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阁。

    司礼监的太监,把送到皇帝过目后的奏疏,再交到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

    然后再由司礼监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后下发。

    当前。

    最重要的三件事。

    陕西民乱的招抚和安置后续,广东被红毛夷入侵,辽东平辽侯封赏之事。

    原来皇帝身边的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升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刘一儒关系匪浅。

    有宦官的支持与合作,刘一儒的地位,无人能动摇。

    刘一儒驱逐了前任首辅璠皓,大权在握,其余几名后补的阁老,皆唯首是瞻在。

    陕西民情,经过地方官,巡抚,御史三层的奏疏,实际上,刘一儒等人,也深知目前的弊端。

    “我等不过是个补锅匠罢了。”

    刘一儒向其余几名同僚笑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准备大改目前的形势,能维持住就是胜利。

    其余几名阁老,扶须而笑,认可了首辅的话。

    一句话。

    把官员们上疏的陕西潜在的风险,压了下去。

    以稳为主。

    “军资由金陵供广东,募南方之兵入广东,命广东巡抚督军,务必打退红毛夷。”

    朝廷无钱。

    陕西这番民乱,朝廷也只凑出了十万两银子去赈济抚民,何况远在天边的广东,只能由地方供应。

    就下来就是辽东。

    刘一儒沉吟。

    平辽侯以数百人出海,哪怕其当年如何隐瞒,当朝廷闻讯其收拢军民数十万后,就不在信任他。

    现在更不信任。

    当初前任首辅璠皓,派他的门生魏毅去辽东,带尚方宝剑,藏了一份隐藏的心思,布置了暗杀的手段。

    可惜。

    平辽侯虽年轻,却做事谨慎,逃过了一劫。

    刘一儒也想不到目前,该如何应对金江镇。

    根据忠顺王所奏。

    金江镇当下,至少四百余万民,蛮族已去,科尔沁草原和其结盟,身旁无大患。

    已经无法强硬的对待他,新的秘疏中,反而一改上前态,认为朝廷需要慎重对待。

    “唉。”

    刘一儒叹了一声。

    国建艰难,一事为平,新事又起。

    好不容易平息了陕西民乱,广东又有红毛夷闹事,可见当年禁海之策,实乃良策。

    大弗朗机人,小弗朗机人,红毛,红夷。

    这些西方国家的商人,每次新抵大周,都会在沿海地区闹事,每回都消耗了国家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财力。

    刘一儒不知道的是。

    也正是因为大周国家之大,文化之深,虽然积弊深厚,连年占兵戈,国力疲乏。

    却也能一一打败这些西方国家车轮战的入侵,虽有对方鞭长莫及之顾,却也显示出大周的潜力不可小觑。

    当下。

    多少的国家,都在被这些以海发家的新势力,新崛起的国家逐一侵占。

    美洲不提,乃至大周帝国的乌斯藏宣威司,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西侧。

    由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阿富汗人,印度人建立的庞大的莫卧儿帝国。

    在百年前,葡萄牙人最先占领果阿开始,西方国家的人陆续占领沿海的根据地。

    乃至百年后,整个莫卧儿帝国,被英国没有费太大力的鲸吞。

    更不提已经被西班牙人占领的吕宋,以及南洋地区的国家。

    “平辽侯倒是没有提他的功劳,只上奏请朝廷下发金江军的犒赏和抚恤。”

    新的阁臣冯和,小心的提醒首辅。

    “朝廷哪里有银子。”

    刘一儒摇了摇头。

    而且就算有银子,也不会输送给金江镇了,登莱二营,天津一营,乃至辽西,北镇二营。

    处处都在向朝廷索要饷银,皆嗷嗷待哺。

    “先拖一拖吧。”

    遇事不决拖字诀。

    众人习惯了刘一儒的做事方式,于是把辽东的奏疏,压在了奏疏的最下面。

    精疲力尽的刘一儒,从内阁离开回家,在轿子中,满脸忧色的揉了揉眼角。

    他的得意门生,一位到陕西担任巡抚,一位从辽东归来的吴文华,已经在府上等恩师。

    吴文华是绝顶聪明的人,恩师是当今首辅,在地方的名声,已经超过了林如海。

    所以林如海才会接触他,透漏自己的思想,想要影响对方。

    他虽然只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刘一儒年龄大了,精力跟不上。

    很多内阁的公文,都会让得意门生帮助翻阅,并提出他的看法和意见。

    也算是变相的锻炼他,熟悉内阁的事务。

    见到恩师。

    吴文华从辽东归来后,闭门三日,根据毕生所学和经验,提出了解决国家积弊的建议。

    “政兴人和。”

    “国家有今日之弊,乃官员懈怠之根,各部乃至各地,常无法完成朝廷的任务。

    最后一推了之,而人情深厚,追责往往成为空谈。

    常日以往。

    人情大于公务,人们不追求公务,只追求人情,以人情为荣,以公务为厌。

    而两百御史督查朝廷与地方,更是人情的重灾区。

    要扭转此风。

    则必须重申政务的期限,无法按时完成的,需要追责,而御史是监督人。

    为了让此次的政令落实,需要从御史改起,必须扭转御史之风气,才能做到监督地方。

    如此一来,则怠政之风必去。”

    为了说服恩师,吴文华举例辽东。

    辽西卫所崩坏,军队无法打仗,害怕朝廷的责问,常杀熟冒功,而御史因为人情利益,没有落实监督。

    只一事管中窥豹。

    如果御史能不顾人情往来,揭露其中的弊端,那么朝廷就能清楚的知悉,而不是被地方隐瞒,做出错误的决定。

    吴文华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他愿意率先从御史开刀。

    听到得意弟子的建议,刘一儒露出惊讶的目光,怎么会提出如此极端的改动?

    以刘一儒的眼光,他当然看得清楚矛盾的根源。

    所以他更看得见,如果真按照弟子所言之策,那不论是自己,还是弟子,立马会遭到全国的弹劾。

    御史虽然只两百,可是以他们的恩师,同僚,地方的庞大关系网,直接能撬动全国的官僚与乡绅。

    刘一儒肯定的预料,不要几个月,他的名声就会在地方上,成为最大的恶名。

    更不提在官场上遇到的反对。

    “此策过急,不是良策。”

    刘一儒摇了摇头,直接决绝了吴文华的想法。

    吴文华喉咙动了动,后面的话,他不敢再继续说下去。

    政治通畅了,就可以清查全国田亩。

    只是恩师连第一步都不敢踏入,更何况清查全国田亩之事,更为极端。

    从太上皇开始,就有不少的官员主持变动。

    为了让国库充盈,改了很多的法子,但是皆没有多大的功效。

    因为无人敢真正的从根子上去改。

    只吴文华所言的考成一事,就无人敢当众提出来。

    因为吴文华去了辽东,见了金江镇的官员,如何的政治通畅,加上林如海之言受到的刺激。

    所以才鼓足了勇气,不过当他的恩师不愿意,他的勇气也随之消散。

    从事务上的结果,处理一批人,得罪部分人。

    与建立制度,根绝所有人,两者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例如。

    不顾人情往来,直面官场上的贪官污吏,虽然面对反抗,却能占据大义,留下清名。

    可是在已经落于形式的考察法上,新设立考成法就不同了。

    结局定然会身败名裂,身死道消。

    而没有落实考成法,给官员们设立期限,定下延期的后果,那么清查全国田亩也只会沦为形式。

    吴文华失望的离开,回家的路上,为国家的困局而感到悲痛。

    不是真正的伟岸之人,谁敢得罪全国的权贵,太监,官员,乡绅,将领。

    大多数人,只怕面对他眼前的一个贪官都没有勇气。

    正如刘一儒所言。

    他只是个补锅匠而已。

    忠顺王提出。

    登莱,天津,山海关,辽西,北镇,形成一道新的防线,防备金江镇。

    刘一儒同意了忠顺王的想法。

    国内天时不好。

    发生各种灾情人祸。

    熬一熬。

    几十年都这么熬过来的,努努力总能熬过去的,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

    介时。

    身为皇帝的老师,内阁的首辅,刘一儒即可光荣的归乡荣老,赢得身前身后名。

    不是很多人没看到问题,而是没有魄力去解决问题。

    维持旧例。

    才是最简单,最轻易的事情。

    能有大魄力扭转乾坤的人,数千年以来,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唐清安一直没有发现大周的“张居正”。

    所以他很放心。

    心中根本不慌。

    如果哪一天。

    大周出现了“张居正”,他立马乖乖投降,当大周的忠臣良将,目标只是当个侯爷。

    朝廷在应对辽东的威胁。

    却不知道两个封疆军门,私下在偷偷会面。

    朝廷没有大魄力之人,李长松更不是这种人,只以家族门楣为重。

    他担忧金江镇如何面对朝廷的打压,又担忧平辽侯会造反,北镇首当其冲,满脸的忧色。

    而唐清安却轻松随意。

    李长松余光打量平辽侯,心中深感纳闷。

    国内民乱已平,他为何就不担心呢?

    平辽侯当初认为陕西民乱,会牵扯朝廷的精力,为金江镇的发展赢得时间,很多打探陕西的举动已经被人知晓。

    现在对方的凭仗已消失,李长松本以为对方会不安。

    “平辽侯难道有对策?”

    李长松下意识的询问唐清安。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红楼从辽东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键盘战斗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百二十七章 北镇军与金江军,红楼从辽东开始,笔趣阁并收藏红楼从辽东开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