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到!

    ——————

    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好年头,全国各地都忙着投资,就连中央的那些大佬们,也都一个个把钱砸进股市。

    还有一些人,拿着钱办了厂子。

    例如阎锡山所代表的山西官商,也就是晋商。

    晋商这一年在山西疯狂开矿,并疯狂的修铁路。此时是能开多少煤矿、铁矿就有多少巨额暴利。

    成本当然也是比较大的,山西的煤矿很多都被江渝的寡头财团给圈下来了,那些地皮大部分都是江渝的。

    至于普通的耕地下面有煤矿?

    那也不能开采,那是农用土地,没审批是不要想挖的,除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开矿的唯一路径,就是找一些漏网之鱼,或者高价从财团手上买地皮。不过高价买走地皮之后,还需要建设铁轨进行运输,投入可是不小的。

    不过山西商人还是一个个往里钻。

    这些晋商确实很有商业头脑,但却一直被排斥在华东商业协会之外,不为别的,就因为山西晋商没有底线。

    明末时与满清通商,明王朝空有庞大人力物力,因为财政破产倒是没用多少,反而因为晋商的存在,让野猪皮用到了中国的物力。

    清代时,晋商当中则出现了八大皇商。

    他们已经被华东商业协会当成典型的反面教材,也是围剿的重点。

    那些晋商把土地买走后,本来也是要非常严格的审批才能开矿的,但因为晋商也都塞了钱,而且奇怪的是负责审批的人也收了钱,然后审批就很快的通过了。晋商感觉不出什么问题,但一些敏锐的华东商业协会商人已经看出了点问题。

    也许等战后,中央就会以一个‘贿赂’的罪名,以及矿山不合法的理由,直接抄没矿山,甚至还要罚款。

    这绝对是血本无归的买卖。

    不过在晋商看来很正常啊!几百年下来什么时候不是这么干的?

    趁着这个投资热潮,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也开始将当初统计出来的没有太大持有意义的资产卖了出去。

    果然,如今卖很值钱,价格起码是当初的两倍,有的甚至更高。

    那些产业虽然零零星星的,但数量却非常的多,而且很多确实有不小的价值,只是对于财团这种大规模垄断势力来说不太适合管理。

    中央也开始卖资产了,中央在台湾和朝鲜有不少的资产。

    虽然有垄断价值的已经被江渝给买走了,不过通过那些资产的出售,中央还是拿到了近六亿炎黄币。

    这回报太高了。

    加上之前出售的资产,中日战争不仅没有亏,反而让中央给赚了一笔钱。

    从这里也能看出,江渝打仗并不狠。

    如果是美国佬打仗,财团巴不得你打掉更多的军火。不过江渝也不敢那么折腾,中国毕竟底子薄。

    而且要以民族利益为上,而对于美国财团不是这样,人民只是工具而已,随时可以舍弃。

    中央赚了一大笔钱,算是弥补了财政赤字。

    而且这一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完全超出了中央的预计,而且财政部发行辅币还赚了一笔钱。

    至于主币的增发,这个钱则是财团拿去了。

    不过也不是太多,现在根本就没有增发钞票,钞票发多少完全看出口了多少,并拿到了多少黄金。

    然后才根据黄金进口了多少来发行主币。

    而且随着中央进行税率改革,个人所得税这个税种开始征收,银行里存多少钱,或者加上家里有多少钱,才决定要交多少税。

    这让中央的税收明显增加。

    同时这种税收制度,也让投资急剧增加。

    老百姓为了少交税,纷纷把钱拿去投资,进行‘财富资产化’,也正是因为这样,此时的中国,可谓到处工厂林立,各种小厂子都办起来了,小作坊更是一大堆都是,生产着各种工业产品。

    那些中小资本家通过集资的方式,中型工厂、大型工厂也都开始陆续出现了,而且还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那些中小资本家看到别人赚钱了,也各自找项目去找人融资去了。

    现在这个年头,找项目简单得很,不管什么产业,基本上都赚钱,只是赚得多和赚得少罢了。

    同样也看有没有实施的条件。

    各地方各有不同的资源,也各有不同的交通条件。

    资本少些的,只能在交通条件好,但竞争较为积累的地方开厂。资金多的,大可选择资源多,但交通条件差一些的地方,大不了自己修个铁路,或者买些货车。

    四亿人的大国,正在轰轰的机械声中运转。

    相比之下,美国只有九千万人口,相比较之下,就知道谁生产的东西更多了。

    那些民间资本所开设的工厂技术条件不同,中、大型工厂用的设备和财团的工厂一样,同样也都引进了流水线分工生产模式。

    而那些小工厂,小作坊的生产效率则比较低,但架不住数量多。

    这些小工厂,小作坊,一般都是生产一些机械配件,中国的大型商品制造业已经开始采用这种产业链模式了。

    而不是要制造一种商品,就要制造全部零件的那种传统模式的工厂。

    “看来今年中央财政还有盈余啊!”熊希龄感觉自己有点老了,跟不上时代了,确实如赵海洲说的那样,去年年底的财政预算做得太保守了。

    袁世凯看着这么大好的经济增长,不由非常愉快,说道:“今年过后,中央财政总算是有所盈余了。”

    现在不仅中央财政有所盈余,袁家的产业也因为目前的大好经济环境而不断增长。

    几乎投资什么都有赚,袁家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多。

    现在袁家也加入了华东商业协会,也成了华东商业协会当中的一员,不用怕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江渝那小子给‘围剿’了。

    袁家日后的富贵起码还是能有的。

    此时的中华民国政治风气开明,没有了国民党那种搅屎棍,以这样的光明风气,日后袁家也不用怕遭到迫害什么的,而且也没人敢去动袁家。

    所以现在袁世凯也没什么好纠结的,反而整天都很乐呵。

    在自己当总统的期间内,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完成了数代人都无法实现的民族大崛起。

    到了袁世凯这个层次,物质上已经不太看重了,精神上的追求才是最大的心愿。

    现在这种局面,让袁世凯很有成就感。

    尽管袁世凯明白,这其中大部分的功劳都是江渝的,如果不是他设计好了国家的路线,以及大力发展军事,并打败了俄国和日本,此时的中国根本无法变得如现在这般前途光明。

    不过袁世凯还是很骄傲,自己起码也是在边上有所贡献的,要是换成别人来当这个大总统,恐怕早就和江渝打得你死我活,最后只是便宜外人。

    双方的克制和包容,成就了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谁都是有功劳的。

    袁世凯感慨之后,开始处理公务。

    拿起一份报告,袁世凯摸着胡子说道:“内蒙竟然遭遇水灾,今年水灾虽说减少不少,但现在到处都是工业,水灾一来就得淹掉好多工厂。看来今年还要加大水利方面的投入啊!”

    袁世凯花钱很爽快,只要是有利的。

    看到内蒙发了水灾,袁世凯顿时想到要在水利方面加大投入了。

    没错,内蒙发水灾了!

    在这个年头,内蒙发水灾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在二十一世纪,那可就是稀罕事了,因为那个时候北京都闹风沙,内蒙很多地区都沙漠化掉了。

    而这年头基本上没有沙漠化这个问题。

    不过历史上北洋政府还是非常重视西北的生态保护的,有专门负责植树的官员,如冯玉祥就在西北负责过这一块内容。

    西北要多多种树,大力保护草场,这是北洋派系与华东派系的共识,为此如今的中央每年要都要拨出一部分款项用于西北的生态保护。

    “今年起码还能多出三亿以上的财政收入。”熊希龄报告道。

    “那就再拿出两亿,投入水利建设吧!水利建设宜早不宜迟,不像修路之类的可以拖。”袁世凯说道,他知道中国底子薄,没办法和欧美国家相比。发展工业的速度虽然快,但是水利却是不能拉下的,毕竟人类大部分的富裕地区,都是在水灾威胁之下的。没有完善的水利,每发一次水灾就得损失不少钱,水利方面的投入绝对是不会亏的。

    中央继续加大开支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这让所有大小商人都感觉到,这真的是一个赚钱的好时代。

    政府开支不断加大,对外出口也不断增多,内部因为基础设施、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建设,每个方方面面都是钱。

    看那刚造起来的房子,不管是钢筋还是水泥,不管是玻璃还是小小的螺丝钉,都是钱。

    不过赚钱的大头还是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垄断资本可不是开玩笑的。

    各种原材料供应,以及制造业、运输,很多都是被财团所垄断的。

    当然,目前的原材料开采垄断地位遭到冲击,因为到处都在开矿,但总体上来说,垄断地位依旧无法撼动。

    只是目前财团暂时能够容忍那些对垄断的冲击,但战后是肯定又要进行一次大收割的,从而把现在那些中小资本家建立起来的矿场、工厂吞并掉,从而继续巩固垄断地位。

    财团的利润正在不断飙涨,仅仅15年一个季度,财团的利润就突破了50亿炎黄币,相当于10亿英镑。

    一是军火出口太暴利了,二是战前做的准备比较充分,三是中国出口额增长迅速,出口所产生的资金,又被老百姓拿去投资了。

    投资也就要建设,建设就要钢材之类的物资,那些又是财团垄断的,所以钱大部分还是流进了财团的口袋。

    老百姓口袋里实际上上依旧没什么钱,他们的钱都砸进实体经济当中。

    ——————

    推荐一下朋友的新书《地狱王座》,书荒可以去看看!()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章节目录

民国第一军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落雨流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39章:巨额利润(求订阅)-主角在四川当军阀的民国小说,民国第一军阀,笔趣阁并收藏民国第一军阀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