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下午,各班都是作文课。
杜琪又来缠着阿云,要阿云讲讲龙村的故事。
后来才知道。杜琪想整理一本当地传说类的小册子。
“咱们就先从整体说起吧?”阿云摆好了架势,准备给杜琪介绍一番,借以打磨下午的时间。
“龙村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子,首先因为他不是一般的村子。”
龙村南依岘山(铁顶山),西靠云梦,东望汝烟。三山来朝,二关把门。盘龙河如一条锦缎,自南山左盘右旋飘过村落,至村北汝河湿地(南岸)公园流入汝河。
龙村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河。
早在新石器时代,龙(关帝庙)村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至周襄王时秦晋迁陆浑戎于蛮中,龙村亦为陆浑戎辖区。
东汉中平年间,关羽助孙坚与入住洛阳的董卓部大战,斩华雄于汝阴土埠(龙村)。时人感关羽之勇,在此建祠。后关羽被害,头颅运洛,途径关帝发生停灵之故,又改祠为庙,成为最早的关帝庙。从此关帝庙名声远播,村落名字渐渐被庙名代替。
至唐时,设关帝庙镇(见伊阳县志)。解放初期,人民政府设关帝乡。后改为关帝大队,至改革开放时又改名为龙村。
龙村区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三个自然村,九个村民组,人口3200余人,其中党员84人,耕地五千余亩。两横两纵四条公路成“井”字型分布,又紧邻汝阳高速站,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依山邻水,宜林宜牧宜耕,有利于发展高新农业;关帝庙的三国文化氛围,和古雷音寺遗址、老硩龄红色圣地、豹子沟水库、凤凰岭石鼓山、黑峪沟老龙潭等人文自然景观,有利于开发旅游观光项目;美丽乡村建设,使龙村,街更洁,路更宽,貌更美,人更亲……
“阿云老师,有具体的故事或者传说吗?”杜琪提出了自己的关注。
“有。我今天只给你讲一个古代传说,再给你说一个现代故事。好不好?”
“好,谢谢你!”
“空口不行。”
“那……我请。可以了吧?”
“这还差不多。你听着——石木碗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龙村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老母双目失明,儿子王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王小年轻力壮,憨厚肯干,以种田、砍柴为生。母慈子孝,吃喝不愁,日子过得也开心快乐。
有一年,村子里遇上了百年罕见的旱灾,田地干涸了,庄稼也死光了。村民们家中已无充饥的粮食,大家都抢着挖草根,剥树皮吃。王小看着百姓们躺在地上**,心如刀割。族长拖着瘦骨嶙峋的身子跌跌撞撞地走到王小身旁,唉声叹气道:“王小啊,今年怎么遇上这么个旱灾呀!村里已经饿死了十几个人了。唉,我得去挖些草根给孩子们吃了!”王小看着族长远去的身影,决心要帮助村民脱离苦海。
王小回到家中,躺在破旧的床上,绞尽脑汁地想呀想呀……在昏昏欲睡中,突然,一个白胡子的老爷爷从窗外飘了进来,他笑呵呵地对王小说:“年轻人啊,你经常上山砍柴,若你到恐龙山头,你就可以找到你要的东西了!”小王扭头一看,果然看见了一座山头,正想问是什么东西,回过头来那白胡子老爷爷已经消失了。王小惊醒了,原来是一场梦。可是他心里一直在嘀咕着:“难道那老爷爷是神仙?那么我需要的东西又是什么呢?不行,我一定得去看个明白。”
于是第二天他辞别了母亲带着烙馍和斧头,匆匆上路了。这日烈日炎炎,中午时分,他又饥又累,就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啃着母亲为他准备的烙馍,由于口干舌噪,实难下咽,他就顺着山谷找水喝。当他走到豹子沟口的红石崖下抬头一看,这山和他梦中的山一模一样,接着又发现断崖边上有一滴一滴山泉往下滴。不管他怎样用力,也难接住水喝。他想找个东西接水,就四处寻找接水器具。此时,看见不远处有个金光闪闪的东西,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个木碗状的石块——石木碗。他就把这个石木碗放在断崖下接水,奇迹出现了泉水倾泻而下,竟形成了一条小溪——成了盘龙河的一条支流。从此,刀削斧劈般的红石崖山下,就永远有个石木碗。石木碗中的水也长久不息地向外涌出……盘龙河历经时代变迁,不管干旱多久,从未干涸过。
从那时起,盘龙河川流不息,河水清澈见底,蛙鱼成群,水鸟翔集。慕名来到这里居住的人愈来愈多。人们开垦了田地,引来河水灌溉了农田,养起了家畜家禽,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美满的田园生活。
“真美,好!”杜琪一边记录,一边高兴的手舞足蹈。
“阿云老师,你把那个现代故事也说说吧?”阿云刚说完《石木碗的传说》,杜琪又央求阿云讲故事。
“好,你听着。”
“这个故事就叫做《龙村和上甘岭的缘分》。”
“上甘岭?朝鲜那个?志愿军那个?”
“对。”
“好!你赶紧说说。”
“请的事?”
“一定。”
“好,你听着。”
194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黄河挺进豫西,陈谢兵团九纵(司令员秦基伟)主力5个团(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八、七十九团)28日再次解放阳县县城。
探知驻洛阳的国民党青年军二○六师第一团及一七七旅五三一团沿洛叶(洛阳至叶县)公路南下,向我进犯。
解放军26旅首长命令74、76团立即东出到龙村布防,待机歼敌。
1947年9月29日,恰好是中秋节,晚上解放军战士逐家通知,明天的中秋节,不同往常,有战事,要群众们坚壁清野,早点转移,听见枪声不要外出,要注意安全等等。
次日上午8时(29日),国民党青年军五三一团抵达龙村东北10里之远的芳村。11时,分两路渡过汝河,向解放军九纵七十六团驻地龙村和七十四团驻地马脚凹进攻。
解放军九纵76团为了诱敌深入,撤出关帝村,把吃剩的饭菜,边走边倒,给国民党部队造成慌张逃离的假象,同时命令1营到村南制高点(老硩梁)、2营到村东南制高点(东坡)构筑工事,3营做预备队,又联系74团在关帝村西坡设伏,三面围歼国民党部队。
国民党青年军531团攻占关帝村后,发现沿路饭菜和物品,立即分兵两路,一路在关帝庙月楼上重机枪的掩护下向南进攻,一路沿盘龙河借着河道两侧的掩护从窑庄向老硩梁攻击。
76团1营战士奋勇反击,打退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随后2营、74团分别从东坡西坡对敌人合围。国民党青年军见势不妙,丢下伤员、辎重仓惶逃回汝河北岸。
国民党青年军不甘失败,在喘息之后,于30日凌晨1时,乘夜偷渡汝河,又向龙村发动进攻。解放军九纵七十六团奋起抗击。8时许,七十六、七十九团全线发起反击,歼灭青年军500余人,俘虏107人,剩余渡河北窜。
龙村战斗后,这支部队南征北战参加了解放战争,后来又出国朝鲜参加了上甘岭战役。龙村和上甘岭都是同一支英雄部队战斗过的地方。
杜琪又来缠着阿云,要阿云讲讲龙村的故事。
后来才知道。杜琪想整理一本当地传说类的小册子。
“咱们就先从整体说起吧?”阿云摆好了架势,准备给杜琪介绍一番,借以打磨下午的时间。
“龙村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子,首先因为他不是一般的村子。”
龙村南依岘山(铁顶山),西靠云梦,东望汝烟。三山来朝,二关把门。盘龙河如一条锦缎,自南山左盘右旋飘过村落,至村北汝河湿地(南岸)公园流入汝河。
龙村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河。
早在新石器时代,龙(关帝庙)村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至周襄王时秦晋迁陆浑戎于蛮中,龙村亦为陆浑戎辖区。
东汉中平年间,关羽助孙坚与入住洛阳的董卓部大战,斩华雄于汝阴土埠(龙村)。时人感关羽之勇,在此建祠。后关羽被害,头颅运洛,途径关帝发生停灵之故,又改祠为庙,成为最早的关帝庙。从此关帝庙名声远播,村落名字渐渐被庙名代替。
至唐时,设关帝庙镇(见伊阳县志)。解放初期,人民政府设关帝乡。后改为关帝大队,至改革开放时又改名为龙村。
龙村区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三个自然村,九个村民组,人口3200余人,其中党员84人,耕地五千余亩。两横两纵四条公路成“井”字型分布,又紧邻汝阳高速站,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依山邻水,宜林宜牧宜耕,有利于发展高新农业;关帝庙的三国文化氛围,和古雷音寺遗址、老硩龄红色圣地、豹子沟水库、凤凰岭石鼓山、黑峪沟老龙潭等人文自然景观,有利于开发旅游观光项目;美丽乡村建设,使龙村,街更洁,路更宽,貌更美,人更亲……
“阿云老师,有具体的故事或者传说吗?”杜琪提出了自己的关注。
“有。我今天只给你讲一个古代传说,再给你说一个现代故事。好不好?”
“好,谢谢你!”
“空口不行。”
“那……我请。可以了吧?”
“这还差不多。你听着——石木碗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龙村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老母双目失明,儿子王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王小年轻力壮,憨厚肯干,以种田、砍柴为生。母慈子孝,吃喝不愁,日子过得也开心快乐。
有一年,村子里遇上了百年罕见的旱灾,田地干涸了,庄稼也死光了。村民们家中已无充饥的粮食,大家都抢着挖草根,剥树皮吃。王小看着百姓们躺在地上**,心如刀割。族长拖着瘦骨嶙峋的身子跌跌撞撞地走到王小身旁,唉声叹气道:“王小啊,今年怎么遇上这么个旱灾呀!村里已经饿死了十几个人了。唉,我得去挖些草根给孩子们吃了!”王小看着族长远去的身影,决心要帮助村民脱离苦海。
王小回到家中,躺在破旧的床上,绞尽脑汁地想呀想呀……在昏昏欲睡中,突然,一个白胡子的老爷爷从窗外飘了进来,他笑呵呵地对王小说:“年轻人啊,你经常上山砍柴,若你到恐龙山头,你就可以找到你要的东西了!”小王扭头一看,果然看见了一座山头,正想问是什么东西,回过头来那白胡子老爷爷已经消失了。王小惊醒了,原来是一场梦。可是他心里一直在嘀咕着:“难道那老爷爷是神仙?那么我需要的东西又是什么呢?不行,我一定得去看个明白。”
于是第二天他辞别了母亲带着烙馍和斧头,匆匆上路了。这日烈日炎炎,中午时分,他又饥又累,就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啃着母亲为他准备的烙馍,由于口干舌噪,实难下咽,他就顺着山谷找水喝。当他走到豹子沟口的红石崖下抬头一看,这山和他梦中的山一模一样,接着又发现断崖边上有一滴一滴山泉往下滴。不管他怎样用力,也难接住水喝。他想找个东西接水,就四处寻找接水器具。此时,看见不远处有个金光闪闪的东西,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个木碗状的石块——石木碗。他就把这个石木碗放在断崖下接水,奇迹出现了泉水倾泻而下,竟形成了一条小溪——成了盘龙河的一条支流。从此,刀削斧劈般的红石崖山下,就永远有个石木碗。石木碗中的水也长久不息地向外涌出……盘龙河历经时代变迁,不管干旱多久,从未干涸过。
从那时起,盘龙河川流不息,河水清澈见底,蛙鱼成群,水鸟翔集。慕名来到这里居住的人愈来愈多。人们开垦了田地,引来河水灌溉了农田,养起了家畜家禽,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美满的田园生活。
“真美,好!”杜琪一边记录,一边高兴的手舞足蹈。
“阿云老师,你把那个现代故事也说说吧?”阿云刚说完《石木碗的传说》,杜琪又央求阿云讲故事。
“好,你听着。”
“这个故事就叫做《龙村和上甘岭的缘分》。”
“上甘岭?朝鲜那个?志愿军那个?”
“对。”
“好!你赶紧说说。”
“请的事?”
“一定。”
“好,你听着。”
194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黄河挺进豫西,陈谢兵团九纵(司令员秦基伟)主力5个团(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八、七十九团)28日再次解放阳县县城。
探知驻洛阳的国民党青年军二○六师第一团及一七七旅五三一团沿洛叶(洛阳至叶县)公路南下,向我进犯。
解放军26旅首长命令74、76团立即东出到龙村布防,待机歼敌。
1947年9月29日,恰好是中秋节,晚上解放军战士逐家通知,明天的中秋节,不同往常,有战事,要群众们坚壁清野,早点转移,听见枪声不要外出,要注意安全等等。
次日上午8时(29日),国民党青年军五三一团抵达龙村东北10里之远的芳村。11时,分两路渡过汝河,向解放军九纵七十六团驻地龙村和七十四团驻地马脚凹进攻。
解放军九纵76团为了诱敌深入,撤出关帝村,把吃剩的饭菜,边走边倒,给国民党部队造成慌张逃离的假象,同时命令1营到村南制高点(老硩梁)、2营到村东南制高点(东坡)构筑工事,3营做预备队,又联系74团在关帝村西坡设伏,三面围歼国民党部队。
国民党青年军531团攻占关帝村后,发现沿路饭菜和物品,立即分兵两路,一路在关帝庙月楼上重机枪的掩护下向南进攻,一路沿盘龙河借着河道两侧的掩护从窑庄向老硩梁攻击。
76团1营战士奋勇反击,打退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随后2营、74团分别从东坡西坡对敌人合围。国民党青年军见势不妙,丢下伤员、辎重仓惶逃回汝河北岸。
国民党青年军不甘失败,在喘息之后,于30日凌晨1时,乘夜偷渡汝河,又向龙村发动进攻。解放军九纵七十六团奋起抗击。8时许,七十六、七十九团全线发起反击,歼灭青年军500余人,俘虏107人,剩余渡河北窜。
龙村战斗后,这支部队南征北战参加了解放战争,后来又出国朝鲜参加了上甘岭战役。龙村和上甘岭都是同一支英雄部队战斗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