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君子阁

    虽然明明知道赵禳这话虚伪得很,赵元俨却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这个假得不能够更假的答案。

    为什么?还不是利益决定一切,八王爷赵元俨是来和赵禳谈结盟的事情,不是来和赵禳针锋相对的,一些对方理亏的事情,拿出来刺一下对方没有问题。只是你真的要把问题捅破了,这不是要逼对方翻脸吗?

    “要不要边吃边谈呢?”赵禳看了看,只是放了两碟冷盘的饭桌,问道。

    赵元俨来这里是谈事情的,可不是吃东西,一摆手道:“阿攘如果肚子有些饿了,便叫菜吧,本王暂时还没有感觉饥饿!”

    赵禳呵呵一笑,对两名侍女吩咐道:“你们下去吧!”

    两名美貌侍女褔了福,姿态优雅的离去。赵禳由让赵嬴武及赵元俨的侍卫长二人守在楼梯口,这才微笑着和赵元俨开展会谈。

    赵禳名下的青州邸报如此报道这事情,当天外面虽然春雨纷纷,却挡不住君子阁内的热切。就在这一天晚上,长沙王、官拜京东东路安抚使赵禳应邀赴当今圣上八王叔、荆王赵元俨王爷之宴,陪坐的有其二人属官,分别是安抚使司长史公孙玄虚、荆王府翊善王涣。

    小王爷首先对八王爷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福,充分表达了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八王爷亲自扶起了行礼的小王爷,且表达了对小王爷的关切之情。

    “随后双方本着诚挚友好的态度,进行了友好且富有建设姓的会谈。为大宋的未来,为大宋宗室子弟的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八王爷先是充分肯定了小王爷对京东东路的工作,对大宋的贡献。他说没有小王爷,京东东路赈灾、发展上的工作都不会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京东东路能有这样的大好局面,与小王爷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小王爷则高度赞颂了八王爷这些年来在朝廷、宗室中的作用,称赞八王爷是宗室的定海神针,年轻族人的榜样。

    八王爷对此谦虚的表示,自己尽管热心为朝廷、宗室着想,但因为缺乏学习、观念陈旧,产生了不应有的本位主义思想,没有为朝廷、宗室团结发展的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当不起这个称赞。

    八王爷又表示,自己应当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不搞特殊化,不搞小团体,不群不党,紧密团结在当今圣上周围,年数虽然大,仍然要为我大宋建设发挥余热。

    小王爷高兴的表示,八王爷年高德劭、见识高远,对朝廷、宗室各方面工作,有着十分清醒和长远的认识。他高度重视八王爷在地方上的建设意见,对于发挥宗室才能的想法。相信双方在宗室、地方政务等重大事务上,一定会取得高度一致,坦诚相待、齐心协力,为大宋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而共同努力。

    八王爷激动的表示,他为宗室子弟当中,能有这样一位识大体、顾大局的新秀而激动。

    之后,双方就宗室子弟发展、帮助朝廷有才能、有文化、有道德、有忠心的四有官员培养一事,充分交换了意见和看法。

    八王爷表示,这件事功在千秋、利在当代,一定全力支持这项工作尽善尽美、不留遗憾的完成,为这项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小王爷对八王爷积极支持宗室子弟发展、培养四有官员事业,表达了高度赞扬。他说,这是一项很敏感的工作,做得好,则功在千秋,做不好,则祸在当代,是以要慎之又慎,还要充分听取八王爷的意见。

    最后经过双方热烈而友好的讨论,并相互理解,最后一致认为,应当把宗室子弟发展和培养四有官员合并于一处发展,联名上书朝廷,请颁布《宗室子弟举才特令》,又简称《宗举令》!”

    “荒谬之极!”参知政事宋绶气得下巴的胡子都竖直起来,作为传统的老牌士大夫,宋绶最是痛恨宗室子弟。一方面他们无所作为,朝廷每年却要支出一大笔钱供养他们。另外一方面,朝廷还得为他们的胡作非为擦屁股,仿佛供祖宗那样供奉着。

    这样苦逼的做,为了什么啊?还不是让这帮家伙别出来当官,免得想造反!

    结果你妹的,你这个赵禳也就罢了,一向都不安分,八王爷赵元俨居然都跳了出来。

    其他的那些王爷、宗室子弟都禁不住为之热切。虽然宋朝宗室增长速度恐怖,开国的时候只有二十三人,到了现在已经有一千二三百名人(成年的男子)了。不过也不奇怪,澶渊之盟后,天下承平,而宗室子弟有不能够当官,当猪一样养着,晚上除了造人外,还能够干什么?

    如此庞大的基数,哪怕十取一,也足够叫大半的天下士子断个仕途。本来科举就困难了,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又来一伙分蛋糕的,这叫什么啊?

    同样官拜参知政事的王随苦笑一声,道:“公垂兄,这事情就算反对,也不好办啊!虽然大宋立国已经七十五载,但宗室子弟,仔细的算起来,其实关系并不算太过疏远。这么多宗室子弟支持,官家好意思反对吗?反对了,岂不是叫天下人不耻?”

    宋绶气呼呼的说道:“都怪那长沙王,本官拼着丢官弃职,这次说什么也要去了长沙王这安抚使的乌纱帽去!”

    这样的情况,在衙门各房中不断出现。

    皆因赵禳这《宗举令》太过招惹痛恨了!

    最核心的问题,是允许宗室子弟得到“差遣”,可不是寄禄官。

    得到差遣有三种途径。第一,有人举荐,只有王爷才可以举荐,每年每位王爷有三个举荐名额。不过举荐归举荐,并非一定可以得到实权的,要到官家那里参加考核,视同成绩,刷下一些来。不过举荐了,十有**是成功的,毕竟宋仁宗也要给这些王爷的面子。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宋朝王爵的制度了。宋朝的王爵不是随便封的,除非是赵禳这样,皇帝的儿子才可以得到王爵,不过不是世袭的。要不就是立下偌大的功劳,比如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才有几分可能。

    而不是世袭,那怎么还有那么多王爷呢?宋朝采用一种特殊的制度。比如汉王死了,不是由他儿子继承,而是从这一房的族人,也就是汉王的叔伯兄弟当中挑选贤能的出来,由他继承爵位。

    能够被挑选出来的,那一个不是德高望重,有其他人佩服的品德的?这些王爷虽然实权没有赵禳大,但要比影响力,赵禳真的比不上。

    同样的,这一条法令,这是增加王爷的权力、名声、增加收入的机会。怎么能够不叫这些王爷心动呢?

    第二个途径,就是科举,不过赵禳和赵元俨都知道现在大部分宗室的德行。因为没有为官一方的可能,大部分宗室子弟也就认识字就是了,有的甚至不认识几个字。这样的宗室子弟,推上去和满腹经纶的士子比拼,这不是如同一个手无寸铁的瘦弱少年对上猛张飞吗?

    于是赵禳和赵元俨引经据典一番,这些引经据典的话就不细说了,说白了,就是要给参加科举的宗室子弟加分。在当时没有分数一说的,但文章怎么评分呢?总不能用一句评语来评价吧?这就显得太过含糊了。

    比如这篇文章,我觉得好,评价有新奇。这篇也不错,我评价有魏晋古风。你光看这评语,怎么知道那一个好啊?

    于是有了评级,分为上上,上,中上,中,中下,下,下下这七个评级。无论是县试,还是春闺,都是通用的。

    而如果是宗室子弟参加科举,无论文章写的怎么样,一律加一等。也就是说,你篇文章写的再差,哪怕是幼儿园的水平,甚至是胡乱涂鸦,也可以得到第六等,也就是“下”的评定。

    如果是“上”的评定,更是可以升为上上,铁定中举的那种。

    当然了,这提议,自然少不得招惹士子的痛恨了。他们寒窗苦读,这些宗室子弟荣华富贵的过来,现在哪怕是一块烂泥,都可以得到他们苦读几年的成果。

    至于最后一个途径,则是进入由赵禳和八王爷联合创办的新书院——国子书院。书院聘请能吏、致仕的地方官员来教导。两年后,毕业的学员将进入各地官府当吏员。吏员虽然不算是官,却可以通过考评等,提拔为官。同时规定宗室子弟的吏员,优先提拔。

    虽然有不少的优待,但赵元俨对此依旧不屑一顾。

    本来赵元俨他是不愿意加上这么一条的。别看吏员在老百姓眼中也许是大官人,但在赵元俨这等贵人看来,不过是比老百姓高级一点的工具而已!没有错,就是工具!连人都算不上。

    只是因为赵禳一力坚持,赵元俨这才勉强答应下来。不过他并不认为,会有几个宗室子弟愿意去当吏员这等没有身份的职业。

    为此赵元俨当了一个挂名院长后,便忘记了有这么一个书院的存在。没有过几年时间,赵元俨便为了这事情,悔恨欲绝了。当然,这已经是后话。(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皇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巨人肩膀上的木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15章 君子阁【下】-铜钱皇宋通宝,皇宋,笔趣阁并收藏皇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