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王王联手【中】
赵元俨不用说了,对于赵禳说的这些话,在心里面嗤之以鼻。但话说回来,赵元俨要的其实不是赵禳这些奉承,而是赵禳的态度。
虽然心中对于日后找赵禳算账的决心从未改变,但赵元俨却答应了和赵禳继续合作。
“七郎有这心就好了。现在朝廷动荡,你要学的不仅仅是本王,更是需要匡扶社稷,为官家稳定朝廷!”
赵禳自然忙不迭的点头附和道:“正是!正是!八王叔当真是声声入吾心,话话到吾所想!”
“孺子可教也!”虽然明知道赵禳这话可信度不高,但赵元俨还是禁不住高兴的捋着胡子说道。
顿了顿,赵元俨接着说道:“虽然我们这些想法是好的,只恨朝廷是那帮腐儒,一个个口中仁义道德,实际上乃争权夺利、结党营私之辈!定然不会答应我们,我们需要团结一致,还我大宋朗朗乾坤!”
赵禳点头说道:“八王叔所言甚是,我们必须要打破他们的利益圈子,如此才可以还我大宋朗朗乾坤!”
顿了顿,赵禳接着说道:“不过这些腐儒当中也并非全是争权夺利、结党营私的小人,相公张士逊、李迪当可为助力!此次定当站于八王叔身边,予之声援!”
赵元俨满意的点下头,对于张士逊和李迪之所以支援自己,赵元俨很明白缘由,显然是赵禳动用自己的关系。而赵禳这话里面还重点特出了一个词——‘此次’,看得出赵禳这次让他们帮手了,以后就别指望他们再轻松出手相助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赵元俨也知道赵禳肯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定然有所要求。
赵元俨隐晦的问道:“七郎这次当据奇功!”
虽然赵元俨没有问,但既然承认了赵禳的功劳,自然少不了论功行赏。哪怕赵元俨很是痛恨赵禳,但这事关赵元俨名声的事情。赵元俨之所以可以无官无职却搅动朝廷,靠的是什么?不就是那名声!赵元俨不可能为赵禳而自毁长城。
赵禳正因为如此,才敢在得罪了赵元俨后,再次登门造访。
思索一番后,赵禳微笑道:“京西大灾,当设安抚使安定民心!并无为了防止弥勒教趁机于灾民当中煽动造反,阿攘认为可以加经略!”
赵元俨登时皱起眉头来,他想不到赵禳居然想离开朝廷。只是赵元俨仔细一想,却很欣然的说道:“阿攘此言甚是!只是加经略,需相公们商讨!”
赵禳却知道赵元俨后面的话,算是拒绝了给自己加经略的要求了。加经略其实是加经略使一官,和安抚使相对应,经略使管军,安抚使管民政。两个官职加起来,权力相当大,差不多相当于五代十国的节度使了!
就目前而言,唯有广东、广西两路才有如此置之。这些宰相怎么可能允许赵禳有如此大权力呢?甭提京西路便是汴梁城西面,光是赵禳的身份,就足够叫人防备了。
赵禳其实说这要求的时候,早就知道完全不可能被赵元俨答应的了。但他还这么说出来,自然并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是给赵元俨施加压力,经略使拒绝了,如果安抚使还办不成,赵元俨怕是要颜面扫地了。
接下来便是一些细节上的商榷了。
赵禳和赵元俨结合后,势力果然不同凡响。一名言官上书,请解禁宗室不得为职。还引经据典,比如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朝大肆任命宗室为州牧,乃有蜀汉延续东汉四十二年之国祚也!又用唐朝作为典故,说安史之乱后,唐朝多宗室名将,乃得以延续国祚二百年!
吕夷简、张耆等宰相虽然还在位,但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敢多言,低调做事。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掌权的是被吕夷简、张耆欺压得死死的张士逊和李迪。
这二人都是传统士子,事实上要不是如此,他们怎么可能会死硬的支持宋仁宗亲政呢!按照他们的资历,如果投靠刘娥,早已经当了好几年的掌权宰相了。
他们自然对于解禁宗室很是反感,只是无奈赵禳派人分别送了给他们一份书信,开头尽是谦虚,后面也很是客气,只是话里话外是要张士逊和李迪支持解禁宗室子弟为官,作为当初欠下赵禳人情的代价。
张士逊和李迪勃然大怒,只是他们虽然不是什么君子,但也是要脸皮的人。最后他们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便是用平淡的口气上了一封奏折,咋一看像是支持,仔细一看,却言之无物。紧接着二人便对此事沉默以对,算是软反抗了。
不想当初赵禳仗义为刘娥说话,得到了很多太后党官员的感激。这些人都知道自己被贬职是那以避免的了,而且以宋仁宗的性格贬谪再差,也不可能到岭南去,索性破瓶子摔破了。
特别是刘娥生前的头号心腹张耆,其上书表示赞同。这奏折花团锦便不多言了,实际意思就是说。皇帝啊!你看这历史,从来都是逆水行舟,不盛则衰,难以中兴。想要有所作为,就需要变革了!
当初宋太宗之所以禁止宗室为官,都是因为五代之乱在眼前。现在天下承平这么多年了,不能够用当初的目光看待现在。
不过张耆可不甩赵元俨,末尾了加一句,不过这变革要慎重,应该挑选一人尝试之,臣以会稽郡王淳厚,当可大任。
除此之外,赵元俨发动的官员上奏,话里话外也说,太后走了,但朝局不安定啊!皇帝需要可以信任的人为官,得以全面掌控天下,要不然皇帝你这位置不安稳啊!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赵元俨不用说了,对于赵禳说的这些话,在心里面嗤之以鼻。但话说回来,赵元俨要的其实不是赵禳这些奉承,而是赵禳的态度。
虽然心中对于日后找赵禳算账的决心从未改变,但赵元俨却答应了和赵禳继续合作。
“七郎有这心就好了。现在朝廷动荡,你要学的不仅仅是本王,更是需要匡扶社稷,为官家稳定朝廷!”
赵禳自然忙不迭的点头附和道:“正是!正是!八王叔当真是声声入吾心,话话到吾所想!”
“孺子可教也!”虽然明知道赵禳这话可信度不高,但赵元俨还是禁不住高兴的捋着胡子说道。
顿了顿,赵元俨接着说道:“虽然我们这些想法是好的,只恨朝廷是那帮腐儒,一个个口中仁义道德,实际上乃争权夺利、结党营私之辈!定然不会答应我们,我们需要团结一致,还我大宋朗朗乾坤!”
赵禳点头说道:“八王叔所言甚是,我们必须要打破他们的利益圈子,如此才可以还我大宋朗朗乾坤!”
顿了顿,赵禳接着说道:“不过这些腐儒当中也并非全是争权夺利、结党营私的小人,相公张士逊、李迪当可为助力!此次定当站于八王叔身边,予之声援!”
赵元俨满意的点下头,对于张士逊和李迪之所以支援自己,赵元俨很明白缘由,显然是赵禳动用自己的关系。而赵禳这话里面还重点特出了一个词——‘此次’,看得出赵禳这次让他们帮手了,以后就别指望他们再轻松出手相助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赵元俨也知道赵禳肯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定然有所要求。
赵元俨隐晦的问道:“七郎这次当据奇功!”
虽然赵元俨没有问,但既然承认了赵禳的功劳,自然少不了论功行赏。哪怕赵元俨很是痛恨赵禳,但这事关赵元俨名声的事情。赵元俨之所以可以无官无职却搅动朝廷,靠的是什么?不就是那名声!赵元俨不可能为赵禳而自毁长城。
赵禳正因为如此,才敢在得罪了赵元俨后,再次登门造访。
思索一番后,赵禳微笑道:“京西大灾,当设安抚使安定民心!并无为了防止弥勒教趁机于灾民当中煽动造反,阿攘认为可以加经略!”
赵元俨登时皱起眉头来,他想不到赵禳居然想离开朝廷。只是赵元俨仔细一想,却很欣然的说道:“阿攘此言甚是!只是加经略,需相公们商讨!”
赵禳却知道赵元俨后面的话,算是拒绝了给自己加经略的要求了。加经略其实是加经略使一官,和安抚使相对应,经略使管军,安抚使管民政。两个官职加起来,权力相当大,差不多相当于五代十国的节度使了!
就目前而言,唯有广东、广西两路才有如此置之。这些宰相怎么可能允许赵禳有如此大权力呢?甭提京西路便是汴梁城西面,光是赵禳的身份,就足够叫人防备了。
赵禳其实说这要求的时候,早就知道完全不可能被赵元俨答应的了。但他还这么说出来,自然并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是给赵元俨施加压力,经略使拒绝了,如果安抚使还办不成,赵元俨怕是要颜面扫地了。
接下来便是一些细节上的商榷了。
赵禳和赵元俨结合后,势力果然不同凡响。一名言官上书,请解禁宗室不得为职。还引经据典,比如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朝大肆任命宗室为州牧,乃有蜀汉延续东汉四十二年之国祚也!又用唐朝作为典故,说安史之乱后,唐朝多宗室名将,乃得以延续国祚二百年!
吕夷简、张耆等宰相虽然还在位,但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敢多言,低调做事。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掌权的是被吕夷简、张耆欺压得死死的张士逊和李迪。
这二人都是传统士子,事实上要不是如此,他们怎么可能会死硬的支持宋仁宗亲政呢!按照他们的资历,如果投靠刘娥,早已经当了好几年的掌权宰相了。
他们自然对于解禁宗室很是反感,只是无奈赵禳派人分别送了给他们一份书信,开头尽是谦虚,后面也很是客气,只是话里话外是要张士逊和李迪支持解禁宗室子弟为官,作为当初欠下赵禳人情的代价。
张士逊和李迪勃然大怒,只是他们虽然不是什么君子,但也是要脸皮的人。最后他们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便是用平淡的口气上了一封奏折,咋一看像是支持,仔细一看,却言之无物。紧接着二人便对此事沉默以对,算是软反抗了。
不想当初赵禳仗义为刘娥说话,得到了很多太后党官员的感激。这些人都知道自己被贬职是那以避免的了,而且以宋仁宗的性格贬谪再差,也不可能到岭南去,索性破瓶子摔破了。
特别是刘娥生前的头号心腹张耆,其上书表示赞同。这奏折花团锦便不多言了,实际意思就是说。皇帝啊!你看这历史,从来都是逆水行舟,不盛则衰,难以中兴。想要有所作为,就需要变革了!
当初宋太宗之所以禁止宗室为官,都是因为五代之乱在眼前。现在天下承平这么多年了,不能够用当初的目光看待现在。
不过张耆可不甩赵元俨,末尾了加一句,不过这变革要慎重,应该挑选一人尝试之,臣以会稽郡王淳厚,当可大任。
除此之外,赵元俨发动的官员上奏,话里话外也说,太后走了,但朝局不安定啊!皇帝需要可以信任的人为官,得以全面掌控天下,要不然皇帝你这位置不安稳啊!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