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秀去考察建道观地址的时候,徐清风开始了和陈主簿的对账行动。
他自己对账目这样的东西不是很精通,不过也略懂一点点。
参与对账的,是家里派过来协助他的人,以前就是做账房的,现在成为了他的师爷。
师爷是官员自己聘请的,只要自己有钱,想请几个就可以请几个,一个都不请也没问题。
给一个师爷的称号,主要是提升一下对方的地位,让外面的人能够对其多一些尊重。
徐清风在场看着他们对账,时不时的还问一下陈主簿这边的风土人情。
陈主簿和这位师爷各拿一堆账簿,逐条的清点着账簿上面的东西。
从县衙里的物件开始清点,一直清点到公库。
让徐清风有一些心动的是,公库里面还是有点钱的。
朝廷重新经营小金州也就是十来年前的事情,主要是为了缓解边军的军粮问题。
从内地运送粮食到边境,成本太大了,所以才冒着风险在这一片已经荒芜的沃土上垦荒,自己生产粮食。
这样一来,朝廷就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不需要再运送粮食到边境去,粮食方面,直接折算成银钱就是了。
地方上,每年都有任务,必须要供应多少粮食给边军,而边军也要提供相应的保护。
这样做不如边军自己屯田种粮食来得方便,而采取这样的政策,主要是朝廷不放心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们,不想让那些将军握住粮袋子。
一支军队,拥有着强大的作战能力,还有着自己的土地来种粮食,那就可以割据一方,以后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土地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粮食生产也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他们宁可手续复杂一些,也不能让边军拥有更大的权力。
完成供应给边军的任务之后,剩下的粮食,先要将城里的粮仓堆满,以备不时之需。
粮仓都堆不下去的,就可以由官府卖掉。
这里的城池虽然很小,居民不多,但粮食还是有地方卖的。
可以卖给城里的居民,也可以卖给酿酒的商人,甚至还可以卖给边军。
——地方上送过去的粮食任务完成,边军就不会缺粮食了,原本是没有道理再花钱来购买地方上的粮食,可他们每年都会从官府采购一部分粮食。
至于那些粮食的去向,是给士兵吃了,还是卖给了敌人,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虽然完成任务之后所剩的粮食不会很多,但多少也能变出一些银子来。
地方上收获的粮食以及支出的粮食原则上是属于朝廷所有,只不过处置权在地方上,只要做好账目,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虽然名义上这些银子都是朝廷的,只不过是存在县里公库,可是立一个名目,拿一点揣进自己兜里,却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而来这里当官的,只要不死于战争之下,多少还是能够捞到一些油水的。
清点了公库的物资,包括银两、铜钱还有布匹等,计算起来价值一万多两银子。
这也让徐清风感叹上一任知县高风亮节,都要离开了竟然还给下一任留下了一万多辆银子的物资。
要是他要离开了,可没有那么善良,怎么也得立一个名目将那些钱给花掉。
留给下一任的超过一千两银子,那就算他仁厚了。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自己下一任是要到内地膏腴之地做知府,大概也会像上一任一样,把账目做得漂亮一些,留一个好的官声,不要因为这一点尾款把名声坏了,影响到仕途。
只有没有前途可言的官员,才会把所有能抓到自己手中的钱都抓进去。
这价值一万多两银子的物资,理论上来讲,都要押送到户部去。
不过徐清风已经决定了,一文都不给朝廷。
他要拿来建设道观以及城隍庙。
道宫所有宫观殿阁的建设,都不是由朝廷拨款,而是那些道士自己募捐。
徐清风不能以拨款的方式给明秀来建设道观以及城隍庙,真这样做了,他要被朝廷那些御史们给喷死,也会得罪户部的人。
但是,他可以将公库的钱捐赠给明秀来建设庙观,只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就可以了。
合理的理由很好找,就说这地方没有道观,也没有城隍庙,有邪崇作乱,引起地方不宁,所以要建立道观,供奉诸神来保佑一方平安。
这是为了地方的安宁,户部那些大人再不满,也不敢说什么。
说了那就是得罪了道宫。
先有道宫,而后有朝廷。
道宫在这个世界有着超然的地位,有着很多特权,一般情况下没有谁想得罪他们。
清点库房的物资时,师爷偷偷的告诉徐清风,有一些账目有问题,很明显的就是假账。
都是在前任知县离开后做出来的账目。
很明显,是陈主簿干的。
徐清风问了一下,只是几百两银子的事情,于是便笑着说道:
“千里当官只为财,谁能没点私心呢?只要数额不是很大,就不要追究了。你暗示一下咱们已经知道这账目有问题就可以了。以后他要是还做这样的事情,咱们再来治他,这一次就放他一马吧。”
他来这里才一天,人生地不熟的,没必要一开始就将这里的地头蛇给干掉。
几百两银子,又不是他的钱,不是多大的问题,没必要结一个仇。
当然,警告还是要警告的。
可以放过对方一马,但是得让对方知道自己放了他一马。
不然对方以为他们这一伙人是傻子,以后还要做这样的事情,甚至变本加厉,那就失去了宽厚的初衷。
公库的清点完,然后就是去看粮仓。
县城不大,粮仓就占了很大一片地方。
朝廷对小金州各地粮仓的建设要求是能够囤积上支撑边军一年的军粮。
就算是下一年出现灾荒,各地粮仓也能够支撑边军吃上一年。
粮仓是满的,地方官的考评才算合格。
粮仓没有满,那就是不合格,连继续在这地方当官的资格都没有,严重的还要问罪。
这个也要仔细的检查,主要是防备有人把粮仓掏空,做一些表面功夫来糊弄他们。
徐家在博物县也是大地主,自家就建有几座大粮仓,对这些也是懂的。
抽查的结果,没发现有问题。
这一次核对账目也就算是完成了。
确定无误,签一下自己的名字,徐清风这才算是正式上任。
他自己对账目这样的东西不是很精通,不过也略懂一点点。
参与对账的,是家里派过来协助他的人,以前就是做账房的,现在成为了他的师爷。
师爷是官员自己聘请的,只要自己有钱,想请几个就可以请几个,一个都不请也没问题。
给一个师爷的称号,主要是提升一下对方的地位,让外面的人能够对其多一些尊重。
徐清风在场看着他们对账,时不时的还问一下陈主簿这边的风土人情。
陈主簿和这位师爷各拿一堆账簿,逐条的清点着账簿上面的东西。
从县衙里的物件开始清点,一直清点到公库。
让徐清风有一些心动的是,公库里面还是有点钱的。
朝廷重新经营小金州也就是十来年前的事情,主要是为了缓解边军的军粮问题。
从内地运送粮食到边境,成本太大了,所以才冒着风险在这一片已经荒芜的沃土上垦荒,自己生产粮食。
这样一来,朝廷就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不需要再运送粮食到边境去,粮食方面,直接折算成银钱就是了。
地方上,每年都有任务,必须要供应多少粮食给边军,而边军也要提供相应的保护。
这样做不如边军自己屯田种粮食来得方便,而采取这样的政策,主要是朝廷不放心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们,不想让那些将军握住粮袋子。
一支军队,拥有着强大的作战能力,还有着自己的土地来种粮食,那就可以割据一方,以后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土地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粮食生产也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他们宁可手续复杂一些,也不能让边军拥有更大的权力。
完成供应给边军的任务之后,剩下的粮食,先要将城里的粮仓堆满,以备不时之需。
粮仓都堆不下去的,就可以由官府卖掉。
这里的城池虽然很小,居民不多,但粮食还是有地方卖的。
可以卖给城里的居民,也可以卖给酿酒的商人,甚至还可以卖给边军。
——地方上送过去的粮食任务完成,边军就不会缺粮食了,原本是没有道理再花钱来购买地方上的粮食,可他们每年都会从官府采购一部分粮食。
至于那些粮食的去向,是给士兵吃了,还是卖给了敌人,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虽然完成任务之后所剩的粮食不会很多,但多少也能变出一些银子来。
地方上收获的粮食以及支出的粮食原则上是属于朝廷所有,只不过处置权在地方上,只要做好账目,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虽然名义上这些银子都是朝廷的,只不过是存在县里公库,可是立一个名目,拿一点揣进自己兜里,却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而来这里当官的,只要不死于战争之下,多少还是能够捞到一些油水的。
清点了公库的物资,包括银两、铜钱还有布匹等,计算起来价值一万多两银子。
这也让徐清风感叹上一任知县高风亮节,都要离开了竟然还给下一任留下了一万多辆银子的物资。
要是他要离开了,可没有那么善良,怎么也得立一个名目将那些钱给花掉。
留给下一任的超过一千两银子,那就算他仁厚了。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自己下一任是要到内地膏腴之地做知府,大概也会像上一任一样,把账目做得漂亮一些,留一个好的官声,不要因为这一点尾款把名声坏了,影响到仕途。
只有没有前途可言的官员,才会把所有能抓到自己手中的钱都抓进去。
这价值一万多两银子的物资,理论上来讲,都要押送到户部去。
不过徐清风已经决定了,一文都不给朝廷。
他要拿来建设道观以及城隍庙。
道宫所有宫观殿阁的建设,都不是由朝廷拨款,而是那些道士自己募捐。
徐清风不能以拨款的方式给明秀来建设道观以及城隍庙,真这样做了,他要被朝廷那些御史们给喷死,也会得罪户部的人。
但是,他可以将公库的钱捐赠给明秀来建设庙观,只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就可以了。
合理的理由很好找,就说这地方没有道观,也没有城隍庙,有邪崇作乱,引起地方不宁,所以要建立道观,供奉诸神来保佑一方平安。
这是为了地方的安宁,户部那些大人再不满,也不敢说什么。
说了那就是得罪了道宫。
先有道宫,而后有朝廷。
道宫在这个世界有着超然的地位,有着很多特权,一般情况下没有谁想得罪他们。
清点库房的物资时,师爷偷偷的告诉徐清风,有一些账目有问题,很明显的就是假账。
都是在前任知县离开后做出来的账目。
很明显,是陈主簿干的。
徐清风问了一下,只是几百两银子的事情,于是便笑着说道:
“千里当官只为财,谁能没点私心呢?只要数额不是很大,就不要追究了。你暗示一下咱们已经知道这账目有问题就可以了。以后他要是还做这样的事情,咱们再来治他,这一次就放他一马吧。”
他来这里才一天,人生地不熟的,没必要一开始就将这里的地头蛇给干掉。
几百两银子,又不是他的钱,不是多大的问题,没必要结一个仇。
当然,警告还是要警告的。
可以放过对方一马,但是得让对方知道自己放了他一马。
不然对方以为他们这一伙人是傻子,以后还要做这样的事情,甚至变本加厉,那就失去了宽厚的初衷。
公库的清点完,然后就是去看粮仓。
县城不大,粮仓就占了很大一片地方。
朝廷对小金州各地粮仓的建设要求是能够囤积上支撑边军一年的军粮。
就算是下一年出现灾荒,各地粮仓也能够支撑边军吃上一年。
粮仓是满的,地方官的考评才算合格。
粮仓没有满,那就是不合格,连继续在这地方当官的资格都没有,严重的还要问罪。
这个也要仔细的检查,主要是防备有人把粮仓掏空,做一些表面功夫来糊弄他们。
徐家在博物县也是大地主,自家就建有几座大粮仓,对这些也是懂的。
抽查的结果,没发现有问题。
这一次核对账目也就算是完成了。
确定无误,签一下自己的名字,徐清风这才算是正式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