量算,每年下水二十五艘轻型航母也就相当于八艘舰队级航母,此与大型船坞的产量相加也仅仅是二十二艘,少于中日两国的产量。
当然,这里没去算美国人数以百计由商船改造的二十节护航航母,但这些护航航母在舰队决战中是不是有用还要打个问号。并且,如果中日占了先手,美国被误导的船坞里塞了不少战列舰,同时她前面两年造船业达不到最优效率以一战的情况判断,这是极有可能的,当时美国造的商船到大战结束后才大规模下水,最后再是前期交锋中己方占有若干优势,作为战胜方积累了一定的数量优势,这些因素加成下,中日有非常大的胜利可能。
唯一的例外就是飞机!造舰方面美国人被船坞限制死,有钱没处花,但飞机厂和汽车厂是同构的,虽然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飞机再多没有航母也是抓瞎,可要是美国人在动机技术上越中日,比如中日航空动机最大输出是两千马力,美国人动机马力输出三四千马力
总参谋部是出怪才的地方,做出的对美、对苏战争方案有很多,但中国不是德国。美国不是法国,没办法复制德国一战时的先法国后俄国的施利芬计划,因此贝寿同等人做梦都想了解俄国的战争意图。
在说完照相卫星对俄价值后,待沉思的杨锐过神来。贝寿同又道:“先生,照相卫星不但对6军有用,对海军也是有用的。航母决战时最要紧的不就是现敌航母方位吗?如果照相卫星能事先现敌航母编队,那我军就能掌握先优势。即便到时没办法造云进行隐蔽,也能打敌舰一个措手不及啊!”
贝寿同说的杨锐越来心动了。不过他对贝寿同说的那种照相卫星也了解,是以当即反驳道:“你可别忘记了,照相卫星可不是实时反馈的,等你拍完照、胶卷扔下来,洗好都什么什么时候了”
杨锐说着说着就恍惚了,他记得神州五号还是神州几号,飞船在近地轨道绕地球一圈也就九十分钟,而从准备返航到着6也就半个小时不到。真要扔胶卷下来,那就还要有地面人员接收胶卷和冲印相片的时间。前者时间未知,但后者根据经验普通照相馆加钱的话一小时就能搞定。另外。如果卫星是从东往西飞的话,即对准太平洋上拍照,飞到台湾以及菲律宾、南海上空丢下胶卷,这样绕地球的九十分钟也省了,所有时间加起来也许只在两三个小时之内
“妈了个巴子的!”杨锐低骂了一句。他如此,贝寿同却没有听到,他只是接着道:“即便时间上间隔太大,无助于舰队指挥官实时做出判断,但对潜艇的狼群战术也是极为有益的啊。商船度慢,航线也稳定。即便第二天”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舰队指挥官是用得着这些照片的。”杨锐开口道。“三小时计算,即使是全航行,舰队也只能走出一百六十公里。但是”他沉吟了一下道,“还有有几个问题要解决,第一,整个系统要稳定无误,胶卷要准确的落下来;第二,照片的精度要能现美方舰队。最少要能分辨两百多米的航空母舰;第三,照片上摄入的范围有限,必须是几颗平行的卫星同时拍照才能覆盖整片海域;第四,从接收照片到清洗照片,到最后判读照片,都要非常快,他们越是快,舰队指挥官需要搜索的范围就越小;第五”
杨锐忽然想到了一个似乎难以解决的问题,他站起身遗憾道:“大海茫茫,它不可能和6地一样有许多地标性物体,即便我们拍到了美国航母舰队,可又怎么确定他在什么位置呢?”
“先生,这这应该不是问题吧。如果卫星的轨道稳定,那么它拍摄的海域应该是一块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带状海域。我们可以从日本到菲律宾设置一条南北走向的标识物,让卫星在结束摄像前将这些标识物拍下,那就能判定这块带状海域的纬度了。”贝寿同也站起来急道。“还有,如果从美洲大6就开始拍照,那我们可以通过美洲大6上的标识物判断纬度,通过拍照的间隔、也就是照片的张数判断经度。”
“嗯。”杨锐又坐下了,他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后再道,“可这又要花多少钱呢?”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见杨锐心疼起钱,贝寿同这可就没办法了,他也不懂把照相机送上去要花多少钱。“先生,刚才介绍的时候,钱博士不是说丙型火箭最高能射到一百四十公里的高空吗?我们加点燃料,能飞到两百公里高吗?”
“呵呵,你以为是开汽车啊,加点燃料就加点燃料?”杨锐也抛给他一支烟,“而且那是空射高度。你照相机没重量啊?卫星没重量啊?这里最少要半吨一吨的。要射卫星,最少要丁型火箭才行。现在丁型不成熟要重新设计,还要二十多次试射”
杨锐还没说完,贝寿同就纠正道:“先生,钱博士是说一共要二十多次试射,现在已进行了九次,每年试射四次的话,三年后就可以定型。如果卫星仅仅是一吨重,它还可以造小一些,保证卫星到两百公里就成,这能省不少钱吧?”
“那估计也要一千万一颗。”杨锐也搞不清这拍照卫星到底要多少钱,其实对比二战后的币值,以及二战后的类似计划,他这价格还是估高了。“再说近地轨道转不了几天就要掉下来,也就是,卫星很可能是一次性的,只能用个两三天。”
“两三天也不怕,每次决战用九颗,也仅仅是一艘航母的造价。如果能料敌于先,还能知道对方舰队有多少艘航母、如何布置,海军肯定会出这笔钱!”贝寿同挥拳道,如同一个嘴馋糖葫芦串的娃娃。(未完待续。)
◆最新本书更新地址请百度搜索一下 云来.阁 即可获得本书的最新章节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