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奉命会剿-星际系统之帝国崛起txt下载奇书网2
第二百九十五章 奉命会剿-星际系统之帝国崛起txt下载奇书网2-帝国崛起-笔趣阁
帝国崛起
作者:断刃天涯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百九十五章奉命会剿
进驻南阳之后,各地的消息才算有了一个明确的汇总,流贼在三省交界的地区内纵横,甚至一度威胁襄阳。各地的官兵倒是不断的有捷报上来,但局势却没有任何好转。
读书人出身的常时仁,自然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的影响,心忧天下是一种情怀常态。
老爷来的消息,给了常时仁迎头一盆冷水,吓出来一身冷汗。其实就一句话:田氏代齐,你觉得欺负天子读书少有可能么?惊醒之后的常时仁把心肠硬了下来,再多的流民,都不足以让他生出赈济的念头了。这本就该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啊!
元默来了一道命令,今日巡抚要到。自登州营到了河南之后,元默虽然吃了些软钉子,但是一直没放弃拉拢的意思。不断催促汝州、南阳两地供给粮草,虽然效果一般,还是起了一些作用。
实际上进入南阳府之后,本地士绅和百姓对这支军队绝对是非常的欢迎。原因很简单,军纪太好了,好的让人觉得不真实。常时仁出发的时候,带了三十万枚银元,一路上因为军纪良好,采办很顺利。自身携带的干粮,消耗的数量其实不大。
常时仁对粮草的担心,主要是长远的考虑。中原干旱,粮食的价格可不低。出兵放马在外,登州营是每日两顿必须有肉食,自身携带的罐头,吃了一半了,自然会有担心。
远远的看见官兵的营地,百姓自发的绕着走,一些实在走不动的百姓,麻木的沿着官道往前移动。常时仁带着一千兵马,站在路边安静的等待。监军吴直,坐在马车里享受火盆和热茶,顺便骂元默没事找事。
天边烟尘滚滚,一看就是大队人马过来。常时仁让人叫来吴直,俩人并骑迎上前时,吴直道:“不知道这个酸文人又要搞什么把戏,咱家总觉得这此没啥好事。姓元的隔三差五的送粮草,可真没安什么好心。陈总兵把兄弟们交到你我手里,我们得替他看好家当。”
别看吴直是个太监,但是随着旅顺一战,在崇祯的心目中,这就是个知兵的太监。历史上平定登州之乱的高起潜,这个时空没机会闪亮登场了,不过他有了另外一个舞台,就是跟着洪承畴在剿贼。随着洪承畴的崛起,高起潜水涨船高也可以预见,可见历史惯性的强大。
望远镜里看见马队的时候,熟悉的飞鹰旗和黑色的披风,常时仁心里微微激动了一下。这是老爷给自己派来的增援部队吧?官道上还有长龙一般的车队,看来还真是。很快又发现了元默的队伍,居然走在中间一段,前后都是登州营的骑兵在护着,有这么怕死么?
元默还真不是怕死,刚出开封的时候,就发现从登州来的车队,还有骑兵。当时给他吓够呛,正准备逃回城里,看见了红旗。整个大明,大概只有陈燮的登州营才用红旗,中间是一只振翅高飞的黑鹰,边上有一行字,登州飞鹰骑。派人去打听才知道,人家是给南阳送给养的,这事情让他觉得挺丢人的,文官脸皮厚,烧一下就恢复了。见了带队的骑兵军官,再一打听,人家是给登州营送肉食的车队,这就更没脾气了。
登州营不远千里送给养这种事情,元默只能在轿子里为这种土豪行径默默泪流。一起上路是必须的,登州营的三千骑兵,这就是他安全的保证。他倒是带着三千兵马,但是跟人家这三千骑兵比起来,这些兵跟要饭的没啥区别。
这一路元默太受罪了,因为他想到一个问题,常时仁手里有近八千战兵,加上这三千骑兵就是一万多了。陈燮哪来那么多兵马,他怎么养的起?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更要命了,陈燮这些自称战兵的人马,比人家的家丁装备待遇都好啊。这怎么办啊?
是个文官都会担心这个事情,陈燮要是生出不臣之心,谁来灭他?这个问题一旦想到了,就成为了元默痛苦的根源。他可不会幼稚的认为,孙元化能左右陈燮。一个不被文官左右的武将,拥有强大的武力和财力,这个事情想想晚上都睡不着觉。
“这家伙是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强大?”这个问题,纠缠了元默一路,一直到南阳府,听到亲兵汇报,说是常时仁带队来迎接,元默才稍稍的安心。心里觉得,登州营别看嚣张彪悍,对军令还是很坚决的执行,而且执行的很好。汝州、南阳两地的官员,都用了“秋毫无犯”这个词来形容这支军队。
从开封到南阳,这一路治安不好,但是元默丝毫没感觉到就是了。不是他感觉不到,而是登州营的骑兵太强悍了,旅顺之战后,陈燮的骑兵队伍壮大到六千人。这一次分出三千来,一是增援,二是为了保护给养的运输。
“恭迎中丞大人!”元默听到吴直的声音,就跟吃了个苍蝇似得难受。这死太监,真是太讨厌了。跟他大交道,元默真是觉得自己会短命的。也不知道陈燮给他吃了什么**汤,一心一意的护着登州营的利益。
官道上的短暂会晤后,大队继续向前。常时仁稍稍落在后面,何显亲自带队,并带来了陈燮的最新命令。
“老爷的命令很明确,原则上听从元默的调遣,但是要注意不要贪功犯险。这一次陈奇瑜指挥四省巡抚会剿汉南流贼,跟着元默走就是了。他是不会去冒险的,而且也不会轻易把你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交出去。粮草的问题你放心,我带来一百车的罐头,其他的粮食,老爷已经让联合商号在湖广的合作商人在襄阳准备了足够的粮草,到时候你派兵去拉就是。这个事情,你可以让吴直去做。”
很快在常时仁的心里,陈老爷算无遗策的形象就立起来了。朝廷有旨意,陈奇瑜总督五省,会剿流贼。陈总督有令,让元默率部往汉南进发,会师上津。
身为巡抚,元默下达命令的时候,心里很是忐忑。万一人家不买账呢?最担心的一幕没出现,常时仁和吴直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吴直道:“登州营米面不济,咱家要去一趟襄阳采办。常将军,你说说吧。”
常时仁犹豫了一下,元默心里一紧的时候,常时仁道:“谨遵巡抚大人之命,只是这饷银?”元默心里大喜,让他带兵去打流贼,本来心里就不安的很。有登州营跟着,他就放心了。立刻就表态:“本兵宪带来白银二十万两,可先拨一半给你部。”
何显没有多留,第二天就返回了,留下五百骑兵给吴直,让他去襄阳采购米面。登州吃的好这个事情,是为了保证战斗力。行军打仗消耗大,自然要及时补充。
三天后,常时仁部离开南阳,沿着官道往西,这一路声势浩大,小股流贼躲避不及,大股流贼碰不上,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带着元默的三千河南兵,行军速度快步起来,一天走个五十里就得停下,搞的登州营上下很是不满。各部军官纷纷告状,这不是耽误事情么?常时仁压住了下面的情绪,告诉大家安心跟着走就是了,这一趟出来就当是拉练好了。
元默不是聋子瞎子,自然知道登州营的反应。同样是军队,河南的军队巴不得这路走不到头,能拖一天算一天。沿途各县,也没少骚扰百姓。即便是元默三令五申,也没啥效果。
一直都进入淅川县城,登州营一如既往的在城外扎营,元默手下的官兵鼓噪着要进城。这事情元默知道后,做出的第一个反应是准备妥协,所以找来常时仁道:“常将军,一路辛苦,不如进城休息一日。”
“中丞,军情如火……。”常时仁一开口,见元默皱眉,立刻闭嘴。元默叹息一声道:“久闻登州营乃大明一等一的强兵,河南兵可比不了。这一路走了几百里,一直是在城外扎营,换成以前早就闹腾了。”
常时仁也不好坚持,答道:“既然如此,卑职派五百兵随中丞进城,主力还是留在城外吧。县城就那么点大,这么多兵涌进去也没法安置。”
元默知道劝不动,再说必然适得其反,便带着三千河南兵进了城。
常时仁率部在城外三里外扎营,天黑之后,安顿好各部队,正准备休息时,突然外头有兵来报:“将军,淅川城内起火,怕是出事情了。”
常时仁立刻出来,上了塔楼观望,果然城内火光冲天,隐约可闻哭喊声。这一幕让常时仁有点为难了,如果是失火呢?带兵去人家会怎么想,还是等城内先送来消息?
犹豫了一会,常时仁还是让白蜡杆大队和一个步枪大队集合,跟着他到城下去喊城门。
军令一下,两部立刻紧急集合,火枪大队的指挥官是王贲,他也很着急。以前在别的军队呆过,当然知道出的什么事情,见了常时仁便道:“将军,怕是兵变了,不然这火头不会这么散,不是一处,而是多处。”r1152
进驻南阳之后,各地的消息才算有了一个明确的汇总,流贼在三省交界的地区内纵横,甚至一度威胁襄阳。各地的官兵倒是不断的有捷报上来,但局势却没有任何好转。
读书人出身的常时仁,自然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的影响,心忧天下是一种情怀常态。
老爷来的消息,给了常时仁迎头一盆冷水,吓出来一身冷汗。其实就一句话:田氏代齐,你觉得欺负天子读书少有可能么?惊醒之后的常时仁把心肠硬了下来,再多的流民,都不足以让他生出赈济的念头了。这本就该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啊!
元默来了一道命令,今日巡抚要到。自登州营到了河南之后,元默虽然吃了些软钉子,但是一直没放弃拉拢的意思。不断催促汝州、南阳两地供给粮草,虽然效果一般,还是起了一些作用。
实际上进入南阳府之后,本地士绅和百姓对这支军队绝对是非常的欢迎。原因很简单,军纪太好了,好的让人觉得不真实。常时仁出发的时候,带了三十万枚银元,一路上因为军纪良好,采办很顺利。自身携带的干粮,消耗的数量其实不大。
常时仁对粮草的担心,主要是长远的考虑。中原干旱,粮食的价格可不低。出兵放马在外,登州营是每日两顿必须有肉食,自身携带的罐头,吃了一半了,自然会有担心。
远远的看见官兵的营地,百姓自发的绕着走,一些实在走不动的百姓,麻木的沿着官道往前移动。常时仁带着一千兵马,站在路边安静的等待。监军吴直,坐在马车里享受火盆和热茶,顺便骂元默没事找事。
天边烟尘滚滚,一看就是大队人马过来。常时仁让人叫来吴直,俩人并骑迎上前时,吴直道:“不知道这个酸文人又要搞什么把戏,咱家总觉得这此没啥好事。姓元的隔三差五的送粮草,可真没安什么好心。陈总兵把兄弟们交到你我手里,我们得替他看好家当。”
别看吴直是个太监,但是随着旅顺一战,在崇祯的心目中,这就是个知兵的太监。历史上平定登州之乱的高起潜,这个时空没机会闪亮登场了,不过他有了另外一个舞台,就是跟着洪承畴在剿贼。随着洪承畴的崛起,高起潜水涨船高也可以预见,可见历史惯性的强大。
望远镜里看见马队的时候,熟悉的飞鹰旗和黑色的披风,常时仁心里微微激动了一下。这是老爷给自己派来的增援部队吧?官道上还有长龙一般的车队,看来还真是。很快又发现了元默的队伍,居然走在中间一段,前后都是登州营的骑兵在护着,有这么怕死么?
元默还真不是怕死,刚出开封的时候,就发现从登州来的车队,还有骑兵。当时给他吓够呛,正准备逃回城里,看见了红旗。整个大明,大概只有陈燮的登州营才用红旗,中间是一只振翅高飞的黑鹰,边上有一行字,登州飞鹰骑。派人去打听才知道,人家是给南阳送给养的,这事情让他觉得挺丢人的,文官脸皮厚,烧一下就恢复了。见了带队的骑兵军官,再一打听,人家是给登州营送肉食的车队,这就更没脾气了。
登州营不远千里送给养这种事情,元默只能在轿子里为这种土豪行径默默泪流。一起上路是必须的,登州营的三千骑兵,这就是他安全的保证。他倒是带着三千兵马,但是跟人家这三千骑兵比起来,这些兵跟要饭的没啥区别。
这一路元默太受罪了,因为他想到一个问题,常时仁手里有近八千战兵,加上这三千骑兵就是一万多了。陈燮哪来那么多兵马,他怎么养的起?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更要命了,陈燮这些自称战兵的人马,比人家的家丁装备待遇都好啊。这怎么办啊?
是个文官都会担心这个事情,陈燮要是生出不臣之心,谁来灭他?这个问题一旦想到了,就成为了元默痛苦的根源。他可不会幼稚的认为,孙元化能左右陈燮。一个不被文官左右的武将,拥有强大的武力和财力,这个事情想想晚上都睡不着觉。
“这家伙是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强大?”这个问题,纠缠了元默一路,一直到南阳府,听到亲兵汇报,说是常时仁带队来迎接,元默才稍稍的安心。心里觉得,登州营别看嚣张彪悍,对军令还是很坚决的执行,而且执行的很好。汝州、南阳两地的官员,都用了“秋毫无犯”这个词来形容这支军队。
从开封到南阳,这一路治安不好,但是元默丝毫没感觉到就是了。不是他感觉不到,而是登州营的骑兵太强悍了,旅顺之战后,陈燮的骑兵队伍壮大到六千人。这一次分出三千来,一是增援,二是为了保护给养的运输。
“恭迎中丞大人!”元默听到吴直的声音,就跟吃了个苍蝇似得难受。这死太监,真是太讨厌了。跟他大交道,元默真是觉得自己会短命的。也不知道陈燮给他吃了什么**汤,一心一意的护着登州营的利益。
官道上的短暂会晤后,大队继续向前。常时仁稍稍落在后面,何显亲自带队,并带来了陈燮的最新命令。
“老爷的命令很明确,原则上听从元默的调遣,但是要注意不要贪功犯险。这一次陈奇瑜指挥四省巡抚会剿汉南流贼,跟着元默走就是了。他是不会去冒险的,而且也不会轻易把你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交出去。粮草的问题你放心,我带来一百车的罐头,其他的粮食,老爷已经让联合商号在湖广的合作商人在襄阳准备了足够的粮草,到时候你派兵去拉就是。这个事情,你可以让吴直去做。”
很快在常时仁的心里,陈老爷算无遗策的形象就立起来了。朝廷有旨意,陈奇瑜总督五省,会剿流贼。陈总督有令,让元默率部往汉南进发,会师上津。
身为巡抚,元默下达命令的时候,心里很是忐忑。万一人家不买账呢?最担心的一幕没出现,常时仁和吴直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吴直道:“登州营米面不济,咱家要去一趟襄阳采办。常将军,你说说吧。”
常时仁犹豫了一下,元默心里一紧的时候,常时仁道:“谨遵巡抚大人之命,只是这饷银?”元默心里大喜,让他带兵去打流贼,本来心里就不安的很。有登州营跟着,他就放心了。立刻就表态:“本兵宪带来白银二十万两,可先拨一半给你部。”
何显没有多留,第二天就返回了,留下五百骑兵给吴直,让他去襄阳采购米面。登州吃的好这个事情,是为了保证战斗力。行军打仗消耗大,自然要及时补充。
三天后,常时仁部离开南阳,沿着官道往西,这一路声势浩大,小股流贼躲避不及,大股流贼碰不上,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带着元默的三千河南兵,行军速度快步起来,一天走个五十里就得停下,搞的登州营上下很是不满。各部军官纷纷告状,这不是耽误事情么?常时仁压住了下面的情绪,告诉大家安心跟着走就是了,这一趟出来就当是拉练好了。
元默不是聋子瞎子,自然知道登州营的反应。同样是军队,河南的军队巴不得这路走不到头,能拖一天算一天。沿途各县,也没少骚扰百姓。即便是元默三令五申,也没啥效果。
一直都进入淅川县城,登州营一如既往的在城外扎营,元默手下的官兵鼓噪着要进城。这事情元默知道后,做出的第一个反应是准备妥协,所以找来常时仁道:“常将军,一路辛苦,不如进城休息一日。”
“中丞,军情如火……。”常时仁一开口,见元默皱眉,立刻闭嘴。元默叹息一声道:“久闻登州营乃大明一等一的强兵,河南兵可比不了。这一路走了几百里,一直是在城外扎营,换成以前早就闹腾了。”
常时仁也不好坚持,答道:“既然如此,卑职派五百兵随中丞进城,主力还是留在城外吧。县城就那么点大,这么多兵涌进去也没法安置。”
元默知道劝不动,再说必然适得其反,便带着三千河南兵进了城。
常时仁率部在城外三里外扎营,天黑之后,安顿好各部队,正准备休息时,突然外头有兵来报:“将军,淅川城内起火,怕是出事情了。”
常时仁立刻出来,上了塔楼观望,果然城内火光冲天,隐约可闻哭喊声。这一幕让常时仁有点为难了,如果是失火呢?带兵去人家会怎么想,还是等城内先送来消息?
犹豫了一会,常时仁还是让白蜡杆大队和一个步枪大队集合,跟着他到城下去喊城门。
军令一下,两部立刻紧急集合,火枪大队的指挥官是王贲,他也很着急。以前在别的军队呆过,当然知道出的什么事情,见了常时仁便道:“将军,怕是兵变了,不然这火头不会这么散,不是一处,而是多处。”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