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简称澳洲。

    australia一词,原意为“南方的大陆”,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变化而来。

    欧洲人在17世纪发现这块大陆时,误以为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故取名“澳大利亚”。早在4万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于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

    这是崇祯对于这一块大陆,最简单的一旦认知。

    更加具体的东西,就无从得知了。

    只能说学渣的知识储备,大多都是些无聊,且有不可以公之于众的记忆。

    按照徐霞客和他的儿子,整理汇编,传回来的卷中上看。

    早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雷斯(luisvaezdetorres)的船只驶过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的海峡;同年,荷兰人威廉姆·简士的杜伊夫根号(duyfken)涉足过澳大利亚并且是首次有记载的外来人在澳大利亚的真正登陆,并命名此地为“新荷兰”。

    大明如今发现这个地方,并且登陆上面之后,相差了差不多四十多年。

    而也正是这一年,大明出生了两个将要撅了大明王朝坟墓的人物--张献忠和李自成。

    崇祯拿着这一份卷宗,很是开心。

    这说明,大明的土地,又要增加了,尽管只是一个诸侯国。

    自从崇祯想要搞一次大一点的庆典之后,每一个能够说得上话,见得到面的人,都会给他送来祝福和贡品。

    然而其中有着巨大价值的,估计也就这样么一份徐霞客寄回来的卷宗能够和晚上将要上手的扶桑女皇相媲美了。

    别怨他好色。

    只是扶桑的女人,特别是女皇,他还没玩过。

    哪怕是做梦,居然都没有梦到过,实在是可气的紧。

    “高宇顺,记一下,到时候论功行赏的时候,也给徐霞客记上一功。”

    崇祯立刻吩咐着。

    随即感叹道:“我大明双徐,一个管理道院,一个用一双脚,丈量天下的土地,可都是上苍赐给大明的人才啊。”

    大明开国的时候,有徐达。

    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不朽的功勋。太祖皇帝朱元璋倚之为“万里长城”,后世亦公认他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现在,崇祯手中也有着徐光启和徐霞客。

    一位用自己的技术,撑起了大明的繁华。

    一个用自己的一双脚,给大明带来了一块更加富饶的土地。

    旁人不是很清楚,这一卷卷宗,到底意味着什么。

    崇祯时期的功绩,是很难得到的。

    大部分都是军功,想要通过治理地方,拿到和军功等同的功绩很难,估计也就现在的李长庚和李定国,差不多算得上。

    “皇上圣明,太祖皇帝得了一徐,就得了整个天下,皇上得了双徐,大明的盛世已经来了。”

    高宇顺心中已经记下了那个叫做徐霞客的人。

    只要皇上在意的,他就跌时刻关注着这人的动向,以免皇上询问起来的时候,他啊还是一无所知。

    毕竟,如今的太监们,可都不是以不学无术为荣了。

    肚子里没点东西,就是在皇上身边做久了,走出去还是一样被人嫌弃。

    除非是能够达到田守新和王承恩两人的高度。

    只要一想到,这两人居然被皇上开恩,可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收养儿子,传承自家的香火,内心就是一阵火热。

    经常见到忙的不可开交的田守新和王承恩两人时,都会被叮嘱,踏实的干活,最重要的是对皇上忠贞,往后会有他的好处的。

    好处不言自喻。

    “就你会说话。”

    崇祯的心情很不错,对于高宇顺拍出来的马匹,也是照单全收。

    只是,被人奉承着的话,崇祯听得多了,也不过是让自己稍微舒心一下而已。

    “庆典实在六月初六这一天,现在没剩下多少时间了,李定国布置的现场,如何了?”

    为了这样的一个庆典。

    崇祯花了大价钱,在京师城外专门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场地,可以作为以后长期需要办理这样的活动的,特殊地方。

    也就是最近几年。

    京师向外扩张的范围速度很快。

    地皮的价值也在蹭蹭蹭的往上涨,本来荒芜的地段,现在也是寸金寸土。

    就算是崇祯不想搞什么房地产项目,许多事情也由不得他。

    心中琢磨着,是不是定下一个规矩。

    以后大明的首都,可以在每隔多少年之后,轮番的换一些城市驻守,反正只要把官员拉过去,就是一套成熟的朝堂班底。

    可以先从南京开始,然后洛阳,最后西安,当然也可以去往蜀中,另外邺城也不是不可以。

    不但可以拉动当地的经济,还可以给整个朝廷注入一种别样的活力。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

    想来也会让在当地处理朝政的大臣们多一点思维上的转变。

    恍然间,崇祯都对自己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给惊吓到了。

    可仔细的想一想。

    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是听清起来感觉就点很奇怪的样子。

    别的朝代都是定都在一个地方,到了他的手中,国家的都城,居然是可以活动的,可以到处跑的。

    当然好处也不少。

    最起码就没有首都的子民们会比别的地方的人高人一等。

    想要让整个大明消减天南海北之间的差异,不同地方的习俗和经济,相互掺杂,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都说要民族大融合。

    似乎这个办法还不错,越想越有道理,就是有点那啥,开历史之先河。

    高宇顺瞧着皇上,忽然陷入了沉思,就是一旁的周皇后,也不敢在这种时刻,打扰皇上的思绪。

    良久之后。

    崇祯才轻轻的吐出一口浊气。

    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最好是能够做到让满朝文武半数通过,才能够继续推进下去。

    “走,去看看大明最近建设的梧桐枝。”

    梧桐枝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字。

    意喻着大明将要迎来浴火重生的凤凰,也表明着一种祥瑞的来临。

    李定国就在主持这样的一份工作。

    其中所需要涉及到的数算,工匠的图纸,还有各种物资,可要比修建一座大桥,都要折磨人。

    崇祯在接待完了外宾之后。

    就带着自己的皇后,来到了梧桐枝的工地上。

    工作已经进行了很久了,现在只是一些收尾的活。

    崇祯远远的看着,就像是用一些树枝搭建的房子,抽象却又有着一种另类的自然风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莫名的,崇祯就想到了“鸟巢”。

    不管心中也偶多么的吐槽这样的工程,有多么的造价高,可不得不承认,古香古色的建筑,还真的很是吸引人。

    “皇上,大体上已经做完了,只剩下小修小补的布置,在五天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李定国陪着崇祯走了一圈,看了一圈。

    不时的指点一些其中的布置,都有什么名堂。

    各种典故,都是顺手拈来。

    让崇祯听的,不是来看舞台的,而是来听一本上下五千年的华夏盛世文章。

    “还有就是,需要排练的节目,也都排练好了,第一个出场的,就是以《诗经》中《秦风·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诗句,来编练的节目。”

    李定国继续介绍着。

    崇祯也是不断的点头,就是很少出席这样盛会的周皇后,也是听得两眼放光,之前皇上登基的庆典,似乎都没有这么盛大。

    排场,底蕴,文化。

    每一样都不可或缺。

    “做的不错,你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已经做了有七年时间了吧?”

    崇祯忽然问了一个和此次盛会毫不相干的问题。

    李定国则是一点都不诧异。

    “回皇上,已经七年半载了。”

    “朕,打算迁都,你有什么想法?”

    对于迁都,大明是有过前科的,永乐大帝朱棣,就是从南京,一路迁到了燕京,然后传承了这么多年。

    不过那都是因为朝政需求。

    现在大明四海升平,迁都是要做什么?

    李定国一时之间捉摸不透皇上的想法,定都都有计较,何况是在大明盛世的时候,忽然传出迁都。

    “正因为盛世到来,朕觉得,应该让每一个州,都有一种自己才是世界中心的感觉,顺天府已经很繁华了,可这一片繁华,不该局限于一个地方。”

    这么说,李定国就明白皇上是要做什么了。

    和历史上那种修建皇陵似乎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别看修建皇陵是在劳民伤财,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促进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

    还拉动了一些地方经济。

    活人无数啊。

    不过,现如今的大明真的需要这么做吗?

    李定国一时之间,心中有些茫然。

    今日皇上之给他说了这一件事情的意向,身边也没有一个可以讨论的人,这么大的一件事,他是真的不敢轻易的下决定啊。

    “皇上是临时起意,还是······”

    思索了片刻,李定国不得要领。

    只能开口询问。

    “也就忽然想到了这个办法,京师周围的土地实在是太贵了,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不好。”

    崇祯的语气,和眼神之中,看不出有担忧的意思,可能够被单独提出来,李定国就是不用去深想,也明白这件事必须要进行下去。

    作为皇帝,考虑的就是整个大明。

    而不是一县一地。

    李定国考虑的则是税收,是百姓们的生活状态,是各地的物资储备情况。

    两这之间的着眼点都不同,自然看到的东西,也就大不相同。

    (本章完)

    7017k

                

章节目录

崇祯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六百二十七章不日四方来贺(五),崇祯大明,笔趣阁并收藏崇祯大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