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和平时期,通州自然是最佳储粮之地,这里建有南仓、西仓、中仓,足够储存江南各省运至京城的漕粮。
但现在不同往日,在经历前几天的土木堡大败后,瓦剌随时有可能兵临城下。
通州城池没有京城高大,不及时将粮食运走,若是被瓦剌攻占,这几百万石粮食将会落入敌手。
要知道,在北宋末年,就是因金兵夺取了离开封城不远的牟施冈粮仓,这才有足够的底气围困北宋朝廷,最终将其灭亡。
因此,昨日郕王下达建言献策的命令后,有不少人想到了储存在通州的漕粮。
有官员提出,通州各仓有米粮几百万石,可供京师数十万大军一年粮饷,弃之可惜,请朝廷速速转运漕粮,以免落入虏贼之手。
也有官员建议,瓦剌大军旦夕可至京城,以现在朝廷的运力,几百万石漕粮短期根本无法运走。
若漕粮被瓦剌抢了去,虏贼近可围困京师,远可攻略周边府县,与其这样,不如先一把火烧了,免得资敌。
为这两种不同建议,官员们吵得不可开交。
刚才户部和工部官员来此,就是和于谦商议通州粮食该如何处置。
从几个官员离去的态度来看,他们应该是没有得到最佳解决办法。
对于这几百万石漕粮,于谦也头疼的很。
虽然户部已命顺天府征调五百辆运粮车马,但相对于几百万石漕粮来说,这运力缺口还是太大,顺天府尹不得已之下,只好命人继续从百姓手中征集运粮车。
刚才户、工二部官员来此,是因户部想让工部再赶制百辆运粮大车来转运漕粮。
而工部觉得时间紧迫,造不如买,提议让户部拨银去民间采购,这样不但省事而且速度快。
可是,最近京城百姓也急着转运物资,车马十分紧俏,且大部分都被顺天府征用,可以说是有市无价,很难筹够所需。
双方你来我往,扯皮了大半个时辰,也没有妥善解决问题,最终只能各自离去。
于谦统领京师防务,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有了这几百万石粮食,就算瓦剌围困京师半年,城中军民也不会有人饿死,只要内部不出问题,瓦剌迟早要退走,危机便能解除。
但是,怎么把粮食尽数运到京里来,就成了摆在他案头的首要大事。
听薛瑞也问道这个问题,于谦倒没有隐瞒,点头道:
“现在朝中官员都在想办法,看能不能多运些粮食进京,等瓦剌大军南下,运不走的恐怕就要付之一炬,本官也为此头疼不已。”
薛瑞心道,果然如历史上所言,这个时候,通州的漕粮成了朝廷亟需解决的最大难题,若自己把所知的运粮方法告知于谦,算不算是大功一件?
组织了一下语言,薛瑞正色道:“大人,对于通州粮转运一事,学生有几个办法,或可在瓦剌大军抵达之前,将粮食尽数运到京城。”
“你有办法,而且还有几个?”
于谦闻言有点惊讶。
到目前为止,朝廷正在实行的办法,主要是征集运粮车、组织役夫运粮,另还有雇佣百姓车马运送,每20石粮食发脚银一两,至于其他的办法,还在紧急商讨中。
“不错,学生只想到几个粗浅的法子,若是说错了,还请大人不要见怪。”
“无妨,你且说说,都是哪几种?”
于谦也来了兴趣,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薛瑞清了清嗓子,掰起一根指:
“第一,瓦剌随时有可能南下,城中无论官绅还是百姓,都在加紧储备粮米,以防瓦剌围困京师日久,食不果腹。正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百官及城中军卒肯定也希望家中仓廪充实,若是提前发放一年或半年禄米粮饷,让他们自去通州取运,这样便能解决部分粮食。”
“预支俸禄粮饷?”
于谦能谋善断,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办法可行,不由大喜道:“这法子不错,你慢些说,待我记下。”
在古代,官员俸禄会占据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比例。
明朝官员中,正一品高官每年俸禄高达千石,从江南运至京城的漕粮,有很大一部分用来给京官发放俸禄。
到明嘉靖年间,甚至因财政困难,出现拖欠京官俸禄达半年之久的怪事。
由此可见,官员俸禄占漕粮多大比例。
若是提前预支禄米,再让京官们自己想办法去通州运取,朝廷就能省不少事。
同理,如今京中尚有几万土木堡逃回的士卒和近日编练的新军,若提前发放半年或一年粮饷,让将领组织士卒去通州运粮,不但能解决运力问题,也能鼓舞士气,可谓一举两得。
这个方法,有极高的可行性!
于谦兴冲冲的走到案边,提笔写下这条建议。
随后又望向薛瑞,鼓励道:“还有什么办法?”
“第二,如今京城情势危急,可令京畿府县大牢中的囚徒去通州运粮,让他们戴罪立功。”
相对于先前那条建议,这个就没那么亮眼了,不过能将这些混吃等死的囚徒发动起来,也算解决了一部分人力问题。
“这条也可行,你继续说。”
于谦提笔写下这个建议。
薛瑞竖起第三根手指头,道:“听闻朝廷已召各地兵马进京勤王,依学生愚见,不如命这几支兵马改道由通州入京,同样先给各军预支粮饷,让其顺道运送进京,如此数管齐下,运力不足的问题,便可极大缓解。”
相对于第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更加稳妥。
于谦已经在考虑调动运粮军、备倭军、各地卫所军入卫京师,粗略估计,起码有十几万人。
这么多士卒,再加上临时征发的民夫,运送几十万石粮食轻而易举。
仅此三条建议,就能在短期内解决三分之一的粮食转运,只要再多给些时间,剩下的粮食便能悉数解决。
“好,好,好!”
听了这条建议,于谦拍案而起,连连道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但现在不同往日,在经历前几天的土木堡大败后,瓦剌随时有可能兵临城下。
通州城池没有京城高大,不及时将粮食运走,若是被瓦剌攻占,这几百万石粮食将会落入敌手。
要知道,在北宋末年,就是因金兵夺取了离开封城不远的牟施冈粮仓,这才有足够的底气围困北宋朝廷,最终将其灭亡。
因此,昨日郕王下达建言献策的命令后,有不少人想到了储存在通州的漕粮。
有官员提出,通州各仓有米粮几百万石,可供京师数十万大军一年粮饷,弃之可惜,请朝廷速速转运漕粮,以免落入虏贼之手。
也有官员建议,瓦剌大军旦夕可至京城,以现在朝廷的运力,几百万石漕粮短期根本无法运走。
若漕粮被瓦剌抢了去,虏贼近可围困京师,远可攻略周边府县,与其这样,不如先一把火烧了,免得资敌。
为这两种不同建议,官员们吵得不可开交。
刚才户部和工部官员来此,就是和于谦商议通州粮食该如何处置。
从几个官员离去的态度来看,他们应该是没有得到最佳解决办法。
对于这几百万石漕粮,于谦也头疼的很。
虽然户部已命顺天府征调五百辆运粮车马,但相对于几百万石漕粮来说,这运力缺口还是太大,顺天府尹不得已之下,只好命人继续从百姓手中征集运粮车。
刚才户、工二部官员来此,是因户部想让工部再赶制百辆运粮大车来转运漕粮。
而工部觉得时间紧迫,造不如买,提议让户部拨银去民间采购,这样不但省事而且速度快。
可是,最近京城百姓也急着转运物资,车马十分紧俏,且大部分都被顺天府征用,可以说是有市无价,很难筹够所需。
双方你来我往,扯皮了大半个时辰,也没有妥善解决问题,最终只能各自离去。
于谦统领京师防务,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有了这几百万石粮食,就算瓦剌围困京师半年,城中军民也不会有人饿死,只要内部不出问题,瓦剌迟早要退走,危机便能解除。
但是,怎么把粮食尽数运到京里来,就成了摆在他案头的首要大事。
听薛瑞也问道这个问题,于谦倒没有隐瞒,点头道:
“现在朝中官员都在想办法,看能不能多运些粮食进京,等瓦剌大军南下,运不走的恐怕就要付之一炬,本官也为此头疼不已。”
薛瑞心道,果然如历史上所言,这个时候,通州的漕粮成了朝廷亟需解决的最大难题,若自己把所知的运粮方法告知于谦,算不算是大功一件?
组织了一下语言,薛瑞正色道:“大人,对于通州粮转运一事,学生有几个办法,或可在瓦剌大军抵达之前,将粮食尽数运到京城。”
“你有办法,而且还有几个?”
于谦闻言有点惊讶。
到目前为止,朝廷正在实行的办法,主要是征集运粮车、组织役夫运粮,另还有雇佣百姓车马运送,每20石粮食发脚银一两,至于其他的办法,还在紧急商讨中。
“不错,学生只想到几个粗浅的法子,若是说错了,还请大人不要见怪。”
“无妨,你且说说,都是哪几种?”
于谦也来了兴趣,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薛瑞清了清嗓子,掰起一根指:
“第一,瓦剌随时有可能南下,城中无论官绅还是百姓,都在加紧储备粮米,以防瓦剌围困京师日久,食不果腹。正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百官及城中军卒肯定也希望家中仓廪充实,若是提前发放一年或半年禄米粮饷,让他们自去通州取运,这样便能解决部分粮食。”
“预支俸禄粮饷?”
于谦能谋善断,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办法可行,不由大喜道:“这法子不错,你慢些说,待我记下。”
在古代,官员俸禄会占据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比例。
明朝官员中,正一品高官每年俸禄高达千石,从江南运至京城的漕粮,有很大一部分用来给京官发放俸禄。
到明嘉靖年间,甚至因财政困难,出现拖欠京官俸禄达半年之久的怪事。
由此可见,官员俸禄占漕粮多大比例。
若是提前预支禄米,再让京官们自己想办法去通州运取,朝廷就能省不少事。
同理,如今京中尚有几万土木堡逃回的士卒和近日编练的新军,若提前发放半年或一年粮饷,让将领组织士卒去通州运粮,不但能解决运力问题,也能鼓舞士气,可谓一举两得。
这个方法,有极高的可行性!
于谦兴冲冲的走到案边,提笔写下这条建议。
随后又望向薛瑞,鼓励道:“还有什么办法?”
“第二,如今京城情势危急,可令京畿府县大牢中的囚徒去通州运粮,让他们戴罪立功。”
相对于先前那条建议,这个就没那么亮眼了,不过能将这些混吃等死的囚徒发动起来,也算解决了一部分人力问题。
“这条也可行,你继续说。”
于谦提笔写下这个建议。
薛瑞竖起第三根手指头,道:“听闻朝廷已召各地兵马进京勤王,依学生愚见,不如命这几支兵马改道由通州入京,同样先给各军预支粮饷,让其顺道运送进京,如此数管齐下,运力不足的问题,便可极大缓解。”
相对于第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更加稳妥。
于谦已经在考虑调动运粮军、备倭军、各地卫所军入卫京师,粗略估计,起码有十几万人。
这么多士卒,再加上临时征发的民夫,运送几十万石粮食轻而易举。
仅此三条建议,就能在短期内解决三分之一的粮食转运,只要再多给些时间,剩下的粮食便能悉数解决。
“好,好,好!”
听了这条建议,于谦拍案而起,连连道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