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隆一直以为南京城就是天下第一坚城,已经不属于人间该出现的奇迹了。
然而通过南京到京城的一路之上,这样儿的坚城,他看到了足足有十余座!
虽然很多都是远远的看到一角,或者是大概的一点儿轮廓,可是那种像是盘踞在大地上的远古巨兽一般,于无声中镇压天地一般直冲人心的威慑,还是让他隆一阵阵的心惊。
当他隆好奇的询问陪同的鸿胪寺官员时,鸿胪寺的官员们也有些懵逼——不走近那些城池,谁知道那到底是哪座城!
大明这么大,难道光凭一个远远的轮廓就能看出来究竟是哪座城池?
开什么玩笑,这事儿问铁道部的那些家伙还差不多,铁路都是他们修的,线路是他们定的,有事儿问他们去!
如果一定要问本官的话,也没问题,等着靠近城池了,让本官看清楚城门上写的啥字之后再问!
很显然,南京鸿胪寺的官员们并不是有意隐瞒,而是他们自己都闹不清楚那些城池都具体叫什么名字——大明之雄,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靠近城池是不可能的事儿。
除了京城与南京两地的火车站是直通城内之外,剩下所有的火车站都被修建在了城外,远远的绕开了城墙,最近的也有三四里地的距离。
出于什么目的,没有人知道,连崇祯皇帝都没有关心过,这些决定都是洪承畴带着铁道部的马仔们干的。
除了一路上不断出现又消逝在身后的巨大城池之外,剩下的就是一片片的农田,还有忙碌的百姓了。
崇祯十三年,很让人蛋疼的一个年份,老天爷不赏脸,连自己儿子的面子都不给,就是不下雨。
往上到崇祯皇帝,往下到平民百姓,再算上中间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就没有一个不头疼的。
不下雨能怎么办?祈雨这种事儿干了不是一回两回了,然而老天爷说不给面子就是不给面子,难道还想让皇帝陛下发罪己诏求雨?
这种想法,想想就得了,谁要是真敢说出来,那就是作死——先问问大明上上下下的百姓还有卫所士卒们会同意不?
既然不能让崇祯皇帝下罪己诏,老天爷又不给面子,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办法了——靠井水!
反正早在崇祯六七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大面积的打井工程,为此而死掉的蛮子几乎达到了两万。
井水再少,起码也能浇一些地不是?哪怕是取水困难了些,总是能浇地的!
他隆看到的就是大明的百姓们在取水种地。
取水很简单,从井里把水打上来,然后灌到平板车上面的大桶里,然后再盆子一点点儿的向地里扬着浇。
没办法,现在水少,就只能这么省着浇地——虽然浇了也不过是聊胜于无,可是好歹也能让庄稼有些收成不是?
他隆的嘴巴张的有些大,愣愣的问道:“大明的百姓,就是这么浇地的?”
陪同他隆一起北上京城的,是南京鸿胪寺少卿廖锦中。
他隆王看到的景象,廖锦中同样看在了眼中。
听到他隆王的话,廖锦中的脸色不禁有些阴沉:“殿下一路北上,应该也注意到了,这许多天的时间都没有下过一滴雨,可是这田地却不能荒了吧?
官府现在只能发动百姓,靠着从井里取水以灌溉,多少能保住一些收成。”
他隆闻言,也不禁点了点头道:“难怪,之前上国一直从下国购买粮食,想必也有这个原因了?”
廖锦中道:“有这个原因,却也不是绝对的。我大明各地的常平仓和预备仓,现在都装满了粮食。至于一直在买粮,也不过是陛下的吩咐罢了。”
他隆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便不再开口话说。
依着这位鸿胪寺少卿的说法,大明眼下并不算缺少粮食,然而购买粮食的举动却从来没有停下过,甚至于,缅甸和暹罗周边国家的粮食都被大明给买光。
那些粮食哪儿去了?
不用太过于耗费脑子去想,他隆都能猜得出来那些粮食的去向——要么拿去当军粮,要么一部分储备,一部分当军粮。
总之,之事儿跟军粮肯定是脱不了关系!
就大明皇帝登基之后这么不停的作战,消耗掉的粮食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通过缅甸自己出售给大明的粮食,还有大明这么多藩国的数量,暗自推算了一番。
结论就是,这么多的粮食,别说是供大明的皇帝出征时祸害,就算是大明的百姓们啥都不干,都足够两三年的用度!
然而一直没有停下购粮的行动,是为了什么?
储备,故意消耗!
他隆王的脑子里面瞬间就冒出来这两个词。
储备很好理解,就是为了以后打仗和时不时的天灾而储备起来足够的粮食,以便于应对缺粮的局面。
至于故意消耗,只怕就是大明的皇帝陛下有意而为之了。
大明收购粮食的价格说不上低,却也算不上多高,能让这些卖粮食的国家有钱赚,却又绝对不会太多。
想赚钱,就必须得多卖粮食才行!
而通过卖粮食赚到的银子,除去从百姓手里收购粮食的成本之外,基本上又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易渠道流回了大明。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明基本上没怎么花银子,通过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解决了自己国内的问题,储备了足够多的粮食!
而这些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百姓们得到了卖粮就能赚钱的路子之后,会做出什么样儿的选择,用屁股想也能想到了!
大量的种植粮食!不去考虑其他!
从某些层面上来讲,他隆王认为自己必须得感谢大明的皇帝陛下——因为大量的收购粮食,让百姓们认为安稳种地就可以了,不会再想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缅甸的局面就很安稳。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崇祯皇帝的行为却又让他隆王有些不寒而栗——当所有人都忙着种植粮食,还会有心情想其他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当兵的不会想着打仗,而是会想着种粮食,商人们不会想着经营别的,而是贩卖粮食。
当一个国家上上下下都在为了粮食而活的时候,这个国家基本上也就废掉了!
他隆王自认为对这些事情看的很清楚,越想就越佩服崇祯皇帝的高瞻远瞩,也更加认定了自己内附的决定是正确的!
从南京到京城,一路上晃晃悠悠的大概花掉了十余天的时间,不比马快,却也没有慢到哪里去。
尤其是特制的火车车厢,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宫殿一样奢华。
或者说宫殿有些夸张了,因为受到面积的限制,连正常百姓家里的房子都比不上。
但是里面的设施却是绝对能够满足一切需求,而且足够奢华!
整个车厢里面都铺着厚厚的羊毛毯子,几个隔出来放了大床,类似于卧室的空间之外,是一个类似于书房的大空间,甚至于有摆满了书籍的书架。
至于吃食上面,就更没有问题了,会有一节专门的车厢,里面有着高明的厨师烹饪出各种各样儿的食物送过来,大可以吃个痛快。
在这样儿的车厢里面,他隆王体验到了比自己缅甸王宫里还要更加奢华,更加安逸的生活。
而且这种火车不像是马车一样,晚上的时候还要休息,还要停下来喂食喂水,只要不停的更换车头和加上水还有煤,就能日夜不停的向前走。
或许短时间内没有马的速度快,但是真的从南京到京城这么远的距离下来,其实两者的速度根本就没有差多少!
当火车晃晃悠悠的来到了大明的京师时,他隆认为自己已经来到了天堂!
一路之上经过的城池不算少,他隆王自认为已经涨了几分见识,不再是一无所知的乡下人。
但是眼前这座大明的京城,还是让他隆王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如同亘古存在的巨兽一般盘踞在大地上,高高的城墙直立而起,穿梭不息的人流,是自己一辈子都不曾见过的!
而火车足足在大约两息过后,才完全穿越了这堵厚厚的城墙。
通过一路上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火车速度来判断,光是城墙的厚度就差不多有五丈!
前来迎接他隆王的,除了缅甸自己的使节之外,还有京城的鸿胪寺卿。
至于南京鸿胪寺的少卿,还有一路随行的护卫,在达到京城的车站之时,他们的任务也就算是完成了。
分别去鸿胪寺和兵部报备了之后,这些人还要返回南京——这回就没有火车了,自个儿走官道和驿站回去。
他隆王也很自觉,倒没有觉得由鸿胪寺卿来接待自己是不给自己面子的行为——已经比南就的鸿胪寺少卿的级别更高了!
至于说大明的内阁什么或者宗室会派人前来迎接自己,他隆王不认为自己有这个面子。
一路之上,他隆王了解到的信息不少,就连自己能乘坐火车进京,都属于皇帝陛下和礼部特别批复下来的,这是属于亲王才能乘坐的专列,其他人高职再高也不行!
这就够给自己面子的了,自己还想要什么?连朝鲜王和琉球王,都没有享受这个待遇!
当然,这也跟朝鲜绫阳君李倧和琉球王尚丰这两个家伙内附太早有关系,当时的大明还没有这么牛逼的火车出现。
回到鸿胪寺休息了两天之后,他隆王终于接到了崇祯皇帝的诏见。
接见他隆王,崇祯皇帝没有选择在大朝会的时候,而是在一座普通的宫殿里面。
陪同的人有内阁首辅温体仁,再加上礼部尚书孟绍虞,还有五军都督府的两个大头子,成国公朱纯臣和英国公张之极,这几乎已经是大明最顶尖的接待规格了。
再往上高,崇祯皇帝也想不出来了——难道要朕跟他单独见面?
别搞笑了,今天接见他隆王就已经是给他极大的面子了,单独奏对这种机会,又岂是人人都能有的?
他隆王换上了由鸿胪寺准备好的,最为郑重的朝服之后,才由鸿胪寺少卿引着,到了宫门之外等候。
高高的宫门紧闭着,丝毫没有打开的意思,守门的卫士也丝毫没有将目光投到自己身上的意思,就是那么直直的站立着,紧握着手中的火铳。
他隆王左右打量了一番,才开口赞叹道:“何其雄壮也!”
他隆看的出来,这些护卫宫禁的人里面,除了有大明的锦衣卫大汉将军之外,另外还有一些看上去不似大明人的存在。
然而,这些人却都是整齐的站在宫门外,守卫着皇宫里面,在他们心中如同天神一样存在的皇帝。
鸿胪寺少卿却被他隆王的声音吓了一跳,低声道:“噤声!”
他隆王又被鸿胪寺少卿的话给吓了一跳——怎么着,夸夸人还不让了?
那些护卫接下来的动作,让他隆王深刻的理解了鸿胪寺少卿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最靠近自己的护卫已经稍微抬了抬火铳的枪口,大有自己再出声就干掉自己的意思。
通过那些商人还能留学士子们传回去的消息,他隆王知道自己的身份在大明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太大不了的人物,这些护卫未必就只是吓吓自己而已,或者,他们真的动了杀机?
鸿胪寺少卿低声解释道:“殿下小声一些,宫里几位娘娘诞下了龙子龙女,若是惊扰了贵人,只怕他们真的会杀人!”
他隆缓缓的抬起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这么大的皇宫,自己就算在这里喊破嗓子,只怕也没有人能听到吧?何必玩的这么过分!
是不是专门给本王一个下马威?
没等他隆王多想,宫中就远远的传来一个声音。
初时听不清楚,可是在一遍遍的重复之下,再加上这个声音也正向着宫门所在的位置传来,倒是让他隆王听清楚了这些声音在喊些什么:“陛下有旨,宣缅甸王他隆觐见!”
宫门处守卫的侍卫们这才缓缓的打开了宫门,宫门后缓缓的踱步出来一个太监,朗声道:“陛下有旨,宣缅甸王他隆觐见!”
ps:今天看到《红楼之庶子风流》排我前面,那就把他献祭了吧!
78762/
然而通过南京到京城的一路之上,这样儿的坚城,他看到了足足有十余座!
虽然很多都是远远的看到一角,或者是大概的一点儿轮廓,可是那种像是盘踞在大地上的远古巨兽一般,于无声中镇压天地一般直冲人心的威慑,还是让他隆一阵阵的心惊。
当他隆好奇的询问陪同的鸿胪寺官员时,鸿胪寺的官员们也有些懵逼——不走近那些城池,谁知道那到底是哪座城!
大明这么大,难道光凭一个远远的轮廓就能看出来究竟是哪座城池?
开什么玩笑,这事儿问铁道部的那些家伙还差不多,铁路都是他们修的,线路是他们定的,有事儿问他们去!
如果一定要问本官的话,也没问题,等着靠近城池了,让本官看清楚城门上写的啥字之后再问!
很显然,南京鸿胪寺的官员们并不是有意隐瞒,而是他们自己都闹不清楚那些城池都具体叫什么名字——大明之雄,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靠近城池是不可能的事儿。
除了京城与南京两地的火车站是直通城内之外,剩下所有的火车站都被修建在了城外,远远的绕开了城墙,最近的也有三四里地的距离。
出于什么目的,没有人知道,连崇祯皇帝都没有关心过,这些决定都是洪承畴带着铁道部的马仔们干的。
除了一路上不断出现又消逝在身后的巨大城池之外,剩下的就是一片片的农田,还有忙碌的百姓了。
崇祯十三年,很让人蛋疼的一个年份,老天爷不赏脸,连自己儿子的面子都不给,就是不下雨。
往上到崇祯皇帝,往下到平民百姓,再算上中间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就没有一个不头疼的。
不下雨能怎么办?祈雨这种事儿干了不是一回两回了,然而老天爷说不给面子就是不给面子,难道还想让皇帝陛下发罪己诏求雨?
这种想法,想想就得了,谁要是真敢说出来,那就是作死——先问问大明上上下下的百姓还有卫所士卒们会同意不?
既然不能让崇祯皇帝下罪己诏,老天爷又不给面子,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办法了——靠井水!
反正早在崇祯六七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大面积的打井工程,为此而死掉的蛮子几乎达到了两万。
井水再少,起码也能浇一些地不是?哪怕是取水困难了些,总是能浇地的!
他隆看到的就是大明的百姓们在取水种地。
取水很简单,从井里把水打上来,然后灌到平板车上面的大桶里,然后再盆子一点点儿的向地里扬着浇。
没办法,现在水少,就只能这么省着浇地——虽然浇了也不过是聊胜于无,可是好歹也能让庄稼有些收成不是?
他隆的嘴巴张的有些大,愣愣的问道:“大明的百姓,就是这么浇地的?”
陪同他隆一起北上京城的,是南京鸿胪寺少卿廖锦中。
他隆王看到的景象,廖锦中同样看在了眼中。
听到他隆王的话,廖锦中的脸色不禁有些阴沉:“殿下一路北上,应该也注意到了,这许多天的时间都没有下过一滴雨,可是这田地却不能荒了吧?
官府现在只能发动百姓,靠着从井里取水以灌溉,多少能保住一些收成。”
他隆闻言,也不禁点了点头道:“难怪,之前上国一直从下国购买粮食,想必也有这个原因了?”
廖锦中道:“有这个原因,却也不是绝对的。我大明各地的常平仓和预备仓,现在都装满了粮食。至于一直在买粮,也不过是陛下的吩咐罢了。”
他隆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便不再开口话说。
依着这位鸿胪寺少卿的说法,大明眼下并不算缺少粮食,然而购买粮食的举动却从来没有停下过,甚至于,缅甸和暹罗周边国家的粮食都被大明给买光。
那些粮食哪儿去了?
不用太过于耗费脑子去想,他隆都能猜得出来那些粮食的去向——要么拿去当军粮,要么一部分储备,一部分当军粮。
总之,之事儿跟军粮肯定是脱不了关系!
就大明皇帝登基之后这么不停的作战,消耗掉的粮食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通过缅甸自己出售给大明的粮食,还有大明这么多藩国的数量,暗自推算了一番。
结论就是,这么多的粮食,别说是供大明的皇帝出征时祸害,就算是大明的百姓们啥都不干,都足够两三年的用度!
然而一直没有停下购粮的行动,是为了什么?
储备,故意消耗!
他隆王的脑子里面瞬间就冒出来这两个词。
储备很好理解,就是为了以后打仗和时不时的天灾而储备起来足够的粮食,以便于应对缺粮的局面。
至于故意消耗,只怕就是大明的皇帝陛下有意而为之了。
大明收购粮食的价格说不上低,却也算不上多高,能让这些卖粮食的国家有钱赚,却又绝对不会太多。
想赚钱,就必须得多卖粮食才行!
而通过卖粮食赚到的银子,除去从百姓手里收购粮食的成本之外,基本上又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易渠道流回了大明。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明基本上没怎么花银子,通过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解决了自己国内的问题,储备了足够多的粮食!
而这些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百姓们得到了卖粮就能赚钱的路子之后,会做出什么样儿的选择,用屁股想也能想到了!
大量的种植粮食!不去考虑其他!
从某些层面上来讲,他隆王认为自己必须得感谢大明的皇帝陛下——因为大量的收购粮食,让百姓们认为安稳种地就可以了,不会再想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缅甸的局面就很安稳。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崇祯皇帝的行为却又让他隆王有些不寒而栗——当所有人都忙着种植粮食,还会有心情想其他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当兵的不会想着打仗,而是会想着种粮食,商人们不会想着经营别的,而是贩卖粮食。
当一个国家上上下下都在为了粮食而活的时候,这个国家基本上也就废掉了!
他隆王自认为对这些事情看的很清楚,越想就越佩服崇祯皇帝的高瞻远瞩,也更加认定了自己内附的决定是正确的!
从南京到京城,一路上晃晃悠悠的大概花掉了十余天的时间,不比马快,却也没有慢到哪里去。
尤其是特制的火车车厢,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宫殿一样奢华。
或者说宫殿有些夸张了,因为受到面积的限制,连正常百姓家里的房子都比不上。
但是里面的设施却是绝对能够满足一切需求,而且足够奢华!
整个车厢里面都铺着厚厚的羊毛毯子,几个隔出来放了大床,类似于卧室的空间之外,是一个类似于书房的大空间,甚至于有摆满了书籍的书架。
至于吃食上面,就更没有问题了,会有一节专门的车厢,里面有着高明的厨师烹饪出各种各样儿的食物送过来,大可以吃个痛快。
在这样儿的车厢里面,他隆王体验到了比自己缅甸王宫里还要更加奢华,更加安逸的生活。
而且这种火车不像是马车一样,晚上的时候还要休息,还要停下来喂食喂水,只要不停的更换车头和加上水还有煤,就能日夜不停的向前走。
或许短时间内没有马的速度快,但是真的从南京到京城这么远的距离下来,其实两者的速度根本就没有差多少!
当火车晃晃悠悠的来到了大明的京师时,他隆认为自己已经来到了天堂!
一路之上经过的城池不算少,他隆王自认为已经涨了几分见识,不再是一无所知的乡下人。
但是眼前这座大明的京城,还是让他隆王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如同亘古存在的巨兽一般盘踞在大地上,高高的城墙直立而起,穿梭不息的人流,是自己一辈子都不曾见过的!
而火车足足在大约两息过后,才完全穿越了这堵厚厚的城墙。
通过一路上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火车速度来判断,光是城墙的厚度就差不多有五丈!
前来迎接他隆王的,除了缅甸自己的使节之外,还有京城的鸿胪寺卿。
至于南京鸿胪寺的少卿,还有一路随行的护卫,在达到京城的车站之时,他们的任务也就算是完成了。
分别去鸿胪寺和兵部报备了之后,这些人还要返回南京——这回就没有火车了,自个儿走官道和驿站回去。
他隆王也很自觉,倒没有觉得由鸿胪寺卿来接待自己是不给自己面子的行为——已经比南就的鸿胪寺少卿的级别更高了!
至于说大明的内阁什么或者宗室会派人前来迎接自己,他隆王不认为自己有这个面子。
一路之上,他隆王了解到的信息不少,就连自己能乘坐火车进京,都属于皇帝陛下和礼部特别批复下来的,这是属于亲王才能乘坐的专列,其他人高职再高也不行!
这就够给自己面子的了,自己还想要什么?连朝鲜王和琉球王,都没有享受这个待遇!
当然,这也跟朝鲜绫阳君李倧和琉球王尚丰这两个家伙内附太早有关系,当时的大明还没有这么牛逼的火车出现。
回到鸿胪寺休息了两天之后,他隆王终于接到了崇祯皇帝的诏见。
接见他隆王,崇祯皇帝没有选择在大朝会的时候,而是在一座普通的宫殿里面。
陪同的人有内阁首辅温体仁,再加上礼部尚书孟绍虞,还有五军都督府的两个大头子,成国公朱纯臣和英国公张之极,这几乎已经是大明最顶尖的接待规格了。
再往上高,崇祯皇帝也想不出来了——难道要朕跟他单独见面?
别搞笑了,今天接见他隆王就已经是给他极大的面子了,单独奏对这种机会,又岂是人人都能有的?
他隆王换上了由鸿胪寺准备好的,最为郑重的朝服之后,才由鸿胪寺少卿引着,到了宫门之外等候。
高高的宫门紧闭着,丝毫没有打开的意思,守门的卫士也丝毫没有将目光投到自己身上的意思,就是那么直直的站立着,紧握着手中的火铳。
他隆王左右打量了一番,才开口赞叹道:“何其雄壮也!”
他隆看的出来,这些护卫宫禁的人里面,除了有大明的锦衣卫大汉将军之外,另外还有一些看上去不似大明人的存在。
然而,这些人却都是整齐的站在宫门外,守卫着皇宫里面,在他们心中如同天神一样存在的皇帝。
鸿胪寺少卿却被他隆王的声音吓了一跳,低声道:“噤声!”
他隆王又被鸿胪寺少卿的话给吓了一跳——怎么着,夸夸人还不让了?
那些护卫接下来的动作,让他隆王深刻的理解了鸿胪寺少卿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最靠近自己的护卫已经稍微抬了抬火铳的枪口,大有自己再出声就干掉自己的意思。
通过那些商人还能留学士子们传回去的消息,他隆王知道自己的身份在大明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太大不了的人物,这些护卫未必就只是吓吓自己而已,或者,他们真的动了杀机?
鸿胪寺少卿低声解释道:“殿下小声一些,宫里几位娘娘诞下了龙子龙女,若是惊扰了贵人,只怕他们真的会杀人!”
他隆缓缓的抬起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这么大的皇宫,自己就算在这里喊破嗓子,只怕也没有人能听到吧?何必玩的这么过分!
是不是专门给本王一个下马威?
没等他隆王多想,宫中就远远的传来一个声音。
初时听不清楚,可是在一遍遍的重复之下,再加上这个声音也正向着宫门所在的位置传来,倒是让他隆王听清楚了这些声音在喊些什么:“陛下有旨,宣缅甸王他隆觐见!”
宫门处守卫的侍卫们这才缓缓的打开了宫门,宫门后缓缓的踱步出来一个太监,朗声道:“陛下有旨,宣缅甸王他隆觐见!”
ps:今天看到《红楼之庶子风流》排我前面,那就把他献祭了吧!
78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