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们看看!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值几亿的油田股份就卖了5000万,这是卖国!怕都被他中饱私囊了吧。([] )”巴达维亚港的民党办事处内,胡汉民将刚出版的报纸狠狠扔在桌上。
杨秋和国社崛起后,国内民党势力几乎遭遇灭顶之灾,龙济光更是把民党大本营的广州搅得四分五裂,最后引狼入室被蔡济民率领国防军来了个兜底。于是他和陈炯明、柏文蔚等人不得不远遁南洋来巴达维亚寄居。后来陈其美入狱,黄郛等上海民党要员也陆陆续续赶来汇合。
国内回不去,他们这些遗老遗少只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南洋,加之早期杨秋要专心解决国内和日本麻烦,后来又参加欧战实在是顾不上这块,反倒被他们在这里发展的有声有色。但这种好日子也要渐渐远去了,随着国社率先走出国门,陈果夫为首的急先锋迅速将国社推行到南洋华人中,白银危机和苏门答腊油田都是国社和国内资本涌入南洋的先兆,让他们格外担心最后地盘也要被蚕食。
胡汉民最激动,想当年他可是孙逸仙的接班人,和大总统宝座就差那么一点,现在全没希望了。所以一直对杨秋和国社格外仇视,说道:“应该联系上海,让章士钊和汪兆铭发动国会好好问个清楚!”他仗着资格老,所以完全不怕现任民党主席的章士钊和总务秘书汪兆铭放在眼里,动不动就直呼其名。
继续怒道:“还有李烈钧,不知道在搞什么鬼!封了个少将师长就被收买了,连续7年都缺席代表大会,这还是我们党人吗!应该撤掉他的委员身份。膺白,你说对不对?”
胡汉民说完后扭头去看黄郛。这位跟陈其美盛极一时的前沪军军长退出军界后就失势潦倒。如今在南洋还是靠当年黑帮管理苦力那套东西赚点钱。和以前比实在是天差地别,所以心底颇为空落,附和道:“展堂说的不错。这是个打击杨秋的机会,不能白白放过。”
两人一唱一和大有立刻把杨秋拉下马,但坐在角落里的陈炯明和柏文蔚却一言不发。最后前者干脆拍拍屁股:“你们聊着吧,我先回去了,这几日海军一直在港外巡游,我去看看船回来没有。”
“对对对,你们聊。广州那边还催我把橡胶运回去呢,这一天几份电报实在是烦人。”陈炯明一走,柏文蔚也不愿意留了,干脆也借口有事离开。
见两人相继离开,胡汉民气得七窍生烟。破口大骂:“呸!什么东西,还以为是都督呢?膺白,你看看这些人。还有些当年的样子吗?都要学孙逸仙那样。带个日本婊子躲在夏威夷当缩头乌龟吗?”
听他越说越难听,黄郛连忙拉住他叹口气:“算了展堂。竞存和烈武也是想图个太平。他们一个搞船运,一个搞橡胶也不容易,这些年要不是靠他俩提供资金,我们能不能立足还难说呢。”
“不就是点钱嘛!他杨秋挥挥手就把几亿贱卖了,难道我们连说都说不得?这还是共和吗?我看章太炎和汪兆铭一个比一个窝囊,这么多年连多拿几个国会席位都办不到,要是英士和渔夫还在,我们怎么会沦落到有国难回的地步!”
胡汉民怒气难消,拿起桌上的报纸摔在地上狠狠踩上几脚。才翻两页,敲门声响了起来。美女秘书严玉秋带着从法国赶来的王正廷步入房间。让他微微惊讶的是,除王正廷外,身后居然还跟着一位头发huā白。戴着眼镜神态疲倦的老人。
“特劳恩阁下!”
等看清楚老人的面貌后。杨秋豁然而起。足足9年不见,特劳恩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不仅看上去苍老很多,戴上眼镜,而且当年担任驻华公使的气质也全部消失,有些发白的衣角说明,他这些年过的非常不如意。
能再次见到杨秋,特劳恩也非常高兴。虽然两人过节颇多,但当初在中国时杨秋也的确挺照顾他,尤其是欧战爆发后他们这些旅华外交官都被专门送至美国,很多人前往南美,他则搭乘美国货船冒险回到德国。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随后中国就参战了,而且还加入了英法一方,所以他这位前驻华公使受到鄙夷,逐渐被同事排挤不得不与17年底正式辞职。但由于德国战败国内动荡,这些年只能依靠积蓄艰难度日,如果不是王正廷来找他,或许过一段时间就会和大多数德国中产家庭一样,前往美国寻找机会。
“特劳恩阁下,您这些年过的还好吗?”
面对杨秋的关怀,特劳恩倒是很洒脱的推推眼镜,看看漂亮的严玉秋笑道:“一定没您那样好。”
“呵呵。”
严玉秋不懂德语,但女人的直觉让她感觉特劳恩在拿自己取笑杨秋,脸颊红红的关门退了出去。王正廷在法国也选修了德语,杨秋本身德语不错,所以三人都不需要翻译就能流利对话。
其实特劳恩人不错,在华时虽然不乏赚点小便宜,但比起那些鼻孔朝天英国人矜矜业业很多。从通气管交换后来的磺胺、船队交付,说服青岛要塞投降等等既帮了杨秋,又帮德国拿到急需的技术。尤其是磺胺和通气管技术帮了很大的忙,德军伤员的感染死亡率比历史上减少3成,潜艇击沉商船数量是平行世界的4倍!但德国的敌人实在是太强,尤其是暗暗资助的美国,更是将德国资源不足,纵深狭小的问题百倍放大,最终因为内忧外患才不得不签署耻辱的巴黎和约。
这也是杨秋抗拒第三帝国的原因。除非是美国不参战,否则即使中德携手也很难。毕竟苏俄纵深太广,德国缺乏海军后英美可以从容支持。历史上二战时美国才发挥出一半国力,要真全部爆发出来扶持苏联对抗中德,会很可怕。而且斯大林只要切断通往乌拉尔的铁路,几千公里寒区的补给和消耗就足以耗死百万军队。日本挡不住美国海军,最后就是缺乏海外基地,或许制造业能匹敌德美但绝不会比美国强大的中国自己出马,但登陆距离遥远航线危机重重,最终结果就是互拼消耗,即使胜利牺牲也会极大,何况获胜的概率很小。
好战略家的首选一定是用最小代价,获取付出后能得到的最大收益。欧战赌博是没办法,不赌就没机会了,但下次世界大战由于中国崛起至今局势不明,所以他决不能用千万年轻人的命来赌博。
特劳恩这些年也很关注杨秋和中国,尤其是中俄、中日和最近出现的苏门答腊油田危机都说明,中国正在杨秋的带领下左冲右突试图奠定国家地位。这样的路很难走,德国选择战争但失败了。而且他相信,中国最终也需要一场旷世大战。才能最终奠定所有事情。
双方心照不宣。都避开了敏感话题说起经历,连王正廷都看着特劳恩多次洗涤后发白的衣角暗暗佩服。由于太投入,不知不觉天色就黑了下来。直到严玉秋叫三人吃饭才恍然发现已经很晚。
已经很久没能享用的美食并没打动特劳恩,端起酒杯喝了。追问道:“杨,你为什么来德国?现在可不是访问的好时间。”
“您猜猜?”杨秋故意问道。
特劳恩放下酒杯。眯起眼睛。他对杨秋突然来访也很惊讶。说心里话,现在的德国已经没什么价值,高级设备被英法搬空,出口商品需要多缴纳35%的特别关税,所以根本没有国家愿意huā这个冤枉钱来购买德国商品。内部动荡,思想混乱,即使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想移民,肯定首选美国而不是中国,所以国内就剩下一群苦哈哈没人要的工人。
既然德国已经破败成这个样子。还有什么能吸引这位前来呢?难道是?他忽然想起自己在任时的几笔对华贷款,再联想到现在剧烈贬值的马克,嘴角抽了两下。不自然的说道:“您是。来还钱的?”
“哈哈。”
见特劳恩嘴角直抽动,就知道这段时间德国有多惨。包括日本、南美等曾经接受过日本贷款的国家最近一窝蜂赶来德国。利用马克狂贬值的机会将天价外债一笔勾销。其中最狠的就是阿根廷,战前还欠德国大约6000万马克贷款,8月底时趁马克狂贬值只用了600美元从市场购买比草纸还不值钱的马克,就归还了全部债务。
所以他才会联想杨秋是来还债的。
目前中国还欠德国大约8000万马克,战前比价约合2000万美元。但随着鲁尔危机深化和失业率居高不下,马克很快从原来的1美元兑换2马克跌至1美元兑换100万马克!最近更是跌至1美元兑换2万亿马克的离奇笑话阶段!这意味着去买个黑面包,都需要用手推车推1万亿马克才能买到,也意味着杨秋只要拿出1美元,就能还清所有债务。
杨秋笑完后点点头:“我是来还钱的,但不是1美元,是500万美元!”
“什么?500万美元!”
这个数字让特劳恩猛地站了起来,犹如见到一个怪物般。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因为当初签订的是马克贷款协议,规定全部用马克币值计算,所以中国完全可以用1美元从市场兑换2万亿马克一次归还,德国政府还必须找钱。
但现在杨秋居然准备还500万美元!他,他疯了吗?
杨秋没疯,他也知道这是赖掉债务的好机会,不过和债务相比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说道:“您可以放心,我的确是来还钱的,500万美元的瑞士银行支票随时都可以签字使用。”
换在以前,被赖掉1500万美元,威廉二世会直接下令舰队去远东抢回来,但现在特劳恩和德国政府甚至还很激动。毕竟对此刻的德国来说,500万是一笔相当巨大的外汇收入,可以帮助数十万失业工人。但他也知道,杨秋绝不会做亏本买卖,即使中国政府获得几十亿美元的欧战收益,也不会白白浪费几百万,所以严肃地问道:“那么您希望得到什么?”
杨秋向严玉秋招招手,将厚厚一叠美元现金放在特劳恩手边后才说道:“特劳恩阁下,我需要一些工人,熟练的高级工。我可以每周向他们提供8美元的工资,只需要工作50个小时,还可以安排他们的家属在中国暂居,来回运输也都由我来解决。”
特劳恩瞬间明白了,皱眉道:“想让兴登堡总统答应您公开在德国招募技师和工人?”
杨秋点点头,继续招募德国技师和工人的想法是在建造台湾岛级重巡洋舰过程中诞生的。虽然这些年东挪西凑也有几万德俄奥等国技师在华工作,而且莱茵兰计划来的还都是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但技工问题还是很严峻。
最简单例子。国内正在大量修建水电站,又马上要开始建造战列舰,但大型水轮机和复杂的船用曲轴却始终无法自造,全部需要外购!其实设计资料莱茵兰计划中有,设备张文景访欧时买回来好几套,但工人却无法将设备和图纸立刻转化为实物。大家也想了办法让洋老师手把手教,可产能和质量都很差!目前又没有能提高效率的数控机床,几十吨的曲轴和水轮机转子全要靠大型机床和手工一点点削铣出来!按照郑廷襄的说法,光是维持一条曲轴生产线和一家水轮机厂,就需要至少4千高级技工。
普通技术工中国已经能自己培养,但高级技工可不简单。这需要大量理工知识,需要教育普及等等是急不来的事情。但国家建设偏偏等不起,尤其是欧战后对外出口基本稳定,茶叶、生丝、桐油和烟叶等等还是主要大宗商品,附加值不高,导致国家外汇日渐紧张。所以光是此次建造12艘巡洋舰向法意采购曲轴就耗资千万美元。这笔钱太冤枉了!所以郑廷襄和工业部建议,再从德奥等国引进一批技工,将这些极重要高端制造业从现在“华工为主洋工辅导”改为“洋工为主华工学徒”先解决国内建设急需,再用洋师傅带徒弟的办法用四到五年时间手把手带出一批人来,然后一点点的将生产线上的洋工换成华工,逐步逐步地解决。
根据这个想法,国内还需要至少3到5万高级技工。别看数量吓人,但实际上对欧美来说这点高级技工并不多,德国就有近百万,所以得知马克危机出现后,杨秋就再次把心思动到德国身上。
但中国不是美国,贸然来德国招人恐怕会引起反感,也不利于中欧关系,所以干脆拿钱铺路走高层路线。
杨秋解释完后,又拿出一叠美元:“这是请您帮忙打点用的。您可以放心,我会保证技工们在华安全和生活,还会发放专门的工作签证。如果兴登堡总统还不放心请准许我从犹太裔中招聘。”
犹太裔?这倒是可以。特劳恩也不喜欢犹太人,全世界都不喜欢。如果把他们中的高级技工塞去中国,还能解决德国失业问题,所以答应下来:“我会尽量去试试,尽早给您消息。”
“谢谢。”
。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杨秋和国社崛起后,国内民党势力几乎遭遇灭顶之灾,龙济光更是把民党大本营的广州搅得四分五裂,最后引狼入室被蔡济民率领国防军来了个兜底。于是他和陈炯明、柏文蔚等人不得不远遁南洋来巴达维亚寄居。后来陈其美入狱,黄郛等上海民党要员也陆陆续续赶来汇合。
国内回不去,他们这些遗老遗少只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南洋,加之早期杨秋要专心解决国内和日本麻烦,后来又参加欧战实在是顾不上这块,反倒被他们在这里发展的有声有色。但这种好日子也要渐渐远去了,随着国社率先走出国门,陈果夫为首的急先锋迅速将国社推行到南洋华人中,白银危机和苏门答腊油田都是国社和国内资本涌入南洋的先兆,让他们格外担心最后地盘也要被蚕食。
胡汉民最激动,想当年他可是孙逸仙的接班人,和大总统宝座就差那么一点,现在全没希望了。所以一直对杨秋和国社格外仇视,说道:“应该联系上海,让章士钊和汪兆铭发动国会好好问个清楚!”他仗着资格老,所以完全不怕现任民党主席的章士钊和总务秘书汪兆铭放在眼里,动不动就直呼其名。
继续怒道:“还有李烈钧,不知道在搞什么鬼!封了个少将师长就被收买了,连续7年都缺席代表大会,这还是我们党人吗!应该撤掉他的委员身份。膺白,你说对不对?”
胡汉民说完后扭头去看黄郛。这位跟陈其美盛极一时的前沪军军长退出军界后就失势潦倒。如今在南洋还是靠当年黑帮管理苦力那套东西赚点钱。和以前比实在是天差地别,所以心底颇为空落,附和道:“展堂说的不错。这是个打击杨秋的机会,不能白白放过。”
两人一唱一和大有立刻把杨秋拉下马,但坐在角落里的陈炯明和柏文蔚却一言不发。最后前者干脆拍拍屁股:“你们聊着吧,我先回去了,这几日海军一直在港外巡游,我去看看船回来没有。”
“对对对,你们聊。广州那边还催我把橡胶运回去呢,这一天几份电报实在是烦人。”陈炯明一走,柏文蔚也不愿意留了,干脆也借口有事离开。
见两人相继离开,胡汉民气得七窍生烟。破口大骂:“呸!什么东西,还以为是都督呢?膺白,你看看这些人。还有些当年的样子吗?都要学孙逸仙那样。带个日本婊子躲在夏威夷当缩头乌龟吗?”
听他越说越难听,黄郛连忙拉住他叹口气:“算了展堂。竞存和烈武也是想图个太平。他们一个搞船运,一个搞橡胶也不容易,这些年要不是靠他俩提供资金,我们能不能立足还难说呢。”
“不就是点钱嘛!他杨秋挥挥手就把几亿贱卖了,难道我们连说都说不得?这还是共和吗?我看章太炎和汪兆铭一个比一个窝囊,这么多年连多拿几个国会席位都办不到,要是英士和渔夫还在,我们怎么会沦落到有国难回的地步!”
胡汉民怒气难消,拿起桌上的报纸摔在地上狠狠踩上几脚。才翻两页,敲门声响了起来。美女秘书严玉秋带着从法国赶来的王正廷步入房间。让他微微惊讶的是,除王正廷外,身后居然还跟着一位头发huā白。戴着眼镜神态疲倦的老人。
“特劳恩阁下!”
等看清楚老人的面貌后。杨秋豁然而起。足足9年不见,特劳恩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不仅看上去苍老很多,戴上眼镜,而且当年担任驻华公使的气质也全部消失,有些发白的衣角说明,他这些年过的非常不如意。
能再次见到杨秋,特劳恩也非常高兴。虽然两人过节颇多,但当初在中国时杨秋也的确挺照顾他,尤其是欧战爆发后他们这些旅华外交官都被专门送至美国,很多人前往南美,他则搭乘美国货船冒险回到德国。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随后中国就参战了,而且还加入了英法一方,所以他这位前驻华公使受到鄙夷,逐渐被同事排挤不得不与17年底正式辞职。但由于德国战败国内动荡,这些年只能依靠积蓄艰难度日,如果不是王正廷来找他,或许过一段时间就会和大多数德国中产家庭一样,前往美国寻找机会。
“特劳恩阁下,您这些年过的还好吗?”
面对杨秋的关怀,特劳恩倒是很洒脱的推推眼镜,看看漂亮的严玉秋笑道:“一定没您那样好。”
“呵呵。”
严玉秋不懂德语,但女人的直觉让她感觉特劳恩在拿自己取笑杨秋,脸颊红红的关门退了出去。王正廷在法国也选修了德语,杨秋本身德语不错,所以三人都不需要翻译就能流利对话。
其实特劳恩人不错,在华时虽然不乏赚点小便宜,但比起那些鼻孔朝天英国人矜矜业业很多。从通气管交换后来的磺胺、船队交付,说服青岛要塞投降等等既帮了杨秋,又帮德国拿到急需的技术。尤其是磺胺和通气管技术帮了很大的忙,德军伤员的感染死亡率比历史上减少3成,潜艇击沉商船数量是平行世界的4倍!但德国的敌人实在是太强,尤其是暗暗资助的美国,更是将德国资源不足,纵深狭小的问题百倍放大,最终因为内忧外患才不得不签署耻辱的巴黎和约。
这也是杨秋抗拒第三帝国的原因。除非是美国不参战,否则即使中德携手也很难。毕竟苏俄纵深太广,德国缺乏海军后英美可以从容支持。历史上二战时美国才发挥出一半国力,要真全部爆发出来扶持苏联对抗中德,会很可怕。而且斯大林只要切断通往乌拉尔的铁路,几千公里寒区的补给和消耗就足以耗死百万军队。日本挡不住美国海军,最后就是缺乏海外基地,或许制造业能匹敌德美但绝不会比美国强大的中国自己出马,但登陆距离遥远航线危机重重,最终结果就是互拼消耗,即使胜利牺牲也会极大,何况获胜的概率很小。
好战略家的首选一定是用最小代价,获取付出后能得到的最大收益。欧战赌博是没办法,不赌就没机会了,但下次世界大战由于中国崛起至今局势不明,所以他决不能用千万年轻人的命来赌博。
特劳恩这些年也很关注杨秋和中国,尤其是中俄、中日和最近出现的苏门答腊油田危机都说明,中国正在杨秋的带领下左冲右突试图奠定国家地位。这样的路很难走,德国选择战争但失败了。而且他相信,中国最终也需要一场旷世大战。才能最终奠定所有事情。
双方心照不宣。都避开了敏感话题说起经历,连王正廷都看着特劳恩多次洗涤后发白的衣角暗暗佩服。由于太投入,不知不觉天色就黑了下来。直到严玉秋叫三人吃饭才恍然发现已经很晚。
已经很久没能享用的美食并没打动特劳恩,端起酒杯喝了。追问道:“杨,你为什么来德国?现在可不是访问的好时间。”
“您猜猜?”杨秋故意问道。
特劳恩放下酒杯。眯起眼睛。他对杨秋突然来访也很惊讶。说心里话,现在的德国已经没什么价值,高级设备被英法搬空,出口商品需要多缴纳35%的特别关税,所以根本没有国家愿意huā这个冤枉钱来购买德国商品。内部动荡,思想混乱,即使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想移民,肯定首选美国而不是中国,所以国内就剩下一群苦哈哈没人要的工人。
既然德国已经破败成这个样子。还有什么能吸引这位前来呢?难道是?他忽然想起自己在任时的几笔对华贷款,再联想到现在剧烈贬值的马克,嘴角抽了两下。不自然的说道:“您是。来还钱的?”
“哈哈。”
见特劳恩嘴角直抽动,就知道这段时间德国有多惨。包括日本、南美等曾经接受过日本贷款的国家最近一窝蜂赶来德国。利用马克狂贬值的机会将天价外债一笔勾销。其中最狠的就是阿根廷,战前还欠德国大约6000万马克贷款,8月底时趁马克狂贬值只用了600美元从市场购买比草纸还不值钱的马克,就归还了全部债务。
所以他才会联想杨秋是来还债的。
目前中国还欠德国大约8000万马克,战前比价约合2000万美元。但随着鲁尔危机深化和失业率居高不下,马克很快从原来的1美元兑换2马克跌至1美元兑换100万马克!最近更是跌至1美元兑换2万亿马克的离奇笑话阶段!这意味着去买个黑面包,都需要用手推车推1万亿马克才能买到,也意味着杨秋只要拿出1美元,就能还清所有债务。
杨秋笑完后点点头:“我是来还钱的,但不是1美元,是500万美元!”
“什么?500万美元!”
这个数字让特劳恩猛地站了起来,犹如见到一个怪物般。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因为当初签订的是马克贷款协议,规定全部用马克币值计算,所以中国完全可以用1美元从市场兑换2万亿马克一次归还,德国政府还必须找钱。
但现在杨秋居然准备还500万美元!他,他疯了吗?
杨秋没疯,他也知道这是赖掉债务的好机会,不过和债务相比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说道:“您可以放心,我的确是来还钱的,500万美元的瑞士银行支票随时都可以签字使用。”
换在以前,被赖掉1500万美元,威廉二世会直接下令舰队去远东抢回来,但现在特劳恩和德国政府甚至还很激动。毕竟对此刻的德国来说,500万是一笔相当巨大的外汇收入,可以帮助数十万失业工人。但他也知道,杨秋绝不会做亏本买卖,即使中国政府获得几十亿美元的欧战收益,也不会白白浪费几百万,所以严肃地问道:“那么您希望得到什么?”
杨秋向严玉秋招招手,将厚厚一叠美元现金放在特劳恩手边后才说道:“特劳恩阁下,我需要一些工人,熟练的高级工。我可以每周向他们提供8美元的工资,只需要工作50个小时,还可以安排他们的家属在中国暂居,来回运输也都由我来解决。”
特劳恩瞬间明白了,皱眉道:“想让兴登堡总统答应您公开在德国招募技师和工人?”
杨秋点点头,继续招募德国技师和工人的想法是在建造台湾岛级重巡洋舰过程中诞生的。虽然这些年东挪西凑也有几万德俄奥等国技师在华工作,而且莱茵兰计划来的还都是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但技工问题还是很严峻。
最简单例子。国内正在大量修建水电站,又马上要开始建造战列舰,但大型水轮机和复杂的船用曲轴却始终无法自造,全部需要外购!其实设计资料莱茵兰计划中有,设备张文景访欧时买回来好几套,但工人却无法将设备和图纸立刻转化为实物。大家也想了办法让洋老师手把手教,可产能和质量都很差!目前又没有能提高效率的数控机床,几十吨的曲轴和水轮机转子全要靠大型机床和手工一点点削铣出来!按照郑廷襄的说法,光是维持一条曲轴生产线和一家水轮机厂,就需要至少4千高级技工。
普通技术工中国已经能自己培养,但高级技工可不简单。这需要大量理工知识,需要教育普及等等是急不来的事情。但国家建设偏偏等不起,尤其是欧战后对外出口基本稳定,茶叶、生丝、桐油和烟叶等等还是主要大宗商品,附加值不高,导致国家外汇日渐紧张。所以光是此次建造12艘巡洋舰向法意采购曲轴就耗资千万美元。这笔钱太冤枉了!所以郑廷襄和工业部建议,再从德奥等国引进一批技工,将这些极重要高端制造业从现在“华工为主洋工辅导”改为“洋工为主华工学徒”先解决国内建设急需,再用洋师傅带徒弟的办法用四到五年时间手把手带出一批人来,然后一点点的将生产线上的洋工换成华工,逐步逐步地解决。
根据这个想法,国内还需要至少3到5万高级技工。别看数量吓人,但实际上对欧美来说这点高级技工并不多,德国就有近百万,所以得知马克危机出现后,杨秋就再次把心思动到德国身上。
但中国不是美国,贸然来德国招人恐怕会引起反感,也不利于中欧关系,所以干脆拿钱铺路走高层路线。
杨秋解释完后,又拿出一叠美元:“这是请您帮忙打点用的。您可以放心,我会保证技工们在华安全和生活,还会发放专门的工作签证。如果兴登堡总统还不放心请准许我从犹太裔中招聘。”
犹太裔?这倒是可以。特劳恩也不喜欢犹太人,全世界都不喜欢。如果把他们中的高级技工塞去中国,还能解决德国失业问题,所以答应下来:“我会尽量去试试,尽早给您消息。”
“谢谢。”
。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