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立宪会议

    陈燮最大的无奈就在于明朝的现状,一个农耕时代艰难的朝着工业时代的转型过程,根本就不可能一步到位。同样还是因为这个时代,陈燮必须和一群官僚合作,否则他一个人根本就搞不定这么大一个国家。

    这一次御前会议扩大会议,性质像一次朝会。在京的六部科道主要负责人都到齐了,巨大的圆桌居然坐不下,只能在后面又摆上几张小桌子,让那些武勋去坐在外围旁听。

    朱慈烺最后一个到场,出现的时候众臣已经不用跪迎,站起来集体鞠躬拱手:“恭迎陛下。”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君主的地位,是一种无奈的现实,也是一种政治的妥协。

    坐在位置上,朱慈烺仔细的回忆陈燮说过的一句话,“不想大明重复历史,就必须改良。”这一次改良,最刺眼的还是对皇权的限制,本欲恢复太祖时期皇权绝顶的历史,却适得其反,走上了一条对君权限制的道路。这条路到底好不好不知道,但是对皇帝来说,肯定是不小的打击。唯一的好处就是,从今以后皇帝不的行动不再受大臣的约束。想去哪都行,自己掏腰包,谁都管不了不说,每年户部还要拨出一百万银圆的款子,皇室专用。这一次受到打击最大的不是朱慈烺,≮长≮风≮文≮学,c※■t而是试图通过这次机会来改变命运的一些人。这些人的主要成员为内侍和外戚,一个想要恢复权利,一个想要更多的财富。因此才一拍即合啊!

    “自圣宗改新以来,国朝气象万新,朕深受鼓舞。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想跟大家商议一下。如何继续深化改新。用思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改革,让大明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朱慈烺沉着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缓,定下了今天这次会议的基调。

    负责记录的史官,笔走龙蛇。记录下了这一段话,并在边上标注:建新六年七月二十三,御前会议,文武汇集,帝以深化改新为国祚,告诫群臣。因为这一段记录,这一次会议,史称“七、二三会议”,又称“立宪会议”。

    会议的议题是深化改新。实际上主持会议的朱慈烺和其他大臣都是听众,发表实际意见的就一个人,这个人自然是陈燮。印刷好的白皮书一人一本,下发之后陈燮站起来,目光环视,无人敢当。这个状态陈燮很不满,但是没法子,自己的一套他们不可能主动接受。被动强加是唯一的选择。所以,陈燮还是在白皮书里头。放弃了改新这个说法,而是用的改革。

    “怎么改,白皮书里都写的很清楚,政治、经济、军事、文教、都有相当详细的阐述。这里我就不多说细节了,我就谈谈改革的必要性。先帝年间,大明江山实际上处在一个很危险的境地。外部有满清的军事压力,内部有横行中原的流寇。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本质上就是过去的制度已经不适合大明社会的发展现状。太祖年间的大明和先帝年间的大明,完全是两个概念。土地兼并和商业税的形同虚设,导致国库的收入锐减。对外无能无力,对内则不能赈济安抚受灾的百姓。先帝看见了这一点,并且进行了改革尝试。最终在先帝的正确领导下,大明实现了内外战争的胜利,回归了和平。陛下登基以来,坚持高举先帝改革旗帜……。”说到这里,陈燮停顿,看了一眼朱慈烺,可怜的皇帝同志努力微笑。

    政治的本质是妥协的艺术,朱慈烺万万没想到的是陈燮与文臣之间达成了妥协。以前还有太监和勋贵作为帮手,现在司礼监没了就算了,勋贵阶层也被陈燮压的死死的,动都不敢动。昨夜一口气就把那些不安分的分子派出的消息探子杀的人头滚滚,能活着回去的也都是吓的半死回去的。毫无疑问,最强武力和文臣之间的合作,导致了这一次会议没有任何悬念。

    即便文臣集团不是一条心,在场的这些重量级的文臣,却都选择了沉默。宫门外的一幕,让他们记忆深刻,不合作么?姜逢元就是下场,现在还鼻青脸肿的坐在一边,一只手捂着腮帮子,血迹未干啊。也许妥协是暂时的,陈燮要的也就是暂时的。

    白皮书上明晃晃的“奉天承运皇帝”的大印盖上去,就算有人想反对,看看陈燮飞扬的气势,也都选择了闭口不言。

    拿起一本白皮书,陈燮举起来道:“大家都看看清楚扉页上的文字,改革之后的大明,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什么叫君主立宪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设一部宪法,将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包括进来。即便是陛下,也在法律的适用范围内,不可凌驾于法律之上。更简单的一点来说,就是法律保护所有人。……。”

    所有与会者都在听陈燮讲话,这些话在过去就是大逆不道,但是这个时候众人却听的很仔细。法律保护所有人,就算是陛下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个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虽然是败坏了君臣父子的纲常,但是得到利益的人会在意这个么?更不要说在白皮书上的第一条就说:宪法确立大明皇室为中华最高象征,万世一系,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得改变。

    皇帝还在嘛,改变的不是很多。不过话说回来,现场没人反对,不等于没有其他人反对就是了。至于反对有没有用,那就呵呵呵了。

    会议开了整整二十天,除了第一天之外,所有条款都进行了反复的扯皮。没错,是扯皮,陈燮非常有耐心的跟大家扯皮。一条一条商议,一条一条的妥协通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整个会议的纪要,第二天都出现在报纸上,引起了天下的纷争。

    随着会议落幕,最终出台了一份《钦定国事诏书君主立宪制》,全文刊印成册,天下发布。大明朝的政治模式,第一次以公开的方式告知天下,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看的明白,因为用的是白话文。为什么不用文言文?序章中有言,告知天下,并且还明确的指出,今后所有政府的公文,都要以白话文来写,让要所有人都能看的懂。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各地官员有的的愤怒,有的迷茫,还有的跃跃欲试。传统的士绅阶级,则是悲喜交加。悲愤的是,宪法对士绅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不得蓄奴,不得免税,一经查出有违宪之事,其下一代自动取消科举资格。这就是官绅一体纳粮的改良版本。喜呢?则是反应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参政议政的权利。设国会,分上院和下院,上院的组成部分是贵族(有爵位在身者自动成为议员),下院则由咨议局改名而成。上院的本质就是个养老院,唯一的作用就是选举产生官。下院就比较厉害了,掌握立法和监督政府权利以及财政监督。原本还有财政审批的权利,因为文臣的集体反对,死活不让步才妥协了。从审批变成了监督,具体到对政府成员的处置权,则由皇帝直接领导廉政公署掌握。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充满了大明特色的宪法,虽然距离完善还很远,但它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明皇朝君主集权的政治模式,由此一去不复返。

    其中科举制度,陈燮也没放过要恶搞一下,改名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延续了过去的考试层次,但是内容却完全发生了改变。相对应的功名和职务也进行了确定,秀才才有资格出任乡镇一级的主官及里长、税务官(粮长),举人则有资格出任县一级的官员,进士则可出任县令一级的官员。考试的内容,八股文还是进行了保留,不过占的比重被严重的削弱。考试内容分算学、格物、法律、八股及四书五经四个科目。

    对于天下文人来说,最操蛋的不是考试内容的改变,而是年龄限制和工作经验的限制。怎么说呢?中秀才之后,必须要有两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是说你得先干两年的乡镇官员,才有资格参与下一阶段的科举。同样,中举之后,你得有三年以上的县级官员的工作经验,才能参与下一阶段的选举。最最操蛋的是,中了进士之后,你还得工作六年以上,并且要有县、府、省三个阶段的任职经历,才能参加翰林院的考试,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非翰林不得参加廷推。也就是说,你没有翰林的身份,就别惦记入阁了。

    可以说这个君主立宪在不断的妥协下,变成了一个怪胎,就算是怪胎,也是君主立宪,资本主义的雏形基本诞生了。

    如果说立宪会议和新制度改革是这一年,整个大明震惊了。更为震惊天下的消息则是,陈燮亲自撰文,自称非翰林出身,不合入阁的规矩,所以辞去内阁大臣的资格,转而出任另外一个新部门的负责人,也就是国会第一任议长的职务,为期五年。(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帝国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断刃天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百二十四章 立宪会议-300勇士帝国崛起2在线观看完整版中英字幕,帝国崛起,笔趣阁并收藏帝国崛起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