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站在街门四下张望的玉林娘终于见到玉林的身影,上来便满怨玉林不应该回来的太晚,待看清马上驮的是一个人时很是惊讶,玉林便讲了事情的原委,玉林娘也是个心善的人,忙张罗着将玉林房间旁边的杂物间收拾了起来,玉林将这仍在昏睡的人背到里面放在床上,又让娘熬了些米汤给他灌了下去,便自睡去。
第二天早上,玉林过来去看那病人仍在昏睡不醒,便自骑马出了门,虎妞自然紧跟相随。
自从玉林考中府学后,玉林娘便不再将玉林当做顽童少年相看,家中银两钱财也让玉林自己做主,一般不会干预他使用。玉林便到街上采购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批物什——水缸、瓦罐和一些米糠、白灰等储粮用物,用马儿驮了,运到百丈崖前。然后玉林又颇为费了些周折,将这些苯重物什弄进了崖洞里。待玉林将这些水缸瓦罐在一个较为干燥的山洞里安置好,已是中午。
回到家后,玉林先去看了那床上昏睡之人,玉林娘言说已给他灌了药,也喂食了半碗鸡汤,但他只是微有呼吸,却尤自不醒,虽是看上去也只不过二十几岁,身体却是虚弱已极,且再休养几日或有好转。玉林闻言稍安,于是便离去吃饭了。
下午玉林看那人仍昏睡,便依然带了虎妞骑马外出,又采买了些易储存的米粮油盐,一并马驮了到百丈崖前,转到洞中后,便将这些尽数装入那水缸瓦罐中,又将粮米以毡布盖好,上面铺上拌了石灰的米糠,复又在米糠上盖上雨布,压上重石,才算便罢。
忙碌了半天的玉林回到家时,玉林娘先指了指那杂物间说:“那人刚醒,只是不能起身”,玉林闻言几步便跨进了房间,果见那人躺在床上,微睁双眼,却是呆笑着盯着怀里的木箱子。
那人见玉林进来,忙将木箱吃力的移到床边,微拱手道:“这位相公可是救命恩人?”
玉林道:“恩人却不敢当,只是凑巧让我碰上仁兄你正昏倒在路中,便将你带回家中医治,好在你大难不死,足见天怜,今后必有厚福!”
那人忙欲挣扎起身行礼,但只是勉强爬了两下,便跪在床上,以头杵床咚咚有声,口中称谢不已。
玉林忙扶起他,道:“仁兄不必多礼,我李玉林作为读书之人见人危难岂有袖手旁观的道理,你若感谢也应谢那郭老郎中,是他医治了你的性命!”
那人道:“日后定自去感谢郭郎中,但李先生救命之恩却是不假,方才夫人已给我讲了事情的原委,若不是您的援手,我李学安早已怕是尸骨无存了!”说罢,又要磕头。
玉林拉住他手,说道:“你叫李学安,我叫李玉林,咱们都是姓李,看来是上天安排你我相聚,足见是有缘,更不可客套,且先养好身体要紧。仁兄可宽心住在这里,不可多劳多思,咱们来日方长,日后再叙不迟。”说罢玉林便安慰再三,安置了李学安安稳躺下方才回屋休息。
第二日,玉林安排李学安吃了粥和药,已是半午过了,李学安倚靠在床前便讲起了自己的身事。
原来,这李学安本是北方人,自幼略学了些文墨,父亲是官办军器作坊的匠人,李学安便自小耳濡目染学得了一些军器制作的皮毛,尤其喜欢火药火炮等火器的制作,且渐渐地痴迷上了这些火器。
后来朝庭南迁,军器作坊也被迫迁移到江浙一带,李学安一家也被朝庭征召随迁,但李父却不想让儿子再沦为匠人,便一力促他读书,然而李学安却一心痴迷于机械、火器等机巧营造之术而不能自拔。
后经不过父母一再施压,才万般不情愿地去附近官办船务衙门主导操办的义学上学,结果学了没两年,学业上非但没什么长进,竟也没放下机械火器营造的兴趣,反而又迷上了造船航海。只可怜父母一片苦心都付了东流水,父亲在盛怒之下责打了他,李学安负气之下逃上了南下的商船。
李学安从此便在船上当了水手,在海上漂泊了几年。经历了千难万苦,几次三番地险些丧命天涯,却也增长了见闻,学会了许多的生存的技能,磨练了脾性,尤其在火器制作方面更是不断地改良工艺方法,又吸收了西洋的一些机械工艺上的奇技淫巧,终在火器上有了重大的改进。说到这里,李学安难掩兴奋,灰白的脸上略有了红晕。
讲到火器,李学安略显神秘地招手让玉林靠近些,然后把他身边视若珍宝的木箱拿过来,微笑着看了看玉林,从腰间拿出一把钥匙,打开那木箱上的锁,慢慢地掀开盖子,然后煞有介事地把箱子调转方向推到玉林眼前。
玉林低头细看,只见那箱中有两件铁管子样的怪东西,遍体涂着油,旁边分别有两个小罐子和小口袋、铁条、碎布等物。玉林看的迷茫,问道:“这是何物?”,李学安看了看四周无人,压低声音,难掩兴奋地说道:“我改造的突火枪!”
第二天早上,玉林过来去看那病人仍在昏睡不醒,便自骑马出了门,虎妞自然紧跟相随。
自从玉林考中府学后,玉林娘便不再将玉林当做顽童少年相看,家中银两钱财也让玉林自己做主,一般不会干预他使用。玉林便到街上采购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批物什——水缸、瓦罐和一些米糠、白灰等储粮用物,用马儿驮了,运到百丈崖前。然后玉林又颇为费了些周折,将这些苯重物什弄进了崖洞里。待玉林将这些水缸瓦罐在一个较为干燥的山洞里安置好,已是中午。
回到家后,玉林先去看了那床上昏睡之人,玉林娘言说已给他灌了药,也喂食了半碗鸡汤,但他只是微有呼吸,却尤自不醒,虽是看上去也只不过二十几岁,身体却是虚弱已极,且再休养几日或有好转。玉林闻言稍安,于是便离去吃饭了。
下午玉林看那人仍昏睡,便依然带了虎妞骑马外出,又采买了些易储存的米粮油盐,一并马驮了到百丈崖前,转到洞中后,便将这些尽数装入那水缸瓦罐中,又将粮米以毡布盖好,上面铺上拌了石灰的米糠,复又在米糠上盖上雨布,压上重石,才算便罢。
忙碌了半天的玉林回到家时,玉林娘先指了指那杂物间说:“那人刚醒,只是不能起身”,玉林闻言几步便跨进了房间,果见那人躺在床上,微睁双眼,却是呆笑着盯着怀里的木箱子。
那人见玉林进来,忙将木箱吃力的移到床边,微拱手道:“这位相公可是救命恩人?”
玉林道:“恩人却不敢当,只是凑巧让我碰上仁兄你正昏倒在路中,便将你带回家中医治,好在你大难不死,足见天怜,今后必有厚福!”
那人忙欲挣扎起身行礼,但只是勉强爬了两下,便跪在床上,以头杵床咚咚有声,口中称谢不已。
玉林忙扶起他,道:“仁兄不必多礼,我李玉林作为读书之人见人危难岂有袖手旁观的道理,你若感谢也应谢那郭老郎中,是他医治了你的性命!”
那人道:“日后定自去感谢郭郎中,但李先生救命之恩却是不假,方才夫人已给我讲了事情的原委,若不是您的援手,我李学安早已怕是尸骨无存了!”说罢,又要磕头。
玉林拉住他手,说道:“你叫李学安,我叫李玉林,咱们都是姓李,看来是上天安排你我相聚,足见是有缘,更不可客套,且先养好身体要紧。仁兄可宽心住在这里,不可多劳多思,咱们来日方长,日后再叙不迟。”说罢玉林便安慰再三,安置了李学安安稳躺下方才回屋休息。
第二日,玉林安排李学安吃了粥和药,已是半午过了,李学安倚靠在床前便讲起了自己的身事。
原来,这李学安本是北方人,自幼略学了些文墨,父亲是官办军器作坊的匠人,李学安便自小耳濡目染学得了一些军器制作的皮毛,尤其喜欢火药火炮等火器的制作,且渐渐地痴迷上了这些火器。
后来朝庭南迁,军器作坊也被迫迁移到江浙一带,李学安一家也被朝庭征召随迁,但李父却不想让儿子再沦为匠人,便一力促他读书,然而李学安却一心痴迷于机械、火器等机巧营造之术而不能自拔。
后经不过父母一再施压,才万般不情愿地去附近官办船务衙门主导操办的义学上学,结果学了没两年,学业上非但没什么长进,竟也没放下机械火器营造的兴趣,反而又迷上了造船航海。只可怜父母一片苦心都付了东流水,父亲在盛怒之下责打了他,李学安负气之下逃上了南下的商船。
李学安从此便在船上当了水手,在海上漂泊了几年。经历了千难万苦,几次三番地险些丧命天涯,却也增长了见闻,学会了许多的生存的技能,磨练了脾性,尤其在火器制作方面更是不断地改良工艺方法,又吸收了西洋的一些机械工艺上的奇技淫巧,终在火器上有了重大的改进。说到这里,李学安难掩兴奋,灰白的脸上略有了红晕。
讲到火器,李学安略显神秘地招手让玉林靠近些,然后把他身边视若珍宝的木箱拿过来,微笑着看了看玉林,从腰间拿出一把钥匙,打开那木箱上的锁,慢慢地掀开盖子,然后煞有介事地把箱子调转方向推到玉林眼前。
玉林低头细看,只见那箱中有两件铁管子样的怪东西,遍体涂着油,旁边分别有两个小罐子和小口袋、铁条、碎布等物。玉林看的迷茫,问道:“这是何物?”,李学安看了看四周无人,压低声音,难掩兴奋地说道:“我改造的突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