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战机场打来的电话以及其他各处打来的电话响彻整个通讯处,半响功夫,参谋随即向徐敬熙汇报了空军轰炸时所侦察到的情况——红俄军队正在快速集结于杜博夫卡,枪炮、弹药、辎重全部汇集在杜博夫卡车站附近,适才的轰炸极具效果,敌军物资损失惨重。
给徐敬熙中将的汇报是极短的、简明扼要,更详细的数据将汇报给专业参谋,由他们来计算红俄军力以及物力。不过参谋部诸人对此并不在乎,以复兴军战斗力参数计算,红俄的战斗力只及复兴军一半,虽然胡文耀的报告里曾反复强调红俄军人坚韧和悍不畏死,可对于一支以科学和艺术为建军基础的军队来说,悍不畏死并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人海终究难敌火海。
不动声色的听参谋将空袭的情况汇报完,在他转身离去后,徐敬熙问向气象参谋:“这短时间气温如何,哪一天最冷?”
军队气象部门是从复兴军建军初就有的,十几年的发展,这已走在世界各军的前列;下达红俄的命令中,气象是杨锐反复反复强调的重点——复兴会现在占领的这座城市现在是叫察里津,可数年后它将改名叫做斯大林格勒。
“报告长官,最近五天都是晴好,气温在零下两度到八度之间,后几日则难以预料,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冷。”气象参谋难得是一个‘四只眼’,此人叫做竺可桢,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学的专业虽然是极为偏门的气象学,在他还在回国路上时,国内农部、土部、运部就明争暗斗、条件一个比一个开的高,非要把这个人抢到手不可,奈何这些部门都是泥腿子,总参谋部一纸军令,海军半道就把人给截了。
“长官是否担心伏尔加河冰冻问题?”竺博士一入伍就挂上了少 校军衔。只是未经军训的他除了军装之外,并无半点军人本色——虽然他也很想像司令部的其他军官一样身板如钢。“以农部多年研究洋流的数据报告推测,今年冬天的气温要比往往年高。俄国如果也是这个情况的话,那么伏尔加河很可能不结冰。即使是结冰也只是薄冰,使用破冰船还是能保持河运畅通的。”
“不是的,傻小子。”徐敬熙看了着正扶着眼镜、满脸书生气的竺可桢笑,“不出意外话,我们所有人都能在冬至前回家。你先下去吧。气温有异常马上向我汇报。”
“是,长官!”竺可桢虽然军姿不佳,可这两句‘是,长官’、“不是,长官”还是很熟练的,他说完就敬礼退下去了。
竺可桢一走,刚才一直背着身子看地图的彭清鹏中将转过身来道:“冬至前回家……,你就那么有把握俄国人会妥协?”
“差不多吧。”对俄国的渗透、对布尔什维克的了解情报局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可以说即便是英**情六处都没有‘西厂’知道的多。“从截获的电文中看……”
徐敬熙还没有说完就被彭清鹏打断了,他摇头道:“那些截获的电文并没有提到签约啊……”
“不。不是从电文的内容上看,而是从我们能截获电文这件事情上看。”徐敬熙摇头道:“根据胡文耀的报告,他已经对斯大林透露了布尔什维克的电报泄密严重,这已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了,可为何我们还能截获红俄的电文?”看了看因此引起思索的彭清鹏,他再道:“我认为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老人,对于托洛茨基这样的‘新人’有着深深的敌意和提防,特别是他现在几乎是全盘操控着革命军事委员会,所以,他故意不提防胡文耀对察里津的侦察、故意让察里津失守、故意不将电报泄密一事告知托洛茨基。其目的……”
在徐敬熙的想象中,斯大林完全是一个为求权利而不惜民族国家利益之人,当然他这么想也情有可原,因为拿下察里津这场仗真的是太诡异。当时进攻是在拂晓开始的,半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那单薄的方向就被第3装甲师遭穿,而后突击部队蜂拥入城。红俄根本就不会打巷战,特别是他们见到打头的是之前大杀白军的装甲战车时,顿时成建组的溃退。半天不到,察里津就这么拿下来了,和阿斯特拉罕没什么差别。
“好吧,我们就断定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斗的厉害,那接来下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彭清鹏并不像徐敬熙这般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他只是很想知道他那句‘冬至前可以回家’是怎么来的。
“我的建议是,趁着红俄军队还没有到齐,主动出击!”徐敬熙很是果断。“红俄到齐了我们再打也行,但那样就没有突然性了,现在我们双方都在备战,大家都没有打仗的心思,这个时候出击是最出其不意的。”
“这样做不会影响彼得堡的谈判吗?”彭清鹏闻言也是点头,正筹备大战的双方忽然发生战事,肯定是出人意料的。按照日俄战争、以及欧洲战争的经验,这样做是得不偿失,因为进攻方没有那么多预备队将突破口扩大、巩固,最终所占领的狭小突出部会在对方三面围攻下损失惨重。只是,这是堑壕战的经验,不是运动战、也不是装甲战的经验,真要给红俄来这么一家伙,装甲师一直打到杜博夫卡,那托洛茨基一定会崩溃的。
“想来是不会的。”徐敬熙道:“斯大林进了谈判代表团,和他一起的季诺维耶夫透露他非常支持和谈,这和胡文耀报告里提到完全的相反,反复考虑下来,这斯大林是借刀杀人啊,我们为何不遂了他的意?”
军事和政治两不分离,徐敬熙又对杨锐的判断完全信服,认为对俄策略其实就是对斯大林策略,他这么说彭清鹏也点头微笑,道,“你的意思是想趁着天寒地冻难以挖设工事之际,给托洛茨基来一次狠的?真要是从这个角度考虑动手,那我建议要请示先生,政治战真不好打,一下没注意。火候就过了。”
“那你写电报吧,我们一起签名。”徐敬熙也知道事情一个不好,红俄内部的局势会失控,且现在正在谈判。要是谈判桌上大家谈妥了,这么做岂不是多此一举。
电报从察里津很快就发到北京,而当北京还没有复电时,意料不到的进攻却开始了。
察里津乃至总个伏尔加下游地区都在下雪,在城市北端六公里外是复兴军的最前一道防线。而再往北两公里,则是红军的防线。和将五道铁丝网、并布置到三米高的复兴军防御相比,对面的红军防线几乎没有铁丝网,更不会在这种大冷天布设雷场,他们有的只是浅浅的堑壕和并不成体系的交通壕——对于运动战多于阵地战的俄军来说,‘兵阵火障’的堑壕防御体系还没有西线的协约**队那么刻骨铭心。
11月3日,在这个飘雪的晚上,托洛茨基打断不再等待未到达的其他军队,命令以弱势兵力开始对察里津进行强攻,部队计划在黑夜的掩护下依靠短促炮火准备冲入察里津。整个城市都是俄国人。他以及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会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红军冲入察里津城内,整个城市就会陷入混乱,因为人民不希望被侵略者统治。
冰天雪地中,红军所有一百二十余门火炮被集中起来,半夜十二点时,随着前线指挥官一声令下,这些艰难的从后方运来的大炮开始怒吼,俄制三英吋大炮打出的七公斤炮弹重重砸在复兴军北面防线上。在之前的对持中,红俄军队从来就没有如此有力的炮击,炮声顿时让整个察里津都惊着了。彭清鹏此时还未上床睡觉。听闻炮声立即就站了起来,还不等他打电话,负责防守北面的第38师师长钱鼎就打来了电话,沉静汇报敌人正在轰击38师驻守防线。从目前的炮击烈度来看,敌人很有可能是要他这边突破。
俄国人此时发起进攻简直是出人意料,但好在身处异国全军都没有懈怠,一确定敌人的炮击方向,援兵虽然没有增援,照明弹打的却是满天飞。正当诸人都以为俄国人要炮击一夜,枕戈待旦之时,炮击一小时不到后,前线就听到了俄国人冲锋的乌拉声。
“简直是疯了!”38师二旅旅长牛策勋是左宗棠入疆湘军的后人,少年时留学过莫斯科,他对于俄国人真是太熟悉不过了,听到对面一片乌拉声,顿时知道俄国人正在冲锋。可问题是就这半小时多的炮火准备,而且轰击铁丝网的只是76mm炮——入欧参战后,复兴军的铁丝网都是以150mm榴弹炮设置的,现在俄国人冲上来,那基本上是要重演英军在索姆河的悲剧。
牛策勋正想着,前线布置的各个火力点开始对着密集冲锋而来的敌人倾泻着火力,八零迫击炮也将炮弹冰雹一般的砸向照明灯下那黑压压的人群中——这简直是一场屠杀!
密集的枪炮声响了大半个小时,之前那些喊着乌拉的俄军开始溃退,正当大家以为俄国人经过这次试探后,要做充分的炮火准备后才会再次进攻时,又一次短暂的炮火准备后,第二次‘乌拉’声再次从对面杂乱无章的传来,这一次的规模似乎比之前还要大,雪地上进攻的俄军就像是白纸上流淌的一块墨迹,将半张白纸染的满满当当。
敌人怎么样进攻,那二旅就怎么样防御。不过和前一次不同的是,知道还有很多铁丝网未清除的俄军带来了集束手榴弹和简易炸药包,接连不断的爆炸中,一些被炮火破坏的较为严重的铁丝网被他们破坏。只是,冲过第一道防御带的俄军根本不知道复兴军的防御完全是弹性防御,这一道防御带本来是准备被炮火摧毁了的,奈何俄军的炮火太弱,必须要步兵采取同归于尽的办法才能打开。此时冲进第一防御带的俄军立即被各处成立体的机关枪火力扫射,因为这些火力点大多是侧射火力,所以他们连退回去的可能都没有。
砰砰不断的机关枪,轰轰连绵的迫击炮,疯狂的轰击一小时后,在前线的指挥官大喊停火时,整个防线显得异样诡异,本来白茫茫的雪地里,此时已被俄军的尸体铺满,硝烟未散的战场上。几乎听不到幸存伤员的**喊叫。
复兴军这边诡异,在防线的对面彻夜未睡的托洛茨基和瓦采季斯红着眼睛在铁甲列车的车顶站在,黑夜中虽然中国人在不断打着照明灯,但那边的情况还是看不真切。
“情况怎么样了?”放下望远镜。托洛茨基问向身边的军事委员会委员达尼舍夫斯基,这次是他的人在前线指挥战斗。
“中国强盗的防御很顽固,同志们都牺牲了。”达尼舍夫斯基说道。“我们是不是……”
“不!伟大的红军战士是战无不胜的,我们应该接着进攻,突破口已经打开了。”达尼舍夫斯基也是拉脱维亚人。所以红军总司令瓦采季斯将其看作是自己人。之前冲锋的只是第十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的步兵部队,从察里津逃出的两千名布琼尼骑兵和在托洛茨基要求下南下助战的一个装甲连没有投入进攻。“我们应该派出真正的进攻部队。”瓦采季斯说道,依稀的星光下他看着身边的托洛茨基,希望他能下定决心。
“结束吧。”托洛茨基摇着头,“苏维埃需要他们。”
“主席同志!”瓦采季斯坚持着,他,以及方面军、委员会诸人已经和斯大林等人结成了死敌,此时就应该斩草除根,彻底将第十集团军的斯大林嫡系清除。这其中,布琼尼和指挥装甲部队的巴尔霍明科是必须要根除的对象。
“革命需要他们!”托洛茨基很冷静的点头。“结束这里的一切吧,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敌人是高尔察克。我会给伊里奇发电报的。”
“可斯大林一定会乘机要求重建第十集团军,他一定不会放过我们的。”瓦采季斯依旧想说服托洛茨基。他完全能料到,发电报承认中**队战斗力强大后,对第十集团军丢失察里津的指责将不复存在,甚至连斯大林失职放纵中国间谍刺探察里津情报一事也将毫无说服力。
“不,我的朋友,伊里奇不会让他乱来的,我完全相信这一点。”托洛茨基边说边点头,似乎也在说服自己。他说完就从满是积雪的车顶上下去了。
托洛斯基一走,车顶上就剩下瓦采季斯和达尼舍夫斯基。达尼舍夫斯基用拉托维亚语小声问道:“卡尔,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瓦采季斯无比的苦恼,“我们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避免和斯大林等人发生冲突。同时希望伊里奇长命百岁。”
瓦采季斯说完也下了车顶,车行只剩下达尼舍夫斯基一人,他此时完全被惊呆了,是他的人处决了所有第十军逃跑的指挥官和政委——虽然自革命后拉脱维亚人就一直在干行刑队的活计,可若加上今天晚上是由他命令第十集团军前去中国人防线上送死这件事,那他肯定活不成了。斯大林和伏罗希诺夫一定会杀了他。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宫里,凌晨四点接到托洛茨基夜袭失败、建议与中国签署和约的电报,列宁同志深深的舒了口气,就他看来这是个好消息。在高尔察克因中国人占领察里津闻风而动之际,在德国催着要粮食之际,托洛茨基没有把苏东方面军全部赌光真是一个好消息。想到这里,列宁同志马上写了一份电报发完彼得堡,那边的谈判基本结束,是该签订合约了。
神武七年十月初八,耶稣历1918年11月11日,大中华国特使陈去病、大日本帝国密使内田康哉、波斯王国密使莫斯图菲马茂莱克、希瓦汗国代表阿普杜拉卡哈尔、布哈拉汗国代表阿里里扎,与俄国苏维埃政府代表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在彼得堡冬宫签订彼得堡和约,史称彼得堡和约。和约主要规定:
自和约签订日起,各国停止干涉俄国革命,并在合约签订十日内后撤出各国所占合约所规定之俄国苏维埃政府领土……
本着归还一切沙俄时期侵占各国领土、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承认被沙皇政府压迫各民族独立之原则,俄国苏维埃政府自和约签订日起,归还大中华国外东北地区、玉兹地区、西北地区之领土;归还波斯王国土库曼之领土;承认希瓦汗国独立;承认布哈拉汗国独立;同时与各国政府缔结平等友好之新约……
考虑到历史原因,本着对俄国人民补偿之原则,上述归还地区和独立国家的俄属财产将由各国折价补偿俄国苏维埃政府;俄属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经大中华国政府慎重考虑,同意将西伯利亚大铁路所经路线、车站以及海参崴海港租与俄国苏维埃政府九十九年,租约到期可由俄国苏维埃政府决定是否续约;作为回报,俄国苏维埃政府同意大中华国建立以贝尔加湖为水源地的灌溉运河,免收水费并提供建设运河之一切便利……
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大中华国政府、大日本帝国政府、波斯王国政府、希瓦汗国政府、布哈拉汗国政府,愿意对俄国苏维埃政府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基于国际局势和外交现状,俄国苏维埃政府同意各国政府目前暂时不公开承认俄国苏维埃政府,但各国政府承诺将在欧州战争结束后一年内承认俄国苏维埃政府;同时各国承诺不承认、不资助反对俄国苏维埃政府之一切政府和势力;基于同等原则,俄国苏维埃政府承诺不在各国建立以推翻现有政府为目的之麦克思主义政党……
……
和约洋洋洒洒,一共有三十七条,并有各国划界之地图、补偿原属俄国财产之清单以及援助俄国苏维埃政府物资清单等十多个附件。对于签约中、日、波、希、布五国来说,这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双方边界划分;而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最关注的是俄属资产补偿和援助。
前者,除了玉兹地区是以伏尔加河以东两百公里、西伯利亚大铁路以南两百公里划界外,其他地区基本按照历史习惯线分界——对波斯来说是里海,对中国蒙古以及黑龙江来说就是历史习惯线;
后者,俄国中亚地区有价值的资产基本被中国和日本占有,东清铁路北段和哈尔滨等一些财产也在中国手中,这其中最值钱的就是外里海铁路、中亚铁路、土西铁路、东清铁路北段,这些铁路以及其他俄属资产、矿产加起来作价一亿华元作为补偿;
而援助,带着特殊目的中国基本将此包办,粮食总的援助量为两亿普特,但以实际运输量为准;军火物品原则上不做援助,但可以对俄销售,不过为了不引起各国抗议,飞机和战车只能少量销售。至于长期低息贷款,需要等俄国国内稳定后再做谈判。
整个和约可以说基本是陈去病独自谈成的,日本人内田康哉在谈判最后两天赶到了彼得堡,他对和约并无太多意见,也不敢有太多意见,他只是要求俄国苏维埃政府绝对不允许在日本建立麦克思主义政党,其他就听之任之了;而波斯、希瓦、布哈拉三国的代表只在和约签订后过来签名而已,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和约将由中国代为保管,直至各国承认俄国苏维埃政府时才将和约交还各国。(未完待续。)
给徐敬熙中将的汇报是极短的、简明扼要,更详细的数据将汇报给专业参谋,由他们来计算红俄军力以及物力。不过参谋部诸人对此并不在乎,以复兴军战斗力参数计算,红俄的战斗力只及复兴军一半,虽然胡文耀的报告里曾反复强调红俄军人坚韧和悍不畏死,可对于一支以科学和艺术为建军基础的军队来说,悍不畏死并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人海终究难敌火海。
不动声色的听参谋将空袭的情况汇报完,在他转身离去后,徐敬熙问向气象参谋:“这短时间气温如何,哪一天最冷?”
军队气象部门是从复兴军建军初就有的,十几年的发展,这已走在世界各军的前列;下达红俄的命令中,气象是杨锐反复反复强调的重点——复兴会现在占领的这座城市现在是叫察里津,可数年后它将改名叫做斯大林格勒。
“报告长官,最近五天都是晴好,气温在零下两度到八度之间,后几日则难以预料,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冷。”气象参谋难得是一个‘四只眼’,此人叫做竺可桢,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学的专业虽然是极为偏门的气象学,在他还在回国路上时,国内农部、土部、运部就明争暗斗、条件一个比一个开的高,非要把这个人抢到手不可,奈何这些部门都是泥腿子,总参谋部一纸军令,海军半道就把人给截了。
“长官是否担心伏尔加河冰冻问题?”竺博士一入伍就挂上了少 校军衔。只是未经军训的他除了军装之外,并无半点军人本色——虽然他也很想像司令部的其他军官一样身板如钢。“以农部多年研究洋流的数据报告推测,今年冬天的气温要比往往年高。俄国如果也是这个情况的话,那么伏尔加河很可能不结冰。即使是结冰也只是薄冰,使用破冰船还是能保持河运畅通的。”
“不是的,傻小子。”徐敬熙看了着正扶着眼镜、满脸书生气的竺可桢笑,“不出意外话,我们所有人都能在冬至前回家。你先下去吧。气温有异常马上向我汇报。”
“是,长官!”竺可桢虽然军姿不佳,可这两句‘是,长官’、“不是,长官”还是很熟练的,他说完就敬礼退下去了。
竺可桢一走,刚才一直背着身子看地图的彭清鹏中将转过身来道:“冬至前回家……,你就那么有把握俄国人会妥协?”
“差不多吧。”对俄国的渗透、对布尔什维克的了解情报局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可以说即便是英**情六处都没有‘西厂’知道的多。“从截获的电文中看……”
徐敬熙还没有说完就被彭清鹏打断了,他摇头道:“那些截获的电文并没有提到签约啊……”
“不。不是从电文的内容上看,而是从我们能截获电文这件事情上看。”徐敬熙摇头道:“根据胡文耀的报告,他已经对斯大林透露了布尔什维克的电报泄密严重,这已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了,可为何我们还能截获红俄的电文?”看了看因此引起思索的彭清鹏,他再道:“我认为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老人,对于托洛茨基这样的‘新人’有着深深的敌意和提防,特别是他现在几乎是全盘操控着革命军事委员会,所以,他故意不提防胡文耀对察里津的侦察、故意让察里津失守、故意不将电报泄密一事告知托洛茨基。其目的……”
在徐敬熙的想象中,斯大林完全是一个为求权利而不惜民族国家利益之人,当然他这么想也情有可原,因为拿下察里津这场仗真的是太诡异。当时进攻是在拂晓开始的,半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那单薄的方向就被第3装甲师遭穿,而后突击部队蜂拥入城。红俄根本就不会打巷战,特别是他们见到打头的是之前大杀白军的装甲战车时,顿时成建组的溃退。半天不到,察里津就这么拿下来了,和阿斯特拉罕没什么差别。
“好吧,我们就断定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斗的厉害,那接来下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彭清鹏并不像徐敬熙这般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他只是很想知道他那句‘冬至前可以回家’是怎么来的。
“我的建议是,趁着红俄军队还没有到齐,主动出击!”徐敬熙很是果断。“红俄到齐了我们再打也行,但那样就没有突然性了,现在我们双方都在备战,大家都没有打仗的心思,这个时候出击是最出其不意的。”
“这样做不会影响彼得堡的谈判吗?”彭清鹏闻言也是点头,正筹备大战的双方忽然发生战事,肯定是出人意料的。按照日俄战争、以及欧洲战争的经验,这样做是得不偿失,因为进攻方没有那么多预备队将突破口扩大、巩固,最终所占领的狭小突出部会在对方三面围攻下损失惨重。只是,这是堑壕战的经验,不是运动战、也不是装甲战的经验,真要给红俄来这么一家伙,装甲师一直打到杜博夫卡,那托洛茨基一定会崩溃的。
“想来是不会的。”徐敬熙道:“斯大林进了谈判代表团,和他一起的季诺维耶夫透露他非常支持和谈,这和胡文耀报告里提到完全的相反,反复考虑下来,这斯大林是借刀杀人啊,我们为何不遂了他的意?”
军事和政治两不分离,徐敬熙又对杨锐的判断完全信服,认为对俄策略其实就是对斯大林策略,他这么说彭清鹏也点头微笑,道,“你的意思是想趁着天寒地冻难以挖设工事之际,给托洛茨基来一次狠的?真要是从这个角度考虑动手,那我建议要请示先生,政治战真不好打,一下没注意。火候就过了。”
“那你写电报吧,我们一起签名。”徐敬熙也知道事情一个不好,红俄内部的局势会失控,且现在正在谈判。要是谈判桌上大家谈妥了,这么做岂不是多此一举。
电报从察里津很快就发到北京,而当北京还没有复电时,意料不到的进攻却开始了。
察里津乃至总个伏尔加下游地区都在下雪,在城市北端六公里外是复兴军的最前一道防线。而再往北两公里,则是红军的防线。和将五道铁丝网、并布置到三米高的复兴军防御相比,对面的红军防线几乎没有铁丝网,更不会在这种大冷天布设雷场,他们有的只是浅浅的堑壕和并不成体系的交通壕——对于运动战多于阵地战的俄军来说,‘兵阵火障’的堑壕防御体系还没有西线的协约**队那么刻骨铭心。
11月3日,在这个飘雪的晚上,托洛茨基打断不再等待未到达的其他军队,命令以弱势兵力开始对察里津进行强攻,部队计划在黑夜的掩护下依靠短促炮火准备冲入察里津。整个城市都是俄国人。他以及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会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红军冲入察里津城内,整个城市就会陷入混乱,因为人民不希望被侵略者统治。
冰天雪地中,红军所有一百二十余门火炮被集中起来,半夜十二点时,随着前线指挥官一声令下,这些艰难的从后方运来的大炮开始怒吼,俄制三英吋大炮打出的七公斤炮弹重重砸在复兴军北面防线上。在之前的对持中,红俄军队从来就没有如此有力的炮击,炮声顿时让整个察里津都惊着了。彭清鹏此时还未上床睡觉。听闻炮声立即就站了起来,还不等他打电话,负责防守北面的第38师师长钱鼎就打来了电话,沉静汇报敌人正在轰击38师驻守防线。从目前的炮击烈度来看,敌人很有可能是要他这边突破。
俄国人此时发起进攻简直是出人意料,但好在身处异国全军都没有懈怠,一确定敌人的炮击方向,援兵虽然没有增援,照明弹打的却是满天飞。正当诸人都以为俄国人要炮击一夜,枕戈待旦之时,炮击一小时不到后,前线就听到了俄国人冲锋的乌拉声。
“简直是疯了!”38师二旅旅长牛策勋是左宗棠入疆湘军的后人,少年时留学过莫斯科,他对于俄国人真是太熟悉不过了,听到对面一片乌拉声,顿时知道俄国人正在冲锋。可问题是就这半小时多的炮火准备,而且轰击铁丝网的只是76mm炮——入欧参战后,复兴军的铁丝网都是以150mm榴弹炮设置的,现在俄国人冲上来,那基本上是要重演英军在索姆河的悲剧。
牛策勋正想着,前线布置的各个火力点开始对着密集冲锋而来的敌人倾泻着火力,八零迫击炮也将炮弹冰雹一般的砸向照明灯下那黑压压的人群中——这简直是一场屠杀!
密集的枪炮声响了大半个小时,之前那些喊着乌拉的俄军开始溃退,正当大家以为俄国人经过这次试探后,要做充分的炮火准备后才会再次进攻时,又一次短暂的炮火准备后,第二次‘乌拉’声再次从对面杂乱无章的传来,这一次的规模似乎比之前还要大,雪地上进攻的俄军就像是白纸上流淌的一块墨迹,将半张白纸染的满满当当。
敌人怎么样进攻,那二旅就怎么样防御。不过和前一次不同的是,知道还有很多铁丝网未清除的俄军带来了集束手榴弹和简易炸药包,接连不断的爆炸中,一些被炮火破坏的较为严重的铁丝网被他们破坏。只是,冲过第一道防御带的俄军根本不知道复兴军的防御完全是弹性防御,这一道防御带本来是准备被炮火摧毁了的,奈何俄军的炮火太弱,必须要步兵采取同归于尽的办法才能打开。此时冲进第一防御带的俄军立即被各处成立体的机关枪火力扫射,因为这些火力点大多是侧射火力,所以他们连退回去的可能都没有。
砰砰不断的机关枪,轰轰连绵的迫击炮,疯狂的轰击一小时后,在前线的指挥官大喊停火时,整个防线显得异样诡异,本来白茫茫的雪地里,此时已被俄军的尸体铺满,硝烟未散的战场上。几乎听不到幸存伤员的**喊叫。
复兴军这边诡异,在防线的对面彻夜未睡的托洛茨基和瓦采季斯红着眼睛在铁甲列车的车顶站在,黑夜中虽然中国人在不断打着照明灯,但那边的情况还是看不真切。
“情况怎么样了?”放下望远镜。托洛茨基问向身边的军事委员会委员达尼舍夫斯基,这次是他的人在前线指挥战斗。
“中国强盗的防御很顽固,同志们都牺牲了。”达尼舍夫斯基说道。“我们是不是……”
“不!伟大的红军战士是战无不胜的,我们应该接着进攻,突破口已经打开了。”达尼舍夫斯基也是拉脱维亚人。所以红军总司令瓦采季斯将其看作是自己人。之前冲锋的只是第十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的步兵部队,从察里津逃出的两千名布琼尼骑兵和在托洛茨基要求下南下助战的一个装甲连没有投入进攻。“我们应该派出真正的进攻部队。”瓦采季斯说道,依稀的星光下他看着身边的托洛茨基,希望他能下定决心。
“结束吧。”托洛茨基摇着头,“苏维埃需要他们。”
“主席同志!”瓦采季斯坚持着,他,以及方面军、委员会诸人已经和斯大林等人结成了死敌,此时就应该斩草除根,彻底将第十集团军的斯大林嫡系清除。这其中,布琼尼和指挥装甲部队的巴尔霍明科是必须要根除的对象。
“革命需要他们!”托洛茨基很冷静的点头。“结束这里的一切吧,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敌人是高尔察克。我会给伊里奇发电报的。”
“可斯大林一定会乘机要求重建第十集团军,他一定不会放过我们的。”瓦采季斯依旧想说服托洛茨基。他完全能料到,发电报承认中**队战斗力强大后,对第十集团军丢失察里津的指责将不复存在,甚至连斯大林失职放纵中国间谍刺探察里津情报一事也将毫无说服力。
“不,我的朋友,伊里奇不会让他乱来的,我完全相信这一点。”托洛茨基边说边点头,似乎也在说服自己。他说完就从满是积雪的车顶上下去了。
托洛斯基一走,车顶上就剩下瓦采季斯和达尼舍夫斯基。达尼舍夫斯基用拉托维亚语小声问道:“卡尔,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瓦采季斯无比的苦恼,“我们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避免和斯大林等人发生冲突。同时希望伊里奇长命百岁。”
瓦采季斯说完也下了车顶,车行只剩下达尼舍夫斯基一人,他此时完全被惊呆了,是他的人处决了所有第十军逃跑的指挥官和政委——虽然自革命后拉脱维亚人就一直在干行刑队的活计,可若加上今天晚上是由他命令第十集团军前去中国人防线上送死这件事,那他肯定活不成了。斯大林和伏罗希诺夫一定会杀了他。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宫里,凌晨四点接到托洛茨基夜袭失败、建议与中国签署和约的电报,列宁同志深深的舒了口气,就他看来这是个好消息。在高尔察克因中国人占领察里津闻风而动之际,在德国催着要粮食之际,托洛茨基没有把苏东方面军全部赌光真是一个好消息。想到这里,列宁同志马上写了一份电报发完彼得堡,那边的谈判基本结束,是该签订合约了。
神武七年十月初八,耶稣历1918年11月11日,大中华国特使陈去病、大日本帝国密使内田康哉、波斯王国密使莫斯图菲马茂莱克、希瓦汗国代表阿普杜拉卡哈尔、布哈拉汗国代表阿里里扎,与俄国苏维埃政府代表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在彼得堡冬宫签订彼得堡和约,史称彼得堡和约。和约主要规定:
自和约签订日起,各国停止干涉俄国革命,并在合约签订十日内后撤出各国所占合约所规定之俄国苏维埃政府领土……
本着归还一切沙俄时期侵占各国领土、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承认被沙皇政府压迫各民族独立之原则,俄国苏维埃政府自和约签订日起,归还大中华国外东北地区、玉兹地区、西北地区之领土;归还波斯王国土库曼之领土;承认希瓦汗国独立;承认布哈拉汗国独立;同时与各国政府缔结平等友好之新约……
考虑到历史原因,本着对俄国人民补偿之原则,上述归还地区和独立国家的俄属财产将由各国折价补偿俄国苏维埃政府;俄属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经大中华国政府慎重考虑,同意将西伯利亚大铁路所经路线、车站以及海参崴海港租与俄国苏维埃政府九十九年,租约到期可由俄国苏维埃政府决定是否续约;作为回报,俄国苏维埃政府同意大中华国建立以贝尔加湖为水源地的灌溉运河,免收水费并提供建设运河之一切便利……
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大中华国政府、大日本帝国政府、波斯王国政府、希瓦汗国政府、布哈拉汗国政府,愿意对俄国苏维埃政府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基于国际局势和外交现状,俄国苏维埃政府同意各国政府目前暂时不公开承认俄国苏维埃政府,但各国政府承诺将在欧州战争结束后一年内承认俄国苏维埃政府;同时各国承诺不承认、不资助反对俄国苏维埃政府之一切政府和势力;基于同等原则,俄国苏维埃政府承诺不在各国建立以推翻现有政府为目的之麦克思主义政党……
……
和约洋洋洒洒,一共有三十七条,并有各国划界之地图、补偿原属俄国财产之清单以及援助俄国苏维埃政府物资清单等十多个附件。对于签约中、日、波、希、布五国来说,这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双方边界划分;而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最关注的是俄属资产补偿和援助。
前者,除了玉兹地区是以伏尔加河以东两百公里、西伯利亚大铁路以南两百公里划界外,其他地区基本按照历史习惯线分界——对波斯来说是里海,对中国蒙古以及黑龙江来说就是历史习惯线;
后者,俄国中亚地区有价值的资产基本被中国和日本占有,东清铁路北段和哈尔滨等一些财产也在中国手中,这其中最值钱的就是外里海铁路、中亚铁路、土西铁路、东清铁路北段,这些铁路以及其他俄属资产、矿产加起来作价一亿华元作为补偿;
而援助,带着特殊目的中国基本将此包办,粮食总的援助量为两亿普特,但以实际运输量为准;军火物品原则上不做援助,但可以对俄销售,不过为了不引起各国抗议,飞机和战车只能少量销售。至于长期低息贷款,需要等俄国国内稳定后再做谈判。
整个和约可以说基本是陈去病独自谈成的,日本人内田康哉在谈判最后两天赶到了彼得堡,他对和约并无太多意见,也不敢有太多意见,他只是要求俄国苏维埃政府绝对不允许在日本建立麦克思主义政党,其他就听之任之了;而波斯、希瓦、布哈拉三国的代表只在和约签订后过来签名而已,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和约将由中国代为保管,直至各国承认俄国苏维埃政府时才将和约交还各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