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打压
只听得李咨说道:“鉴于目前兵力制肘,和本朝律例,再经过枢密院商量。枢密院决定给予王爷你三万贯钱,用于难民中招募士兵,不过最多只能够组建一军兵马!兵力编制包括王爷目前的扈从禁军在内!”
这一军的编制,别看好像很多,虽然古代有三军主帅一说,说得三军兵力很多。而实际上,北宋的禁军编制,不同于古代和现代。北宋禁军百人为一都,五都一营,五营一军,十军一厢。
也就是说,一军满编不过是二千五百人,而且其中还超过八成,还要赵禳自己从难民中招募的。而实际上宋朝禁军很少有满编一说的,理论上一个步兵营应该是五百人,实际情况只有四百人左右,而骑兵营更加少,只有三百骑,有的甚至只有三百骑不到。
赵禳压抑着心中愤怒,道:“三万贯,真是多钱啊!而且还不包括装备武器呢!李相公是想本王,带着手无寸铁的士兵,赤手空拳去护送粮食吗?”
李咨脸皮厚的很,一脸委屈的说道:“王爷你这可就冤枉我了,这不是有三万贯军费嘛?这可是三万贯啊,王爷你知道三万贯有多大用处吗?都足够万户百姓一月所度了!”
宋仁宗其实也看得出赵禳被一众宰相打压,但是宋仁宗性子软,而眼下的宰相,都是当初奋力推自己上位的人,实在没有好办法调解。正因为如此,宋仁宗才一脸不自然的在预案上倾听着,不发一言。
不过到了这个地步,宋仁宗也觉得李咨等人做的的实在太过分了。毕竟赵禳怎么说也是自己亲弟弟啊!宋仁宗忍不住插口道:“李相公,三万贯的确是不少,但购买武器应该也花费不少,你便支一些给长沙王吧!”
宋仁宗都开到口,李咨不好拒绝。不过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李咨眼珠子一转,道:“如此臣便让兵部拨二千杆长矛、五百套镶铁皮甲、一百套步兵甲,弓三百张,于长沙王吧!”
宋仁宗想了想,也觉得这也算不错。宋朝的禁军部队披甲率也就百分之四十以上。李咨拨了六百套盔甲给赵禳,再加上赵禳本身的禁军有二百套左右的盔甲,八百套盔甲虽然没有四成的披甲率,但鉴于宰相们针对赵禳的情况,能够有这样的待遇,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宋仁宗满意,赵禳却是咬牙切齿。他那里不知道李咨等人的小心思呢?鉴于大宋目前已经三十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发生,兵器库里面,有的是陈年盔甲。这些东西穿了比没有穿还苦逼,铁片都生锈的,锈迹粘在一起,穿上他后动作僵硬,活生生一个箭靶。
至于皮甲?那东西里面都不知道藏了多少虫子,胆子小一些的穿上去,看到几百只各类型的虫子怕出来,怕还没有打仗就已经被吓晕过去了。
武器什么的就不用说了,那东西没有碰的时候,还装模作样的,但手一握长矛,都是木屑渣滓。矛头和矛杆两断了,拿这玩意上战场,不是送人头就是溃败。
赵禳冷笑着看了李咨、张士逊等人一眼,咬牙切齿道:“党争误国啊!古人诚不欺我也!本王现在才深有体会啊!皇兄,臣弟告辞了!”
面子都撕破了,赵禳说罢便拂袖转身,怒气冲冲的离开。
宋仁宗脸色尴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刚刚亲政的宋仁宗,对于朝野上下的掌控能力真的弱小得紧。
张士逊等人都脸露怒色,语带不满的向宋仁宗告辞。宋仁宗都成了什么?受气包?于是宫里面的东西遭殃了,又有几件陶瓷之类的家伙被摔破了。
李迪厚道一些,觉得赵禳临走时候的负气话。有些心虚的说道:“顺之(张士逊)、仲询(李咨),我们刚才是不是做的有些过了呢?”
参知政事王随犹豫了下,也说道:“打压宗室,此乃正道,只是以京东东路四百万百姓为代价,岂不是太过了些?”
张士逊冷哼道:“你们这是妇人之仁,再说京东东路老夫岂会真的置之不理呢?你可别忘记了,范(讽)补之在那里当知府,再则程琳虽然是见风使舵的小人,但他还是有能力的!”
李咨最是激进,喊道:“古曰: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注:1)。古代圣人都知道,如果不能够把内部修正,怎么能够中兴国家呢?”
(注1:周宣王恢复先辈辉煌,是因为能够在内部修理政事,对外击败蛮夷,所以恢复周文王、周武王时候的疆土。)
王随可以说是一个宋仁宗的翻版,他喜爱佛家,所以为人性子也软,听了李咨这样说,没有敢吭声了。
李迪想说什么,但见王随没有吭声,有看看走在最后面的王德用。此时王德用头低低的,如果不是那身官袍,怕是叫人误会这是一个宦官。李迪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王德用出身武人,为朝野上下士大夫所排挤,王德用虽然名为宰相,实际上唯恐被人诬陷造反,可是什么事情都谨小慎微。
虽然如此,王德用没有做几个月宰相,就被孔老二的子孙孔道辅以“壮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弹劾。好吧!王德用吓的屁滚尿流。民间又盛传,王德用样貌很像宋太祖。
王德用已经不是屁滚尿流了,而是吓的快死了,连忙上表请辞,跑去徐州避难,虽然挂着军职,却一点军中事情都不敢碰,唯恐他人猜忌。
可以说,从宋仁宗一朝开始,武人被打压的情况,发展到极处。势力相对宗室根深蒂固的武人尚且如此,数十年无人为官的宗室,现在只有赵禳一个异类突围而出,也不知道能够走得到多远。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只听得李咨说道:“鉴于目前兵力制肘,和本朝律例,再经过枢密院商量。枢密院决定给予王爷你三万贯钱,用于难民中招募士兵,不过最多只能够组建一军兵马!兵力编制包括王爷目前的扈从禁军在内!”
这一军的编制,别看好像很多,虽然古代有三军主帅一说,说得三军兵力很多。而实际上,北宋的禁军编制,不同于古代和现代。北宋禁军百人为一都,五都一营,五营一军,十军一厢。
也就是说,一军满编不过是二千五百人,而且其中还超过八成,还要赵禳自己从难民中招募的。而实际上宋朝禁军很少有满编一说的,理论上一个步兵营应该是五百人,实际情况只有四百人左右,而骑兵营更加少,只有三百骑,有的甚至只有三百骑不到。
赵禳压抑着心中愤怒,道:“三万贯,真是多钱啊!而且还不包括装备武器呢!李相公是想本王,带着手无寸铁的士兵,赤手空拳去护送粮食吗?”
李咨脸皮厚的很,一脸委屈的说道:“王爷你这可就冤枉我了,这不是有三万贯军费嘛?这可是三万贯啊,王爷你知道三万贯有多大用处吗?都足够万户百姓一月所度了!”
宋仁宗其实也看得出赵禳被一众宰相打压,但是宋仁宗性子软,而眼下的宰相,都是当初奋力推自己上位的人,实在没有好办法调解。正因为如此,宋仁宗才一脸不自然的在预案上倾听着,不发一言。
不过到了这个地步,宋仁宗也觉得李咨等人做的的实在太过分了。毕竟赵禳怎么说也是自己亲弟弟啊!宋仁宗忍不住插口道:“李相公,三万贯的确是不少,但购买武器应该也花费不少,你便支一些给长沙王吧!”
宋仁宗都开到口,李咨不好拒绝。不过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李咨眼珠子一转,道:“如此臣便让兵部拨二千杆长矛、五百套镶铁皮甲、一百套步兵甲,弓三百张,于长沙王吧!”
宋仁宗想了想,也觉得这也算不错。宋朝的禁军部队披甲率也就百分之四十以上。李咨拨了六百套盔甲给赵禳,再加上赵禳本身的禁军有二百套左右的盔甲,八百套盔甲虽然没有四成的披甲率,但鉴于宰相们针对赵禳的情况,能够有这样的待遇,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宋仁宗满意,赵禳却是咬牙切齿。他那里不知道李咨等人的小心思呢?鉴于大宋目前已经三十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发生,兵器库里面,有的是陈年盔甲。这些东西穿了比没有穿还苦逼,铁片都生锈的,锈迹粘在一起,穿上他后动作僵硬,活生生一个箭靶。
至于皮甲?那东西里面都不知道藏了多少虫子,胆子小一些的穿上去,看到几百只各类型的虫子怕出来,怕还没有打仗就已经被吓晕过去了。
武器什么的就不用说了,那东西没有碰的时候,还装模作样的,但手一握长矛,都是木屑渣滓。矛头和矛杆两断了,拿这玩意上战场,不是送人头就是溃败。
赵禳冷笑着看了李咨、张士逊等人一眼,咬牙切齿道:“党争误国啊!古人诚不欺我也!本王现在才深有体会啊!皇兄,臣弟告辞了!”
面子都撕破了,赵禳说罢便拂袖转身,怒气冲冲的离开。
宋仁宗脸色尴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刚刚亲政的宋仁宗,对于朝野上下的掌控能力真的弱小得紧。
张士逊等人都脸露怒色,语带不满的向宋仁宗告辞。宋仁宗都成了什么?受气包?于是宫里面的东西遭殃了,又有几件陶瓷之类的家伙被摔破了。
李迪厚道一些,觉得赵禳临走时候的负气话。有些心虚的说道:“顺之(张士逊)、仲询(李咨),我们刚才是不是做的有些过了呢?”
参知政事王随犹豫了下,也说道:“打压宗室,此乃正道,只是以京东东路四百万百姓为代价,岂不是太过了些?”
张士逊冷哼道:“你们这是妇人之仁,再说京东东路老夫岂会真的置之不理呢?你可别忘记了,范(讽)补之在那里当知府,再则程琳虽然是见风使舵的小人,但他还是有能力的!”
李咨最是激进,喊道:“古曰: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注:1)。古代圣人都知道,如果不能够把内部修正,怎么能够中兴国家呢?”
(注1:周宣王恢复先辈辉煌,是因为能够在内部修理政事,对外击败蛮夷,所以恢复周文王、周武王时候的疆土。)
王随可以说是一个宋仁宗的翻版,他喜爱佛家,所以为人性子也软,听了李咨这样说,没有敢吭声了。
李迪想说什么,但见王随没有吭声,有看看走在最后面的王德用。此时王德用头低低的,如果不是那身官袍,怕是叫人误会这是一个宦官。李迪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王德用出身武人,为朝野上下士大夫所排挤,王德用虽然名为宰相,实际上唯恐被人诬陷造反,可是什么事情都谨小慎微。
虽然如此,王德用没有做几个月宰相,就被孔老二的子孙孔道辅以“壮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弹劾。好吧!王德用吓的屁滚尿流。民间又盛传,王德用样貌很像宋太祖。
王德用已经不是屁滚尿流了,而是吓的快死了,连忙上表请辞,跑去徐州避难,虽然挂着军职,却一点军中事情都不敢碰,唯恐他人猜忌。
可以说,从宋仁宗一朝开始,武人被打压的情况,发展到极处。势力相对宗室根深蒂固的武人尚且如此,数十年无人为官的宗室,现在只有赵禳一个异类突围而出,也不知道能够走得到多远。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