噺~8~壹~中文網x~8~1zщ 更新最快~的新~八~一中~文~网
孙策收到黄忠的军报时,秋收已经结束。经过军师处的基本评议后,他接受了黄忠的要求,随即命人准备粮草和转运事宜。
黄忠要稳扎稳打,以战代练,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作战时间的延长、所需物资的增加。不过这些事并不急,一来黄忠会抢收房陵城外的秋粮,吃一两个月不成问题;二来汉中方略原本就是一个长期战略,他也没指望黄忠能够迅速完成任务,一年的计划变成两年,两年的计划变成三年,并没有原则性的区别。
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不怕黄忠放慢节奏,他怕的是黄忠急于证明自己,立功心切。郭嘉说过,有欲望就会有破绽,吴懿虽然算不上名将,却也不是庸将,又有地利,黄忠着急了也可能阴沟里翻船。
当然,他也没闲着,在批复黄忠的要求之后,他随即下达命令,在南阳、洛阳、南郡、江夏等郡进行舆论战。他让顾徽等人写文章,重提几年前的那场大战,以及之前吴懿侵扰的事实,将战争的责任推到朝廷身上,把自己打扮成被伤害的一方,不得已才发起反击。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将徐荣出现在长安的消息公诸于众。
不出所料,徐荣这个名字一下子刺激了南阳百姓的神经,尤其是南乡、顺阳的百姓,六年前被徐荣屠城的惨痛经历一下子复苏了,有人痛骂朝廷是非不分,主乱政荒,有人上书朝廷,要求斩杀徐荣以谢罪,一时间舆论汹涌,有人嫌五天一期的报纸容量有限,自费刻印传单,四处散发,还有人到襄阳来请愿,恳请孙策出面与朝廷交涉,务必斩杀徐荣,为南乡、顺阳的百姓报仇。
形势之发展连孙策本人都有些所料不及。
孙策与张纮、郭嘉等人商量了一番后,决定顺应民意,上疏朝廷,要求朝廷斩杀徐荣,给南乡、顺阳的百姓一个交待。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放过另外一个重量级人物:张辽。张辽当年随徐荣一起出征,屠城的事他也脱不清干系,既然要杀,那就一起杀,看朝廷舍不舍得。张辽是吕布的部下,官居执金吾司马,负责维持长安的治安,他的身份和价值已经超过了徐荣。
孙策写好奏疏,将几份相关的报纸、传单一起发往朝廷,还特地选了几个家破人亡的苦主,让他们去长安朝阙,向天子请命。
与此同时,孙策公布了几项命令:
因为益州挑衅,战事爆发,需要更多的钱粮,今年该还的债要向后推,同时还要加税。为了避免百姓负担过重,首先要在境内推行新商税法,对大富巨商征收重税,逃税、漏税的要重罚,直到抄家。对粮食、布匹、盐、铁等战略物资的销售加强控制,出入都要有许可,否则以资敌论。
为了防备更多的进攻,他需要加强防守,对境内的相关城池、要塞和道路进行修缮,因此要大面积征发徭役,还要加强全民训练,对符合服役年龄的男女进行军事训练,随时准备扩大战事规模。
加强关禁盘查,严防细作出没,乡里发现可疑人等要立刻汇报,但凡有通敌嫌疑的一个也不放过。
……
……
一项项命令发布出去,荆州为之骚动,持续了几年的安定被打破,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影响。在各郡县有意识的控制下,这股怒火最终都烧向了朝廷。普通百姓受的影响比较小,也就是要参加军事训练,粮食不能自由销售,只能卖给官府,隔三岔五的还要接受乡亭的盘询,直接利益损失有限,就算有意见也只是发发牢骚。可是世家富户的影响就大了,他们损失的是真金白银,而这些都是朝廷引起的,再加上之前司徒府扣压南阳布匹,逼得他们只能千里迢迢的去辽东做生意,积怨已久,现在全爆发出来了。
没过多久,报纸上就出现了质疑大汉天命的文章。
朝廷迁都关中,这算是再受命,还是立新朝?
士家制是不是暴秦的耕战?凉州人以残暴著称,朝廷将大量凉州人引入关中,是不是率兽食人?
吴王行仁政,德泽天下,为什么朝廷不真心诚意的请他入朝主政,又将他的上疏搁置,虚应故事?
益州还是不是朝廷的益州,曹操、吴懿进攻益州,朝廷为什么不管不问,连降罪的诏书都没有?
……
一时间,关东议论不休,众说纷纭,作为舆论中心的荆州更是激烈。
大将军府却保持了沉默,坚持不参与任何讨论,只是做该做的事。荆州刺史杜畿亲自会镇南阳,会同首相张纮、南阳太守阎象等人清查税赋。不久之后,麋竺赶到南阳,专门主持商税的征收。
麋兰随麋竺一起来到南阳,带来了出生数月的双胞胎女儿。看着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粉嘟嘟的小人,孙策乐得合不拢嘴,为她们起名大双、小双。他现在也算是子女成群,真正由他起名字的却是这对双胞胎姊妹,其他几个孩子都是父亲孙坚或者母亲吴夫人决定的。
在麋竺这个巨商的面前,再加上精于计算的麋兰一旁辅助,南阳那些凭家世做生意的人根本不够看,账本经过这对兄妹的眼睛之后,他们做了什么手脚,该缴多少税,又该罚多少款,一清二楚,该追缴的追缴,该罚没的罚没,没有人能够反抗。
孙策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但他随即又将这些钱花掉了。征发百姓修城、修路要钱粮,黄忠在前线作战要钱粮,周瑜准备零陵战事要钱粮,蔡邕修书要钱粮,各郡县的学堂增加学生要钱粮,每一个签字都代表着一大笔钱,成千上万的钱粮从他手里流过去,看得他时常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如在梦中。
在大量的钱粮过手的时候,孙策理直气壮的给朝廷上疏,因为益州挑起的战事,钱粮亏空又增加了,今年没钱粮给朝廷,如果朝廷有富余,希望能拨一点钱粮给我救救急。
当然,为了表示对朝廷的恭敬,贡品是不会少的,新年到了,长沙的橘子,汝南的青瓷,丹阳的透光镜,吴郡的琉璃杯,南阳的丹参,南郡的酒,一车车的送往长安。
在一片喧然中,建安三年结束了。
手机端x81zw无广告新81中文小说网
孙策收到黄忠的军报时,秋收已经结束。经过军师处的基本评议后,他接受了黄忠的要求,随即命人准备粮草和转运事宜。
黄忠要稳扎稳打,以战代练,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作战时间的延长、所需物资的增加。不过这些事并不急,一来黄忠会抢收房陵城外的秋粮,吃一两个月不成问题;二来汉中方略原本就是一个长期战略,他也没指望黄忠能够迅速完成任务,一年的计划变成两年,两年的计划变成三年,并没有原则性的区别。
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不怕黄忠放慢节奏,他怕的是黄忠急于证明自己,立功心切。郭嘉说过,有欲望就会有破绽,吴懿虽然算不上名将,却也不是庸将,又有地利,黄忠着急了也可能阴沟里翻船。
当然,他也没闲着,在批复黄忠的要求之后,他随即下达命令,在南阳、洛阳、南郡、江夏等郡进行舆论战。他让顾徽等人写文章,重提几年前的那场大战,以及之前吴懿侵扰的事实,将战争的责任推到朝廷身上,把自己打扮成被伤害的一方,不得已才发起反击。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将徐荣出现在长安的消息公诸于众。
不出所料,徐荣这个名字一下子刺激了南阳百姓的神经,尤其是南乡、顺阳的百姓,六年前被徐荣屠城的惨痛经历一下子复苏了,有人痛骂朝廷是非不分,主乱政荒,有人上书朝廷,要求斩杀徐荣以谢罪,一时间舆论汹涌,有人嫌五天一期的报纸容量有限,自费刻印传单,四处散发,还有人到襄阳来请愿,恳请孙策出面与朝廷交涉,务必斩杀徐荣,为南乡、顺阳的百姓报仇。
形势之发展连孙策本人都有些所料不及。
孙策与张纮、郭嘉等人商量了一番后,决定顺应民意,上疏朝廷,要求朝廷斩杀徐荣,给南乡、顺阳的百姓一个交待。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放过另外一个重量级人物:张辽。张辽当年随徐荣一起出征,屠城的事他也脱不清干系,既然要杀,那就一起杀,看朝廷舍不舍得。张辽是吕布的部下,官居执金吾司马,负责维持长安的治安,他的身份和价值已经超过了徐荣。
孙策写好奏疏,将几份相关的报纸、传单一起发往朝廷,还特地选了几个家破人亡的苦主,让他们去长安朝阙,向天子请命。
与此同时,孙策公布了几项命令:
因为益州挑衅,战事爆发,需要更多的钱粮,今年该还的债要向后推,同时还要加税。为了避免百姓负担过重,首先要在境内推行新商税法,对大富巨商征收重税,逃税、漏税的要重罚,直到抄家。对粮食、布匹、盐、铁等战略物资的销售加强控制,出入都要有许可,否则以资敌论。
为了防备更多的进攻,他需要加强防守,对境内的相关城池、要塞和道路进行修缮,因此要大面积征发徭役,还要加强全民训练,对符合服役年龄的男女进行军事训练,随时准备扩大战事规模。
加强关禁盘查,严防细作出没,乡里发现可疑人等要立刻汇报,但凡有通敌嫌疑的一个也不放过。
……
……
一项项命令发布出去,荆州为之骚动,持续了几年的安定被打破,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影响。在各郡县有意识的控制下,这股怒火最终都烧向了朝廷。普通百姓受的影响比较小,也就是要参加军事训练,粮食不能自由销售,只能卖给官府,隔三岔五的还要接受乡亭的盘询,直接利益损失有限,就算有意见也只是发发牢骚。可是世家富户的影响就大了,他们损失的是真金白银,而这些都是朝廷引起的,再加上之前司徒府扣压南阳布匹,逼得他们只能千里迢迢的去辽东做生意,积怨已久,现在全爆发出来了。
没过多久,报纸上就出现了质疑大汉天命的文章。
朝廷迁都关中,这算是再受命,还是立新朝?
士家制是不是暴秦的耕战?凉州人以残暴著称,朝廷将大量凉州人引入关中,是不是率兽食人?
吴王行仁政,德泽天下,为什么朝廷不真心诚意的请他入朝主政,又将他的上疏搁置,虚应故事?
益州还是不是朝廷的益州,曹操、吴懿进攻益州,朝廷为什么不管不问,连降罪的诏书都没有?
……
一时间,关东议论不休,众说纷纭,作为舆论中心的荆州更是激烈。
大将军府却保持了沉默,坚持不参与任何讨论,只是做该做的事。荆州刺史杜畿亲自会镇南阳,会同首相张纮、南阳太守阎象等人清查税赋。不久之后,麋竺赶到南阳,专门主持商税的征收。
麋兰随麋竺一起来到南阳,带来了出生数月的双胞胎女儿。看着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粉嘟嘟的小人,孙策乐得合不拢嘴,为她们起名大双、小双。他现在也算是子女成群,真正由他起名字的却是这对双胞胎姊妹,其他几个孩子都是父亲孙坚或者母亲吴夫人决定的。
在麋竺这个巨商的面前,再加上精于计算的麋兰一旁辅助,南阳那些凭家世做生意的人根本不够看,账本经过这对兄妹的眼睛之后,他们做了什么手脚,该缴多少税,又该罚多少款,一清二楚,该追缴的追缴,该罚没的罚没,没有人能够反抗。
孙策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但他随即又将这些钱花掉了。征发百姓修城、修路要钱粮,黄忠在前线作战要钱粮,周瑜准备零陵战事要钱粮,蔡邕修书要钱粮,各郡县的学堂增加学生要钱粮,每一个签字都代表着一大笔钱,成千上万的钱粮从他手里流过去,看得他时常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如在梦中。
在大量的钱粮过手的时候,孙策理直气壮的给朝廷上疏,因为益州挑起的战事,钱粮亏空又增加了,今年没钱粮给朝廷,如果朝廷有富余,希望能拨一点钱粮给我救救急。
当然,为了表示对朝廷的恭敬,贡品是不会少的,新年到了,长沙的橘子,汝南的青瓷,丹阳的透光镜,吴郡的琉璃杯,南阳的丹参,南郡的酒,一车车的送往长安。
在一片喧然中,建安三年结束了。
手机端x81zw无广告新81中文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