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明允兄!你去找一下打井队,让他们去牛村和刘村中间打一口水井,免得那些人再打起来。”
“大人!打井队的人现在都出去打井去了,延安府缺水严重。东北远离洛水的村镇必须依靠井水生活,打井地任务已经排到四天以后,一时之间恐怕找不到人手。”苏洵提醒赵磊说道。
打井可是技术活。不是挖坑那么简单,需要找水脉,固定井身,前者需要经验,后者需要技术,一般人能挖坑,却不会打井,所以赵磊只能无奈的苦笑两声,沉吟一会说道:“让夏随调集五百将士,跟随打井队学习打井,争取多打几口井备用。”
苏洵领命而去,赵磊喝一口茶,继续处理公文。
现在地延安府一片混乱,和去年西夏入侵延安府时情况差不多,去年因为兵祸,延安府以北的村镇百姓都撤退到了延安,使得延安府人口暴涨到百万之多,如今因为大旱,本来返回原籍春耕的百姓再次抛弃土地聚集延安,使得延安人口再次暴涨,随即而来的就是治安败坏、城市动荡,而赵磊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了。
“大人!我们回来!”随着范全那充满异味的汉语响起,两兄弟一脸喜色的走进书房之中。
“你们回来了,事情办的怎么样?”赵磊看到范全和赵明两人到来,同样欣喜的问道。
“幸不辱命!”赵明笑呵呵的说完,拿起旁边苏洵地茶杯,也不管有人用过,端起来一饮而尽,看来这段时间
影响到北去的两人。
“真的成功了。”赵磊更加欣喜的说道。
月前范全和赵明抱怨兵权不在之后,在禁军和延安军中受到排挤,不想在军中呆下去,而赵磊却没有直属军队安排他们,就帮他们支了一个招,让他们兄弟学习归顺大宋地三位酋长,去西夏拉拢一批西夏羌人归顺大宋,到时候划一片土地给那些羌人,他们兄弟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宋官职管理羌人军队。
范全和赵明在宋夏之战中名声大振,也算边军中的猛将,在羌人中威望甚高,赵磊地提议让他们心动不已,最后北走西夏,去拉拢西夏羌人,如今成功归来。
“去年西夏攻我大宋,元昊以羌军为前锋,却惨败而归,羌军损失惨重,羌人部落领都深感不满,后来元昊冬季偷袭回鹖时候,强迫羌军出征,胜利后却放弃战利品和回鹖结盟,西夏羌人部落球场怒不可遏,等到大人在丰州再败西夏的时候,西夏六百羌人部落已经不听从元昊的命令了,这次我们兄弟前往那些部落,三言两语就让那些部落弃暗投明,纷纷要求归顺我大宋,他们的归顺书我都带来了。”赵明一脸喜悦的说完,从怀中拿出厚厚的一份文书递给赵磊说道。
赵磊接过赵明手中的归顺书,仔细的翻看一遍,通篇都是歌功颂德的文章,看来写这份归顺的羌人汉学功底不错,而羌人的要求只有几点,第一是要求保持一定的独立,大宋可以派军驻扎,但统帅要求是赵明和范全,还可以派官管理收税,但要求全面通商;第二是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封赏,就好像前面归顺大宋的三族一样的待遇;第三是希望得到大宋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用来对抗西夏元昊可能的报复。
“我会将这份归顺书转交朝廷的,如果他们愿意将羌人居住的山区改为州,并对朝廷上表称臣,同意朝廷派遣知州、防御使和转运使,朝廷一定会同意他们的条件。”赵磊沉吟一会对范全和赵明说道。
“他们一定会答应的,元昊两次败给我大宋,威望大减,西夏国内因为战争而民生凋敝,那些羌人的生活因为大宋关闭帷场越来越艰难,归顺大宋他们是求之不得。”范全不假思索的回答赵磊说道。
“好!你们做的不错,如果羌人归顺,大宋就增加了一个州,多了一个抵抗西夏的前线,到时我会上奏官家,让你们去使,统领
“多谢大人的关照,我们兄弟一定会好好干的。”赵明裂开大嘴开心笑着说道。
………………………………
羌人归顺书经过赵磊和苏洵、区希范以及庞柏斟酌过以后,觉得没有问题就用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汴京,汴京朝廷的反映也很快,几天之后就送来了朝廷的公文,朝廷基本上同意了羌人的归顺条件,但却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是要求六百羌人部落每个部落出两位贵族后裔去汴京进学,也就是变相的人质;第二是要求羌人建立+近西夏的几个地势险要的城寨交割给大宋军队抵抗西夏;第三是设定羌汉约定,双方不许起私兵报复、不许无故争斗,要听从地方官府的裁决,除此之外大宋朝廷要求羌人部落区域内,绝对不许西夏军队通过,如果西夏军队没有受到任何阻击的通过,视同羌人背约,将斩杀人质。
而这些约定羌人全部遵守,从此之后羌人做为大宋北方的又一屏障,为大宋戍边数百年。
与此同时,赵磊为范全和赵明上奏的要求也得到批准,两人做为州左右防御使,统羌兵数万开始了和西夏数十年的兵锋之战。
………………………………
解决了羌族问题之后,赵磊再次安心处理延安府大旱之事,随着旱情的严重,延安府境内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靠河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而远岸的村镇人烟稀少,各地靠井的临时村落也越来越多,井水的慢慢减少也让赵磊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而这时,范仲淹的处理结果终于下达了,因为张士逊、晏殊等人的庇护,范仲淹最后罢知延安,改知庆州,也就是说从省会城市市长变成地级市市长,官职只不过降了一品,而庆州同样属于大旱的永兴军路,改知庆州的范仲淹同样鞠躬尽瘁,和赵磊一样为了抗旱而到处奔波着。
“大人!打井队的人现在都出去打井去了,延安府缺水严重。东北远离洛水的村镇必须依靠井水生活,打井地任务已经排到四天以后,一时之间恐怕找不到人手。”苏洵提醒赵磊说道。
打井可是技术活。不是挖坑那么简单,需要找水脉,固定井身,前者需要经验,后者需要技术,一般人能挖坑,却不会打井,所以赵磊只能无奈的苦笑两声,沉吟一会说道:“让夏随调集五百将士,跟随打井队学习打井,争取多打几口井备用。”
苏洵领命而去,赵磊喝一口茶,继续处理公文。
现在地延安府一片混乱,和去年西夏入侵延安府时情况差不多,去年因为兵祸,延安府以北的村镇百姓都撤退到了延安,使得延安府人口暴涨到百万之多,如今因为大旱,本来返回原籍春耕的百姓再次抛弃土地聚集延安,使得延安人口再次暴涨,随即而来的就是治安败坏、城市动荡,而赵磊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了。
“大人!我们回来!”随着范全那充满异味的汉语响起,两兄弟一脸喜色的走进书房之中。
“你们回来了,事情办的怎么样?”赵磊看到范全和赵明两人到来,同样欣喜的问道。
“幸不辱命!”赵明笑呵呵的说完,拿起旁边苏洵地茶杯,也不管有人用过,端起来一饮而尽,看来这段时间
影响到北去的两人。
“真的成功了。”赵磊更加欣喜的说道。
月前范全和赵明抱怨兵权不在之后,在禁军和延安军中受到排挤,不想在军中呆下去,而赵磊却没有直属军队安排他们,就帮他们支了一个招,让他们兄弟学习归顺大宋地三位酋长,去西夏拉拢一批西夏羌人归顺大宋,到时候划一片土地给那些羌人,他们兄弟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宋官职管理羌人军队。
范全和赵明在宋夏之战中名声大振,也算边军中的猛将,在羌人中威望甚高,赵磊地提议让他们心动不已,最后北走西夏,去拉拢西夏羌人,如今成功归来。
“去年西夏攻我大宋,元昊以羌军为前锋,却惨败而归,羌军损失惨重,羌人部落领都深感不满,后来元昊冬季偷袭回鹖时候,强迫羌军出征,胜利后却放弃战利品和回鹖结盟,西夏羌人部落球场怒不可遏,等到大人在丰州再败西夏的时候,西夏六百羌人部落已经不听从元昊的命令了,这次我们兄弟前往那些部落,三言两语就让那些部落弃暗投明,纷纷要求归顺我大宋,他们的归顺书我都带来了。”赵明一脸喜悦的说完,从怀中拿出厚厚的一份文书递给赵磊说道。
赵磊接过赵明手中的归顺书,仔细的翻看一遍,通篇都是歌功颂德的文章,看来写这份归顺的羌人汉学功底不错,而羌人的要求只有几点,第一是要求保持一定的独立,大宋可以派军驻扎,但统帅要求是赵明和范全,还可以派官管理收税,但要求全面通商;第二是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封赏,就好像前面归顺大宋的三族一样的待遇;第三是希望得到大宋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用来对抗西夏元昊可能的报复。
“我会将这份归顺书转交朝廷的,如果他们愿意将羌人居住的山区改为州,并对朝廷上表称臣,同意朝廷派遣知州、防御使和转运使,朝廷一定会同意他们的条件。”赵磊沉吟一会对范全和赵明说道。
“他们一定会答应的,元昊两次败给我大宋,威望大减,西夏国内因为战争而民生凋敝,那些羌人的生活因为大宋关闭帷场越来越艰难,归顺大宋他们是求之不得。”范全不假思索的回答赵磊说道。
“好!你们做的不错,如果羌人归顺,大宋就增加了一个州,多了一个抵抗西夏的前线,到时我会上奏官家,让你们去使,统领
“多谢大人的关照,我们兄弟一定会好好干的。”赵明裂开大嘴开心笑着说道。
………………………………
羌人归顺书经过赵磊和苏洵、区希范以及庞柏斟酌过以后,觉得没有问题就用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汴京,汴京朝廷的反映也很快,几天之后就送来了朝廷的公文,朝廷基本上同意了羌人的归顺条件,但却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是要求六百羌人部落每个部落出两位贵族后裔去汴京进学,也就是变相的人质;第二是要求羌人建立+近西夏的几个地势险要的城寨交割给大宋军队抵抗西夏;第三是设定羌汉约定,双方不许起私兵报复、不许无故争斗,要听从地方官府的裁决,除此之外大宋朝廷要求羌人部落区域内,绝对不许西夏军队通过,如果西夏军队没有受到任何阻击的通过,视同羌人背约,将斩杀人质。
而这些约定羌人全部遵守,从此之后羌人做为大宋北方的又一屏障,为大宋戍边数百年。
与此同时,赵磊为范全和赵明上奏的要求也得到批准,两人做为州左右防御使,统羌兵数万开始了和西夏数十年的兵锋之战。
………………………………
解决了羌族问题之后,赵磊再次安心处理延安府大旱之事,随着旱情的严重,延安府境内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靠河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而远岸的村镇人烟稀少,各地靠井的临时村落也越来越多,井水的慢慢减少也让赵磊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而这时,范仲淹的处理结果终于下达了,因为张士逊、晏殊等人的庇护,范仲淹最后罢知延安,改知庆州,也就是说从省会城市市长变成地级市市长,官职只不过降了一品,而庆州同样属于大旱的永兴军路,改知庆州的范仲淹同样鞠躬尽瘁,和赵磊一样为了抗旱而到处奔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