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高兴而来,败兴而归。(小说文学网)
疑似拿到林昭把柄的事情让他很兴奋,可是郑侠的一番话却对他刺激不小。又一个背叛者,林昭如此,郑侠亦是如此……
变法真的有问题吗?王雱心中本来已经有些疑惑,但此刻以及升级为动摇了。自己和父亲在汴京看到的只能是账面上的数字,以及底下官员们呈报的结果,这其中有多少水分?不管他愿不愿意承认,都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下面有多少官员通过如此方式来巴结宰相父亲,王雱多少都心中有数。尤其是父亲姓格执拗,根本听不进去多少不同意见。加之皇帝赵顼为了表示对王安石的支持,将多少反对变法的官员都贬谪出了汴京。
如此情况,算是给了天下所有的官员一个暗示,得罪王相公没有好下场。所以即便不是巴结谄媚之徒,地方官也会恪守中庸之道,尽量不得罪王相公。故而得到了报告都是好的,但是下面的实行就未必怎么样。
尤其是地方官为了完成任务,当真是有可能手段过激的,王雱可不是王安石那种“泥古不化”的君子,他很清楚官场之中的小动作。所以郑侠之言完全是有可能的,何况林昭也是如此说法,满朝大臣大都是如此说法,这不是三人成虎,而是“众口铄金”,而今很可能就是事实。
王雱很沮丧,一直以来,他对父亲都是信心满满,由衷钦佩的。尤其在变法这件事上,他抱的期望也不小,希望父亲能够为大宋朝带来一些改变。可是而今却是这样的局面,王雱心中的崇拜与信心逐渐在崩塌……
不过沮丧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今的王雱已经今非昔比,不是那个坚守圣人训诫,以天下为己任的书生了。而是一个迷恋权力,并且有些腹黑的贵公子,有时候甚至是个小人。或许变法改变不了大宋,此刻已然不重要了。
或许这只是一段时间的状况吧,以后会有改观了,王雱或许是自我安慰。这些东西都来虚幻了,此刻在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东西便是权力与地位。父亲的相位是最为重要的,不能应为这些事情受到影响。
王家一切的权力与荣耀都来源于此,将来变法或许可能出现的转机也是在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维护父亲的地位,凡是有影响有威胁的事情必须扼杀在摇篮之中。
与此同时,林昭与郑侠带有一定建设姓的建议味道也就变了。王雱并不领情,心中还有一种恨意。他总觉得,他们两人受了王家莫大的恩惠,就应该忠诚于王家,而且应该是愚忠。应该事事帮助王家,至少绝对不能拆台。
林昭与郑侠本来是一片好意,但是王雱显然并不领情,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背叛,是忘恩负义。这样的人,绝对不能心慈手软,必须要好好教训,让他们知道背叛的下场。
回到家中,王安石已经回来了,王雱急忙过去请安。进入书房的时候,才发现父亲正在闭目小憩,俨然是有些疲惫。再瞧瞧父亲的鬓角又多了几缕白发,显然是劳累所致,一时间王雱忍不住有些心酸,许久以来他都没有关心过父亲。
不过王雱并不觉得自己不孝,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维护父亲的地位与权势,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孝。
此刻王安石正在休息,可是王雱还是决定略微打扰一下,有些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和父亲分说一下。
“父亲!”王雱站在门口轻轻一声呼唤。
王安石这才睁开眼睛,瞧见门口的王雱,笑道:“元泽啊,你给介夫接风回来了?”作为家中的主人,只需要略微问过家奴,便知道王雱的动向。对于儿子与这些青年才俊们交好,王安石本身并不反对,还是比较支持的。
他倒是没有用儿子去笼络他人的想法,只是觉得如此作为,可以让王雱多加学习,近朱者赤,有所进步。可是实际效果呢?王安石很执拗,对外人很严厉,但是对自己的儿子却是极为溺爱。在他眼里,儿子王雱始终是最优秀的孩子,身上没有半点瑕疵,所以也不知道儿子私下里有许多的不光彩手段。
王雱本来还有些犹豫,但既然父亲提及,他也不好隐瞒,只是轻轻点头道:“是的,吕惠卿做东的。”
“怎么?不尽兴吗?”王安石注意到了王雱的语气很低沉,眉宇之间也没有笑意,反而有些忧虑,便觉得似乎有些麻烦。
王雱吞吞吐吐道:“有些不愉快……”
“元泽,到底发生何事?告诉为父知晓!”王安石很关心儿子,能让儿子如此低沉,必然不是什么好事。
“郑侠他……”也不知道是说不出口,还是故意而为之,王雱迟疑了许久,才将事情原原本本道出来。
王安石的脸色越发的阴沉了,郑侠竟然反对青苗法?怎么会这样?从一早开始,他就对郑侠多有关注,十分青睐。此子也不负众望,成功考中进士,王安石很看重此人,有意加以提拔。就是想要多加历练,培养一个变法人才。
郑侠倒是也没有让人失望,在光州任上的干的很出色,王安石很是欣慰。最近郑侠任满到汴京,他也多加留意了,心想着找个机会想办法让他留在汴京任职,也好给自己帮忙的。今曰吕惠卿和王雱一道前去摆酒接风,王安石很是欣慰,想着这些人彼此之间多熟悉,以后也能合作愉快。
可是实际情况……
王安石万万没想到,郑侠竟然变了,竟然出言反对青苗法,还如此的激烈。这是他无论如何不曾想到的,就如同当初林昭出言反对的时候是一个状况,太让人意想不到。而且这对王安石而言是个巨大的伤害,朝堂上其他的大臣如何反对他都不在乎,完全不当回事,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了。
可是林昭和郑侠不一样,尤其是郑侠,早年间便开始有接触,可是说是看着他成长起来的,是知根知底的。不想却突然之间有这样的转变,反对青苗法……这可是最亲睐,最信任的人捅了自己一刀,并且在伤口上撒盐,让人相当的痛苦。
而且也影响到了王安石的心情,他很自负也很执拗,他不会因为林昭和郑侠的反对对变法有任何的质疑。他坚持自己的变法是正确的,是美好的……可他们为什么会是这般反应呢?为什么会这样?
王雱也有戏不忍,有时候一些事情即便是他察觉到了真相,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告知父亲。很多时候,真相是那么的残忍,父亲是一个谦谦君子,他如何能承受这么多?有些事情即便是他知道了又能如何?阴暗的事情自己来做,维护好父亲的清誉十分重要。
今曰郑侠的事情他很不满,并且已经打算好进行报复的,所以这件事必须要告知父亲王安石。当然了,王雱可不是省油的灯,所以再告知的时候他略微的添油加醋,郑侠是多么的不堪,是忘恩负义,他故意营造这样的氛围,就是希望父亲能因此而减少负罪感。同时也会少些顾念,方便自己行动……
“父亲,忘恩负义之徒就不要再想了!”王雱轻声劝慰。
王安石却轻轻摇头道:“我不相信,不相信介夫会这样,你派人去问个清楚明白吧!”也许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太大,有些难以接受。
王雱急忙道:“父亲,今曰黎东美也在,他也听的清清楚楚,郑侠在光州数年,早已忘记了父亲的恩德。不过是道听途说,便对变法多有不良评论,如此人品着实不堪重用。”
“不堪重用!”王安石对此深以为然,他溺爱儿子,坚信儿子是肯定不会说谎的,这样的话出问题的一定是郑侠无疑了。当时黎东美也在场,王安石对这位谋士可是极为看重,有他们两人在,分量是够了,问题自然就出在郑侠身上。
王安石很想找郑侠问个明白,可是转念一想,何必呢?只能说明是自己看走眼了,这不过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罢了!
“父亲,这种人必须要严惩,才能以儆效尤,也算是给大家提个醒,免得太有人被蒙蔽。”王雱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个建议。
“严惩,如何严惩?”王安石到底是个君子,虽说郑侠对自己是忘恩负义。可他终究是他朝廷官员,并不曾犯错,自己似乎不方便公报私仇。
王雱却笑道:“郑侠回到汴京是述职,也是谋划下一步,想要留在汴京做官。既然如此,那成全他就是了,今曰回来的时候,儿子发现安上门监一职空缺,郑侠自然是可以胜任的。”
“会不会有些太过分了!”王安石始终有些犹豫。
“父亲不必担心,其实这也算是一种磨砺,说不定能让他幡然悔悟,到时候依旧可堪大用!”王雱急忙加上一句,心中暗自得意。(未完待续。)
疑似拿到林昭把柄的事情让他很兴奋,可是郑侠的一番话却对他刺激不小。又一个背叛者,林昭如此,郑侠亦是如此……
变法真的有问题吗?王雱心中本来已经有些疑惑,但此刻以及升级为动摇了。自己和父亲在汴京看到的只能是账面上的数字,以及底下官员们呈报的结果,这其中有多少水分?不管他愿不愿意承认,都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下面有多少官员通过如此方式来巴结宰相父亲,王雱多少都心中有数。尤其是父亲姓格执拗,根本听不进去多少不同意见。加之皇帝赵顼为了表示对王安石的支持,将多少反对变法的官员都贬谪出了汴京。
如此情况,算是给了天下所有的官员一个暗示,得罪王相公没有好下场。所以即便不是巴结谄媚之徒,地方官也会恪守中庸之道,尽量不得罪王相公。故而得到了报告都是好的,但是下面的实行就未必怎么样。
尤其是地方官为了完成任务,当真是有可能手段过激的,王雱可不是王安石那种“泥古不化”的君子,他很清楚官场之中的小动作。所以郑侠之言完全是有可能的,何况林昭也是如此说法,满朝大臣大都是如此说法,这不是三人成虎,而是“众口铄金”,而今很可能就是事实。
王雱很沮丧,一直以来,他对父亲都是信心满满,由衷钦佩的。尤其在变法这件事上,他抱的期望也不小,希望父亲能够为大宋朝带来一些改变。可是而今却是这样的局面,王雱心中的崇拜与信心逐渐在崩塌……
不过沮丧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今的王雱已经今非昔比,不是那个坚守圣人训诫,以天下为己任的书生了。而是一个迷恋权力,并且有些腹黑的贵公子,有时候甚至是个小人。或许变法改变不了大宋,此刻已然不重要了。
或许这只是一段时间的状况吧,以后会有改观了,王雱或许是自我安慰。这些东西都来虚幻了,此刻在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东西便是权力与地位。父亲的相位是最为重要的,不能应为这些事情受到影响。
王家一切的权力与荣耀都来源于此,将来变法或许可能出现的转机也是在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维护父亲的地位,凡是有影响有威胁的事情必须扼杀在摇篮之中。
与此同时,林昭与郑侠带有一定建设姓的建议味道也就变了。王雱并不领情,心中还有一种恨意。他总觉得,他们两人受了王家莫大的恩惠,就应该忠诚于王家,而且应该是愚忠。应该事事帮助王家,至少绝对不能拆台。
林昭与郑侠本来是一片好意,但是王雱显然并不领情,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背叛,是忘恩负义。这样的人,绝对不能心慈手软,必须要好好教训,让他们知道背叛的下场。
回到家中,王安石已经回来了,王雱急忙过去请安。进入书房的时候,才发现父亲正在闭目小憩,俨然是有些疲惫。再瞧瞧父亲的鬓角又多了几缕白发,显然是劳累所致,一时间王雱忍不住有些心酸,许久以来他都没有关心过父亲。
不过王雱并不觉得自己不孝,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维护父亲的地位与权势,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孝。
此刻王安石正在休息,可是王雱还是决定略微打扰一下,有些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和父亲分说一下。
“父亲!”王雱站在门口轻轻一声呼唤。
王安石这才睁开眼睛,瞧见门口的王雱,笑道:“元泽啊,你给介夫接风回来了?”作为家中的主人,只需要略微问过家奴,便知道王雱的动向。对于儿子与这些青年才俊们交好,王安石本身并不反对,还是比较支持的。
他倒是没有用儿子去笼络他人的想法,只是觉得如此作为,可以让王雱多加学习,近朱者赤,有所进步。可是实际效果呢?王安石很执拗,对外人很严厉,但是对自己的儿子却是极为溺爱。在他眼里,儿子王雱始终是最优秀的孩子,身上没有半点瑕疵,所以也不知道儿子私下里有许多的不光彩手段。
王雱本来还有些犹豫,但既然父亲提及,他也不好隐瞒,只是轻轻点头道:“是的,吕惠卿做东的。”
“怎么?不尽兴吗?”王安石注意到了王雱的语气很低沉,眉宇之间也没有笑意,反而有些忧虑,便觉得似乎有些麻烦。
王雱吞吞吐吐道:“有些不愉快……”
“元泽,到底发生何事?告诉为父知晓!”王安石很关心儿子,能让儿子如此低沉,必然不是什么好事。
“郑侠他……”也不知道是说不出口,还是故意而为之,王雱迟疑了许久,才将事情原原本本道出来。
王安石的脸色越发的阴沉了,郑侠竟然反对青苗法?怎么会这样?从一早开始,他就对郑侠多有关注,十分青睐。此子也不负众望,成功考中进士,王安石很看重此人,有意加以提拔。就是想要多加历练,培养一个变法人才。
郑侠倒是也没有让人失望,在光州任上的干的很出色,王安石很是欣慰。最近郑侠任满到汴京,他也多加留意了,心想着找个机会想办法让他留在汴京任职,也好给自己帮忙的。今曰吕惠卿和王雱一道前去摆酒接风,王安石很是欣慰,想着这些人彼此之间多熟悉,以后也能合作愉快。
可是实际情况……
王安石万万没想到,郑侠竟然变了,竟然出言反对青苗法,还如此的激烈。这是他无论如何不曾想到的,就如同当初林昭出言反对的时候是一个状况,太让人意想不到。而且这对王安石而言是个巨大的伤害,朝堂上其他的大臣如何反对他都不在乎,完全不当回事,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了。
可是林昭和郑侠不一样,尤其是郑侠,早年间便开始有接触,可是说是看着他成长起来的,是知根知底的。不想却突然之间有这样的转变,反对青苗法……这可是最亲睐,最信任的人捅了自己一刀,并且在伤口上撒盐,让人相当的痛苦。
而且也影响到了王安石的心情,他很自负也很执拗,他不会因为林昭和郑侠的反对对变法有任何的质疑。他坚持自己的变法是正确的,是美好的……可他们为什么会是这般反应呢?为什么会这样?
王雱也有戏不忍,有时候一些事情即便是他察觉到了真相,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告知父亲。很多时候,真相是那么的残忍,父亲是一个谦谦君子,他如何能承受这么多?有些事情即便是他知道了又能如何?阴暗的事情自己来做,维护好父亲的清誉十分重要。
今曰郑侠的事情他很不满,并且已经打算好进行报复的,所以这件事必须要告知父亲王安石。当然了,王雱可不是省油的灯,所以再告知的时候他略微的添油加醋,郑侠是多么的不堪,是忘恩负义,他故意营造这样的氛围,就是希望父亲能因此而减少负罪感。同时也会少些顾念,方便自己行动……
“父亲,忘恩负义之徒就不要再想了!”王雱轻声劝慰。
王安石却轻轻摇头道:“我不相信,不相信介夫会这样,你派人去问个清楚明白吧!”也许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太大,有些难以接受。
王雱急忙道:“父亲,今曰黎东美也在,他也听的清清楚楚,郑侠在光州数年,早已忘记了父亲的恩德。不过是道听途说,便对变法多有不良评论,如此人品着实不堪重用。”
“不堪重用!”王安石对此深以为然,他溺爱儿子,坚信儿子是肯定不会说谎的,这样的话出问题的一定是郑侠无疑了。当时黎东美也在场,王安石对这位谋士可是极为看重,有他们两人在,分量是够了,问题自然就出在郑侠身上。
王安石很想找郑侠问个明白,可是转念一想,何必呢?只能说明是自己看走眼了,这不过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罢了!
“父亲,这种人必须要严惩,才能以儆效尤,也算是给大家提个醒,免得太有人被蒙蔽。”王雱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个建议。
“严惩,如何严惩?”王安石到底是个君子,虽说郑侠对自己是忘恩负义。可他终究是他朝廷官员,并不曾犯错,自己似乎不方便公报私仇。
王雱却笑道:“郑侠回到汴京是述职,也是谋划下一步,想要留在汴京做官。既然如此,那成全他就是了,今曰回来的时候,儿子发现安上门监一职空缺,郑侠自然是可以胜任的。”
“会不会有些太过分了!”王安石始终有些犹豫。
“父亲不必担心,其实这也算是一种磨砺,说不定能让他幡然悔悟,到时候依旧可堪大用!”王雱急忙加上一句,心中暗自得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