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确实不行了,即便是贾亮不说,明眼人也能看出来。
在这件事中,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背后的神秘人是谁,这个锦衣卫一点查了好几天也没有一点点头绪,人毛都没有抓到一根;第二个是,那些军械是如何进城的,又是从哪来的,这个也查不出来。
一如贾亮猜测的那样,军方与这件事有关的线索全断了,文书一点也没有,好不容易摸到一个有可能有关的证人,结果锦衣卫刚找上门去,那人死在家中。
“父皇,都是孩儿的错。”
皇宫里,朱统正在给手下背书:“孩儿一定回去好好整顿锦衣卫。”
这家伙很机灵,现在就他们父子三人在场,言语间没有那么正式,文昌帝没有发火,轻轻放过了此事。
“炎儿,大臣可商议妥当了?”
文昌帝看向朱炎,说道:“还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早些定下早些投产,辽东等不得了。”
朱炎道:“父皇,大臣们一致同意开设专门的工厂生产贾亮那火铳,只是...”
说到这,朱炎顿住了。
那一夜战斗轻松结束,一个百户便将三百多的贼人打死打伤一片,战果赫赫。
虽然这些贼人不过是乌合之众,但贼人的人数在那放着,即便是京营禁军都做不到如此轻松的大胜,自身一人不伤,这才是关键。
因此,立下赫赫功劳的火器自然被所有人重视起来。
本来贾亮这四百人就是用来做实验的,文昌帝、朱统都对此,或者说对贾亮抱有一定的期许,现如今贾亮果然给了他们一个巨大的惊喜,扩大生产便是自然的事情。
“只是什么?”
文昌帝这几天一直在忧心辽东的局势,王子腾那边的塘报已经迟了许久,这不是一个好的,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只是,这件事由那个衙门主办,大臣们没有决断。”朱炎想起内阁那些老大人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不禁十分头疼。
生产一事,本来就是工部的事情,但兵部的秦正不同意新火铳交给工部,非说这是国家机密事,是事关国朝军队前景的大事,应该该脱离出来,专门设一个工厂生产。
秦正这么说也有道理,因为火铳已经引起文昌帝的重视,放在工部一大摊子烂事当中势必会被耽误。
文昌帝揉了揉眉心,十分疲惫的样子,手底下的大臣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不放过一点油水。
“这件事就不要争了。”
说到底,文官这边是以朱炎为首,兵部是朱统的,文昌帝对两个儿子说道:“朕已经有了决断,此事就此作罢,走吧。”
俩兄弟心下凛然,知道这番争斗引起了老头子的不快,当即不敢多说,一起出去。
内阁当中依然在争吵不休,一个老太监过来了。
“各位大人,陛下召见。”老太监乃是夏守忠,赵义统领东厂不在文昌帝身边后,这老家伙顶替了赵义的位置,时常在文昌帝身边侍候。
这把老太监乐疯了,对外愈发骄纵起来。
七个老大人,以周正国为首老家伙们分成两派,一起去见文昌帝。
“火铳生产一事不用再议。”
文昌帝一改常态,没有和这些老家伙们磨嘴皮子:“工厂就设在贾亮的庄园之中,工匠从工部调拨,人手任由贾亮挑选。”
老大人不依,絮絮叨叨的扯工厂的归宿问题。
这一次,文昌帝无比的硬气:“工厂不用户部拨款,款项由内府供给,主管衙门也从十二监中挑选,此事交给夏守忠吧。
“记住了,一切听贾亮的。”
夏守忠闻言一阵懵,心说我这才过上没几天的好日子,又调走了?
内廷十二监,以司礼监为首,夏守忠还巴望着当司礼监掌印太监,以此取代去了东厂的赵义,没成想这次不仅掌印太监没了,还要被调出司礼监。
老家伙们也懵了,这件事放给十二监去做?
疯了吧陛下,现在的国库都供不起,您的内库确定有这个财力?
“陛下,三思啊。”
“是啊陛下,毕竟这是朝廷大事,要是因为银钱短缺而耽误了可不好。”
几位大人劝说了几句。
而文昌帝现在底气十足,背靠着贾亮的发财大计,态度十分坚决。
“兵部这边,让贾亮把差事交了,以工厂为主,就这么定了...”
文昌帝拍了板,贾亮又从兵部出来,关系转到了工部,官职还是郎中,不过却是虞衡清吏司郎中。
品级不变,地位却大大的改善。
贾亮这个郎中只是在工部挂职,却不用对上官负责,只是领着俸禄,其主要工作以技术支持为主。
这便导致贾亮成了一个彻底的清闲官员,衙门都不用去。
所以,在大人们看来,贾亮现在这个官可比武选清吏司郎中权柄小多了。
贾亮对此事一无所知,这几天他白天忙得不可开交,全天都在收拢赵义这帮子太监。
自从第一天账本交上去,文昌帝大大的夸奖一番后,这帮子太监全部疯了,恨不得金陵城的人晚上都不睡觉,好让他们全天候盯着。
几天下来,大街上的人都知道金陵变天了,最狠的不是衙门里面的官吏,而是这帮子阴人,你往地上吐口唾沫被逮住了都要罚款。
于是全城的人都规矩了,一个个都跟文明市民一样。
眼看收入锐减,太监们不乐意了,便要靠扩大搞事情维持,这时候贾亮的约束来了,让这些太监不至于跑偏。
“公公,要想长久,就得守规矩。”
“咱们这活计只有守规矩,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这样才不至于让那些盯着我们的大官在陛下面前去告状。”
“那些文人有多可怕,公公是知道的,只要我们行差踏错一步,我相信弹劾的奏章就会雪片一样的飞向陛下的案头,到那时候,陛下也救不了我们。”
赵义对朝臣的恐怖很清楚,因此对贾亮说的一点都不怀疑,所以在这些太监们膨胀的当口,停住了。
好在贾亮给的条例中,来钱的真当途径很多,并不止于找不文明举动,还有纠察小官吏的不发,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找大商贾的麻烦。
商贾的赋税问题,货物是否正宗问题等,都在东厂管辖之列。
因此,金陵城过了一段时间,百姓们便发现,这些阴人似乎没有那么可怕,相反的那些店大欺的事情少了许多。
“都疯了都疯了,也不知道是谁给了那些阴人胆魄,我们家的生意也敢盘查。”
贾琏从外面回来,来到荣庆堂,也不看看里面的人,‘咕嘟嘟’的灌下一口茶水:“老祖宗,家里的铺子日子不好过了,就连永康堂都被差了,说是我们用的药材不对,以次充好...”
想起这几日的遭遇,贾琏便心中冒火。
他好不容易从阴影中走出来,借着府里建造大观园的春风展现才干,掌控了府里外事大权,比以往掌控的更加彻底。
话说到一半,贾琏忽然发现贾亮坐在里面,正和老太太说话。
“琏儿回来的正好。”
老太太招呼一声道:“亮哥儿来了,他接了朝廷的一件差事,正好和我们家有些关联。”
她一直希望两家能够和睦些,现在贾亮上门,便想着让二人聊聊。
在这件事中,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背后的神秘人是谁,这个锦衣卫一点查了好几天也没有一点点头绪,人毛都没有抓到一根;第二个是,那些军械是如何进城的,又是从哪来的,这个也查不出来。
一如贾亮猜测的那样,军方与这件事有关的线索全断了,文书一点也没有,好不容易摸到一个有可能有关的证人,结果锦衣卫刚找上门去,那人死在家中。
“父皇,都是孩儿的错。”
皇宫里,朱统正在给手下背书:“孩儿一定回去好好整顿锦衣卫。”
这家伙很机灵,现在就他们父子三人在场,言语间没有那么正式,文昌帝没有发火,轻轻放过了此事。
“炎儿,大臣可商议妥当了?”
文昌帝看向朱炎,说道:“还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早些定下早些投产,辽东等不得了。”
朱炎道:“父皇,大臣们一致同意开设专门的工厂生产贾亮那火铳,只是...”
说到这,朱炎顿住了。
那一夜战斗轻松结束,一个百户便将三百多的贼人打死打伤一片,战果赫赫。
虽然这些贼人不过是乌合之众,但贼人的人数在那放着,即便是京营禁军都做不到如此轻松的大胜,自身一人不伤,这才是关键。
因此,立下赫赫功劳的火器自然被所有人重视起来。
本来贾亮这四百人就是用来做实验的,文昌帝、朱统都对此,或者说对贾亮抱有一定的期许,现如今贾亮果然给了他们一个巨大的惊喜,扩大生产便是自然的事情。
“只是什么?”
文昌帝这几天一直在忧心辽东的局势,王子腾那边的塘报已经迟了许久,这不是一个好的,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只是,这件事由那个衙门主办,大臣们没有决断。”朱炎想起内阁那些老大人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不禁十分头疼。
生产一事,本来就是工部的事情,但兵部的秦正不同意新火铳交给工部,非说这是国家机密事,是事关国朝军队前景的大事,应该该脱离出来,专门设一个工厂生产。
秦正这么说也有道理,因为火铳已经引起文昌帝的重视,放在工部一大摊子烂事当中势必会被耽误。
文昌帝揉了揉眉心,十分疲惫的样子,手底下的大臣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不放过一点油水。
“这件事就不要争了。”
说到底,文官这边是以朱炎为首,兵部是朱统的,文昌帝对两个儿子说道:“朕已经有了决断,此事就此作罢,走吧。”
俩兄弟心下凛然,知道这番争斗引起了老头子的不快,当即不敢多说,一起出去。
内阁当中依然在争吵不休,一个老太监过来了。
“各位大人,陛下召见。”老太监乃是夏守忠,赵义统领东厂不在文昌帝身边后,这老家伙顶替了赵义的位置,时常在文昌帝身边侍候。
这把老太监乐疯了,对外愈发骄纵起来。
七个老大人,以周正国为首老家伙们分成两派,一起去见文昌帝。
“火铳生产一事不用再议。”
文昌帝一改常态,没有和这些老家伙们磨嘴皮子:“工厂就设在贾亮的庄园之中,工匠从工部调拨,人手任由贾亮挑选。”
老大人不依,絮絮叨叨的扯工厂的归宿问题。
这一次,文昌帝无比的硬气:“工厂不用户部拨款,款项由内府供给,主管衙门也从十二监中挑选,此事交给夏守忠吧。
“记住了,一切听贾亮的。”
夏守忠闻言一阵懵,心说我这才过上没几天的好日子,又调走了?
内廷十二监,以司礼监为首,夏守忠还巴望着当司礼监掌印太监,以此取代去了东厂的赵义,没成想这次不仅掌印太监没了,还要被调出司礼监。
老家伙们也懵了,这件事放给十二监去做?
疯了吧陛下,现在的国库都供不起,您的内库确定有这个财力?
“陛下,三思啊。”
“是啊陛下,毕竟这是朝廷大事,要是因为银钱短缺而耽误了可不好。”
几位大人劝说了几句。
而文昌帝现在底气十足,背靠着贾亮的发财大计,态度十分坚决。
“兵部这边,让贾亮把差事交了,以工厂为主,就这么定了...”
文昌帝拍了板,贾亮又从兵部出来,关系转到了工部,官职还是郎中,不过却是虞衡清吏司郎中。
品级不变,地位却大大的改善。
贾亮这个郎中只是在工部挂职,却不用对上官负责,只是领着俸禄,其主要工作以技术支持为主。
这便导致贾亮成了一个彻底的清闲官员,衙门都不用去。
所以,在大人们看来,贾亮现在这个官可比武选清吏司郎中权柄小多了。
贾亮对此事一无所知,这几天他白天忙得不可开交,全天都在收拢赵义这帮子太监。
自从第一天账本交上去,文昌帝大大的夸奖一番后,这帮子太监全部疯了,恨不得金陵城的人晚上都不睡觉,好让他们全天候盯着。
几天下来,大街上的人都知道金陵变天了,最狠的不是衙门里面的官吏,而是这帮子阴人,你往地上吐口唾沫被逮住了都要罚款。
于是全城的人都规矩了,一个个都跟文明市民一样。
眼看收入锐减,太监们不乐意了,便要靠扩大搞事情维持,这时候贾亮的约束来了,让这些太监不至于跑偏。
“公公,要想长久,就得守规矩。”
“咱们这活计只有守规矩,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这样才不至于让那些盯着我们的大官在陛下面前去告状。”
“那些文人有多可怕,公公是知道的,只要我们行差踏错一步,我相信弹劾的奏章就会雪片一样的飞向陛下的案头,到那时候,陛下也救不了我们。”
赵义对朝臣的恐怖很清楚,因此对贾亮说的一点都不怀疑,所以在这些太监们膨胀的当口,停住了。
好在贾亮给的条例中,来钱的真当途径很多,并不止于找不文明举动,还有纠察小官吏的不发,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找大商贾的麻烦。
商贾的赋税问题,货物是否正宗问题等,都在东厂管辖之列。
因此,金陵城过了一段时间,百姓们便发现,这些阴人似乎没有那么可怕,相反的那些店大欺的事情少了许多。
“都疯了都疯了,也不知道是谁给了那些阴人胆魄,我们家的生意也敢盘查。”
贾琏从外面回来,来到荣庆堂,也不看看里面的人,‘咕嘟嘟’的灌下一口茶水:“老祖宗,家里的铺子日子不好过了,就连永康堂都被差了,说是我们用的药材不对,以次充好...”
想起这几日的遭遇,贾琏便心中冒火。
他好不容易从阴影中走出来,借着府里建造大观园的春风展现才干,掌控了府里外事大权,比以往掌控的更加彻底。
话说到一半,贾琏忽然发现贾亮坐在里面,正和老太太说话。
“琏儿回来的正好。”
老太太招呼一声道:“亮哥儿来了,他接了朝廷的一件差事,正好和我们家有些关联。”
她一直希望两家能够和睦些,现在贾亮上门,便想着让二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