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5日,正是清明前后,在这个蒙蒙细雨的季节,日本上空出现了死神。保罗提贝茨驾驶着级空中堡垒埃诺拉盖德号飞临了广岛上空。
日本当地时间早上八点十五分,在9ooo米的高度,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了。小男孩晃晃悠悠的降落到大约55o米的高度时,弹上的引信开始工作,很快在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火球。几毫秒之后这个火球不断地壮大终于演变成为天空中第二个太阳。
这个人造太阳炙烤着广大,爆炸冲击波高的气压引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威力。音的风和冲击波一路向外扩散,将所有遇到的建筑物像推到积木一样毁灭得无影无踪。
风暴过后就是无情的高温,在爆炸后的3秒内大量放出。释放出的能力简直乎想象。爆心地区每平方厘米大约是1oo卡路里,5oo米范围内为56卡路里,1ooo米内是卡路里。也就是说,地面受到的能量相当于受普通太阳照射的1,ooo倍。爆炸中心的温度,达到了3,ooo到4,ooo之高。爆心附近的房屋瓦片等纷纷“起泡”,木质房屋达到着火点自动自燃。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这个太阳放射着无数致命的射线,爆炸射出了大量的a射线,b射线,射线和中子。据推算,地表每1平方厘米有高中子1万2千亿个、慢中子(热中子)9万亿个。虽然没有后来的中子弹那么牛逼,但是在爆炸核心区域,几乎没有人能逃避这种中子雨的袭击。尤其是考虑到日本的传统建筑大部分都是木质结构,其抵御中子的能力是更加的差劲。
保罗提贝茨驾驶着级空中堡垒埃诺拉盖德号很快就飞走了,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律,他可能成为了世界上杀人最多的人。当小男孩爆炸的时候,广岛至少有七万以上的居民直接死亡,而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原子弹的后期效应至少还能杀死十几万人。
当然,这次爆炸的壮观景象也被远远围观的美国空军记录了下来,他们将用照片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核武器的可怕和美国的强大。反正当华盛顿在几分钟之后受到爆炸圆满成功的消息之后,白宫和国会山出了一阵阵的欢呼。
按照美国******的安排,现场的照片将用最快的度送往各大媒体,然后被摧毁的广岛的前后对比照片也将用最快的度送到媒体手上。之后美国就可以向全世界耀武扬威,就可以让苏联老实了。
当然,这个好消息罗斯福并不知道,因为就在原子弹投下的前一晚,老总统突脑淤血陷入了昏迷,国会经过紧急讨论,任命副总统杜鲁门为代理总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而就在广岛被种蘑菇的时候,围观除了美军的战机之外,还有几架刚刚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赶来围观的经过特殊改装的里尔2运输机。
苏联红军的特别测绘部队全程围观了这次核爆并将小男孩的相关数据全部记录了下来,就在美国人雀跃不已的时候,苏联的核专家们很快就收到了相关数据。
经过严谨的分析,专家们得出一个大致靠谱的结论:这是一颗铀弹,爆炸威力在一万五千吨左右。威力只能说马马虎虎,如果能搞清楚小男孩究竟用了多少铀5,大概就能估算到美国原子弹的水平了。后一点很快也就被搞明白了,当得知这个小男孩消耗了64公斤铀5之后,苏联的专家们是撇了撇嘴很是不屑。因为这个数据太尴尬了,一万多吨的爆炸当量,需要用64公斤铀,这是不折不扣的浪费,甚至可以说这颗原子弹中的绝大部分铀材料都是浪费掉了。以苏联当前的水平,制造一颗爆炸威力在两万吨左右的原子弹,只需要五公斤铀5。双方的能力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现让政治局和军委都稍稍放心了一点,这充分说明苏联的相关技术还领先美国人一大截,只要继续保证投入,美国人想要追上来很难。
当然,这些是美国人所不知道的,所以在成功的给广岛种了蘑菇之后,美国******很快就向全世界共布了这一重大喜讯:“对广岛进行的核打击是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类对魔鬼的胜利,这意味着自由和平世界已经掌握了最终极的能力,日本的一切抵抗都是无谓的,我们奉劝日本政府立刻无条件的放下武器并立刻投降,这是你们的唯一出路!”
尤其是在核爆的照片出来之后,当全世界都为“美国的成就”大吃一惊的时候,美国人的骄傲情绪是跃然于言表的。很快这种情绪就转化成为了各种政治压力,而受压的自然是苏联。当天美国国务卿、美国驻苏联大使不止一次的公开讲话或者明显的出警告,“希望”苏联不要做无意义的抵抗,不要再挑衅美国的耐心了。
这一天,自由民主世界是兴奋的,是陷入了狂欢,丘吉尔叼着标志性的雪茄大秀胜利,李尔文也第一次长出一口气,以为赢了。在他们欢欣鼓舞的时候,一列防卫等级最高的军列悄然驶入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区,在kgb安保人员严密的护卫下,专列上的几个高度保密的货柜被小心的卸车,并妥善的保存在kgb的仓库中。
与此同时,一艘不久之前刚刚接受了特殊改装的41型驱逐舰靠在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码头上。驱逐舰中部原本的两座鱼雷射装置被完全取消,中部的烟囱也重新改道,腾出了一大片“空地”,此时这块“空地”上安装了一个大型导弹射架,这个专门为核巡航导弹准备的射架足以容纳上百吨的t2导弹。按照军委的安排,接下来对日本进行的核打击将用得到这种导弹。
当然,政治局内部对第一次实战使用核武器,究竟是用战略轰炸机还是t2导弹还是有争论的。主流意见是为了保险起见,扔第一个蘑菇的时候还是用传统的轰炸机为妙,t2毕竟是不太保险不够可靠。
所以很快,另十架专门改装的图3轰炸机也飞抵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之所以要改装这么多架,其实也是为了保险,最终轰炸的时候只会用到其中飞机状态最好而且飞行技术最好的那个机组。
说实话,这十架图3也是苏联当时唯一能用于核打击的机组了,不光是飞机经过了特别改造,加装了部分防辐射防护装置,机组成员最近一年以来也是只进行一项工作,那就是没完没了的模拟投弹训练。再说说这些机组成员,几乎每一个都至少获得过列宁勋章,在为国战争中都是执行过无数次轰炸任务的英雄。而且每个飞行员都经历了无数次政治审查,只有最可靠的飞行员才能获得这一项荣誉。
是的,在苏联方面看来给日本种蘑菇就是一种荣誉,只有最优秀的飞行员才能获得这一荣誉。就在整个自由世界陷入狂欢的时候,在重重黑暗之中,运载着原子弹的图3轰炸机飞上了天空。
大约在三个小时之后,该机抵达了东京上空,此时是早上6点。整个东京还处于黎明前的沉睡期,小鬼子们并不知道,在睡梦中他们就要下地狱了。
苏联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被投下了,在大约5oo米的高度化为了一个耀眼的火球,随着一声惊雷,本来就已经被美军的战略轰炸弄得遍体凌伤的东京终于走完了最后一程。
根据苏联空军测绘机的测量,这枚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在三万吨左右,猛烈的爆炸导致在短短一分钟内就有十万人死亡,包括日本天皇的皇居在内的大量建筑被摧毁,整个东京化作了人间地狱。
第一批观测到这次爆炸的除了苏联空军之外,美国空军也在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这次爆炸。大量执行夜间轰炸任务返航的美国轰炸机飞行员表示,东京方向出现了第二个太阳,剧烈的爆炸声两百公里外都能听见。
而这次爆炸也立刻引起了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注意,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派遣侦察机前往查探究竟。
当然,此时美国人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生了什么,甚至有不少乐观的扬基以为这是本国对日本进行了第二次核打击,都在乐呵呵的看笑话。只有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将军们才知道,美国确实有对日本进行第二次核打击的相关计划,但是并没有执行,这一次大爆炸并不是他们的手笔。
正在睡觉的杜鲁门被第一时间叫醒了,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同时给他来了加急电报,声称东京疑似遭到了原子弹攻击。
刚刚当上总统的杜鲁门此时还沉醉在幸福当中,以为以前都会向好的方面展。所以得知这一消息时惊呆了,因为如今有能力对日本进行核打击的理论上应该只有他们自己才对,但是罗斯福很清楚他还没有下令进行第二次核打击呢。那这个疑似核爆是怎么事?是谁干的?
其实嫌疑人一点儿也不多,最可疑的只有苏联和英国,只有这两个国家具备这样的实力,尤其是苏联,值得高度怀疑。但是杜鲁门真心是不愿意相信苏联也拥有了核武器,因为一旦肯定了这一点,昨天他们的狂欢就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国际笑话,至于什么示威和威胁,那更是可笑之极。
“有了具体结果再通知我!”
多年以来的政治斗争经验告诉杜鲁门,此时他必须更加的谨慎,在不能肯定结果之前,最好什么表示都不要做,那只会让他陷入被动。
杜鲁门呆呆的坐在办公桌后面,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各种文件,但是熟悉总统的人都知道,此时的他是多么的心不在焉,你没见文件都拿倒了么。
过了几个小时,大概是莫斯科时间早上点的时候,国务卿斯戴迪纽斯匆匆的闯进了白宫,慌慌张张地对杜鲁门说道:“总统先生,刚刚收到的消息。塔斯社正在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对日本东京进行了核打击!”
咔嚓一声,杜鲁门掰断了手中的铅笔,可见他对这个消息是多么的惊讶。虽然他还有万分之一的侥幸心理期盼俄国人这是撒谎,但是国际政治的常识又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斯戴迪纽斯后来忆:“总统愣了很久,实际上我们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了,苏联的核武器来得太突然了,让我们毫无准备。在昨天我们还在欢庆只有美国掌握了这种只有上帝才能拥有的终极力量,但是一觉醒来,我们却现上帝原来有两个不过总统在沉默之后爆,他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要求尼米兹立刻去确定这次爆炸的性质,命令多诺万加强情报工作,看能不能搞到一点蛛丝马迹,最后他就是默默地祈祷,希望上帝保佑美国。”
丘吉尔的反应就不多说了,李尔文又一次长叹了一口气,实际上早在美国人成功的时候,她就有所怀疑,以她对某人的了解,在核武器这种重大问题上,某人一定会高度重视,而高度重视的结果自然是不可能比美国人更晚掌握这种武器。她觉得根本不用做任何证实就能知道苏联没有撒谎。现在的情况对大英帝国实在是太不利了!
三巨头中的两大巨头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这衬托得英国是那么的可怜,甚至可以说现在已经不存在什么三巨头了,只有两巨头了。
李尔文当时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如此写道:“世界开启了两极模式。”
实际上李尔文的叙述还不完全正确,正确的说法是世界已经完全进入了两极模式。因为接下来的在扔原子弹竞赛中,英国被扔得越来越远。长崎挨了一颗原子弹后,苏联也立刻就扔了第二枚,然后紧接着是第三枚和第四枚。六座日本城市顷刻之间就化为灰烬,哪怕是最保守的估计,短短的不到一周之内,就有五十万日本人狗命不保,长期来看至少有一百万日本人会因为原子弹死亡,而伤者或者至残的更是高达三百万以上。而更可怕的是,这场核竞赛并没有划上休止符,苏联还要进行第五次核打击。
而这一次核打击的意义很特殊,因为在这次核打击中苏联使用的并不是普通的核弹,而是一枚增强型原子弹。什么事增强型原子弹呢?
我们今天所说的“核弹”,一般指两种,一种裂变反应的原子弹,而另一种则是聚变反应的氢弹(中子弹是种比较特殊的氢弹),氢弹也就是指“热核武器”,或叫做“多级热核武器”。
氢弹研制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5o年,杜鲁门针对苏联1949年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要求美国科学家们研制一种“级炸弹”,利用聚变能量就成了一种必然。但正如之前说过的聚变反应不是初中物理课上说的:一枚原子弹加一管子液态氚或者氘就ok了。那种构型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美国人明了“泰勒乌拉姆”构型,出现了“两级核武器”,也就是我们一般概念中的“氢弹”,这种炸弹分为“初级”和“次级”,利用初级爆炸出的射线,可以在“次级”被炸飞之前引它的聚变反应。
而今天五大流氓装备的实战型战略核武器,也就是约定成熟的所谓氢弹通常并不是这种两级模式,而是用“三相弹”结构,整个爆炸过程是裂变聚变裂变三重互相作用。三相弹一样有“初级”和“次级”,这两者之间会生复杂的互影响。此外还有一个“外壳层”,一般由铀8构成,它可以保证初级爆炸后1微妙内次级的冷却;之后又能在氢弹爆炸出的大量中子作用下,生核裂变反应,释放出能量其实这一层铀8生的裂变才是今天5个核大国的战略核武器的主要能量来源。因为作为裂变材料高浓缩铀5和聚变材料氘或者氚都很难制备,而铀8在自然界却多得是。并且通过外壳材料的调整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效应弹(比如中子弹)。
据说理论上还可以进一步增加“级数”,来制造级核弹。例如,美国曾做过“七级”核弹的概念设计,其爆炸当量将远过三级的苏联“沙皇”炸弹,后者爆炸当量就可以可达五千到一亿吨***。只不过,威力如此夸张的核弹,已经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了,因此也就没有进入实际制造阶段。
而“增强型原子弹”,是研究氢弹过程中点歪了科技树的“副产品”它算是制造氢弹之前的一次不算成功的尝试,不过好在氢弹的初级和次级实际上都可以视为结构特殊的“增强型原子弹”,搞一搞也不算特别失败,就当积累经验了。
所谓的“增强型原子弹”,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高温高压,使安放在其核心的氚氘混合物生聚变反应,它们会变成氦,并放出大量中子。聚变反应中放出的中子可以大大加快包裹在它们外面的裂变材料的裂变反应过程,让它们在被炸飞出去也就是被浪费掉之前加入裂变反应。简单的说“增强型原子弹”可以增强对裂变材料的利用率,把原子弹的威力翻倍。
“增强型原子弹”与通常被称为氢弹的“多级式核武器”相比,它仍是“一级核武器”,相对而言结构较为简单。而且对原子弹的小型化也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将增强型原子弹外层包裹的铀8反射层换成铍,就可以在不影响当量的条件下大幅度缩小直径和重量。这样压缩这个内层核心所需要的炸药也就可以减少,进而进一步减少炸弹的总体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增减炸弹核心内氘、氚的数量,就可以控制爆炸的当量。
简而言之,增强型原子弹威力没有氢弹那么强,算是一次技术革新的尝试。像五大流氓这个级别的大波ss,都有过搞增强型原子弹的想法,只不过有些大流氓是不断地试验之后现这个路子并不对,爆炸威力提升有限,从而走上了“三相弹”之路。而另一些大流氓则是在理论研究阶段就现增强型原子弹是鸡肋,直接开挂开脑洞搞出了“三相弹”或者说氢弹的正确模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因为美国人此时才刚刚搞定原子弹,离氢弹还差一截。真正在“增强型原子弹”还是“氢弹”上先做选择的是苏联,因为李晓峰介入,苏联在新式核武器的进度上大大加快了,其中的重点自然是氚和氘的利用。
我们这些后来人自然知道氚、氘对聚变反应的意义,但是在当时并不是谁都有氚和氘,谁都能去研氢弹的。在所有关于热核武器的文章里都会告诉你,氚、氘是一种关键性的材料。不过在地球上,氘和氚这两种氢的同位素却极为稀少。要想用它们来制造核弹,就得想办法人工制取这种物质。
目前,最常见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高富集锂6的合金或陶瓷做成靶件,放到反应堆中去辐照,可以产生氚。另一种办法则是从反应堆里经过中子照射的重水中提取氚。
但不管是哪一种办法,生产效率都是低得可怜。所以哪怕是某仙人开了挂,在原理上为苏联开了挂,但是没有氚,也是搞不出氢弹和增强型原子弹的。
也就是1945年3月,忙活了几年,苏联才生产出了足够多的氚。因为氢弹的构型还没有完全搞利索,相关的数据模型还在用计算机紧张测算。所以苏联暂时只能先进行一次增强型原子弹试验摸摸底。
如果增强型原子弹能够满足需求,那就没必要搞氢弹了,反之,则氢弹工程将获得最高优先级。
对此李晓峰是不置可否的,有些时候失败比成功还要宝贵,不失败你就不知道走错了路。让那些支持搞增强型原子弹的家伙看看实际结果也不是坏事(未完待续。)8
日本当地时间早上八点十五分,在9ooo米的高度,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了。小男孩晃晃悠悠的降落到大约55o米的高度时,弹上的引信开始工作,很快在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火球。几毫秒之后这个火球不断地壮大终于演变成为天空中第二个太阳。
这个人造太阳炙烤着广大,爆炸冲击波高的气压引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威力。音的风和冲击波一路向外扩散,将所有遇到的建筑物像推到积木一样毁灭得无影无踪。
风暴过后就是无情的高温,在爆炸后的3秒内大量放出。释放出的能力简直乎想象。爆心地区每平方厘米大约是1oo卡路里,5oo米范围内为56卡路里,1ooo米内是卡路里。也就是说,地面受到的能量相当于受普通太阳照射的1,ooo倍。爆炸中心的温度,达到了3,ooo到4,ooo之高。爆心附近的房屋瓦片等纷纷“起泡”,木质房屋达到着火点自动自燃。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这个太阳放射着无数致命的射线,爆炸射出了大量的a射线,b射线,射线和中子。据推算,地表每1平方厘米有高中子1万2千亿个、慢中子(热中子)9万亿个。虽然没有后来的中子弹那么牛逼,但是在爆炸核心区域,几乎没有人能逃避这种中子雨的袭击。尤其是考虑到日本的传统建筑大部分都是木质结构,其抵御中子的能力是更加的差劲。
保罗提贝茨驾驶着级空中堡垒埃诺拉盖德号很快就飞走了,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律,他可能成为了世界上杀人最多的人。当小男孩爆炸的时候,广岛至少有七万以上的居民直接死亡,而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原子弹的后期效应至少还能杀死十几万人。
当然,这次爆炸的壮观景象也被远远围观的美国空军记录了下来,他们将用照片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核武器的可怕和美国的强大。反正当华盛顿在几分钟之后受到爆炸圆满成功的消息之后,白宫和国会山出了一阵阵的欢呼。
按照美国******的安排,现场的照片将用最快的度送往各大媒体,然后被摧毁的广岛的前后对比照片也将用最快的度送到媒体手上。之后美国就可以向全世界耀武扬威,就可以让苏联老实了。
当然,这个好消息罗斯福并不知道,因为就在原子弹投下的前一晚,老总统突脑淤血陷入了昏迷,国会经过紧急讨论,任命副总统杜鲁门为代理总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而就在广岛被种蘑菇的时候,围观除了美军的战机之外,还有几架刚刚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赶来围观的经过特殊改装的里尔2运输机。
苏联红军的特别测绘部队全程围观了这次核爆并将小男孩的相关数据全部记录了下来,就在美国人雀跃不已的时候,苏联的核专家们很快就收到了相关数据。
经过严谨的分析,专家们得出一个大致靠谱的结论:这是一颗铀弹,爆炸威力在一万五千吨左右。威力只能说马马虎虎,如果能搞清楚小男孩究竟用了多少铀5,大概就能估算到美国原子弹的水平了。后一点很快也就被搞明白了,当得知这个小男孩消耗了64公斤铀5之后,苏联的专家们是撇了撇嘴很是不屑。因为这个数据太尴尬了,一万多吨的爆炸当量,需要用64公斤铀,这是不折不扣的浪费,甚至可以说这颗原子弹中的绝大部分铀材料都是浪费掉了。以苏联当前的水平,制造一颗爆炸威力在两万吨左右的原子弹,只需要五公斤铀5。双方的能力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现让政治局和军委都稍稍放心了一点,这充分说明苏联的相关技术还领先美国人一大截,只要继续保证投入,美国人想要追上来很难。
当然,这些是美国人所不知道的,所以在成功的给广岛种了蘑菇之后,美国******很快就向全世界共布了这一重大喜讯:“对广岛进行的核打击是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类对魔鬼的胜利,这意味着自由和平世界已经掌握了最终极的能力,日本的一切抵抗都是无谓的,我们奉劝日本政府立刻无条件的放下武器并立刻投降,这是你们的唯一出路!”
尤其是在核爆的照片出来之后,当全世界都为“美国的成就”大吃一惊的时候,美国人的骄傲情绪是跃然于言表的。很快这种情绪就转化成为了各种政治压力,而受压的自然是苏联。当天美国国务卿、美国驻苏联大使不止一次的公开讲话或者明显的出警告,“希望”苏联不要做无意义的抵抗,不要再挑衅美国的耐心了。
这一天,自由民主世界是兴奋的,是陷入了狂欢,丘吉尔叼着标志性的雪茄大秀胜利,李尔文也第一次长出一口气,以为赢了。在他们欢欣鼓舞的时候,一列防卫等级最高的军列悄然驶入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区,在kgb安保人员严密的护卫下,专列上的几个高度保密的货柜被小心的卸车,并妥善的保存在kgb的仓库中。
与此同时,一艘不久之前刚刚接受了特殊改装的41型驱逐舰靠在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码头上。驱逐舰中部原本的两座鱼雷射装置被完全取消,中部的烟囱也重新改道,腾出了一大片“空地”,此时这块“空地”上安装了一个大型导弹射架,这个专门为核巡航导弹准备的射架足以容纳上百吨的t2导弹。按照军委的安排,接下来对日本进行的核打击将用得到这种导弹。
当然,政治局内部对第一次实战使用核武器,究竟是用战略轰炸机还是t2导弹还是有争论的。主流意见是为了保险起见,扔第一个蘑菇的时候还是用传统的轰炸机为妙,t2毕竟是不太保险不够可靠。
所以很快,另十架专门改装的图3轰炸机也飞抵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之所以要改装这么多架,其实也是为了保险,最终轰炸的时候只会用到其中飞机状态最好而且飞行技术最好的那个机组。
说实话,这十架图3也是苏联当时唯一能用于核打击的机组了,不光是飞机经过了特别改造,加装了部分防辐射防护装置,机组成员最近一年以来也是只进行一项工作,那就是没完没了的模拟投弹训练。再说说这些机组成员,几乎每一个都至少获得过列宁勋章,在为国战争中都是执行过无数次轰炸任务的英雄。而且每个飞行员都经历了无数次政治审查,只有最可靠的飞行员才能获得这一项荣誉。
是的,在苏联方面看来给日本种蘑菇就是一种荣誉,只有最优秀的飞行员才能获得这一荣誉。就在整个自由世界陷入狂欢的时候,在重重黑暗之中,运载着原子弹的图3轰炸机飞上了天空。
大约在三个小时之后,该机抵达了东京上空,此时是早上6点。整个东京还处于黎明前的沉睡期,小鬼子们并不知道,在睡梦中他们就要下地狱了。
苏联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被投下了,在大约5oo米的高度化为了一个耀眼的火球,随着一声惊雷,本来就已经被美军的战略轰炸弄得遍体凌伤的东京终于走完了最后一程。
根据苏联空军测绘机的测量,这枚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在三万吨左右,猛烈的爆炸导致在短短一分钟内就有十万人死亡,包括日本天皇的皇居在内的大量建筑被摧毁,整个东京化作了人间地狱。
第一批观测到这次爆炸的除了苏联空军之外,美国空军也在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这次爆炸。大量执行夜间轰炸任务返航的美国轰炸机飞行员表示,东京方向出现了第二个太阳,剧烈的爆炸声两百公里外都能听见。
而这次爆炸也立刻引起了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注意,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派遣侦察机前往查探究竟。
当然,此时美国人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生了什么,甚至有不少乐观的扬基以为这是本国对日本进行了第二次核打击,都在乐呵呵的看笑话。只有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将军们才知道,美国确实有对日本进行第二次核打击的相关计划,但是并没有执行,这一次大爆炸并不是他们的手笔。
正在睡觉的杜鲁门被第一时间叫醒了,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同时给他来了加急电报,声称东京疑似遭到了原子弹攻击。
刚刚当上总统的杜鲁门此时还沉醉在幸福当中,以为以前都会向好的方面展。所以得知这一消息时惊呆了,因为如今有能力对日本进行核打击的理论上应该只有他们自己才对,但是罗斯福很清楚他还没有下令进行第二次核打击呢。那这个疑似核爆是怎么事?是谁干的?
其实嫌疑人一点儿也不多,最可疑的只有苏联和英国,只有这两个国家具备这样的实力,尤其是苏联,值得高度怀疑。但是杜鲁门真心是不愿意相信苏联也拥有了核武器,因为一旦肯定了这一点,昨天他们的狂欢就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国际笑话,至于什么示威和威胁,那更是可笑之极。
“有了具体结果再通知我!”
多年以来的政治斗争经验告诉杜鲁门,此时他必须更加的谨慎,在不能肯定结果之前,最好什么表示都不要做,那只会让他陷入被动。
杜鲁门呆呆的坐在办公桌后面,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各种文件,但是熟悉总统的人都知道,此时的他是多么的心不在焉,你没见文件都拿倒了么。
过了几个小时,大概是莫斯科时间早上点的时候,国务卿斯戴迪纽斯匆匆的闯进了白宫,慌慌张张地对杜鲁门说道:“总统先生,刚刚收到的消息。塔斯社正在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对日本东京进行了核打击!”
咔嚓一声,杜鲁门掰断了手中的铅笔,可见他对这个消息是多么的惊讶。虽然他还有万分之一的侥幸心理期盼俄国人这是撒谎,但是国际政治的常识又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斯戴迪纽斯后来忆:“总统愣了很久,实际上我们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了,苏联的核武器来得太突然了,让我们毫无准备。在昨天我们还在欢庆只有美国掌握了这种只有上帝才能拥有的终极力量,但是一觉醒来,我们却现上帝原来有两个不过总统在沉默之后爆,他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要求尼米兹立刻去确定这次爆炸的性质,命令多诺万加强情报工作,看能不能搞到一点蛛丝马迹,最后他就是默默地祈祷,希望上帝保佑美国。”
丘吉尔的反应就不多说了,李尔文又一次长叹了一口气,实际上早在美国人成功的时候,她就有所怀疑,以她对某人的了解,在核武器这种重大问题上,某人一定会高度重视,而高度重视的结果自然是不可能比美国人更晚掌握这种武器。她觉得根本不用做任何证实就能知道苏联没有撒谎。现在的情况对大英帝国实在是太不利了!
三巨头中的两大巨头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这衬托得英国是那么的可怜,甚至可以说现在已经不存在什么三巨头了,只有两巨头了。
李尔文当时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如此写道:“世界开启了两极模式。”
实际上李尔文的叙述还不完全正确,正确的说法是世界已经完全进入了两极模式。因为接下来的在扔原子弹竞赛中,英国被扔得越来越远。长崎挨了一颗原子弹后,苏联也立刻就扔了第二枚,然后紧接着是第三枚和第四枚。六座日本城市顷刻之间就化为灰烬,哪怕是最保守的估计,短短的不到一周之内,就有五十万日本人狗命不保,长期来看至少有一百万日本人会因为原子弹死亡,而伤者或者至残的更是高达三百万以上。而更可怕的是,这场核竞赛并没有划上休止符,苏联还要进行第五次核打击。
而这一次核打击的意义很特殊,因为在这次核打击中苏联使用的并不是普通的核弹,而是一枚增强型原子弹。什么事增强型原子弹呢?
我们今天所说的“核弹”,一般指两种,一种裂变反应的原子弹,而另一种则是聚变反应的氢弹(中子弹是种比较特殊的氢弹),氢弹也就是指“热核武器”,或叫做“多级热核武器”。
氢弹研制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5o年,杜鲁门针对苏联1949年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要求美国科学家们研制一种“级炸弹”,利用聚变能量就成了一种必然。但正如之前说过的聚变反应不是初中物理课上说的:一枚原子弹加一管子液态氚或者氘就ok了。那种构型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美国人明了“泰勒乌拉姆”构型,出现了“两级核武器”,也就是我们一般概念中的“氢弹”,这种炸弹分为“初级”和“次级”,利用初级爆炸出的射线,可以在“次级”被炸飞之前引它的聚变反应。
而今天五大流氓装备的实战型战略核武器,也就是约定成熟的所谓氢弹通常并不是这种两级模式,而是用“三相弹”结构,整个爆炸过程是裂变聚变裂变三重互相作用。三相弹一样有“初级”和“次级”,这两者之间会生复杂的互影响。此外还有一个“外壳层”,一般由铀8构成,它可以保证初级爆炸后1微妙内次级的冷却;之后又能在氢弹爆炸出的大量中子作用下,生核裂变反应,释放出能量其实这一层铀8生的裂变才是今天5个核大国的战略核武器的主要能量来源。因为作为裂变材料高浓缩铀5和聚变材料氘或者氚都很难制备,而铀8在自然界却多得是。并且通过外壳材料的调整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效应弹(比如中子弹)。
据说理论上还可以进一步增加“级数”,来制造级核弹。例如,美国曾做过“七级”核弹的概念设计,其爆炸当量将远过三级的苏联“沙皇”炸弹,后者爆炸当量就可以可达五千到一亿吨***。只不过,威力如此夸张的核弹,已经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了,因此也就没有进入实际制造阶段。
而“增强型原子弹”,是研究氢弹过程中点歪了科技树的“副产品”它算是制造氢弹之前的一次不算成功的尝试,不过好在氢弹的初级和次级实际上都可以视为结构特殊的“增强型原子弹”,搞一搞也不算特别失败,就当积累经验了。
所谓的“增强型原子弹”,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高温高压,使安放在其核心的氚氘混合物生聚变反应,它们会变成氦,并放出大量中子。聚变反应中放出的中子可以大大加快包裹在它们外面的裂变材料的裂变反应过程,让它们在被炸飞出去也就是被浪费掉之前加入裂变反应。简单的说“增强型原子弹”可以增强对裂变材料的利用率,把原子弹的威力翻倍。
“增强型原子弹”与通常被称为氢弹的“多级式核武器”相比,它仍是“一级核武器”,相对而言结构较为简单。而且对原子弹的小型化也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将增强型原子弹外层包裹的铀8反射层换成铍,就可以在不影响当量的条件下大幅度缩小直径和重量。这样压缩这个内层核心所需要的炸药也就可以减少,进而进一步减少炸弹的总体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增减炸弹核心内氘、氚的数量,就可以控制爆炸的当量。
简而言之,增强型原子弹威力没有氢弹那么强,算是一次技术革新的尝试。像五大流氓这个级别的大波ss,都有过搞增强型原子弹的想法,只不过有些大流氓是不断地试验之后现这个路子并不对,爆炸威力提升有限,从而走上了“三相弹”之路。而另一些大流氓则是在理论研究阶段就现增强型原子弹是鸡肋,直接开挂开脑洞搞出了“三相弹”或者说氢弹的正确模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因为美国人此时才刚刚搞定原子弹,离氢弹还差一截。真正在“增强型原子弹”还是“氢弹”上先做选择的是苏联,因为李晓峰介入,苏联在新式核武器的进度上大大加快了,其中的重点自然是氚和氘的利用。
我们这些后来人自然知道氚、氘对聚变反应的意义,但是在当时并不是谁都有氚和氘,谁都能去研氢弹的。在所有关于热核武器的文章里都会告诉你,氚、氘是一种关键性的材料。不过在地球上,氘和氚这两种氢的同位素却极为稀少。要想用它们来制造核弹,就得想办法人工制取这种物质。
目前,最常见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高富集锂6的合金或陶瓷做成靶件,放到反应堆中去辐照,可以产生氚。另一种办法则是从反应堆里经过中子照射的重水中提取氚。
但不管是哪一种办法,生产效率都是低得可怜。所以哪怕是某仙人开了挂,在原理上为苏联开了挂,但是没有氚,也是搞不出氢弹和增强型原子弹的。
也就是1945年3月,忙活了几年,苏联才生产出了足够多的氚。因为氢弹的构型还没有完全搞利索,相关的数据模型还在用计算机紧张测算。所以苏联暂时只能先进行一次增强型原子弹试验摸摸底。
如果增强型原子弹能够满足需求,那就没必要搞氢弹了,反之,则氢弹工程将获得最高优先级。
对此李晓峰是不置可否的,有些时候失败比成功还要宝贵,不失败你就不知道走错了路。让那些支持搞增强型原子弹的家伙看看实际结果也不是坏事(未完待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