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
暖阳直直的照在官道上。
就像是正道的光,铺洒在大地上一样。
一队马车缓缓的行驶在宽阔的官道上,四季常青的是不木,排在官道的两旁,仿佛从来都没有感受到过,岁月的流逝。
在第二辆看起来的外观很普通的马车上,崇祯思索着,如何去面对,已经潜伏期来,还想要搅风搅雨的儒生们。
他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百虫不死,死而不僵了。
在读史书的时候,他有自信,不会犯秦皇一样的错误,让灭掉的六国,最后把秦给灭了。
也有自信,通过不断的建设学校,给百姓们开智,不断的淡化儒学带来的影响。
凤阳府的时候,他都有那种隐约的被人支配的感觉,可他不在意,军队在手,这些人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东西,总会被更好的规矩和学识所取代,更会让更多的人,清晰的明白,什么是粕糟,什么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从而做出如何对待传统的知识。
可要是,朝中的大臣们,都在某些时候,不自觉得拉偏架,又该怎么办?
或许这些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到底会对一些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可崇祯不敢赌啊。
要是他的军队中,也掺和进来了这种想法,那么他想要控制住,那就很难了。
如今的各种大明律,和一环套着一环的制度,更能够保证队伍的纯洁。
然而,人的思想,从来都是善变的。
在某些时间段,也是最坚固的,执拗的。
曲阜一行,本来是一场很平淡的旅行,看过了‘三孔’,也给圣人上了香,只是在亏要走的时候。
自己的两位大臣,却被人给留下了。
崇祯相信,一开始这两人是因为自己的言论,震惊的没有反应过来,可最后一人留下,另一人出来打算向他求情,又是几个意思?
儒学的兴衰,用得着他们来求情吗?
完全不需要啊。
要知道,他可是从来都没有,从官面上来禁止这一学说的。
最多就是在科举的时候,少出了一点关于四书五经的题目,多了一点数算和诸子百家的东西。
难道这就错了?
是他做皇帝的时候,太平易近人了,还是有些人,摆不正自己的态度,吃着大明的饭,还要挖大明的墙角?
“皇上······”
坐在马车内的人除了崇祯,也就只有王冲和卫江两人了。
赶走后来回来的高弘图和李长庚两人,现在只能乘坐跟在最后面的马车上。
王冲迟疑着低声喊了一声。
崇祯抬头看去,眼神中带着询问的意思。
“皇上,臣在今早上,也是看过了那些儒生们,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其实只要不管不顾,这些人根本就翻不出大浪来。”
都是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这些人的学问,对于百姓们而言,可没有多少吸引力。
吃不饱饭,还要让一个劳力,不去干活。
怎么看都没有任何的前途可言。
崇祯眼珠子一动,叹息一声,沉默了一下,缓缓的说道:“朕不是担心那些人,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可这些人坏事起来,可是一弄一个准,就怕朝廷当中,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很多。”
王冲闻言,也是头痛不已。
学派之间的问题,在很早之前,可都是不死不休的,也就朝堂被清理了很多次之后,如若不然,就单只科举这一件事,都会被人在朝堂吵翻了天不可。
皇上还想要出宫?
怕是真的出去了,还回不回得来,都是两回事。
文人很多时候,拿着口中的大义,可是做着最没底线的勾当。
若是翻开,这么多年,朝堂之上的一些卷宗,就能够很清晰的看出来,越是名声大,越是被吹捧的清廉的人,最后都差不多是个贪官。
不是贪财,就是好色。
当人,为了名声的人,也有少许。
可这些为了名声的人,大都本事不咋地,口号喊得不错,做事起来,还不如那些贪赃枉法之辈。
也是奇了怪了。
崇祯说完,也在心中盘算着,朝堂上的争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拉一批,打压一批?
都完了心眼,谁还会安心做事?
很显然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
“哎,崇高的信念都有,可在拿到了权利之后,又有谁还能够保证自己的初心?凿壁偷光的匡衡,被吹嘘的有多么的聪明,和勤奋,可后来呢?还不是奋斗成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代贪官,就是说他这种偷光的做法,本就是错误,然而在某些人的包装之下,粉饰的就仿佛是圣贤在世的做法,朕在想,要是以后这些人拿到了权利,是不是你我都是史书上的暴 -君之类的人?”
凿壁偷光?
王冲一怔。
这个故事他听说过,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西汉时候的事情,若是没有记错的话。
此人长大了之后,还是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如今,他已经对皇上,如何解释成语,有了一种更加有准备的心里。
可此时,心中还是一阵无语。
这是,又一个成语被黄上风给祸害了?
不过,怎么听着,这么有道理呢?
能够把偷东西,哪怕是偷光,都说的是一种千古少有的文人轶事,也算是这些儒生们有本事了。
“后来成了大贪官?不可能吧?”
王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由得在周围看了一眼,忽然发现,一直跟着的高弘图和李长庚,这一次并没有和他们同车。
心中不是很自信的问了一句。
他只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至于后来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了解了。
若是真的如此的话,那么书生的笔,搞出来的这种春秋笔法,和断章取义,那就很了不起了。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
岳武穆都可以是民族的罪人,秦桧则会成为民族的大英雄。
这都不是不可能的。
毕竟已经有了前例可寻了,后来者不过是照猫画虎,没有任何的一点难度。
殊不知,要是他的心中的想法,真的说出来,怕是崇祯真的会点头水一句,不是可能,而是一定的话了。
“可不可能,你回去翻翻书不就明白了。”
崇祯没好气的说道:“哎···其实这些东西,知不知道,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反正读到这个故事的人,本意就是为了教育人,要学会怎么挤出时间来学习,只是取材的故事错了一点而已。”
王冲连连点头。
偷东西。
不管是偷什么,哪怕是一缕光,那都是行为意义上的偷,哪怕是说的在好听,这种办法也是不可取的。
大人们有时候,还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某些不好的想法。
可是小孩子呢?
一旦养成了‘偷’的习惯,那么就很难改变。
就拿他训练卫武军一样,其中有多少人,被称作刺头,可是这些人愿意做刺头吗?
很显然,经过了他长时间的观察,还真就不是。
不过是,因为长时间的那种不对的习惯,养成了之后,在军队之中的规矩之下,格格不入罢了。
想要改变这些人。
真的很难。
除了加大训练,就是加大训练。
之所以如此,就是这些人,很奇怪的就是,很聪明,要是放弃了的话,他还真就舍不得。
王冲一直都没有搞懂其中到底是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对于崇祯的这话,王冲很赞同。
故事,就是教育人的,不是拿来恶心人的,也而不是把人往歪路上引导的。
若是读错了书。
怕是真的会做错事。
“哎,书本上的陷阱还是太多了,往后编撰教材,还是要专门找一些有学问的人才行,最好是那种道德水准相当高的。”
王冲也是唉声叹气。
他带领着一支卫武军已经很难了,现如今清晰的知道了,皇上所面临的问题,心中就是一阵泄气。
太难了。
就连学生们上学的教材,都得精心的挑选,以免其中掺杂进去了毒物。
让大明的下一代,成了试毒的对象。
到了那时,大明可就要真的被人给玩完了。
听到王冲说起这件事,崇祯的心头也是一跳,他可没有想到,只是起了一个开头,王冲就能够举一反三的猜到结尾。
本来这一次回京。
崇祯就想要全力的办这件事的。
他就是要好好的查一查,是不是有人给他的教材中夹带私货。
“有觉悟,要不这次回京,你就牵头,好好的查一查,大明从小学,到中学的所有课本,看看里面的内容,是不是有问题。”
崇祯本来是想要把这件事,交给高弘图去办的。
现如今遇到了一个更能够领悟他想法的人。
那不正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王冲眨了眨眼,装作无辜的看了看崇祯,好好的聊天,怎么说着说着,就扯到他的身上了?
要知道,他现在的卫武军可都是些新兵。
训练不需要时间?
纠正其中的一些人,身上的毛病不需要时间?
哪还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
“你不说话,那朕就当是你答应下来了。”
“别,皇上,别,这件事,臣真的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去做,臣觉得还是交给高宏图高部长去做最好。”
王冲见自己不说话不行了。
连声的推脱。
许多人都是生怕自己手中的权利不够大,可王冲不这么想。
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饭。
不是自己擅长的,就绝对不去插手。
他是见识过,外行领带内行的事情的,做的一塌糊涂不说,还吃力不讨好。
“你觉得高弘图能够胜任这件事?不会在里面给掺沙子?”
崇祯面上看不出什么表情,认真的问道。
尽管之前,高弘图对于教育这一方面,做的真是不错,可也是不错而已。
已经任职这么久了。
也而没有见到拿出一点像样的行政办法出来。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崇祯可没有见到高弘图烧上一把火,是整个教育系统一点问题都没有,还是高弘图没有察觉到问题的所在?
这些他都不得而知。
王冲头皮发麻。
朝堂上的事情,而且是文臣的事情,不要问他这样的一个武官可好。
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之前被皇上架在了烧烤架上,烤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随着和皇上出行,事态平息了一点。
这次要是再搞出点动静出来。
怕是他得英年早逝。
就是历史上的卫青,人家还有一个姐姐是皇后的,他有什么?
卫青都落不下好。
他王冲能够活到寿终正寝?
就是皇上愿意,那满朝文武可愿意?
王冲死死的抿着嘴,不敢在接话茬,此时此刻,任何的一句话,都是在要人命。
再说下去,他怕是都得想办法,用怎么样的一个死法,才能够最体面,最没有痛苦,也最能够保住家人。
“算了,不为难你了,也就比你这样的一个混子,才会对这件事不感兴趣。”
崇祯没好气的瞥了一眼。
不在给王冲身上加担子。
他也怕,把自己身边最能够体会到他心思的人,给吓得不想干活了。
王冲听闻这话,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不过,有件事得你来办。”
崇祯话锋一转,然后看向王冲,王冲只觉得浑身都是一寒。
怎么没完没了了,是不是高弘图和李长庚他们知道,在回城的马车上,会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所以才搞了那么一出。
两个人远离的皇上的马车?
“臣听到外面好像有什么声音,需要下车去查看一下。”
王冲不等崇祯继续说下去,就岔开了话题,另一边的卫江眼神一凝,仔细的倾听了一下,没有听到外面任何的动静。
不由的狐疑的看了看王冲。
护卫本就是他的工作,不知道为何他的上司,一定要越权?
“想跑?没那么容易,其实这件事也很简单,辽东那些地方,朕现在是没有办法去的,也不能够把边军都召唤回来,所以就只有你带着圣旨前去慰劳一下这些人了。”
实际上,若是条件允许的话。
崇祯都想要派自己的几个妃子们前去看望一下士兵。
至于他自己,暂时还走不开。
澳门那一块地方,大明是胜利了,可最后得到消息,那些西班牙人和荷兰人,还是把消息,传了出去。
到现在都没有动静。
或许是这些潜藏的敌人正在找一个绝佳的机会,来给大明一个狠得。
要是他去了辽东,许多的消息,就没有办法及时知道了。
他是很信任大明的军事实力。
也从来都不会小看这两个国家在海上的战斗力。
国家大了有很多的好处,那就是恢复实力会很快,可不好的地方也就是消息的传达会很慢。
可惜的就是,道院道目前为止,都没有研究出无线传输。
哪怕是一种简单的电报也成啊。
(本章完)
乐文
暖阳直直的照在官道上。
就像是正道的光,铺洒在大地上一样。
一队马车缓缓的行驶在宽阔的官道上,四季常青的是不木,排在官道的两旁,仿佛从来都没有感受到过,岁月的流逝。
在第二辆看起来的外观很普通的马车上,崇祯思索着,如何去面对,已经潜伏期来,还想要搅风搅雨的儒生们。
他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百虫不死,死而不僵了。
在读史书的时候,他有自信,不会犯秦皇一样的错误,让灭掉的六国,最后把秦给灭了。
也有自信,通过不断的建设学校,给百姓们开智,不断的淡化儒学带来的影响。
凤阳府的时候,他都有那种隐约的被人支配的感觉,可他不在意,军队在手,这些人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东西,总会被更好的规矩和学识所取代,更会让更多的人,清晰的明白,什么是粕糟,什么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从而做出如何对待传统的知识。
可要是,朝中的大臣们,都在某些时候,不自觉得拉偏架,又该怎么办?
或许这些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到底会对一些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可崇祯不敢赌啊。
要是他的军队中,也掺和进来了这种想法,那么他想要控制住,那就很难了。
如今的各种大明律,和一环套着一环的制度,更能够保证队伍的纯洁。
然而,人的思想,从来都是善变的。
在某些时间段,也是最坚固的,执拗的。
曲阜一行,本来是一场很平淡的旅行,看过了‘三孔’,也给圣人上了香,只是在亏要走的时候。
自己的两位大臣,却被人给留下了。
崇祯相信,一开始这两人是因为自己的言论,震惊的没有反应过来,可最后一人留下,另一人出来打算向他求情,又是几个意思?
儒学的兴衰,用得着他们来求情吗?
完全不需要啊。
要知道,他可是从来都没有,从官面上来禁止这一学说的。
最多就是在科举的时候,少出了一点关于四书五经的题目,多了一点数算和诸子百家的东西。
难道这就错了?
是他做皇帝的时候,太平易近人了,还是有些人,摆不正自己的态度,吃着大明的饭,还要挖大明的墙角?
“皇上······”
坐在马车内的人除了崇祯,也就只有王冲和卫江两人了。
赶走后来回来的高弘图和李长庚两人,现在只能乘坐跟在最后面的马车上。
王冲迟疑着低声喊了一声。
崇祯抬头看去,眼神中带着询问的意思。
“皇上,臣在今早上,也是看过了那些儒生们,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其实只要不管不顾,这些人根本就翻不出大浪来。”
都是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这些人的学问,对于百姓们而言,可没有多少吸引力。
吃不饱饭,还要让一个劳力,不去干活。
怎么看都没有任何的前途可言。
崇祯眼珠子一动,叹息一声,沉默了一下,缓缓的说道:“朕不是担心那些人,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可这些人坏事起来,可是一弄一个准,就怕朝廷当中,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很多。”
王冲闻言,也是头痛不已。
学派之间的问题,在很早之前,可都是不死不休的,也就朝堂被清理了很多次之后,如若不然,就单只科举这一件事,都会被人在朝堂吵翻了天不可。
皇上还想要出宫?
怕是真的出去了,还回不回得来,都是两回事。
文人很多时候,拿着口中的大义,可是做着最没底线的勾当。
若是翻开,这么多年,朝堂之上的一些卷宗,就能够很清晰的看出来,越是名声大,越是被吹捧的清廉的人,最后都差不多是个贪官。
不是贪财,就是好色。
当人,为了名声的人,也有少许。
可这些为了名声的人,大都本事不咋地,口号喊得不错,做事起来,还不如那些贪赃枉法之辈。
也是奇了怪了。
崇祯说完,也在心中盘算着,朝堂上的争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拉一批,打压一批?
都完了心眼,谁还会安心做事?
很显然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
“哎,崇高的信念都有,可在拿到了权利之后,又有谁还能够保证自己的初心?凿壁偷光的匡衡,被吹嘘的有多么的聪明,和勤奋,可后来呢?还不是奋斗成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代贪官,就是说他这种偷光的做法,本就是错误,然而在某些人的包装之下,粉饰的就仿佛是圣贤在世的做法,朕在想,要是以后这些人拿到了权利,是不是你我都是史书上的暴 -君之类的人?”
凿壁偷光?
王冲一怔。
这个故事他听说过,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西汉时候的事情,若是没有记错的话。
此人长大了之后,还是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如今,他已经对皇上,如何解释成语,有了一种更加有准备的心里。
可此时,心中还是一阵无语。
这是,又一个成语被黄上风给祸害了?
不过,怎么听着,这么有道理呢?
能够把偷东西,哪怕是偷光,都说的是一种千古少有的文人轶事,也算是这些儒生们有本事了。
“后来成了大贪官?不可能吧?”
王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由得在周围看了一眼,忽然发现,一直跟着的高弘图和李长庚,这一次并没有和他们同车。
心中不是很自信的问了一句。
他只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至于后来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了解了。
若是真的如此的话,那么书生的笔,搞出来的这种春秋笔法,和断章取义,那就很了不起了。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
岳武穆都可以是民族的罪人,秦桧则会成为民族的大英雄。
这都不是不可能的。
毕竟已经有了前例可寻了,后来者不过是照猫画虎,没有任何的一点难度。
殊不知,要是他的心中的想法,真的说出来,怕是崇祯真的会点头水一句,不是可能,而是一定的话了。
“可不可能,你回去翻翻书不就明白了。”
崇祯没好气的说道:“哎···其实这些东西,知不知道,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反正读到这个故事的人,本意就是为了教育人,要学会怎么挤出时间来学习,只是取材的故事错了一点而已。”
王冲连连点头。
偷东西。
不管是偷什么,哪怕是一缕光,那都是行为意义上的偷,哪怕是说的在好听,这种办法也是不可取的。
大人们有时候,还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某些不好的想法。
可是小孩子呢?
一旦养成了‘偷’的习惯,那么就很难改变。
就拿他训练卫武军一样,其中有多少人,被称作刺头,可是这些人愿意做刺头吗?
很显然,经过了他长时间的观察,还真就不是。
不过是,因为长时间的那种不对的习惯,养成了之后,在军队之中的规矩之下,格格不入罢了。
想要改变这些人。
真的很难。
除了加大训练,就是加大训练。
之所以如此,就是这些人,很奇怪的就是,很聪明,要是放弃了的话,他还真就舍不得。
王冲一直都没有搞懂其中到底是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对于崇祯的这话,王冲很赞同。
故事,就是教育人的,不是拿来恶心人的,也而不是把人往歪路上引导的。
若是读错了书。
怕是真的会做错事。
“哎,书本上的陷阱还是太多了,往后编撰教材,还是要专门找一些有学问的人才行,最好是那种道德水准相当高的。”
王冲也是唉声叹气。
他带领着一支卫武军已经很难了,现如今清晰的知道了,皇上所面临的问题,心中就是一阵泄气。
太难了。
就连学生们上学的教材,都得精心的挑选,以免其中掺杂进去了毒物。
让大明的下一代,成了试毒的对象。
到了那时,大明可就要真的被人给玩完了。
听到王冲说起这件事,崇祯的心头也是一跳,他可没有想到,只是起了一个开头,王冲就能够举一反三的猜到结尾。
本来这一次回京。
崇祯就想要全力的办这件事的。
他就是要好好的查一查,是不是有人给他的教材中夹带私货。
“有觉悟,要不这次回京,你就牵头,好好的查一查,大明从小学,到中学的所有课本,看看里面的内容,是不是有问题。”
崇祯本来是想要把这件事,交给高弘图去办的。
现如今遇到了一个更能够领悟他想法的人。
那不正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王冲眨了眨眼,装作无辜的看了看崇祯,好好的聊天,怎么说着说着,就扯到他的身上了?
要知道,他现在的卫武军可都是些新兵。
训练不需要时间?
纠正其中的一些人,身上的毛病不需要时间?
哪还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
“你不说话,那朕就当是你答应下来了。”
“别,皇上,别,这件事,臣真的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去做,臣觉得还是交给高宏图高部长去做最好。”
王冲见自己不说话不行了。
连声的推脱。
许多人都是生怕自己手中的权利不够大,可王冲不这么想。
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饭。
不是自己擅长的,就绝对不去插手。
他是见识过,外行领带内行的事情的,做的一塌糊涂不说,还吃力不讨好。
“你觉得高弘图能够胜任这件事?不会在里面给掺沙子?”
崇祯面上看不出什么表情,认真的问道。
尽管之前,高弘图对于教育这一方面,做的真是不错,可也是不错而已。
已经任职这么久了。
也而没有见到拿出一点像样的行政办法出来。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崇祯可没有见到高弘图烧上一把火,是整个教育系统一点问题都没有,还是高弘图没有察觉到问题的所在?
这些他都不得而知。
王冲头皮发麻。
朝堂上的事情,而且是文臣的事情,不要问他这样的一个武官可好。
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之前被皇上架在了烧烤架上,烤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随着和皇上出行,事态平息了一点。
这次要是再搞出点动静出来。
怕是他得英年早逝。
就是历史上的卫青,人家还有一个姐姐是皇后的,他有什么?
卫青都落不下好。
他王冲能够活到寿终正寝?
就是皇上愿意,那满朝文武可愿意?
王冲死死的抿着嘴,不敢在接话茬,此时此刻,任何的一句话,都是在要人命。
再说下去,他怕是都得想办法,用怎么样的一个死法,才能够最体面,最没有痛苦,也最能够保住家人。
“算了,不为难你了,也就比你这样的一个混子,才会对这件事不感兴趣。”
崇祯没好气的瞥了一眼。
不在给王冲身上加担子。
他也怕,把自己身边最能够体会到他心思的人,给吓得不想干活了。
王冲听闻这话,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不过,有件事得你来办。”
崇祯话锋一转,然后看向王冲,王冲只觉得浑身都是一寒。
怎么没完没了了,是不是高弘图和李长庚他们知道,在回城的马车上,会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所以才搞了那么一出。
两个人远离的皇上的马车?
“臣听到外面好像有什么声音,需要下车去查看一下。”
王冲不等崇祯继续说下去,就岔开了话题,另一边的卫江眼神一凝,仔细的倾听了一下,没有听到外面任何的动静。
不由的狐疑的看了看王冲。
护卫本就是他的工作,不知道为何他的上司,一定要越权?
“想跑?没那么容易,其实这件事也很简单,辽东那些地方,朕现在是没有办法去的,也不能够把边军都召唤回来,所以就只有你带着圣旨前去慰劳一下这些人了。”
实际上,若是条件允许的话。
崇祯都想要派自己的几个妃子们前去看望一下士兵。
至于他自己,暂时还走不开。
澳门那一块地方,大明是胜利了,可最后得到消息,那些西班牙人和荷兰人,还是把消息,传了出去。
到现在都没有动静。
或许是这些潜藏的敌人正在找一个绝佳的机会,来给大明一个狠得。
要是他去了辽东,许多的消息,就没有办法及时知道了。
他是很信任大明的军事实力。
也从来都不会小看这两个国家在海上的战斗力。
国家大了有很多的好处,那就是恢复实力会很快,可不好的地方也就是消息的传达会很慢。
可惜的就是,道院道目前为止,都没有研究出无线传输。
哪怕是一种简单的电报也成啊。
(本章完)
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